APP下载

高校学生德育问题研究

2015-01-08刘丽妍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管理措施高校

刘丽妍

摘 要:随着政治、经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现代科技迅猛的发展,高校德育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非常重要的方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新的形势下,怎样做好德育的管理工作,应该是全体高校都要正视的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大学现存的德育管理问题,提出了加强德育管理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德育;管理措施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很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大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未来的国家发展与他们的素质水平直接相关。这些年来,高校出现的学生极端问题很多,有对成绩过分关注而跳楼的,有对就业压力太大而想不开的,有对感情问题接受不了自杀的,有因为嫉妒而杀害室友的,也有沉迷于网络学业跌入低谷的……这些情况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去改变。学校应该深入思考一下德育教育是否到位,是否在真正引导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以下本文将对目前高校德育教育进行分析

1 高校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内容单调、抽象、书本化

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要求开设的形势政策课,实践指导性较差,不能将学生带入到现实的德育情景中。而且,一些高校为了加多专业课时间不得不减少形势政策课的学时,学分少、不考试使学生觉得德育课不重要,不必重视,逃课成为正常现象,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大教室上课,教师也没有讲课的兴趣,也就没有研究的兴趣。因为缺乏学生主体的参与,工作实效性差,高校德育往往达不到预期目的。刚性的德育管理体制,只注重把握学校教育的规范的行为标准,把学生置于一张无形的网中,使道德教育的生命力逐渐萎缩,教育力度和深度不够。

(2)高校德育队伍力量薄弱

高校德育工作始终存在较普遍的问题,主要是德育教育与实际的脱离,内容空洞,目标笼统模糊,德育教育方法比较单一,流于形式比较严重。虽然国家对于德育教育十分重视,各高校也开设很多关于德育教育的课,但总体来说,存在调研时间不够,教学方法思考不足,主要是灌输方式为主的问题,德育教育形式太过简单,完全忽视了道德的养成是需要自觉的,完全说教不能够完全得到学生的认可。课下辅导员为主要德育工作者,但是有很多学校在招聘这些辅导员时,主要考虑他们当过学生干部与否,对他们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或是德育教育没有深入的了解,造成很多高校辅导员水平低、学历低、思想教育能力差。

当下高校招生比例不断增大,专职的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人数虽然也有所增长,但其数量还是相对不足的,完全跟不上高校学生的增长速度,造成德育方面的教育更是跟不上。学校对这方面也不愿意投入更多,招收辅导员时不限专业、不限学历,造成学历结构不合理,本科多,硕士和博士生少;兼职的结构不合理,专职人员少,过多的兼职;职称结构不合理,高级职称者少,中级、初级职称者多。

2 高校德育教问题解决方法

高校无论在哪一方面都应该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最新的体现,应该走在时代的前沿,高校德育工作也需与时俱进。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使社会各方面都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快速地做出相应变化。探索新形势下高等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种。

(1)建设高水平的德育教学的队伍

当今经济生活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的同时,当学校考察新入职人员的时候,一定对其多加考察,看他适不适合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能不能真心地为学校的德育事业做出贡献。

一是培养政治工作专职干部,组织思想政治教育的完美团队。二要增强两课教师和高校专职政工干部间的交流与合作,德育工作者也可以专兼职相结合。实践证明,理论教育、学科建设与日常教育资源的整合,将是非常有利的结果。三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实施培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团队项目。专兼职相结合是适应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和中国大学教育现状的最佳形式。

(2)在德育教学中加强交往引导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把人的发展与交往联系起来,以实践为基础的交往理论。德育工作者要真切地了解学生的现实生活,了解学生想什么、要做什么。其次,引导学生正确地与人交往,正确地面对社会上种种形态的人和事,正确评价自己和周围的环境,不盲目悲观和乐观。第三,实践的观点是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加强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建设,重视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沈善洪,王凤贤.中国伦理学说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陈立德.德育的概念[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98(5).

[3]阎世笙.论高校德育的理想人格向度[J].延安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2(4).

猜你喜欢

管理措施高校
浅谈变电站变电运行的管理措施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