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成人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
2015-01-08苏中洋
苏中洋
摘 要:继续教育已经成为各类在职人员为提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自觉自愿地选择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培训的过程,因此研究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的模式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继续教育;模式
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的一种延伸,通过继续教育使缺乏一定学历知识的人获得相应的知识与学历,同时也是各类在职人员为提高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自觉自愿地选择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能培训的过程。就此而言,它是一种高层次的追加性、持续性教育活动,是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把继续教育叫做研修,即研究、进修,主要形式有三种:在职培训、业余培训、自学和自我发展。
1 高职院校的特点
(1)特色长期稳定:高职院校行业特色的形成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其特色也是在这漫长的探索之路上逐渐形成的。一个学校在行业内的影响,是通过其毕业生参加工作、为行业做出突出贡献而实现的。所以,在向行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之后,这个特色才能逐步确立,高职院校才能发挥对行业的影响。高职院校只有稳定住自身的特色,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发展,才能使行业特色型高校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创造出自身的价值。
(2)与行业结合紧密:高职院校一定是与行业结合十分紧密的。行业的背景、行业的特点、行业所需要的技能、行业的现状以及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都需要在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中得到具体体现。高职院校与行业结合的另一体现就是不断创新,这样才是"紧密"的结合。
2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
通过对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走访调研,对当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的研究发现,继续教育一方面是作为高等教育的学历补偿教育,但是随着高等教育已成为大众教育的一部分时,这一功能就渐渐退出,它所要发挥的就是学历教育之外所不及的知识更新、技能提高等功能。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应该提供什么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对于人才的技能要求更高,于是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变化,根据调查研究可归纳如下几种类型:
(1)职务提升:根据企业的人才发展需求与发展目标以自身的特色与优势,为企业员工的晋升、考核、职业规划等提供专项、科学、有效的教育与培训服务。
(2)知识更新:根据企业的特点和战略发展需要,结合员工实际素质状况,制定和实施对应的教育培养。
(3)职业培训(职业转移):利用具有的行业背景、行业特色和学科优势,为特定行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3 "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合作"继续教育模式
继续教育都会朝着社会和市场需求的方向发展,社会需要什么样子的人才,人们需要学习哪方面的技能,继续教育就会不断发展以满足这样的需求,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改变。继续教育机构也会从市场和社会需求出发,设置和编排相应的课程,让受教育的人员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样也对社会需求的人才进行了极大的补充。
4 "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合作"继续教育模式的特点:
(1)继续教育的主体比较多样,学习的方式也比较多样,课程内容也非常丰富,涵盖了非常多的学科和领域。我们可以开展更多的更丰富的继续教育课程,使我们的继续教育也能够更广泛的覆盖到更多人群。
(2)继续教育中,学习的时间、地点、方式、课程内容,都可以由自己来决定。参加继续教育活动不是硬性的、不是束缚的,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和现实情况来综合的选择。这样的灵活方式能够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继续教育中来,减少了由于各种限制而无法参与继续教育的情况。
(3)继续教育模式不仅能满足人们对文凭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使人们真正的学到实用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当学校与企业合作时,学校便能够更多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能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的继续教育课程,学员学到的知识技能就可以学以致用。
5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模式研究的意义:
针对市场的不同需求,高职院校既要继续发展学历教育,也要加大对非学历培训的实施力度。在学历教育方面,需要结合教育对象的情况进一步对人才培养方案、具体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等进行更新,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在非学历培训方面要加大力度,重点发展,认真研究市场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市场需要的培训及教育内容。高职院校必须要把握市场走向,把握行业发展的脉搏,预测行业发展的趋势,才能挖掘到潜在的市场,充分发展非学历培训,做大做强继续教育事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继续教育实践领域不断发展,研究范畴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特别是终身教育思想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对继续教育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得到肯定,继续教育势必会发展壮大起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于平,张勋.发达国家职业培训简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8) :33.
[2]许虎.美、日、法继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J].继续教育:2008(7): 28.
[3]张洪,漆国生.关于高校继续教育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4)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