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网检修精益化管理

2015-01-08苏庆茂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在线监测状态检修

苏庆茂

摘 要:随着配网供电的扩大,设备逐渐增多,网络结构越来越复杂,管理愈发困难,各种故障时有发生,影响配网正常运行。为此必须重视设备检修工作,且要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此介绍了一种新模式,即状态检修,结合实际案例,对状态检修在应用中的不足做了总结,然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配网检修;状态检修;在线监测

0 引言

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最后一个环节,主要负责向用户分配电能,若出现问题,必将影响到用户正常用电,甚至会因此引发安全事故。特别是当前电能供需矛盾加剧,配网可靠性更受关注。在日常管理中,设备检修极为关键,直接关乎配电网运行状态,为提高配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当做好检修工作。随着配网越来越复杂、管理难度加大,传统检修方式的弊端开始显露,难以满足当下要求。因此应采用一种新模式,对配网检修工作进行精益化管理,保证配网安全稳定运行。

1 配网状态检修模式分析

(1)对比优势

所谓状态检修,是指利用监测和诊断技术获取配电网状态信息,通过分析判断设备是否有故障发生,然后再具体安排检修计划的一种检修模式。简单来说有两点:一是该技术能够及时发现故障,并及时解决故障;二是该技术带有分析预测功能,可预防故障发生。

过去多采用定期检修方式,即每隔一段时间对整个配电网系统进行检测维护,由于周期比较固定,容易引起一些问题:①若线路设备没到检修时间出现异常,而检修人员不能及时发现解决,势必会造成故障蔓延,严重者可能会扩大事故;②到检修时间后,设备线路若运行良好不存在异常现象,而对其进行拆卸检查,一来耗时耗力,二来在拆卸过程中设备性能会受损。

可见,定期检修较为盲目,效果颇低。而状态检修则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更加科学合理,能够省去不必要的工作,减轻劳动量节约时间。同时还能节约经济成本,在保证配网安全、可靠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倍受青睐。

(2)工作体系

状态检修涉及整个系统,贯穿于输配电整个过程中,不是一项工作,而是一个健全的工作体系。可分为5个环节:①状态信息监测。属于前提工作,是判断配网运行状态的基础,具体又包括原始数据、巡视情况、停电试验、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②状态分析评价。即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观察是否有缺陷,并判断系统所处状态;③潜在风险预估。根据分析评价结果,预测潜在的风险或发生率较高的故障,并做好防范准备,尽量在发生之前将故障解决;④检修策略制定。对于已经出现的故障,应及时采取解决对策,以免事态扩大;⑤绩效分析。对整个状态检修过程加以分析,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可行性和经济成本等方面。而要建立起一个健全的状态检修工作体系,必须有4方面的支持,即标准、管理、技术和信息化水平。

(3)要点分析

首先要明确目的,即状态检修是在维护配网系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根据监测信息及评价结果全面了解系统状况,并合理制定检修方案,以解决过去检修模式中存在的弊端。需注意该技术并非只为了延长设备检修周期,有时其实也是为了能够将周期缩短。

其次,状态检修是一种动态检修方式,因为配电网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所以要对前后信息进行对比,这就要求必须掌握系统设备的初始状态信息。同时也也是对设备性能的监测。信息采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是整个工作的基础。所需信息量较大,除了设备实时状态信息,还包括历史记录、参考信息、检测报告等。

此外,须明白一点是,在线监测只是一种开展状态检修的手段,但并非唯一的信息获取途径。即是说,没有在线监测系统,状态检修工作仍能进行,只不过在线监测效率较高。

2 实际案例分析

某供电公司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经过多年努力,规模迅速扩大,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公司主要经营发电、输电、配电业务,也做一些电力产品营销工作。当地经济发展迅速,吸引了许多外来人口,直接导致用电需求骤增,固有线路已不能满足所有人要求,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做了重新规划。2002年--2004年,在配网管理方面出现了许多问题,共发生大小停电事故43次,电力安全事故55起,使公司蒙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在2004年年终大会上,对过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较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检修模式不合理,检修工作不到位。

公司过去一直采用定期检修模式,每隔2个月对配网设备整体检查一次,并更换相应的设备部件。这种模式存在有不少缺陷,如2002年7月24日,A段配电线路遭受雷击,发生过电压故障,因未到检修日期,加上巡视工作没有做好,导致当地大面积停电。而该段线路短路后,被大风刮来的树枝压断,使得3个路过行人遭到重伤;2003年8月30日,检修人员按照检修周期对变电站进行维护检修时,发现隔离开关等设备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坏,虽然当时能够正常工作,但支撑不到下一次检修。为了中间不出意外,检修人员将处于正常状态中的设备换成了全新设备,造成严重的资金浪费。

2005年起,该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综合配电网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等因素加以分析,决定转换检修模式,实行状态检修。针对状态检修管理的不足,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不但系统安全性大幅提升,而且为公司创造了更多利润。

3 实施状态检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体制问题

配网系统有电缆、线路、杆塔、隔离开关、柱上开关、变压器、电容器、避雷器、保护装置等诸多设备,其故障特点和发生周期都不一致,但公司采用的是单元制设备同时大修的方式,以至于周期不好确定,太长太短都会出现其他问题。检修体制不科学,状态判断标准不统一、不明确;标准体系建设速度太慢;而且在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估方面几乎是空白。

(2)技术问题

状态检修需要用到很多技术,如监测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但公司在这些方面都相对比较薄弱。以监测技术为例,虽然当时具备红外热成像、红外点温仪等监测手段,但在配电设备状态监测上还很不完善。另外,技术人员也比较匮乏。

(3)资金问题

建立一套完整的状态检修系统,需要在技术更新、人员培训以及设备等方面的大量投入,但公司当时还要开展其他业务,加上市场竞争激烈,资金很难周转。所以资金投入较少,阻碍了状态检修的开展。

4 状态检修在配电网检修中的应用措施

(1)加强重视,建立健全的制度

该公司意识到以往的缺陷后,对状态检修尤为重视,并按照行业标准迅速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2005年2月份成立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和工作小组,调动全体职员参与此次改革,明确划分各自责任,配套设置尽量准备齐全,使得各项基础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还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细节方面,将总目标分为若干阶段,对管理和工作内容加以细化。同时制定了合理的工作流程和要求,包括评价考核、人员培训等方面都做了具体安排,并积极制定并完善各项制度、标准。

(2)加强科技培训与创新

为及时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公司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装置,提升对设备的检测手段。同时还不断完善状态评价和故障诊断手段。通过采用故障树分析法(FTA),深入分析系统中各部件故障对系统的影响,综合考虑设备故障模式设备风险优先等级(RPN)和相应维修策略,使检修的针对性进一步加强,提升了对设备故障的预防和处理能力。

(3)坚持动态更新,强化技术体系

开展设备故障诊断研究应用,采用状态诊断方法诊断设备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和故障部位,指导故障处理和状态恢复;实施风险评估策略研究应用,在制定检修策略还应考虑资产、资产损失程度和设备平均故障率在制定维修策略中的作用;深化RCM检修策略研究应用,引入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理念,着力解决检修策略综合优化的问题;开展设备预警研究应用,监控状态量指标变化,对于超出状态评价导则和规程规定范围的劣化指标进行状态预警。

(4)实施绩效考核与评价

开展状态检修后评估,每年年底,公司状态检修工作小组对状态检修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状态检修领导小组。将决策目标与后评估时点的实际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综合的对比考察,对状态检修关联的人、财、物和社会等方面的效益与影响进行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估。

(5)未来发展方向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社会。要搞好状态检修,需及时掌握所需信息,完在检修技术和方法上不断完善。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检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积极开发现有设备的功能,使其得到充分发挥,并适当引进先进的状态检测仪器,借鉴外来经验。

5 结束语

配电网的作用不言而喻,为适应新形势,必须做好系统设备检修工作。针对以往检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解决。状态检修模式在当前应用较广,也是今后的主要模式,应加强重视,在应用过程中还需对其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朱钰,陈瑞国,郝建成.浅谈电力设备状态检修[J].东北电力技术,2010,24(3):109-110.

[2] 邰晓宇,祁俊成.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3,25(2):132-134.

[3] 吴彬基.配网状态检修管理的探究及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0(17):150-152.

[4] 罗毅,高博.浅谈配网状态检修的实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5(29):163-165.

[5] 杨春玲.配网状态检修带电监测技术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3,20(22):179-181.

[6] 孙雪涛.刍议配网设备状态检修[J].低碳世界,2014,28(14):122-124.

猜你喜欢

在线监测状态检修
GIS设备的SF6气体在线监测
简析变电二次检修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