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模型的闽台创意产业竞争力研究
2015-01-08张小凤
张小凤
摘要:创意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种全球经济现象。近年来,福建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鉴于此,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理论来对比闽台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并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战略规划、政府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提升闽台创意产业的竞争力。
关键词:创意产业;闽台;钻石模型;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203-02
近年来,福建省日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各市都在规划建设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的支柱产业之一,但是福建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的不足,而台湾的创意产业发展良好,可以通过闽台创意产业对接与合作来提升两地创意产业的区域竞争力。
一、相关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福建创意产业的研究始于2008年,从中国知网上统计有将近70篇文献,大部分学者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一是结合福建的特有地理、文化、政策优势,探索福建创意产业发展的途径(吴春华,2008;余轮,2008;陈美霞,2010);二是探讨闽台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对接(黄鑫英,2009;黄向阳,2010;林秋玲,2010);三是分析福建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马晓红,2013;林剑,2013);四是探索福建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林孔团,2013;陈湉,2013);五是从创意产业的细化入手,探索福建创意农业、创意旅游产业、茶文化创意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等的发展(毛文正,2010;林炳坤,2013)。综上可知,目前国内学者对福建创意产业的研究成果还比较少,研究的角度也不够多,而对福建创意产业竞争力这方面的研究则更少,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闽台创意产业竞争力比较
1990年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钻石模型理论,分析了影响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的四个关键性因素:生产要素、市场需求条件、相关支撑产业、企业战略与结构,以及两个辅助性因素:机会与国家。波特认为,这四个关键性因素同时存在才能有效影响和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而机会和国家这两个辅助性因素也不容忽视,在特定情况下甚至可以对企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因此,本文借助该模型来对闽台创意产业间竞争力水平进行比较[1]。
(一)生产要素
1.文化资源
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一是福建具有多元的本土文化形态,如妈祖文化、闽学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船政文化、侨乡文化等。二是福建的武夷山、土楼、妈祖信俗等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同时,福建还具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戏剧上福建有梨园戏、莆仙戏、闽剧、南音、歌仔戏等;在工艺上为人所知的有福州的脱胎漆器、寿山石雕,泉州的提线木偶、花灯,惠安的石雕,漳州的木板年画等,这些都是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资源。
台湾由于其地理和历史上的独特性,也具有多元的文化形态,如眷村文化、台客文化,台湾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高山族、雅美族、布农族等,在仪式活动、饮食、歌舞、刺绣上都具有民族特色使得台湾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
2.人才
在福建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总数69.27万人,仅占总就业人口的3.2%。而这些创意人员中绝大多数为高中、大专文凭,本科或研究生所占比例不到两成。并且在区域上主要聚集在福州、厦门和泉州,多分布在咨询策划与电信软件行业。此外,福建省创意人员中多为加工类的初级人才,而高端创意、策划、营销等中高级人才以及复合型经营管理人才极端匮乏。
台湾的创意人才总数超过100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0%,且受教育程度较高,有一半人员是大专以上的学历,在区域上多分布在台北、台中,主要从事创意生活产业,台湾创意人才中多为中级和高级管理人才,在这一点上刚好与福建省相反[3]。
(二)市场需求条件
从收入水平看,福建省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55元,台湾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367元,在消费能力上远超福建省;从人口总数看,截至2012年底,福建省常住人口为3748万,而台湾常住人口为2331万,从消费市场上看福建省领先。从消费者的综合素质看,台湾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需求更为多样化和个性化,因此在这种多样化需求下,台湾文化创意企业具有更快速的反应和调整能力。
(三)相关支撑产业
台湾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已经形成完整的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化流通组织形式,并构建出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配套,贯通城乡文化的产品流通网络。而福建起步较晚,近几年来虽然创意产业发展速度加快,但是还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其他产业的互动和融合还比较少[4]。
(四)企业战略与结构
福建创意产业的发展始于2005年,对创意产业的分类还不明确,工业设计、软件设计、动漫等相关领域得到优先发展。在福建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是福州、厦门和泉州三个城市,都已纷纷建立多种类型的创意产业园区,吸引多家企业落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集聚发展的态势。但是存在同质化严重、资源浪费的现象。而台湾早在2002年就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其核心产业,将“文化创意产业”列入“挑战2008:台湾发展重点计划”之一,台湾的创意产业大部分是创意生活产业类。台湾创意产业相对于福建而言,结构上偏向小型化,但是数量众多,且风格各异。
(五)机会与政府作用
一是从机会上看,2009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努力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重要的文化产业基地。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赋予福建“先行先试”,“设立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中心”的政策机遇,而台湾随着与大陆之间交流的深入以及进一步的开放,利用广阔的大陆市场将是目前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方向。endprint
二是从政府的作用上看,福建和台湾都对文化创意产业高度重视,并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是两地政府在以下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第一,就管理方式而言,福建以政府主导为主,台湾则扮演低度管理、高度辅导的角色;第二,就政策的效果而言,福建省的政策大多停留在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制定上,而台湾的政策在具体实施操作上指导性更强,并且其发展战略的阶段性与当地人民生活密切联系。
三、提升闽台创意产业区域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一)促进闽台生产要素流动
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文化上具有很多共通性,随着交通的不断便利,人才、资本、技术的流动性将会不断加强。福建省文化资源丰富,劳动力相对廉价,但是人才极端匮乏、资金不充裕、技术水平较低,因此可以通过闽台创意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吸引台湾的中高级创意人才、资金来福建,这不仅能有效弥补福建在人才、资金方面的不足,吸收台湾先进技术,而且台湾通过在内地投资也能获得更多的收益。这对于两地来说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结果。
(二)把握闽台市场需求动向
福建与台湾相比,潜在消费市场更大,但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较低,消费偏好不强,企业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上应对能力较差,因此通过闽台创意产业对接与合作,福建可以开发有闽台特色的创意产品来强化消费者对创意产品的偏好,并提升本地创意企业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的能力,而台湾由于人口较少,需求有限,把销售目标转向大陆才能使其创意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三)扶持相关支撑产业
波特指出:“形成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当这个国家和其他国际竞争对手比较时,能提供更健全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可见要提升创意产业的竞争力,必须大力发展创意产业的支撑产业。福建创意产业还未形成颇具规模的支撑产业,与其他产业没有明显的互动,而台湾由于较早发展创意产业,已形成完整的支撑产业。因此,福建应借鉴、沿用台湾模式,通过高效的政府支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良好的创业环境,以形成相互完整的创意产业链条。
(四)制定明确的企业战略规划
福建创意产业在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布局上还不够合理,应借鉴台湾的成功经验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政府可以通过设立相关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并根据各地的特点进行合理的产业布局,发展有闽台文化特色的创意产业。同时,政府还应该通过展销会、博览会等形式,为闽台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良好的平台[5]。
(五)联合制定扶持政策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机遇下,福建与台湾政府应该搁置争议,扫除障碍,秉持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共同制定相关政策以促进闽台创意产业的对接与合作,如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融资体系,建立人才培育体系等等。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66-68.
[2]陈美霞.福建文化创意产业的SWOT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29.
[3]林剑,张向前.闽台创意人才开发合作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4):40.
[4]周静.基于“钻石模型”的沪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比较[J].商业时代,2014,(1)::124-125.
[5]林炳坤,吕庆华.双钻石模型视角下闽台创意农业合作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4):115-1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