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2015-01-08童付超
童付超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同时也是加快建设和谐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基于此,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阐述,尤其以高等院校如何建立社会和谐价值体系为重点,对怎样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导大学生,并使其健康成长进行详细论述,以期进一步强化大学生思想教育。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思想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89-0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进行了逐步的阐述和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提到的重要内容[1]。之后的十七大,同样针对此问题提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是国家繁荣昌盛的灵魂所在。”从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视角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代大学生要符合现在的时代特征,要健康成长。这也是现在的大学生必要的根本需求。时代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也以更高的标准考查着当代大学生的素质及其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这个关节点上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结合,相互依附,相辅相成,层层递进。但每个方面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它是一盏明灯,为其建设指明方向;中国特色主义理想是其主题,引领我国人民团结力量,共同奋斗;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实现中国梦;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牢固我国根基,使之更加强大。在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系列价值体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站在国家高度的价值论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则是来自社会角度的价值判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二十四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国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系统的、完整的,层次清晰,定位明确,结构严谨,它既总结了成功经验又有新的提升概括,既坚持了社会主义又有中国特色,是具有普遍性、民族性和崇高性的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这些是需要我们去深入探讨、学习从而进行全面把握的,将上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指导思想,正确引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化高校的角色作用
我国高校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以培养我国建设者和社会主义接班人为职责的。当代大学生在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同时,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更应重点培养。以上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校加强此方面工作上的助推器。
其一,思想教育基础是我国党、国家和人民赖以生存的根本。高校作为一个重要平台,负责培育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也在为党稳固思想基础。
其二,增强国家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急切需要高校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今,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更多地表现在软实力的竞争方面。教育则为软实力的主要体现,而教育的关键点又是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民族综合竞争力的核心价值体系。
其三,高校在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其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也是我国的重要阶段目标。要想实现社会和谐,不但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而且还要有文化的和谐。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与内容为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提前和基础。由此可见,高校要办好教育,必须以建设和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
其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高校强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众所周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一上层建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引大学生健康成长
将认识论、实践论及历史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同时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价值、时间价值、社会价值和民族价值作为一个共同的文化价值体系。在国际和国内局势复杂化的今天,要引导社会主义特色接班人以及建设者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1.抓住体系灵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要坚持其领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必须要坚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教育教学方面重点明确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于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的关联性,除此之外还需要努力引领大学生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党、维护党、怎样实现党的最好发展及发展的最好理论依据和建设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endprint
2.突显体系主旨,引导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指引着党治理国家的方针,引导着全民族前进的方向,还是促进大学生努力奋进的动力。这一理想的目标是: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个重要因素发展目标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连接。从这一理想可以看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因此具有强大的感召力、亲和力和凝聚力。胡锦涛同志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一核心。”[2]大学阶段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时期,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石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理想信念教育要立足于引导大学生自觉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祖国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教育引导学生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用创造的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学好能够为国家,为民族服务的真本事,深入群众,对任何事都尽心去感受和学习,从而找出自身的缺点,弥补不足,让自身快速地成长起来。从点滴做起,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良好的精神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3.把握体系精髓,培育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
党同人民群众团结一致的精神实质即是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高校加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要把握好这个精髓,大力弘扬并培育民族精神,用好各类教育教学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发掘中华瑰宝,培育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使大学生们自觉把民族的命运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把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引进高校的教材、课堂和学生头脑,真正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大脑”的教育目标,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精神和革新意识。
4.夯实体系基础,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本质。社会主义荣辱观,关注当代中国的全面发展,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的社会中的突出问题,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对大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务必将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的教育、实践,在青年学生中提倡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推动形成知荣辱、讲道德、促和谐的社会主义大学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大学生从知荣明辱、扬荣抑耻和典型示范三个层面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06-10-19(1).
[2]人民出版社.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