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城市特色的高校艺术专业公共设施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2015-01-08徐健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艺术教学公共艺术城市

徐健

摘要:近些年,我国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整体处于杂乱无序和缺少文化历史特色的状态,同时与当前其他类型的设计面临的问题一样,公共设施设计教学也面临着如何深入立足城市和当地实际的问题。鉴于此,在分析现有主要误区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提出恢复城市文化特色是提高公共设施设计水准的必然途径。利用实地考察与市民参与等方式将历史人文特征融入教学,才能促进公共设施设计教学水平的提升。从城市特色出发研究公共设施设计教学是高等教育与城市内涵连接的重要窗口。

关键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公共艺术;艺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65-02

一、研究原因

英国历史艺术学家约翰伯格(JohnBerger)曾说:“一个被割断历史的民族和阶级,它自由选择和行为的权力,就不如一个始终得以将自己置于历史之中的民族和阶级,这就是为什么——也是唯一的原因——所有过去的艺术,都是一个政治历史的问题。”[1]

伯格是源自于代表人类历史最高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思想的继承者。假设这段话正确,那么怎样才能将自己“始终置身于历史之中”?怎样看待现代的艺术现象并从中认清现在的政治和思想状态?什么才是把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的方法和途径[2]?

可以从一个不起眼的公共设施——窨井盖说起。它们在城镇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这么一个普通的公共设施,很少有人认为它能代表什么。2011年11月,有人在古都南京街道上意外发现了几个民国时期的老井盖,这些井盖刻有“交通部首都电话局”“工务局”的繁体字样,样式精美,简洁大方,还能正常使用。建筑专家认为这些老井盖工艺令人敬佩,艺术价值极高,历史价值和中山陵几乎相等。但是城建部门听闻南京还有这样的老井盖非常惊诧,他们认为:“旧井盖不能代表南京的新城特色”,“即使有,也应该换成新的”。

这就是现在绝大多数涵盖历史信息的公共设施的状态。城市建设从没有如此欣欣向荣,大家竭力构建所谓的上层建筑和人文风景,然而在这铺天盖地的嘈杂和浮躁中,公共设施——作为一条认知城市历史的重要途径和恢复公众文化记忆的重要道路,却是被长期摒弃和忽视。

这也给高校公共设施教学提出了重要命题,在进行设计时不能割断城市的历史。公共设施设计教学不能只注重实用功能,还要能展示当地城市的文脉联系和历史特征,从而增加市民对艺术教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公共设施设计教学应基于城市自身文化发展的土壤寻求适宜的切入点。否则,现在人们所做的不仅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在加速城市精神的毁灭。

二、公共设施设计教育与当地城市特色之间存在的问题

“公共设施”(PublicFacilities)一词诞生于英国,在国外它被市民称为“街道家具”(StreetFurniture),可略见其在城市系统中的美学重要性。通常认为城市公共设施的概念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处于城市环境中的各种服务市民生活的便利设施系统;二是为公众提供审美功能的文化设施系统。公共设施是的融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艺术设计于一身的新型设计类别,它与城市的产生、发展、兴旺和衰落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城市公共设施主要包括公交站台、座椅、垃圾桶、路灯、电话亭、公告牌、指引牌、信息屏等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固定设施,属于城市的细节设计,起着协调人与城市环境关系的作用。

从现有历史资料上看,商周时期的祭天场、古罗马的城市排水系统、奥林匹克体育场等都是较早的公共设施。从挖掘出来的城市遗迹来推断,中国古代的城市如长安设施完善合理、富有“天人合一”的特色。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促使公共意识逐渐代替私人观念,现代意义的西方城市兴起之后,公共设施变得更加普及。

但是,中国历次革命的不彻底导致在社会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意识,在如何定位与发展城市特色决策上存在不足,加上社会教育水平的低下,致使无意识思想渗透在国民内部,民众缺乏公共意识,导致当代经济快速发展而公共设施设计水平低下。

另外,由于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还处于不成熟阶段,一种观点认为,在城市里公共设施设计中功能简单化和控制制作加工成本是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这种观点使得地域文化被忽视了,造成了城市之间文化相互抄袭的现象,形成了当今大部分中国城市单一乏味、没有任何识别性的文化现象。因此,作为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往往难以体现城市公共设施的个性。以当代著名设计师诺曼·福斯特(NormanFoster)设计的一款公交站台为例,2009年南京市政府慕名花巨资“进口”了数十个站台。这款站台设计理念采用欧洲现代极简主义造型,材料采用不锈钢材质,曾在西方城市建造中获得过成功,但将其放置于南京这样一座古都氛围中就十分不协调了。

因此,在这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设施设计教育缺乏城市地域特色,其表现为:首先,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美学符号过于混乱,与环境和周边建筑的风格格格不入,并不相互协调配合。城市公共设施没有采用统一规划、设计和制作,因而不仅没有美化城市环境,反而使城市各区域缺乏应有的整体感。其次,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作品风格过于雷同单一。每一个区域由于历史形成的特色及地域感被日趋简单化的趋势所冲淡至无。中国几乎每一座大中型城市都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现今的情况是,各个城市的设施基本都像复制品,很难让人感觉到身处在不同的城市里。

三、城市特色公共设施设计与教学融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公共设施设计在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专业课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该课程横跨专业的幅度较大(相关专业有环境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且社会上对于设计的要求更新得非常迅速,一直是学生在大学四年中学习中的难点[3]。如今随着城市文明的发展,公共设施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因此改进教学方法,将理论尽快结合实践是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根据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如下几点:endprint

1.发动公众参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和实施的全过程中

城市公共设施除了是城市美化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给市民提供服务。在设计过程中要选择性地听取群众特别是文化学者和民间艺人的意见,吸收好的理念运用到设计中,共同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设施。

2.应该重视对城市文化深层次积淀的理解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还应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学生应该摒弃中庸的设计思想,在深层上挖掘内涵进行传承和创新。如在教学中可以针对每个城市所具有的不同“性格”,如北京的大气庄严、南京的民国内敛、上海的海派包容、苏杭的清丽秀雅等,进行有目的的提炼和挖掘,并找到相对应的文化元素和资料进行深化。

3.应该提炼当地城市特有的形态、色彩和符号并在规划中统一运用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面孔”,要试着提取典型的元素结合现代审美进行设计,整体和细节都要做到与城市风格相吻合,最终与整个城市面貌和谐统一[4]。

4.开展实地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

开展实地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是一个重新认识城市文化的重要教学步骤。在讲授基础知识以后,可以选择历史文化氛围浓厚的地区作为课程考查对象。学生根据意愿选择地点进行考察并撰写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内容大致可分为基本情况部分,如周边环境、人口密度、阶层分布、收入情况等;公共设施种类部分,如新旧率、使用频率、使用满意程度等;设施设计部分,如创意来源、造型创意和相关媒体资料等。

5.陈述报告成果

陈述报告成果,一般应鼓励学生在调查的现场进行。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对身边的公共设施进行一定的思考,在作品中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在实际现场中进行“回炉”,接受市民的二次检查。这样设计思维和课堂的理论内容就有了实际依据。

通过这些手段,学生的观察能力、技巧和表述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可以说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教学环节。通过交流,学生的不足如知识积累、思维、沟通能力等也暴露无疑。以此为基础,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相应的训练,这样一来学生再进行学习理论和制作作品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当前许多其他类型的艺术设计面临的问题一样,高校的公共设施设计教学面临着如何深入立足城市和当地实际的问题。从城市特色出发研究公共设施教学,就是从人们生活的环境和实际出发,是当代教育与当地城市内涵联合的“眼睛”,透过这个心灵的窗户,可以看到城市的深沉的历史和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参考文献:

[1]约翰·博格.观看之道[M].戴行钺,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

[2]陈丹青.退步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3.

[3]史洪.公共设施设计教学方法初探——将实地考查融入教学过程中[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8):11.

[4]卢洁.长沙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湖湘文化特征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艺术教学公共艺术城市
大连滨海路公共艺术的美学探究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
城市规划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小学数学艺术教学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