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院校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探析

2015-01-08曹常玲

旅游世界·旅游发展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旅游

作者简介:曹常玲(1970-),女,汉族,山东滕州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本文受山东省教育厅2013年山东高校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课题号:J13WH60)和山东旅游职业学院2013年院级重点课题支持。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从世界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跨越,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探索旅游院校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密切结合,切实提高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已成为旅游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

doi:10.3969/j.issn.1007-0087.2014.06.011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从业人员队伍迅速扩大。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市场,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行列,但是距世界旅游强国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亟待提高,职业精神缺失,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旅游院校负有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的重任,加强旅游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尤为必要。而丰富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有效形式,构建实践教学的保障体系,是增强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一、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活动。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是根据旅游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旅游职业道德的教学要求,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为基本特征,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建构,以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高职业素养为目的的教学形式。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外延既包括讨论、辩论等思辨性实践,也包括实习实训、参观、调查、社会服务等形式的实践。

二、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改革的现实依据

1994年,世界旅游组织提出“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高质量的旅游呼唤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但调查显示,旅游投诉中因业务能力或管理水平不高而发生的投诉不足30%,因缺乏职业道德而造成的服务质量投诉却超过60%。因此,加强旅游人才的职业道德教育,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已成为中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旅游职业教育的重要课题。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对提高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一些旅游院校在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明显。具体来说,旅游院校在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参加实践人数有限

由于学生人数多,指导教师少,各学校开展的与理论课有关的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已经“异化”为只有少数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参加的活动,而大多数学生却没有机会参加。这种以点带面的做法,使得实践教学大打折扣,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教育教学目标无法完全实现。

(二)实践教学形式单一

多数学校没有建立多元化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形式,普遍做法是在专业课中进行顶岗实习,上交专业实习报告。教师根据实习报告给出成绩。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接触社会,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形式过于单一,影响职业道德教学效果。

(三)教学体系不够完善

当前影响各高校实践育人效果的深层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很多旅游院校没有将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中,无教学要求,无课时安排,实践教学随机性强,使得实践教学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构建立体化、多元化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模式

要使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规范化,突出实效性,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模式,保证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而立体化、多元化的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模式正是提高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实效性、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立体化,是指实践途径的立体化,即利用课堂、校园、社会等多种途径实施实践教学;多元化,是指实践形式的多元化,即运用案例分析、讨论辩论、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实践教学。这就避免了实践教学的片面化、形式化、单一化。下面重点介绍此模式中几种主要的、典型的实践教学形式:

(一)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教学法由哈佛大学首创,并成为哈佛大学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案例分析教学就是围绕一定教学目的把实际工作生活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供学生思考分析的案例,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9种教学法进行教学功能评价调查,结果显示,案例分析法在分析能力的培养方面居第一位,在学员对知识的接受、保留持久性方面位居第二位,在态度转变和人际关系能力培养方面排在第四位。可见,案例分析法在综合评价效果上占有绝对优势。案例分析法的特点是:案例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包含疑难问题和冲突情节,案例本身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因此案例分析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将知识转换为能力,有利于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运用案例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是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启发性,即选取案例要围绕教学内容,针对实际生活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行动决策能力。二是教师要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不断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将问题引向深入。三是案例分析既可以在课堂上直接讨论,也可以让学生提前熟悉案例,课下查找资料,然后再到课堂上讨论。四是注重讨论过程,允许学生自由发表意见,但讨论分析中教师不能持中立态度,要及时对学生做正确的引导,并做最后的点评总结。

(二)道德讨论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是可教的,但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道德理论,也不能以权威身份向学生灌输道德知识。他主张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对道德两难问题的冲突进行判断,发展学生的道德推理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使道德思维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以推进道德行为的完善。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讨论,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道德水平,并不断建构自身的道德观,从而深化自我认识,提高认识水平,主动将道德理论原则内化为自我道德价值观。

道德讨论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选择的道德讨论问题要具有现实性、冲突性,针对真实情境中的道德问题展开讨论,不讨论假设的道德两难问题。二是要体现专业性,尽量多选择旅游行业中的道德问题。三是道德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扮演价值中立角色,教师要以正义为核心,对超出原则性的错误观点及时进行纠正。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是以他人的优良品德和模范言行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一种教育法。班杜拉认为,人的多数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或行为的结果后习得的,这种观察学习模式说明了道德榜样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杜拉还指出,不同的示范形式具有不同的效果,用言语难以传递图像及实际行动所具有的同等量的信息,而且图像和实际行为的示范形式在引起注意方面也比言语描述更为有力。日本学校就非常重视典型和榜样的教育作用。学校经常采取职业人、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与成就展示,或者请职业人、优秀毕业生开展各种讲座和座谈,向学生传授技术秘诀,回答学生疑问等,让学生时时处处都可以感受到职业精神。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曾提出“破窗理论”:如果某建筑物的一个窗户玻璃被打碎,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可能就会有更多的窗户玻璃被损坏。长此以往,这些破窗户就给人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氛围环境中,犯罪就会滋生、猖獗。“破窗理论”说明了环境对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的选择具有很大程度的暗示和诱导。

因此,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榜样示范的力量,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职业道德规范,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榜样。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方式进行榜样示范。比如通过课堂观看先进人物录像、开展“名导进课堂”、校园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以生动具体的形象影响和感染学生。

运用榜样示范法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榜样的广泛性和层次性,既要选择业绩突出、道德高尚的模范人物,也要选择平凡普通的优秀人物。二是要注意榜样的真实可信性。榜样事迹要具有真实性、时代性,要贴近学生生活。三是要使学生理解并学习榜样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实质,而不是简单模仿榜样的行为。

(四)志愿服务

20世纪8O年代以来,志愿服务活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并已经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在美国,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并在服务过程中实现“服务学习”,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中一种普遍学习模式和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仅2005-2006年度,美国就有三百多万大学生参加了志愿服务学习,平均每人每周服务5.6小时,学年平均180小时,总计服务了3.77亿小时,创造了约71亿美元的服务价值[1]。

《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指出,要“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其在服务中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他人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意识。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的核心和本质,通过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职业精神。因此,志愿服务是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重要形式。

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开展志愿服务要注意以下几点:在旅游职业道德课程中,教师要用一定课时向学生讲授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的意义;要成立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机构,负责志愿服务工作;要有具体的计划、内容、时间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门志愿服务技巧、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要抓好服务活动的监督与反思,反思可以通过讨论、体会总结等方式进行;服务应该坚持持续性、真实性、积极性、互惠性、创新性。

志愿服务实施过程可以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选择服务对象,了解学生兴趣和服务对象需求,并拟定计划;实施阶段——结合所学知识技能,开展服务并予以适当的监督;反思阶段——通过撰写总结体会或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评估阶段——根据服务的数量质量及总结体会给予评价;表彰阶段——组织评比,对作出较大贡献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奖励,以鼓励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五)顶岗实习

旅游教育是直接为旅游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它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满足旅游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实训、顶岗实习教育,不仅对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至关重要,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同样必不可少。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指出,道德是主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的。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认为,对社会伦理本质或道德规范的理解运用,与交往主体的交往活动及其背景条件密不可分。交往行为者在职业环境中相互理解,并产生各种复杂的道德冲突和值得反思的价值观念。美国的许多高校都强调,大学生在企业、公司或政府部门的实习时间累计不得少于6个月。德国大学要求第三和第六学期为实习学期[2],因此,旅游专业的学生必须经过顶岗实习,只有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才能深化职业道德认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增强职业道德信念,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中,职业院校要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企业密切合作,采取校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校内与校外互补的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形式促使学校教育与企业规范、企业文化双向互动,相互融合,利用学生顶岗实习的环节,开展旅游职业道德教育。

在旅游职业道德教育中,除了以上几种典型的实践教学形式外,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勤工俭学等形式丰富实践教学。

四、完善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和政策制度保障体系

为了保证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学校必需将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纳入教学体系中,同时建立完善的组织管理与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学院应成立专门的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指导小组,主要由学院(学校)分管领导、教务处、实习处、学生处、专兼职教师组成。实践教学组织要做到层层管理、分工明确、各负其责、上下协调。实践教学中还要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指导教师制度、监督制度等,有明确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措施保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建立完善的物质保障体系

经费不足、教学资料匮乏、缺乏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一直是实践教学难以进行的首要难题。因此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和建立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条件。

在经费方面可以设立:社会实践活动经费、实践基地建设经费、实践教学指导经费等,保证专款专用,严格管理,为师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在基地建设方面既要坚持基地的广泛性,又要坚持基地的专业性。一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开展参观考察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意识;二要充分利用当地社区、敬老院、幼儿园、学校等资源开展关爱老人、义务支教、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责任意识、公民意识;三是与景区、旅行社、饭店等企事业单立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开展顶岗实习、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了解企业文化、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行为习惯。

(三)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保障体系

旅游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教师很难胜任旅游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的任务。教师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质量。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建立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一方面要提高专职教师的素质,培养一支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专职教师队伍。专职教师要深入企业进行挂职锻炼、考察学习,并不断加强专业方面研究,能将最新的前沿问题、案例等引入课堂,指导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分析,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还应积极聘请旅游行业中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行业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指导教师或客座教授。通过行业专家的讲座或实训实习指导,既有利于在校师生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起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四)建立科学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

“评价对教育具有巨大的导向性和影响力,通过它可从逆向推进职业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3],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推进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旅游职业道德课程考核中,应加大实践教学成绩和学分的比例,将各种实践活动纳入考核体系,以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除此之外,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还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导向性原则。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评价体系要具有导向作用,突出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价值观、职业态度、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促进与激励功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知行统一。

二是多元化原则。主要表现在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在评价主体上实行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等多个主体共同参与;在评价方式上实行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课内评价与课外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通过撰写实践总结或心得体会、讨论、成果展示、服务等多种形式考核;在评价内容上对态度、能力、情感、行为共同考核。

三是坚持过程化原则。即注重学生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教师要对每项实践活动做好监督和详细记录,同时要求学生如实填写实践考核登记表,并及时做好各项活动的记录、感受、总结等。只有坚持评价体系的多元化和过程化,才可能做到评价的客观、准确、全面。

五、结语

深刻认识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作用,准确把握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的内涵,采用立体化、多元化的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完善的旅游职业道德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才能增强旅游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提升旅游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沈蓓绯,纪玲妹.服务学习:美国大学实践教学与公民责任教育相结合的现实路径及启示——以密西根州立大学(MSU)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09(8):93-96.

[2]陈超,赵可.国外大学实践教育的理念与实践[J].外国教育研究,2005(11):34-38.

[3]于黔勋.制定评价指标体系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水平[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998(3):35-36.

Research on Professional Ethics Practice Teaching in Tourism Colleges

CAO Changling

(Shandong College of Tourism and Hospitality, Jinan 2502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transition from a big world tourism country to a powerful world tourism country, professional ethics of tourism practitioners has become a major bottleneck restri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forms for professional ethics practice teaching in tourism colleges to combine theory education with practice education closely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tourism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ject on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in tourism colleges.

Keywords: Tourism; Professional Ethics; Practice Teaching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实践教学旅游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旅游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