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研究

2015-01-08王金平吴立平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基础课程

王金平+吴立平

摘要: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在各高等财经院校开设状况不一。鉴于此,以经济学专业为例,列举了这三门课程开设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三门课程作为经济学专业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对策,以期促进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资源优化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4)12-0047-03

一、有关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文献回顾

我国从2001年正式开始进行有关课程教学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的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这个问题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强,对课程教学资源整合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教育理论界,许多学者和专家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课程教学资源整合进行了界定,基本形成以下几种不同的认识:

(一)关于教学资源整合的界定

目前,关于教学资源整合的界定,在理论界主要有以下概括:

教学资源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1]。教学资源整合要求不同资源之间实现沟通互补,最大限度地建立和保持教学资源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从而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及知识的获取效率[2]。

广义的教学资源还应该包括教师和学生本身。因此,从本质上讲,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的过程可以视为教与学之间的“对话”和“匹配”的过程,即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学资源之间通过“对话”的形式“匹配”成一个“平衡”的教学系统的过程[3]。

教学资源整合,就是指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影响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各种教学因素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整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立体化、科学完整、动态高效的教学活动体系[4]。

根据以上概括可知:一般常说的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所能运用到的各种资源。而教学资源整合是指对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直接因素来源和必要的实施条件进行合理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使其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系统性的完整体系。

(二)关于教学资源整合的原则

教学资源整合的基本原则:目标导向原则、人人参与原则、规模效益原则、双赢原则、优先发展原则、持续发展原则[5]。做好教学资源整合工作应坚持科学性原则、动态性原则、经济性原则[4]。

笔者认为,教学资源整合应坚持的原则有:目标导向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动态性原则以及系统性原则。

(三)关于教学资源整合的目标

在教学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需要制定教学资源整合的一系列具体目标。

教学资源整合的目标:质量目标、效率目标[4]。在资源整合过程中应该实现“四化”,以此作为教学资源整合的操作标准:本地化、个性化、个别化、现代化[3]。

笔者认为,通过教改项目的实施,使广东金融学院经贸系经济学专业学生在经济学基础课程方面达到个性化、本土化以及高质量的目标。

(四)关于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路

教学资源整合的基本思路就是将教学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形成合理的结构,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发挥整体最大功能,实现整体最大效益[4]。教学资源整合的内容和方法:师资整合、教学组织整合、教学基地教学资源整合,教学组织整合包括: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整合、教学方法整合、学生个体差异性整合[4]。现有教学资源的整合有以下几种层次:专业内课程资源整合、专业之间教学资源的整合、校内教学资源的整合、校园—社会相关资源的整合[6]。笔者认为,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路应该是将教学资源视为一个系统,通过对专业内、专业间,校内、校外,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资源进行整合,以期达到预期的教改目标。

总之,通过对课程资源整合概念、原则、目标以及思路的研究回顾可见,目前已有的课程教学资源整合都主要是从课程编制、课程设计、课程来源、课程实施、教学活动等其中一个或几个角度出发来界定的,都不能完全涵盖全部课程资源整合的全过程。因此,笔者从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在课程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坚持的原则以及应达到的目标,并提出了政治经济学、《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三门课程,在经济学专业的课程编制、课程设计、课程来源、课程实施,以及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人力、物力资源,软、硬件资源的整合设想。

二、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目前国内相关课程的开设现状

高等学校经济学类核心课程,是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经济学类专业课程结构、共同核心课程及主要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和实践”项目调研基础上提出的,经经济学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教育部批准的必修课程。其中,经济学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共8门,其中就包括政治经济学。

按照中宣部、教育部200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要求,原来为本科生作为思想政治课开设的政治经济学将不再单独开设,并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但作为财经类专业学生单独开设的政治经济学课继续开设。据全国30所高校经济学专业的调查,政治经济学课程最低1.5个学分,最高8个学分;一般院校平均6学分;财经院校平均5.2个学分;理工院校平均2.4个学分。大多数高校中经济学专业都开设《资本论》选读课程,有的院校在本科阶段开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大部分院校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开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课。

自“两课”改革以来,为配合国家的教改方向,广东金融学院决定政治经济学课、由原思政部改为经贸系来讲授,作为财经院校专业基础课的政治经济学,以及经济学专业开设的《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目前在学院开设的现状如下:财经类专业开设了政治经济学,设在第一学期,每周3学时,共计42学时;经济学专业《资本论》选读开设在第三学期,每周3学时,共计54学时;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开设在第四学期,每周3学时,共计54学时。endprint

(二)目前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具有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

从广东金融学院相关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到有的年级未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这导致经济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固,好多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要考这门课程,这就成了学生的“鸡肋”。同时,在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中,前后顺序以及课程设置的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以及不完整性也可见一斑。

2.教学内容方面的知识重叠

从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例如:政治经济学中讲授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运动理论等内容,在《资本论》选读中也讲授;政治经济学中讲授的社会主义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也讲授,虽然《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是更深一步地讲解,但毕竟有些知识是重叠的。因此,本文拟构建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政治经济学课讲授商品经济一般原理,《资本论》选读课讲授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讲授社会主义部分,这样设置可以避免相关知识的重叠。

3.专题式教学的适应性问题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是指由任课教师在遵守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把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把每个部分视为一个独立的专题来备课和授课的教学方法。专题式教学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讲授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专题式教学适合在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度概括与剖析。但目前学生却缺乏这方面基本理论的储备。例如: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政治经济学设在第一学期,而且加大了课时量,但学生在接受专题式教学方面略显吃力,因为他们已适应了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形式。

4.传统政治经济学课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诸如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理论,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理论,在学院政治经济学的授课中所占比重较少;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学院其他系的政治经济学课程还按目前的教学体系设置开设。而经济学专业的政治经济学课拟打算只讲授商品经济一般原理,而资本主义部分放在《资本论》选读中来讲,社会主义部分放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中去讲,这样,就会加大政治经济学课作为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的比例,而且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知识会更加扎实。

5.实践性教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有些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基本上不能开展实践教学,有的课程就可开展实践教学。如,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学院经济学专业2007级就开设了实践课。但在开设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一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如:选取哪个企业(类型),什么时间去?企业是否肯接待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问题,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制约因素影响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6.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及后备教学人员的储备问题

目前,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是作为学科基础必修课开设的,而《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是作为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开设的,所以如何保证这两门专业选修课的如期开设也是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否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经济学将成为一句空话。除此之外,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相关课程的后备教学人员的储备问题。目前,学院正在着手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利于教学队伍的稳定。

三、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路径

(一)构筑“一主两翼”式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尽管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讲授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但仅限于一些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只是一些皮毛。只有到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才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完整知识,而且通常是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就开设的课程,足见该门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而且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不是“政治课”,而是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课”。因此,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拟从商品经济一般原理出发来讲解基本原理。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预计以《资本论》选读的形式来开设。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拟开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广阔的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应成为系统研究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专业课。

(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

经济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JP]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研究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因此,教师要构建本土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使学生了解本土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向学生传授中国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三)努力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专题式教学法改变了原有的以传授具体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构建了一种以传授具体理论知识、学习方法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新模式,课堂授课紧密围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展开,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理论课的两大功能:教会学生做学问和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由于专题式的教学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看似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被肢解,但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横向的归纳、总结和纵向的推理、探究,利于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教学的开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诸多教学手段,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动态,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目标,以教观点、教方法为己任,进行“少而精”的教学,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因此,专题式教学内容精练,思维层次高,跳跃性强,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同时辅以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四)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互联网释疑解惑

本文中涉及的课程目前都在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教师掌握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有限,因此有些简陋。所以,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使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基础理论。

通过网络资源,把教学课件放到教学平台上,以利于学生查阅;同时在教学平台上创建讨论区,以便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另外,也要把一些常用的资源网站告诉学生,以利于学生上网查阅一些与本文相关课程的文章进行阅读,为学生准备一个“电子书包”,以提高他们的科研和写作能力,为以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组织相关教学人员编写教材,整合教师教学团队教学资源

教材虽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却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性文本资源,而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资源进行重组、加工和活用,提升其文本价值。广东金融学院拟以教学讲课大纲的方式,在每次授课之前发给学生,在时机成熟、准备充分的基础上,编写相关教材。

参考文献:

[1]高桂林.关于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2005,(1).

[2]谢卢请.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校园网教学资源整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

[3]林海斌,林国平.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8,(4).

[4]李传双.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李余才.论高职教学资源的优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5).

[6]程夏,王鲁志.“以学生为主体、多专业教学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endprint

(二)目前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具有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

从广东金融学院相关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到有的年级未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这导致经济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固,好多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要考这门课程,这就成了学生的“鸡肋”。同时,在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中,前后顺序以及课程设置的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以及不完整性也可见一斑。

2.教学内容方面的知识重叠

从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例如:政治经济学中讲授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运动理论等内容,在《资本论》选读中也讲授;政治经济学中讲授的社会主义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也讲授,虽然《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是更深一步地讲解,但毕竟有些知识是重叠的。因此,本文拟构建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政治经济学课讲授商品经济一般原理,《资本论》选读课讲授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讲授社会主义部分,这样设置可以避免相关知识的重叠。

3.专题式教学的适应性问题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是指由任课教师在遵守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把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把每个部分视为一个独立的专题来备课和授课的教学方法。专题式教学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讲授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专题式教学适合在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度概括与剖析。但目前学生却缺乏这方面基本理论的储备。例如: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政治经济学设在第一学期,而且加大了课时量,但学生在接受专题式教学方面略显吃力,因为他们已适应了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形式。

4.传统政治经济学课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诸如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理论,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理论,在学院政治经济学的授课中所占比重较少;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学院其他系的政治经济学课程还按目前的教学体系设置开设。而经济学专业的政治经济学课拟打算只讲授商品经济一般原理,而资本主义部分放在《资本论》选读中来讲,社会主义部分放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中去讲,这样,就会加大政治经济学课作为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的比例,而且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知识会更加扎实。

5.实践性教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有些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基本上不能开展实践教学,有的课程就可开展实践教学。如,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学院经济学专业2007级就开设了实践课。但在开设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一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如:选取哪个企业(类型),什么时间去?企业是否肯接待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问题,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制约因素影响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6.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及后备教学人员的储备问题

目前,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是作为学科基础必修课开设的,而《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是作为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开设的,所以如何保证这两门专业选修课的如期开设也是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否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经济学将成为一句空话。除此之外,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相关课程的后备教学人员的储备问题。目前,学院正在着手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利于教学队伍的稳定。

三、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路径

(一)构筑“一主两翼”式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尽管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讲授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但仅限于一些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只是一些皮毛。只有到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才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完整知识,而且通常是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就开设的课程,足见该门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而且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不是“政治课”,而是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课”。因此,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拟从商品经济一般原理出发来讲解基本原理。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预计以《资本论》选读的形式来开设。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拟开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广阔的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应成为系统研究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专业课。

(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

经济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JP]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研究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因此,教师要构建本土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使学生了解本土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向学生传授中国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三)努力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专题式教学法改变了原有的以传授具体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构建了一种以传授具体理论知识、学习方法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新模式,课堂授课紧密围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展开,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理论课的两大功能:教会学生做学问和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由于专题式的教学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看似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被肢解,但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横向的归纳、总结和纵向的推理、探究,利于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教学的开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诸多教学手段,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动态,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目标,以教观点、教方法为己任,进行“少而精”的教学,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因此,专题式教学内容精练,思维层次高,跳跃性强,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同时辅以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四)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互联网释疑解惑

本文中涉及的课程目前都在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教师掌握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有限,因此有些简陋。所以,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使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基础理论。

通过网络资源,把教学课件放到教学平台上,以利于学生查阅;同时在教学平台上创建讨论区,以便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另外,也要把一些常用的资源网站告诉学生,以利于学生上网查阅一些与本文相关课程的文章进行阅读,为学生准备一个“电子书包”,以提高他们的科研和写作能力,为以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组织相关教学人员编写教材,整合教师教学团队教学资源

教材虽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却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性文本资源,而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资源进行重组、加工和活用,提升其文本价值。广东金融学院拟以教学讲课大纲的方式,在每次授课之前发给学生,在时机成熟、准备充分的基础上,编写相关教材。

参考文献:

[1]高桂林.关于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2005,(1).

[2]谢卢请.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校园网教学资源整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

[3]林海斌,林国平.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8,(4).

[4]李传双.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李余才.论高职教学资源的优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5).

[6]程夏,王鲁志.“以学生为主体、多专业教学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endprint

(二)目前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设置具有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不完整性

从广东金融学院相关课程设置中,可以看到有的年级未开设政治经济学课程,这导致经济学专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牢固,好多学生在考研的过程中要考这门课程,这就成了学生的“鸡肋”。同时,在这三门课程的设置中,前后顺序以及课程设置的不稳定性、不连续性以及不完整性也可见一斑。

2.教学内容方面的知识重叠

从相关课程的教学中可以看出,例如:政治经济学中讲授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社会资本运动理论等内容,在《资本论》选读中也讲授;政治经济学中讲授的社会主义企业制度、市场体系、收入分配制度,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等内容,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中也讲授,虽然《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是更深一步地讲解,但毕竟有些知识是重叠的。因此,本文拟构建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政治经济学课讲授商品经济一般原理,《资本论》选读课讲授资本主义部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讲授社会主义部分,这样设置可以避免相关知识的重叠。

3.专题式教学的适应性问题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是指由任课教师在遵守课程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把整个教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部分,然后把每个部分视为一个独立的专题来备课和授课的教学方法。专题式教学立足教材又高于教材,既忠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在专题式教学的过程中,任课教师的讲授不再是面面俱到,而是对教学内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专题式教学适合在掌握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深度概括与剖析。但目前学生却缺乏这方面基本理论的储备。例如: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政治经济学设在第一学期,而且加大了课时量,但学生在接受专题式教学方面略显吃力,因为他们已适应了高中阶段的应试教育形式。

4.传统政治经济学课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

在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中,诸如资本积累与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资本主义垄断和竞争理论,以及对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理论,在学院政治经济学的授课中所占比重较少;但由于课时的限制,学院其他系的政治经济学课程还按目前的教学体系设置开设。而经济学专业的政治经济学课拟打算只讲授商品经济一般原理,而资本主义部分放在《资本论》选读中来讲,社会主义部分放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中去讲,这样,就会加大政治经济学课作为通识教育教学内容的比例,而且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其专业知识会更加扎实。

5.实践性教学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有些课程,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基本上不能开展实践教学,有的课程就可开展实践教学。如,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学院经济学专业2007级就开设了实践课。但在开设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一是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问题,如:选取哪个企业(类型),什么时间去?企业是否肯接待等一系列问题;二是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实践教学问题,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些制约因素影响实践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6.相关课程的开设以及后备教学人员的储备问题

目前,在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是作为学科基础必修课开设的,而《资本论》选读、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是作为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开设的,所以如何保证这两门专业选修课的如期开设也是应解决的关键问题,否则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经济学将成为一句空话。除此之外,当务之急是要解决相关课程的后备教学人员的储备问题。目前,学院正在着手建立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以利于教学队伍的稳定。

三、经济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的路径

(一)构筑“一主两翼”式的教学模式

在我国,尽管在高中阶段就开始讲授政治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但仅限于一些基本概念、名词解释,只是一些皮毛。只有到大学本科阶段,学生才真正开始系统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的完整知识,而且通常是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期就开设的课程,足见该门课程的基础性和重要性。而且对于经济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门课程不是“政治课”,而是经济学专业的“入门课”。因此,经济学专业政治经济学课程拟从商品经济一般原理出发来讲解基本原理。而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预计以《资本论》选读的形式来开设。而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拟开设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课程,从而为政治经济学,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和教学提供广阔的舞台。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应成为系统研究中国经济理论和实践的专业课。

(二)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阶梯式教学内容体系

经济学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比较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现代西方经济理论,[JP]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能力的研究型和应用型经济学人才。因此,教师要构建本土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的经济学的基本框架,使学生了解本土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向学生传授中国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我国现实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三)努力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形式

专题式教学法改变了原有的以传授具体理论知识为中心的模式,构建了一种以传授具体理论知识、学习方法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重的新模式,课堂授课紧密围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展开,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校理论课的两大功能:教会学生做学问和教会学生学会做人。由于专题式的教学采取纵向跳跃、横向截取剖面的方法,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看似知识系统的整体性被肢解,但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横向的归纳、总结和纵向的推理、探究,利于探究性学习和开放式教学的开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诸多教学手段,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的理论动态,以及实践新的教学理念,紧扣教学目标,以教观点、教方法为己任,进行“少而精”的教学,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因此,专题式教学内容精练,思维层次高,跳跃性强,适合探究性教学的开展,同时辅以案例式教学、现场教学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四)在教学手段方面,利用互联网释疑解惑

本文中涉及的课程目前都在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但在制作过程中,由于教师掌握的多媒体制作技术有限,因此有些简陋。所以,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质量,使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基础理论。

通过网络资源,把教学课件放到教学平台上,以利于学生查阅;同时在教学平台上创建讨论区,以便于学生和老师的交流;另外,也要把一些常用的资源网站告诉学生,以利于学生上网查阅一些与本文相关课程的文章进行阅读,为学生准备一个“电子书包”,以提高他们的科研和写作能力,为以后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组织相关教学人员编写教材,整合教师教学团队教学资源

教材虽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却是课程实施的主体性文本资源,而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资源进行重组、加工和活用,提升其文本价值。广东金融学院拟以教学讲课大纲的方式,在每次授课之前发给学生,在时机成熟、准备充分的基础上,编写相关教材。

参考文献:

[1]高桂林.关于网络教学资源整合的探讨[J].教育技术导刊,2005,(1).

[2]谢卢请.论高校图书馆数字资源与校园网教学资源整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3).

[3]林海斌,林国平.教学资源整合的思考[J].科学教育,2008,(4).

[4]李传双.高职院校教学资源整合初探[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5]李余才.论高职教学资源的优化[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5).

[6]程夏,王鲁志.“以学生为主体、多专业教学资源整合”的教学模式[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课程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微课框架下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生成之道
影响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
自动控制类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分析
抓住基础课程五要素,构建数学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