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科书的文化再生产——物理教科书插图的性别文化分析及反思

2015-01-08于海波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5年5期
关键词:两性男女教科书

于 冰,于海波

(东北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吉林 长春 130024)

教科书是一种 “法定”文本,在教育领域乃至整个社会中都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教科书插图作为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承担着信息表征、文化传承和意义解释等功能。教科书插图在呈现知识信息的同时,也负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念和权力关系,进行文化资本分配和文化再生产。因此,教科书插图是分析教育中不平等现象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在物理教育中,大家持续关注的一个不平等现象就是性别区隔。物理教育中的性别区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理学专业中女生人数偏少。在某种程度上,物理已经被隔离为 “男性学科”;二是物理学习成绩存在显著性别差异,男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普遍高于女生;三是女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明显低于男生,女生对物理学习的成就动机相对较弱。不同性别的人相互区分、相互隔离,这是一种严重的性别不平等,不应当被视为一种理所当然的现象,需要我们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反思。对物理教科书插图进行性别文化分析,有助于挖掘物理教育中性别不平等现象背后的文化生产机制。

一、教科书插图的文化属性

教科书插图是教科书中的照片、图片等素材,具有形象化和直观化等特点。教科书插图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属性。

(一)教科书插图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教科书插图作为一种图像,具有图像的一般属性。图像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本身就负载着一定的社会文化信息。例如,一幅关于教学楼的图像就凝结了教育、建筑、美学等方面的文化信息。图像的产生是一个以个体或群体文化经验为基础进行再加工的过程,在表征信息与传递经验的同时也表达了相关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说,图像所负载的信息是双重的,既有图像的载体和形态中凝结的相对客观的文化内容,也有制作者主动赋予的更具主观色彩的文化意义。[1]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科书插图更是一种特殊的图像。教科书的诞生需要经过编写审查等过程,教科书插图是文化选择与加工的结果。教科书插图的背后,反映了一定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涉及到文化的筛选、改造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因此,无论是从结果表现形式来看还是从产生过程来看,教科书插图都是社会文化的产物。

(二)教科书插图中潜隐着文化权力

教科书插图作为一种将知识视觉化的有效载体,是教科书呈现知识信息的窗口。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经常使用教科书插图作为教育素材,学生也经常借助教科书插图进行理解与学习。教科书插图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需要注意的是,教科书插图的信息文化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负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念,表现出一定的偏见甚至是歧视。例如,在教科书插图中给予不同人的形象、期待、地位是不同的,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权力关系。著名哲学家福柯 (Michel Foucault)洞察到了知识和权力的相伴关系,他说:“没有任何权力关系不构成相应的知识领域,也没有任何知识不预设并同时构成权力关系”。[2]教科书插图中的知识与权力关系也是伴随在一起的。教科书插图不仅呈现知识文化信息,还涉及到关系的建构、位置的争夺与权力的分配。教科书插图暗示了思想和现实的深层次结构,构成了事物交融与意义叠加的复杂文化场域。

(三)教科书插图具有文化再生产的功能

教科书插图带给人的体验和影响是非同寻常的,它不仅给予人以视觉体验还给予人以想象的空间。看教科书插图的过程,对应着信息与经验的可视化和当下化,进而对人们的思维与实践发生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科书插图不仅是一种文化产品,还是一种文化力量。教科书插图构成了一个复杂的文化权力场,其中涉及到文化资本的分配,具有文化再生产的功能。置身于社会场域中的行动者的习性都是由文化中获得的。[3]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关心插图描述了什么样的场景,还关心插图渗透了什么样的文化、对学生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等。教科书插图通过文化再生产进行社会再生产,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大家拥有同样的机会却拥有不同的成就。因此,从性别文化的视角来分析物理教科书插图,有利于物理教育中性别不平等问题的进一步探讨。

二、物理教科书插图的性别文化分析

本文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的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4](共三册)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物理教科书插图是如何表征男性和女性的,进而分析物理教科书插图中的性别文化。

(一)分析维度

本研究在 Elgar[5]、Kahveci[6]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五个分析维度。

1.男女两性形象出现的频次。男女形象出现频次的多少是文化资本是否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之一。对教科书插图人物性别的统计分为三个维度:仅是男性,仅是女性和男女两性都有。在一些插图里,由于人物过小、模糊、背影或穿着运动服、头盔等原因,而无法识别出属于男性还是女性,因此没有纳入到统计分析的范围。同一人物出现在一组插图中,按一个数量单位统计。照片与图画对读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此,把教科书中的插图分为两个类型:照片与图画。另外,手部插图不在研究的统计范围内。

2.男女两性形象的地位特征。两性之间的地位如何是反映性别是否公平的重要维度。分析两性在在插图中的地位与关系,可以更清晰地反映性别文化的具体特征。在这里,我们主要分析在同时出现两性形象的插图中,其表现的人物关系是以男性为主还是以女性为主。

3.男女两性形象的年龄特征。人物的年龄特征对学生也是有影响的,涉及到文化资本分配的年龄差异问题。在这里,主要把教科书插图中的人物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类,分别统计不同年龄阶段的男女人物的数量。一幅插图中超过4个人物的,其性别特征由于无法清晰识别而对读者影响较小,因此不在此项分析范围之内。

4.男女两性形象的职业角色。职业角色反映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性别人物所展示出来的职业形象也是文化资本分配的重要表现,直接关系着学生性别身份的建构,从而对学生未来职业选择产生影响。我们将插图人物的职业身份划分为科学家和科学从业者、宇航员、运动员、工人和其它人物共五类。如果一幅插图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职业形象,分别做独立统计。

5.男女两性形象的性格特征。性格特征体现为个体对自己以及周围人与事物的态度倾向,会影响到个体行为的选择。个体性格的形成受到先天和后天的双重影响,是性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是分析性别文化的重要维度。

(二)分析结果

根据分析维度,对物理教科书中涉及人物的插图进行统计分析。相关结果如下。

根据表1,我们看到物理教科书插图的表现形式以图画为主。在105幅涉及人物的插图中,有15幅是男性和女性人物同时出现,有90幅插图都是男女形象独立出现的。在这90幅插图中,男性人物形象的插图为71幅,女性人物形象的插图为19幅,前者数量为后者的3.7倍。

表1 教科书插图中两性形象出现的频次

表2 教科书插图中两性形象之间的地位

根据表2,我们看到物理教科书同时出现男女两性形象的插图中,以男性形象为主的插图数量是以女性形象为主插图的4倍。

表3 教科书插图中两性形象的年龄特征

根据表3,我们看到物理教科书插图中大部分人物形象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所占比例为61.9% (70/113), 成 年 人 所 占 比 例 为 38.1%(43/113)。其中,成年人形象中多数是成年男性,所占比例高达81.4% (35/43)。

表4 教科书插图中两性形象的职业特征 (男/女)

根据表4,我们看到物理教科书插图中与科学相关度比较高的职业形象中 (例如科学家、工程师、航天员等)没有女性出现,全部为男性。

表5 教科书插图中两性的性格特征

根据表5,我们看到男性往往被赋予机智、勇敢、爱动手等特征,女性往往被赋予顺从、甚至是懦弱等特征。

(三)结果讨论

从性别这一视角审视物理教科书插图,所得到的结果令人震惊。我们发现,物理教科书也具有“性别”。物理教科书插图中的性别文化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讨论。

1.从男女两性形象出现的频次特征来看,物理教科书插图中所呈现的男性形象频次远远高于女性的频次,男女两性形象出现数量存在显著差距。物理教科书插图中较少的女性形象,很容易使女性形成物理属于男性而不属于女性的刻板印象。这样的现象实质上是把更多的文化资本分配给男性,排斥着女性,致使女性逐渐远离物理场域。

2.从男女两性形象之间的地位特征来看,物理教科书插图中两性之间的地位是极其不平等的。例如,在展示物理实验活动的插图中,很多男性都是主导、主动的,而女性是以配合或观看的形象出现的。以男性为主的教科书插图人物形象表征,实际上就是把更多的文化资本分配给男性,严重影响着学生学习乃至未来社会实践的性别不公平。

3.从男女两性形象的年龄特征来看,教科书插图中成年男性人物数量多于女性。这不免会给学生们这样的暗示:未来世界是男性的世界,生产和生活活动大多数要靠男性来完成。这样的文化资本分配结果影响着女性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女性参与科学实践的机会,对女性的学习与工作将可能产生不利影响。

4.从男女两性形象的职业特征来看,教科书插图中呈现的两性在职业领域的分布存在显著差距。相互隔离的职业形象特征,会对学生的学科(或职业)归属感产生很大影响。教科书插图中展示的科学相关职业形象中女性人物偏少,这会对女性对自身的能力与职业定位产生消极影响,使很多女生不愿意继续学习物理或者从事相关科学活动。

5.从男女两性的性格特征来看,男性性格特征优于女性性格特征。例如,有一幅插图 (八年级下册,第57页)描绘了触电事故的场景:一位女性触电了,另一位女性在旁边不知所措,而另一位男性急忙切断电源。这幅图向我们展示的男性形象是积极的、勇敢的,所展示的女性形象是被动的、怯懦的。这样的鲜明对比实质上就是性别偏见,是不平等的性别文化资本分配,对女性自身价值与角色的确认产生消极影响。

布尔迪厄指出,教育体制是生产一系列心智判断、分类活动的地方。[3]125通过分析我们看到,物理教科书插图中也存着心智判断与分类活动。物理教科书插图表面上是表征知识信息和呈现人物形象,背后却潜隐着文化资本分配机制。它把不同的文化资本分配给不同性别的学生,赋予不同性别的学生以不同的形象、权力和地位。物理教育中的性别区隔来自于学生经历的重重性别筛选、来自于文化资本的巨大差异。物理教科书插图中不平等的性别文化,不利于女生性别身份的认同与建构。物理教科书插图中不平等的文化资本分配,使女生在学习与发展中处于弱势地位,从而再生产了不平等的等级结构,是导致性别区隔的重要来源。性别关系并非是由生理决定的,而是在社会文化的影响与权力关系的建构中形成的。正如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7]

三、对物理教科书插图设计的启示

教科书插图不仅是传递信息文化的媒介,也是文化再生产的工具。教科书性别公平是实现教育性别公平的基本前提。为了促进物理教育的性别公平,防止不平等性别关系的再生产,我们需要从文化的视角对物理教科书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看待物理教科书中的性别议题

前面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了教科书插图中的文化资本分配机制及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教育与社会实践具有深刻的联系,我们需要从文化再生产的角度来考虑教科书插图的设计问题。也许有人会认为,现实社会本来就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例如,男性物理家的数量就是多于女性物理学家等),教科书反映的性别文化和社会中的现实状况是一致的,不需要加以清查和反思。卢宾 (Gayle Rubin)指出,人类的社会行为开始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这时所建立的关系比在生产过程中建立的关系更重要。[8]教育不仅适应、反映现存文化,同时也是文化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塑造着未来的社会关系及社会文化。对于教科书而言,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通过文化反思与文化自觉,通过塑造未来的人来塑造未来的社会。如果我们期望的未来社会是没有性别歧视、男女平等的,那么我们必须从文化再生产的视角考虑教科书插图的设计,关注教科书中的性别公平,对其中的性别偏见及刻板印象予以审查和清除。

(二)增强物理教科书编写者的性别平等意识

物理教科书由物理学科专家、教育研究者和物理教师来编写,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作者们的思想取向和文化观念。物理教科书中不平等的性别文化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编写者的无意识、定势观念和偏见等。提升教科书编写者素养是提高教科书设计质量的必要前提和根本保障。物理教科书编写者除了要熟悉物理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规律,还要深谙科学、文化与权力之间的复杂关系、重视教育中的文化资本分配。物理教科书编写者要提高性别敏感度、树立性别公平的思想理念,关注教科书插图的性别适应性。设计性别公平的教科书插图要建立在承认性别差异的前提上。实行性别公平的教育的目的不是消除性别观念,而是消除性别偏见。只有避免男性主义视角的选编原则,才能防止教科书插图中出现性别歧视和不平等。

(三)平等展示物理教科书插图中的两性形象

理想的教科书插图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美国作者埃米莉·斯泰尔在 《窗口与镜子》一文中比喻道:“如果把教科书比作学校建筑在学生周围的建筑物,那么理想状况下,教科书应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解他人的窗口和反映自身现实价值的镜子”,“只有这些窗口和镜子都向男女生提供科学的信息和丰富的形象,才能满足男女生的发展需要”。[9]斯泰尔的比喻与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理想的教科书插图应该为男生和女生展示平等和丰富的两性形象,合理地进行文化资本的分配。相对于图画而言,照片可以表征更真实的人物形象,增加设置一定的照片插图有利于增强学生性别身份的认同效果。物理教科书插图要适当增加女性形象的数量,尽可能做到男女两性人物数量的平等。在同时出现男女两性形象的插图中,两性的关系和地位也要和谐平等。教科书插图要丰富不同性别人物的职业形象。例如,可以加强女物理学家形象的展示,这样可以起到示范和楷模的作用,增强女生进行物理学习、参与科学活动的信心。

(四)加强对物理教科书性别平等的审查

教科书审查是保证教科书质量的关键环节。教科书审查不仅要关注 “工艺学”水平上的检测和评定,还要对相关社会议题保持敏感。《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1-2020)》中指出,性别平等原则和理念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标准及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在教育法规、政策和规划的制定、修订、执行和评估中,增加性别视角,落实性别平等原则。为了有效保障物理教科书的性别平等,应该完善教科书审查机制,加强对教科书性别平等的审查。国家应该建立教科书性别审查的标准和机构,制定审查工作的章程和办法。从教科书编写人员的组成、教科书相关材料的选择、教科书相关内容的呈现等方面加以指导和检查。总之,面向全体学生是科学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如果我们的科学教育是每个个体都可以接近的,那么女性和男性都应该在教科书中有公平的反映。

[1] 马睿.文化研究视域中的视觉文化 [J].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1,(9):150-155.

[2]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128.

[3] 张意.文化与符号权力——布尔迪厄的文化社会学导读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4] 课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 Elgar A G.Science textbooks for lower secondary schools in Brunei:issues of gender equity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04,26 (7):875-894.

[6] Kahveci A.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cience and chemistry textbooks for indicators of reform:A complementary perspective [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10,32 (11):1495-1519.

[7] 西蒙德·波伏娃.第二性Ⅱ [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9.

[8] 郑新蓉.性别与教育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47.

[9] 史静寰.妇女教育 [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417.

猜你喜欢

两性男女教科书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男女有别
男女交往最忌讳什么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感觉那时男女很平等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DMC-IA-AM两性聚丙烯酰胺用于混合废纸浆抄纸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