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出新世界

2015-01-08童德彦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衣服顾客

童德彦

在广州豪华的正佳商场里,有两间八十平方米的小店,墙上挂着雍容华贵艳丽的牡丹与字画,房中摆满案台、衣料和机器,仅有十六台缝纫机,十一个员工由女店主余岚清来打理。你说它是个车间或作坊,也无不可。

可它麻雀虽小,肝胆俱全;不仅把生意做遍国内;而且把生意做到国外;连最讲究衣着的法国巴黎以及美国、加拿大、澳洲的顾客,也纷至踏来地送、寄衣服来改哩!

她是何方神圣?有什么法术和能耐?使她如此神通广大?把小店开得这样红火?先从她的源头和来龙去脉谈起。

家风与店风

余岚清一九七○年八月五日生于湖北蕲春彭思余凉亭,那里是丘陵黄土地,兄妹四人,一个哥哥和两个妹妹,父亲头脑灵活,是个智能型的人,先在村宣传队,会拉一手好二胡,还能谱曲作词,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她四岁那年,听琴听入了迷,她想:长大了要能像父亲那样拉二胡该多好!父亲是个多面手,改革开放初期开拖拉机,搞个体户,很快成了万元户。那时万元户真了不起,戴上大红花到处宣传,比现在的百万富翁威风得多!哥哥高中毕业,父亲按原许诺送他一辆农用机。母亲勤劳朴实,勤俭治家,在那吃大锅饭的年代,像她这家大口阔的家庭,吃粮靠分配,穿衣靠布票;很少能做到不挨饿穿破烂的。她母亲却能做到吃饱穿暖,在人前体体面面地生活。她的诀窍是:新三年,旧三年,补补连连又三年。归纳起来是个”改”字。她把大人衣裳改给小孩们穿,哥哥衣裳改给妹妹们穿,一件衣服改穿八、九年,不都是和新的一样吗?谁也没有计较哪件衣服是旧衣改制的。一家人和谐相处,总是乐呵呵的。形成一个勤劳朴实,团结互助,和睦诚信的家风。她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把良好的家风带到店里,不断地传承下来,让哥哥搞财务管理,自己总揽技术,遇到疑难,哪件衣服怎么改,从哪里划线,都由她亲手定,员工分工合作,按大商场规定,每天上午十点上班,晚上十点下班,整整干十二个小时。她家住番禺,每天早晨得乘地铁或公交车赶来,路上要两个小时,员工来后分工合作,另安排一人做中餐,聚餐时,大家有说有笑,亲如一家,不是亲人,胜似亲人!顾客看后称赞说:“我不羡慕你的财产;我羡慕你们的团结!”

她没想到:原来母亲替儿女改衣的小事,如今拿到大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来做,而且前景广阔,的确是世间趣事!

用双手创造美好人生

一九八三年,只读了三年半书的余岚清当时只有十三岁,求师学做服装。姑妈帮她找师傅,逢年过节给师傅送礼品;哥哥买裁剪服装的书给她学习。她很感谢他们,她在人生的程途中遇到的好多好人,上帝对她是公平的!

余岚清是个耐不住寂寞的人。为求师深造,一九九○年她来到全国闻名的黄石市一家服装厂打工,厂领导看她长得鲜眉亮眼,一米六四的身高,长尖脸儿高鼻梁,苗条身个,是个人才,安排她搞管理。她觉得这里环境很好,应学习做服装,每月工资二百多元,而这时深圳每月工资一千二百余元。她只拿深圳工资一个零头,她把打工变成学习场所,学习技术是要交学费的。她做一行爱一行,在这里干了五年,专门做衣服,郑师傅对她很好,手把手教她,什么难题都帮她解决。她很感谢她。她说:有些人常抱怨这行业不好,那行业不好;只要用心做就好。她牢记父亲从小给自己的教诲:一个人一辈子只要学会做好一件事,一定会成功!

她说:我要把我的爱好变成我的职业,把我的职业变成广阔的市场,雄鹰练硬了翅膀是要远走高飞的。她听在浙江打工的妹妹说那里的一家外贸公司,要会英语,她用半年时间,边打工边向妹妹学英语,学会了二十六个字母和常用简单词汇。她又得到一次学习机会,她是个热爱学习的人,在学习中寻求发展!按旧模式,凭她的技术,带几个徒弟稳赚钱是不成问题的。她要发挥个人潜能,二000年她来到东莞,只干了一个星期就来到了广州,她在报纸广告上找到了工作。短短几年后,她自立门户,在天河一家购物广场开了服装店,经营一些普通服装,收入甚微。她听妹妹说改衣服很赚钱,人们买了高档衣服后,发觉不合身,又不愿丢弃,只好找人改,而广州改得好的师傅很少,大多数人只会做挑裤脚这类简单的活;一般改衣店也不敢承担改高档衣服的风险!她发现专业的改衣生意在市场上十分红火,她将服装店交给妹妹经营,她有更高的标准,要把生意做大做强,迈向更高,自己在天河城正佳商场楼底先后开了两间改衣店,客源不多,后来她认识了一位改衣的女顾客,成了她的好友,帮她以一万元一间优惠价在楼上租到门店,生意好转。她高兴地说,她又遇到贵人相助,你说人生美不美好!?

赚钱的新理念

二00二年,余岚清的改衣店开业了。起初生意很红火,吸引了大批慕名而来的顾客,但收入却仍然十分微薄。她分析了创业的成败,其原因是收费太低。她要改变传统行业改衣店低端服务形象,找到突破口和新起点。

在一般人眼里,改衣店是低档职业,由街边摊位或小裁缝店来做,余岚清另辟蹊径,居然将改衣店开到高档购物大商场里,来个”华丽变身”,一改以往低端服务形象。为服装的各项改造明码标价,而且价码不低!你看:那最抢眼的一块红色的价位表,罗列了各项收费标准:换拉链十五元,晚装婚纱修改一百八十元至三百元,改高档皮衣三百至八百元,貂皮大衣八百至一千元。按时计费,每小时一百元。她以美容店为例:修两条眉要八百元,修指甲最贵的也要四百元,这两项技术花十几天就可学会,专业修改衣服的手艺却要凭借十到二十年功底才能胜任,她自己就是在服装界拼打二十几年,才有这一身好手艺,比起这些容易学会技术性不高的行业,改衣收费是不算高的。

人所共知:服装设计师设计的服装,并不是给每个人量身定做的。俗话说:人上一百,五颜六色。人的形态各异,买衣时觉得很合身,回家细品味,又觉不合,李小姐花了三千元买了一件无袖皮背心裙,回家仔细察看,觉得不合适,在家里放了三年,来店改成有袖短上衣,交费八百元,穿上很满意。她说这是废物利用,用八百元,换回三千元,你说值不值得?一家理发设计总监,将皮裤改成时尚马甲,花了钱,却很开心,余岚清对我说:“你相信吗?人家是靠降价争夺市场,我是靠涨价开拓市场,在涨价中求发展!”这是她赚钱的新理念与精辟见解和成功经验!

她还告诉我,别人是靠做广告做宣传;她是靠人缘关系作传播的,只要你技术质量过硬,改出的衣服与原装没丝毫差别,顾客的称赞,就是很好的口碑,它会以一传十、十传百的速度递增。她那法国巴黎、澳洲、加拿大、美国的顾客,到广州必来找她,不能来,就托亲友送衣来改好寄去,她们改的都是高档衣料,弃之确实可惜,改好后,穿上合身时髦,花几个钱值得!

正确对待事业人生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没有过不去的沟坎!”余岚清深有感慨地说。她说她二十岁以前是快乐的,那时生活如歌;激情似火!一路莺歌小唱,到十九岁时没有不会唱的歌。二十到四十岁之间为工作和生活劳碌奔波,受过不少的磨炼。结婚是快乐的;离婚是一种解脱。她和丈夫结婚,可算情投意合;结婚后,脾气都暴躁,水火不相容;离婚了,都解脱了,这不能全怪他,也有她一部分原因。她仍然感谢他,是他成全了她,使她的事业获得成功;也使她身边有一个相依为命的宝贵儿子。

工作会遇到挫折的,也有失误的时候,有时走神失手,把衣服剪短剪破,那就要勇于承担责任,照价赔偿损失;不要怕失败,就怕不认识错误!即使是别人故意刁难,那也视为对自己是很好的促进,会变得小心谨慎!没人刁难,就不会进步。

针对高端顾客的特殊或“刁钻”的要求,精明的余岚清凭着多年的经验,制定了几套应对方案,如果无法达到客人想要的效果,就直接跟顾客解释清楚,顾客可以选择改或不改。一次一位男顾客送来一件世界顶级价值一万多元的巴宝莉风衣,她看后对客人说:你这件衣服有问题,拆开有一小洞,客人才承认改过,别人赔了钱,才避免了扯皮闹纠纷的局面,对于要求十分苛刻并且吹毛求疵的顾客,只好舍小取大,直接拒绝接下这单生意,该淘汰的顾客要淘汰。

尽管专业改衣在市场上是新兴行业,前景广阔,在经济上投入很容易,初期投入约需一万五千元,每月开支一万多元,每日改衣一百余件,月营业额可达二万余元。

要将这一行做大做强却不容易,余岚清曾尝试扩大改衣店规模,但管理跟不上,开支大了,自己反倒赚不了太多钱。后来她仍恢复小规模经营,生意越做越顺手。生意有生命力,有灵感,有弹性,有新天地,改出新世界!

然而,很难接到大单生意,也是制约其规模发展的瓶颈。衣服的改造不同于卖衣服,因为,每件衣服要改的地方都不一样,即使是跟一线品牌的商家长期合作,也不可能接到大单子生意,按传统与现实,改衣是个性化的职业,一百件衣服,有一百个要求,就有一百个答复,而店主只有一个满意来答复客人。我们做的都是高档衣服,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心思。

多年的改衣经验,使她总结一条经营法则:与其做大,不如做小做精;把点点滴滴每件小事做好;靠质量取胜。所以,现在什么货他们都敢接敢做,效果可以达到看不出被改的痕迹,顾客的回头率也几乎达百分之百。

心与憧憬

从小喜爱音乐的余岚清给我讲了一个故事:那年她欠了二十多万元债务,却跑去买了一套一万六千元的音响,别人都说她有毛病。她却听着音乐,过着如歌如画的生活,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般如期还清了债务。她想学音乐没机会。如今事业有成,她要开始练习二胡了,她要陶冶情操,把二胡拉得和父亲那样好,生活在音乐浪漫氛围中。早年在外拼搏,把儿子留在父母身边,很少接近管教,现在儿子巳华中师范大学财会专业毕业,她原着急自己不会搞管理,无法把改衣业做大做强的心病治好了。她要把儿子留在身边,儿子有知识文化,由理论到实践,得心应手,水到渠成,会把事业做大做强的。她要把精神财富好风尚代代相传!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生活是美好的!故事是动人的。

责任编辑/赵吉政

猜你喜欢

衣服顾客
衣服
买365送365
早起的衣服有舞跳
小衣服
豆腐多少钱
放生衣服
强取人衣服
多功能衣服
我卖个桃容易吗
一瓶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