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泗水扬波洗心地 尼山开馆道问学

2015-01-08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报告文学儒学书院

王晓喻创作的报告文学《尼山重光》在《时代文学·中国报告文学》2014年第5期头题发表和《齐鲁晚报》连载后,立即产生了不同反响,引起国家有关方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及社会各阶层的高度关注,而且持续不断地发酵。

这部作品以亢奋的激情讴歌了几位古稀之年的老学者发起组建尼山圣源书院的感人故事,并由此引发出了一段震惊国际儒学界的传奇佳话。五年创业五年辉煌,水木火土金,奇迹般飞跃了三级连跳。从孔子的仁学到牟钟鉴新仁学的发展,从尼山乡村土教师与国际一流学者的拥抱,从利玛窦到安乐哲的嬗变,从梁漱溟到赵法生的格物实践,从丁冠之的逝世到刘示范前赴后继……多少历史的穿越和空间的腾跨都凝聚在一个点上,那就是重振中国文化的自信,圆起大同世界与小康社会的黄金之梦。在尾声,仰望朗朗尼山皓月,作者直抒其意:凝聚那一声划破天际的霹雳流星,揭开了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三老”的人性本质和本文的主旨思想:“用燃烧的生命托起尼山日月。”

自作品在《时代文学·中国报告文学》发表后,位居全国十大媒体前几位、发行量达135万份的《齐鲁晚报》,从5月25日至6月中旬,在该报《青未了》文学连载版头题位置每天对该作品进行连续转载,一下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不少读者向报社打电话索要作品,街头报摊也成了抢手货。《建设报》于2014年6月10日在副刊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做了压缩转载,不少老同志带着老花眼镜,一字不落的阅读,成了他们议论的焦点,也进了街谈巷议的内容。

山东省委副书记王军民一次即席讲到,《齐鲁晚报》连载王晓喻的《尼山重光》我是每期必看,有时因为报纸字号小,看不清楚,就让老伴念给他听,一边念,老两口还一边赞叹,赞叹作品中主人公的无私而又宽阔的胸怀,赞叹作者优美的文笔和那超高的思想境界。他还感叹地说,我们党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找到一条社会都能接受的信仰机制,以传统文化的最大公约数来与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相对接,无疑是一条最佳之路。曾经于2008年12月给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中国宗教的现状与发展的著名新儒学大家——中国民族学院教授牟钟鉴先生看过之后,立即给作者发来一个邮件:

晓喻先生:看到《尼山重光》的电子版,很振奋。有思想家的境界和眼光,又有文学家的激情和风采,把尼山圣源书院蓬勃的文化生命展示给社会,将有力推进中华文化复兴的事业,深表敬意和谢意!期望能早日见到该刊物,细细加以品味。……

当尼山圣源书院在初创阶段,现任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是当时所在地济宁市委书记,曾对书院建设和发展给予过关键性的支持。报告文学《尼山重光》自《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发表和《齐鲁晚报》连载后他就不止一遍的仔细阅读,一次次被这些老学者的奉献精神所感动。6月22日至23日,他专门带领省宣传文化系统亲去尼山圣源书院调研和现场办公。会议伊始,他就面对书院的专家学者表示感动和感谢,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向书院人连鞠了三个躬,接着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讲话中他指出,尼山圣源书院的创立,引发了一场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建设热潮,或者叫一种现象,通过这一热潮和现象,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接。特别是专家学者深入乡村开设儒学讲堂,让儒学走进生活、走进群众,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儒学研究和传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践价值。他还当即表态省里要在尼山圣源书院建设特别是乡村儒学开展直接提供项目和资金的支持。

近日,省委宣传部还与光明日报在泗水尼山圣源书院共同了举办“山东乡村儒学现象研讨会”。会上孙守刚指出,“山东乡村儒学现象”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实践。专家学者深入乡村开设儒学讲堂,让儒学走进生活、走进群众,有力推动了乡村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了儒学研究和传播,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实践价值。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表示,一场伟大的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建设热潮正在中华大地上兴起,通过这一热潮,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对接。作为以思想文化为特色的一张报纸,光明日报将努力成为这次热潮出色的报道者和有力的推动者。

于是乎,一种以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组织和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蓬勃发展,国学院、道德讲堂、儒学中心、论语班等等,遍布乡村、社区和校园。

7月上旬,中国作家网首页醒目地推荐了李炳银题为《尼山重光》的精彩博文:6月中旬,我在去泰山、曲阜之行时,就有了赴尼山拜访之心。经与王晓喻先生联系,在20日参观完曲阜“三孔”之后去了尼山的圣源书院。初到这里,只见尼山之麓,有一群灰瓦白墙,排列有序的建筑,庄严肃穆;只觉山风习习,空气清新,四野宁静,心想,此地真乃一个安心潜读的好地方。在书院执行院长、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孔子高足颜回的后代)教授,常务副院长、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张践教授和书院副秘书长陈洪夫先生的介绍和陪同参观后,我深为书院创办者和许多文化学者对研究传扬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和行为感动。非常钦佩他们的民族文化追求和务实研究推广行为。参观完毕,临行之时,主人索墨,我虽拙于书写,但感于此行,随书联留念:“泗水扬波洗心地,尼山开馆道问学”。(鲁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报告文学儒学书院
充实中国报告文学的理论一翼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中国青年报告文学作家创作会举行
关于书院认识的误区
首届青年报告文学评论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来未来:千年书院的精神和灵魂
清代河北书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2015 年新儒学“一体两翼”发展格局
辉煌与重生
谈儒学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