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研究——基于北京地区研究生的调查分析
2015-01-08张润杰张亚伶李泓磊
张润杰 张亚伶 杨 娜 李泓磊
一、引言
学习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引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一种内部过程。它不能被直接观察,但可以通过学习任务的选择、努力程度、对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达等外部行为间接地推断出来[1]。 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与学习动机的不同类型有关:深层动机、成就动机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表面型动机与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2]。基于成绩和目标的动机对学习成绩和学习的坚持性有较好的预测力[3],所以也可以通过提高学习动机水平,增强学生的努力程度以及对学习活动的坚持性。因此,对于研究生学习动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前研究生的学习动机现状,为进一步通过干预、训练提高学习成绩、增强学业坚持性提供理论基础。
学习策略,就是学习者为了改善学习效果和提高学习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4]。 掌握学习策略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根本标志[5]。 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就有一定的影响,深层型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表面型学习策略和学习成绩显著负相关[2]。 研究者对学生的学习策略进行指导干预,结果发现,学生能够通过采取更深层的学习策略,从而增强自主学习能力[6]。
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间关系密切。 学习动机水平、学习策略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正相关[7],通过教授学习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8],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 并且,由于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关系密切,二者可以综合到学习取向的概念中,即学生在学习中采取的方式,它会影响学习结果的实质[9]。 了解学生的学习取向,对教师的教学有重要指导意义,有助于因材施教。
综上所述,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具有较大影响,且两者关系密切。 然而,目前对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研究,其对象多为中学生以及大学生。 至今,对于研究生群体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缺乏。因此,本研究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察研究生被试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情况,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研究方法
1.实验工具
本研究采用Biggs(1987)编制的“学习过程问卷”,该问卷包括学习动机中的表面型动机、深层型动机和成就型动机及学习策略中的表面型学习策略、深层型学习策略、成就型学习策略6 个维度。 每个维度6 个项目,共36 个项目,采用Likert 5 点计分。 该问卷在测量大学生被试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上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0,11]。 本次施测中其同质性信度为0.74。
表面型动机是指学生为了应付检查和考试及格进行学习的动机,相应的学习策略是采取一些应付性的、肤浅性的、消极被动的学习方法;深层型动机是指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为弄懂和掌握知识进行学习的动机,相应的学习策略是采取一些钻研性的、探索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成就型动机是指为了获得高分和得到表扬进行学习的动机,相应的学习行为则较大地受外界他人观点(特别是老师和家长等所提倡、推崇、表扬的做法和方式)的影响。
2.被试
被试是来自北京市8 所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医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调查采用团体施测,共回收1494 份问卷,有效问卷1405 份,问卷有效率94.04%。
3.数据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录入和处理。
三、结果
1.研究生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总体情况
表1 呈现了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各维度的描述统计结果。结果表明:被试在学习动机三个维度上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型学习动机、成就型学习动机、表面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三个维度上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深层型学习策略、成就型学习策略、表面型学习策略。
2.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分别以学校性质、性别、专业、年级为自变量,表面型动机、深层型动机、成就型动机以及表面型策略、深层型策略、成就型策略为因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考查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在年级、性别、专业等变量上的差异。
(1)学习动机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表2 呈现了研究生在学习动机各维度的得分情况。 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①性别和专业对表面动机的主效应均显著,具体表现为女生的表面型动机高于男生,理工科学生的表面型动机高于文科学生;②性别和专业对深层动机的交互作用显著(见表3),即在文科生中,男生的深层动机显著高于女生,在女生中,理工科生的深层动机显著高于文科生;③人口统计学各变量对成就型动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表2 研究生学习动机各维度在性别和专业上的得分情况(均值±标准差)
表3 性别和专业对深层动机的交互作用的单纯主效应分析结果
(2) 学习策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表4 呈现了研究生在学习策略各维度的描述统计。 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①性别和专业对表面性策略的交互作用显著(见表5),即理工科男生的表面型策略显著高于文科男生和理工科女生,而文科女生的表面型策略显著高于文科男生。 ②年级对深层型策略的主效应均显著;性别和专业对深层型策略的交互作用显著(见表6):即文科中,男生的深层型策略显著高于女生,理科则不显著;女生中理工科的深层型策略显著高于文科,男生则不显著。③年级和性别对成就型策略的交互作用显著(见表7):即在女生中,研三学生的成就型策略显著高于研一、研二学生,且研三女生的成就型策略显著高于男生。
表4 研究生学习策略各维度在性别、专业、年级上的描述统计(均值±标准差)
表5 性别和专业对表面型策略的交互作用的单纯主效应检验结果
表6 性别和专业对深层型策略的交互作用单纯主效应检验结果
表7 年级和性别对成就型策略的交互作用的单纯主效应检验结果
(3)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性分析。对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各维度进行Spearman 相关分析,结果见表8。 除了表面型策略与深层型策略有负相关倾向(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其他各维度均显著正相关,其中:表面型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中的表面型学习策略的相关系数最高;深层型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中的深层型学习策略相关系数最高;成就型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中的成就型学习策略的相关系数最高。
表8 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相关矩阵
(4)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回归分析。分别以三种学习策略为因变量,以三种学习动机为预测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如表9 所示。三种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有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 进一步分析发现,表面型学习动机能够正向预测表面型学习策略20.6%的变异;深层型学习动机能够正向预测深层型学习策略30.2%的变异,成就型学习动机能够正向预测成就型学习策略26.9%的变异。
四、讨论
1.研究生深层学习动机和深层学习策略占优势,在培养中要注重从学生兴趣入手,以探索、发现学习为主
本研究发现,研究生学习动机的维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深层型、成就型、表面型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的维度由高到低分别为深层型、成就型和表面型学习策略,深层型动机高于其他学习动机、深层型策略高于其他学习策略。这表明在研究生阶段,学生的学习主要出于对所学内容有内在兴趣,是为弄懂和掌握知识而进行学习,相应的学习策略是以注重理解和联系为特征,将重点放在已有知识、条件间建立相互联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上[12],这是值得欣慰的。前文已述及,深层型学习动机和学习成绩显著正相关,而表面型动机和学习成绩显著负相关。 研究生中,深层型动机和深层型策略均占优势,对于研究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将有积极作用。同时,本研究还对学校性质对研究生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学校性质的主效应不显著,表明不管是不是部属院校,研究生在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上差异不显著。而古继宝等人分析发现,研究生院的质量和学生的本科毕业院校有很高的相关性[13]。 本文研究结果与之有明显出入,这可能是因为所选的8所学校地处北京,都吸引了来自全国相对优秀的学生,从而导致研究生来源的差异不显著造成的。
表9 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2.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显示性别、年级和专业差异,在培养中要兼顾不同群体的特点有所侧重
首先是性别差异。本研究发现,女生的表面型动机显著高于男生,男生的深层动机、深层型策略显著高于女生。 即男生较少因为应付考试而进行消极被动的学习,尤其是文科男生,他们对学习更多持深层取向,更倾向于理解学习材料。 分析原因,男女因性别不同导致的差异很大一部分来自于社会传统观念和角色定位。 研究表明,相对于男性,当前女大学生更倾向于社会角色和家庭角色兼顾的价值观,既有追求事业成功的欲望,又有贤妻良母的追求[14],男性择偶标准的限制以及迫切成家的心理等,都影响了女性个体的学习动机。其次,社会对不同性别个体的角色要求是不同的,这些要求会内化为个体的心理或行为,社会普遍认为“女生学得好不如嫁得好,而男生一定要有足够的能力”,这些在学习动机上会表现出来,男生更多持有掌握知识、增长实力的深层型动机,而女生的表面型动机则较强。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至今仍不一致,有研究结果显示性别对动机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性别和年级、性别和宗教信仰、性别和任务类型等对动机的交互作用显著[15]。这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在考察学习动机的时候,单纯考察性别的差异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偏差,因此需要综合其他因素一起进行研究。
其次是专业差异。本研究发现,理工科研究生的表面型动机显著高于文科生,即理工科研究生较多持有为应付检查和考试进行学习的动机。此外,专业和性别两个变量对表面型策略、深层型策略和深层型动机还呈现出了交互作用,即理工科男生的表面型策略显著高于文科男生和理工科女生,而文科女生的表面型策略显著高于文科男生;文科男生的深层型动机、深层策略均显著高于文科女生,理工科女生的深层动机、深层策略均显著高于文科女生。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在我国教育体制中,从高中时期就开始实行文理分科,两个学科学习内容和侧重点存在差异,这要求学生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如理工科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以及深入细致地研究问题的能力,而文科专业更多要求学生思维灵活,考虑问题有独到的见解,从而形成文科学生与理工科学生间不同的学习取向。 也有研究显示,理工科学生场独立型较多,文科学生场依存型较多[16],这种不同的场认知风格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策略的选择。 此外,学科内容的难易程度、专业期待和自我期待等也是影响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因素[17]。
最后是年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研三女生对成就型策略的使用显著高于研一、研二女生。雷雳等人也发现了相似的趋势:随着年级的增长,成就型策略有上升的趋势,这和毕业班所面临的学习重心的转移是密不可分的[18]。此外,成就动机和个体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密切相关[19],相对于低年级学生,研三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重心转移至对未来工作的寻找上,考虑的是如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获得更好的工作上,成就型动机很大程度上支配着其当前阶段的行为,因而成就型策略成为首选的、最有效的学习策略。
3.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显著正相关,对持有表面型动机的学生要加强目标和兴趣引导,促其采取深层型学习策略
本研究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表面型动机和表面型策略、深层型动机和深层型策略、成就型动机和成就型策略都显著正相关,而深层型学习策略和表面型学习策略有负相关的倾向,具有一定的互斥性。邓辉平也发现了类似结果[20]。大学生的学习过程综合为两种取向:深层取向和表层取向,深层取向是指学生处理学习材料时倾向理解、在各种文化氛围中都明显地与高等教育的目的高度一致的方式,包括深层型学习动机和深层型学习策略;表层取向是指学生处理学习材料时倾向于复制的方式,包括表层型学习动机和表层型学习策略[21]。此外,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同时受到其目标定向的影响:掌握目标定向的个体,倾向于采取较深入的问题加工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坚持的时间更长,并且更加努力[22],这可能是导致学习动机和策略之间的关系密切的原因之一。
本研究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具有深层型动机的学生不会采取表面型策略,而仅采取深层型策略,这再次验证了学习动机对学习策略的预测作用。 具有深层型动机的研究生,更加关注于知识本身的获得和自身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采取更深入、更加积极的学习策略,以达到学习目标。 本研究还发现,表面型动机解释了表面型策略较大的变异量。有实验证明,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所有的学习策略,但是对学习策略的使用却受到动机水平的影响[22]。 也就是说,具有深层型动机的被试,更倾向于选择深层型策略,而持有表面型动机的被试并不是没有掌握深层型策略,而是没有选择这一策略,对于持有表面型动机的学生的干预是必要的。 学习动机通过学习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起作用[7],我们可以通过对研究生学习目标进行引导,使学生形成更深层的学习动机,从而促进其对深层学习策略的使用。 同时,通过对学习策略使用的专项训练,增强学生对深层学习策略的掌握,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致谢:感谢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研究生工作部在实测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11-216.
[2] 张亚玲,杨善禄.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9(4):35-39.
[3] ALLEN J,ROBBINS S B,CASILLAS A. Third-year college retention and transfer effects of academic performance,motivation,and social connectedness[J]. 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8,49(7):647-664.
[4] 刘儒德. 论学习策略的实质[J]. 心理科学,1997(2):179-181.
[5] 刘电芝,黄希庭. 学习策略研究概述[J]. 教育研究,2002(2):78-82.
[6] PEDDRO. Enhancing self -regulation and approaches to learning in first-year college students a narrative-based programme assessed in the Iberian Peninsula[J]. Europe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of Education,2010,25(4):411-428.
[7] WANG Y,PENG H M,HUANG R H,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distance learners reasearch on relationship of learning motivation self-efficacy,attribution and learning results[J].The Journal of Open,Distance and e-Learning,2008,23(1):17-28.
[8] 张亚玲,郭德俊. 学习策略教学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研究[J].心理科学,2001(3):352-353.
[9] BIGGS J. Approaches to learning:Nature and measurement of[M]// HUSEN T,POSTLETHWAITE T N.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2nd ed. Vol. 1. Oxford:Pergamon,1994:319-322.
[10] BIGGS J B. Student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studying [M]. Melbourne: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1987.
[11] 涂阳军,陈建文,李传玲. 学习过程问卷的结构及信、效度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2):119-122.
[12] 张咏梅,方平,郭春彦. 成就目标分类及其动机模式的实验研究[J]. 心理科学,1999(5):463-464.
[13] 古继宝,彭莉君,张淑林.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与其本科毕业院校的关系研究[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1):14-18.
[14] BEMBENUTTY H.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academic delay of gratification gender and ethnic differenc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Advanced Academics,2007,18(4):586-616.
[15] 杨林,郭巍伟,梁执群. 大学生成就动机、择业价值取向与择业效能感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0(3):328-330.
[16] BIGGS J,KEMBER D,DORIS Y P L. The revised two-factor study process questionnaire:R-SPQ-2F.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1(71):133-149.
[17] 柳礼泉,张红明.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培养研究生学习动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2):48-51.
[18] 雷雳,侯志瑾,白学军. 不同年级高师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策略[J],发展心理学,1997(4):17-21.
[19] MONETA G B,SPADA M M. Coping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rait 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 and approaches to studying during academic exam preparation[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9,46 (5-6):664-669.
[20] 邓辉平.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特点的初步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01(1):65-68.
[21] TUCKMAN B W. The relative effectiveness of incentive motivation and prescribed learning strategy in improving college students' course performance[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96,64(3):197-210.
[22] 罗双兰,李芒. 关于如何激发学习动机的相关研究述评[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