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子松松针石蜡切片制备

2015-01-08王健林清鹏

科技经济市场 2014年12期
关键词:松针樟子松

王健+林清鹏

摘 要:以樟子松松针为材料,结合松针的结构特点,对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进行摸索。在FAA固定剂配比中采用70%乙醇;粘片时材料置于40℃水浴锅中展开,用防脱载玻片捞取,置35℃烘箱24h;松针切8um厚度,染色条件为伊红5min,苏木精1min条件下,获得的切片效果较好。

关键词:樟子松;松针;石蜡切片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石蜡切片技术是观察研究动植物形态发育和内部构造的重要技术,但对于不同植物组织制片需要不同的具体条件,切片的质量不仅和材料自身的特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室温相关,还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染色等每一步骤的规范操作和时间控制相关,因而需要根据植物的组织结构特点摸索适用的制片方法。本实验在传统植物石蜡切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樟子松松针结构特点,对固定、脱水、粘片、染色等环节进行了摸索,以便更好地观察松针的微观形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采自春季净月潭公园樟子松林,选取新鲜、幼嫩松针进行石蜡制片。

1.2 试剂配制

FAA固定剂:70%乙醇:冰醋酸:37%甲醛=90: 5: 5

乙醇质量分数梯度溶液:70%、80%、85%、90%、95%、100%

伊红染液:称取1g伊红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1~2%冰醋酸10滴。

其他试剂常规配制。

1.3 实验方法

依据传统的石蜡切片流程: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及修蜡、切片、粘片、脱蜡及染色、封片,着重在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等步骤根据樟子松松针的结构特点进行摸索改进。选取染色效果优良、完整的切片在OlympusDPController数码显微系统下进行显微观察并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固定、包埋时间对切片的影响

单一固定剂使用时乙醇会使原生质收缩,甲醛的渗透力较慢,冰醋酸使组织发胀,混合固定剂FAA使用方便,效果较好,应用也最广。松针质地较坚硬,FAA固定液配制中使用70%乙醇,渗透力最好,同时具备一定的脱水效果。实验中曾采用过1h、1.5h、2h固定时间,1h、1.5h都会在切片阶段发生较严重的碎片现象,2h切片效果好。(图A1、A2)

由于实验时间在春夏之交,温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加上材料质地较硬,故选择熔点较高的蜡包埋。包埋后将蜡块置于4℃冰箱中充分凝固。切片操作分别在蜡块凝固3d、5d、7d进行,放置3d、5d的蜡块在切片过程中均出现较为严重的材料与石蜡的分离情况,放置7d的蜡块较少出现上述情况,说明凝固效果比较好,也使浸蜡更为充分。(图B1、B2)

2.2 不同切片厚度对切片效果的影响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曾选择5um、8um、10um厚度进行切片,5um切片容易出现不完整现象,8um、10um切片效果未有明显差异。实验中发现,切片的质量除了与前面的固定、脱水等步骤相关外,切片刀是决定因素,刀片必须锋利,否则在切片时蜡片会自行卷起或皱起,或会使组织出现伤痕,甚至使切片破碎、不完整。(图C1、C2)

A1 固定2h,凝固3d;A2 固定2h,凝固7d;

B1 固定2h,厚度5um;B2 固定2h,厚度8um;

C1 固定1h,染色4min;C2 固定2h,染色4min

3 讨论

本实验结合材料特点对传统石蜡切片方法进行条件摸索,除上述提及的固定、浸蜡、包埋及切片外,脱水、粘片、染色等环节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切片效果。为使材料不致收缩,实验设计了适合松针的乙醇梯度,同时松针在无水乙醇中的浸泡时间略长,保证脱水彻底。本实验由于所切取的材料小,又轻又薄,故粘片时只需将其置于39℃水浴锅中,让其充分展开,再用防脱载玻片捞取,摆正位置,吸去多余水分, 置35℃烘箱24h即可。该方法操作简便,在后续步骤中很少出现脱片现象。实验中首先选取少数材料染色以摸索适合的染色时间,伊红染色时间依次按3min、4min、5min进行实验探索,最终确定伊红中浸泡5min,苏木精中浸泡1min为宜。石蜡切片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本实验在借鉴传统植物石蜡切片技术基础上摸索了一套适合樟子松松针石蜡切片的制作条件和方法。切片的质量不仅和材料自身的特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室温相关,还和每一步骤的规范操作与控制相关,所以还需要在不断摸索和探讨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捷频.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J].生物学杂志,2006,23(1):0045-0046.

[2] 朱莉艳.石蜡切片龟裂的原因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0):634-635.

[3] 帅焕丽,杨途熙,魏安智,等.杏花芽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 [J] .果树学报.2011,28(3):536-539.

摘 要:以樟子松松针为材料,结合松针的结构特点,对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进行摸索。在FAA固定剂配比中采用70%乙醇;粘片时材料置于40℃水浴锅中展开,用防脱载玻片捞取,置35℃烘箱24h;松针切8um厚度,染色条件为伊红5min,苏木精1min条件下,获得的切片效果较好。

关键词:樟子松;松针;石蜡切片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石蜡切片技术是观察研究动植物形态发育和内部构造的重要技术,但对于不同植物组织制片需要不同的具体条件,切片的质量不仅和材料自身的特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室温相关,还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染色等每一步骤的规范操作和时间控制相关,因而需要根据植物的组织结构特点摸索适用的制片方法。本实验在传统植物石蜡切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樟子松松针结构特点,对固定、脱水、粘片、染色等环节进行了摸索,以便更好地观察松针的微观形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采自春季净月潭公园樟子松林,选取新鲜、幼嫩松针进行石蜡制片。

1.2 试剂配制

FAA固定剂:70%乙醇:冰醋酸:37%甲醛=90: 5: 5

乙醇质量分数梯度溶液:70%、80%、85%、90%、95%、100%

伊红染液:称取1g伊红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1~2%冰醋酸10滴。

其他试剂常规配制。

1.3 实验方法

依据传统的石蜡切片流程: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及修蜡、切片、粘片、脱蜡及染色、封片,着重在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等步骤根据樟子松松针的结构特点进行摸索改进。选取染色效果优良、完整的切片在OlympusDPController数码显微系统下进行显微观察并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固定、包埋时间对切片的影响

单一固定剂使用时乙醇会使原生质收缩,甲醛的渗透力较慢,冰醋酸使组织发胀,混合固定剂FAA使用方便,效果较好,应用也最广。松针质地较坚硬,FAA固定液配制中使用70%乙醇,渗透力最好,同时具备一定的脱水效果。实验中曾采用过1h、1.5h、2h固定时间,1h、1.5h都会在切片阶段发生较严重的碎片现象,2h切片效果好。(图A1、A2)

由于实验时间在春夏之交,温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加上材料质地较硬,故选择熔点较高的蜡包埋。包埋后将蜡块置于4℃冰箱中充分凝固。切片操作分别在蜡块凝固3d、5d、7d进行,放置3d、5d的蜡块在切片过程中均出现较为严重的材料与石蜡的分离情况,放置7d的蜡块较少出现上述情况,说明凝固效果比较好,也使浸蜡更为充分。(图B1、B2)

2.2 不同切片厚度对切片效果的影响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曾选择5um、8um、10um厚度进行切片,5um切片容易出现不完整现象,8um、10um切片效果未有明显差异。实验中发现,切片的质量除了与前面的固定、脱水等步骤相关外,切片刀是决定因素,刀片必须锋利,否则在切片时蜡片会自行卷起或皱起,或会使组织出现伤痕,甚至使切片破碎、不完整。(图C1、C2)

A1 固定2h,凝固3d;A2 固定2h,凝固7d;

B1 固定2h,厚度5um;B2 固定2h,厚度8um;

C1 固定1h,染色4min;C2 固定2h,染色4min

3 讨论

本实验结合材料特点对传统石蜡切片方法进行条件摸索,除上述提及的固定、浸蜡、包埋及切片外,脱水、粘片、染色等环节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切片效果。为使材料不致收缩,实验设计了适合松针的乙醇梯度,同时松针在无水乙醇中的浸泡时间略长,保证脱水彻底。本实验由于所切取的材料小,又轻又薄,故粘片时只需将其置于39℃水浴锅中,让其充分展开,再用防脱载玻片捞取,摆正位置,吸去多余水分, 置35℃烘箱24h即可。该方法操作简便,在后续步骤中很少出现脱片现象。实验中首先选取少数材料染色以摸索适合的染色时间,伊红染色时间依次按3min、4min、5min进行实验探索,最终确定伊红中浸泡5min,苏木精中浸泡1min为宜。石蜡切片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本实验在借鉴传统植物石蜡切片技术基础上摸索了一套适合樟子松松针石蜡切片的制作条件和方法。切片的质量不仅和材料自身的特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室温相关,还和每一步骤的规范操作与控制相关,所以还需要在不断摸索和探讨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捷频.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J].生物学杂志,2006,23(1):0045-0046.

[2] 朱莉艳.石蜡切片龟裂的原因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0):634-635.

[3] 帅焕丽,杨途熙,魏安智,等.杏花芽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 [J] .果树学报.2011,28(3):536-539.

摘 要:以樟子松松针为材料,结合松针的结构特点,对石蜡切片制作条件进行摸索。在FAA固定剂配比中采用70%乙醇;粘片时材料置于40℃水浴锅中展开,用防脱载玻片捞取,置35℃烘箱24h;松针切8um厚度,染色条件为伊红5min,苏木精1min条件下,获得的切片效果较好。

关键词:樟子松;松针;石蜡切片

樟子松又名海拉尔松,是我国三北地区主要优良造林树种之一。樟子松叶两针一束,稀有三针。石蜡切片技术是观察研究动植物形态发育和内部构造的重要技术,但对于不同植物组织制片需要不同的具体条件,切片的质量不仅和材料自身的特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室温相关,还和固定、脱水、透明、浸蜡、染色等每一步骤的规范操作和时间控制相关,因而需要根据植物的组织结构特点摸索适用的制片方法。本实验在传统植物石蜡切片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樟子松松针结构特点,对固定、脱水、粘片、染色等环节进行了摸索,以便更好地观察松针的微观形态。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采自春季净月潭公园樟子松林,选取新鲜、幼嫩松针进行石蜡制片。

1.2 试剂配制

FAA固定剂:70%乙醇:冰醋酸:37%甲醛=90: 5: 5

乙醇质量分数梯度溶液:70%、80%、85%、90%、95%、100%

伊红染液:称取1g伊红溶于100ml蒸馏水中,加入1~2%冰醋酸10滴。

其他试剂常规配制。

1.3 实验方法

依据传统的石蜡切片流程: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及修蜡、切片、粘片、脱蜡及染色、封片,着重在脱水、透明、透蜡、包埋、染色等步骤根据樟子松松针的结构特点进行摸索改进。选取染色效果优良、完整的切片在OlympusDPController数码显微系统下进行显微观察并拍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固定、包埋时间对切片的影响

单一固定剂使用时乙醇会使原生质收缩,甲醛的渗透力较慢,冰醋酸使组织发胀,混合固定剂FAA使用方便,效果较好,应用也最广。松针质地较坚硬,FAA固定液配制中使用70%乙醇,渗透力最好,同时具备一定的脱水效果。实验中曾采用过1h、1.5h、2h固定时间,1h、1.5h都会在切片阶段发生较严重的碎片现象,2h切片效果好。(图A1、A2)

由于实验时间在春夏之交,温度有较为明显的变化,加上材料质地较硬,故选择熔点较高的蜡包埋。包埋后将蜡块置于4℃冰箱中充分凝固。切片操作分别在蜡块凝固3d、5d、7d进行,放置3d、5d的蜡块在切片过程中均出现较为严重的材料与石蜡的分离情况,放置7d的蜡块较少出现上述情况,说明凝固效果比较好,也使浸蜡更为充分。(图B1、B2)

2.2 不同切片厚度对切片效果的影响

在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曾选择5um、8um、10um厚度进行切片,5um切片容易出现不完整现象,8um、10um切片效果未有明显差异。实验中发现,切片的质量除了与前面的固定、脱水等步骤相关外,切片刀是决定因素,刀片必须锋利,否则在切片时蜡片会自行卷起或皱起,或会使组织出现伤痕,甚至使切片破碎、不完整。(图C1、C2)

A1 固定2h,凝固3d;A2 固定2h,凝固7d;

B1 固定2h,厚度5um;B2 固定2h,厚度8um;

C1 固定1h,染色4min;C2 固定2h,染色4min

3 讨论

本实验结合材料特点对传统石蜡切片方法进行条件摸索,除上述提及的固定、浸蜡、包埋及切片外,脱水、粘片、染色等环节如果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切片效果。为使材料不致收缩,实验设计了适合松针的乙醇梯度,同时松针在无水乙醇中的浸泡时间略长,保证脱水彻底。本实验由于所切取的材料小,又轻又薄,故粘片时只需将其置于39℃水浴锅中,让其充分展开,再用防脱载玻片捞取,摆正位置,吸去多余水分, 置35℃烘箱24h即可。该方法操作简便,在后续步骤中很少出现脱片现象。实验中首先选取少数材料染色以摸索适合的染色时间,伊红染色时间依次按3min、4min、5min进行实验探索,最终确定伊红中浸泡5min,苏木精中浸泡1min为宜。石蜡切片是组织学常规制片技术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方法,本实验在借鉴传统植物石蜡切片技术基础上摸索了一套适合樟子松松针石蜡切片的制作条件和方法。切片的质量不仅和材料自身的特性以及实验操作的室温相关,还和每一步骤的规范操作与控制相关,所以还需要在不断摸索和探讨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捷频.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J].生物学杂志,2006,23(1):0045-0046.

[2] 朱莉艳.石蜡切片龟裂的原因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8(10):634-635.

[3] 帅焕丽,杨途熙,魏安智,等.杏花芽石蜡切片方法的改良 [J] .果树学报.2011,28(3):536-539.

猜你喜欢

松针樟子松
松针
松针扫把
溥心畲山水画谱(九)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初探北方樟子松栽培关键技术
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红花尔基樟子松天然林更新的影响
松针茶风味特征的研究
樟子松人工林的培育及其管理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