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爱情中的公道难以追讨

2015-01-08

家庭生活指南 2015年10期
关键词:熊希龄公道感情

爱情中的公道难以追讨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一对恋人大学毕业后,女人出来工作,男人靠着女朋友的收入继续深造,女人好不容易盼到男人博士毕业,本以为终于可以修成正果,男人却以父母不同意为理由提出分手。

按照惯例,这种新闻之下必然是骂声一片,因为除了替那个女人讨还点儿口头上的正义,人们并无能力做到更多。

爱情是自由的,不是吗?即使是接受女友的恩惠来读书的男人,他的爱情也是自由的。他不想和她结婚了,她不可能绑了他进洞房。厚道一点儿的,可以直接拿钱买断,“你花在我身上的,我全都还给你”,仿佛这样,就不必有内疚。再无耻一点儿,连那些她花在他身上的钱都可以不还,因为:“是你自己愿意的”。

这个故事的后续淹没在每天不断滚动的新闻中,没人知道她到底有没有拿到男人的经济补偿。但这还重要吗,作为一个能用自己的收入供男友读书的女人,她看重的显然不是钱,而是感情。现在人没了,感情也没了,给钱也补偿不了内心的创伤,不是吗?

民国奇女子毛彦文曾经也扮演过这样的角色。毛彦文作为民国第一代知识女性,拼死反抗父母指定的包办婚姻,因为她爱上了自己的五表哥——朱君毅,订婚后,毛彦文在小学当教员,朱君毅去美国留学,生活费全靠毛彦文寄来,她每个月24块大洋的收入,一多半儿都给了他。

1922年,毛彦文24岁那年,朱君毅回来了,这年冬天,朱君毅发烧住院,毛彦文白天在东南大学上课,晚上陪床,奔走于学校与医院之间,朱君毅的同事们都夸奖毛彦文贤惠,是个好伴侣。好日子只过了一年,毛彦文突然收到朱君毅一纸“退婚书”,表哥以“感情不和”、“近亲不能结婚”为理由要解除婚约。很快,毛彦文便知道了这些都是借口,实际是朱君毅爱上了南京汇文中学的一个女学生。

6年的等待,一朝成空。距离让爱情疏淡,然后遭遇新鲜的感情又给它致命的一击。就像人一旦骨质疏松,一个喷嚏就能导致骨折。

对待辜负,没有什么好办法应对。吃亏就是吃亏,总要硬生生的捱下。毛彦文没有纠缠,只是发奋深造,最后任职复旦大学教育系教授。

后来毛彦文以37岁“高龄”嫁给丧偶四年的前国务总理熊希龄,两个人年龄相差将近30岁,这场婚姻更接近于是为了事业的结合,三年后熊希龄去世,毛彦文继续主持熊氏家族的香山慈幼院,把这个人道主义机构发扬光大。

像这样的故事,从来都没有断绝过。男人容易被女人吸引,但男人很难长期取悦。因为有爱,人们付出、牺牲、相助,希望自己所爱的人能有机会去完成他们更大的梦想。开始的时候,都不觉得是牺牲,更愿意忽视其中的风险,因为爱是一种信仰,叫人无畏穿行于最幽暗的人性长廊,等结局揭开,才惊觉原来爱情竟然如此脆弱,施恩并不能增加一个人更爱你的系数。这时,才开始怀疑爱情的本质。

这种分手最叫人难过的不是失掉爱情,而是间接破坏了人对爱情和人性的信念。爱情甜蜜,但一旦幻化成苦果,就会苦上很多很多年。

人们总是不愿意承认感情也是一种投资,而所有的投资都有风险。每一次恋爱,每一次付出,都是在冒险。冒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倾尽所有,从不为自己留后路。那等于是将自己推到了悬崖尽头。

翁美玲的前男友、荷兰籍男子Rob在她去世20多年后,花费三年时间为她建立了纪念网站,上传了很多他们相恋时的珍贵旧照。他说翁美玲是一个情感非常脆弱的人,真诚、执著,她最吸引他的地方就是她那种“无条件的爱,”“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一个像她这样愿意为爱情付出所有的人。”可这或许就是她自杀的真正原因,她毫无保留地付出,也毫无保留地痛苦和绝望。

爱情不需要太多计算,但需要自保。在一颗心交付之前,要先掂量一下分量,为爱人所做的一切,都以输得起为底线,因为,爱情并不公平,爱情中的公道总是难以追讨。

编辑/徐金皓

猜你喜欢

熊希龄公道感情
独具匠心公道杯
带着感情
带着感情
熊希龄:空负凌云万丈才
感情强烈的叹号
你永远等得起一份对的感情
《从芷江走出的民国总理熊希龄》序
请还我们一个公道
记忆
此君一出天下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