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联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5-01-08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江苏南京210017
陈 超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药剂科,江苏 南京 210017)
急性脑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重,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急性脑梗死具有高致死率、高致残率和高发病率的特点。高血液黏稠度、高脂血症、高血压病、血栓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等易引发脑梗死,这些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脑供血不足从而引起脑组织局部坏死。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意外,其造成的神经功能损伤会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现观察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联合疏血通注射液吡格雷片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江苏省第二中医院神经内科2012 年1 月—2013 年12 月24 ~48 h 加重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8 例,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有临床症状,CT 或磁共振检查确认有脑梗死[2]。患者无肠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不适应证,无疏血通注射液和血塞通注射液慎用证和禁忌证。排除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肺源性心脏病、严重心力衰竭、出凝血功能障碍、心房纤颤、消化道出血及精神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 例患者中,男性18 例,女性16 例;平均年龄(66.9 ±5.9)岁;合并高血压病18 例,糖尿病8 例,高脂血症6 例,冠心病2 例;梗死部位为基底核区18 例,其他部位16 例。对照组34例患者中,男性19 例,女性15 例;平均年龄(68.2 ±5.7)岁;合并高血压病16 例,糖尿病5 例,高脂血症10 例,冠心病3例;梗死部位为基底核区19 例,其他部位15 例。2 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及梗死部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72 h 内入院,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如脑保护、防止脑水肿、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维持电解质平衡及全身营养等,同时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 抗血小板治疗,每晚1 次。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6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1 日1 次;对照组患者给予取血塞通注射液(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0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1 日1 次。2 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治疗第7、14 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评分标准评定疗效[3]。(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率程度0 级;(2)显著好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1 ~3 级;(3)好转: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 ~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18%;(5)恶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增加18%以上或死亡。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病例数+显著好转病例数+好转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治疗前,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3.23 ±7.26)分,对照组为(24.11 ±7.1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 日,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2.10 ±6.62)分,对照组为(23.12 ±6.68)分;治疗第14日,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7.56 ±6.58)分,对照组为(19.82 ±6.53)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2.2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Tab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s(%)]
2.3 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2 组患者均未出现胃出血、脑出血事件,但各有1 例胃部不适,经护胃治疗,症状消失;治疗组出现心悸、头晕5例,对照组出现心悸、头晕6 例,对症治疗,3 d 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1 例皮肤过敏症状,给予抗过敏治疗,2 d 后症状消失。2 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梗死是我国人口死亡的第二位因素,也是第一致残性疾病[4]。脑梗死急性期给予有效治疗,可促进脑血流恢复,促进侧枝循环建立。脑梗死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脑动脉硬化的基础上,血管内形成血栓,阻碍了血流,造成脑组织的缺血和缺氧,最终导致脑组织的坏死。溶栓是较理想的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到达医院时都已错过溶栓时间窗,所以溶栓不是对所有患者都适宜,我国符合溶栓条件者低于30%[5]。从中医学角度来讲,脑梗死为气虚血瘀所致,“虫能通络”,且其化瘀作用比植物类药强。疏血通注射液的成分为水蛭和地龙,水蛭能破血逐瘀通络,地龙可活血化瘀通络,两者配伍共奏活血化瘀、通络化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水蛭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凝血酶天然特异性抑制剂,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其致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肝素和香豆素,因此增加了抗栓治疗的安全性[6]。同时,水蛭还能抑制凝血酶和血小板聚集,可改善血液的“黏”和“浓”现象[7]。地龙含蚯蚓素,具有抗凝、抑制凝血酶活性、促纤溶、溶解血栓的作用,可改善缺血性脑组织血液循环,还可抑制血小板凝聚,减轻缺血后自由基及炎性因子的脑组织损伤[8-9]。水蛭和地龙组合,能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阻止纤维蛋白的凝固,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激活纤溶酶原,促进纤溶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疏通微循环,改善脑供血。因此,疏血通注射液有明显的降纤溶栓作用,能促进血栓的溶解。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同为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主要通过抑制血栓素生成而发挥作用,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抑制血小板聚集的噻吡啶类衍生物,可选择性地与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体结合,导致与二磷酸腺苷受体相偶联的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受体的纤维蛋白原结合位点不能暴露,使纤维蛋白原无法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 受体结合,从而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聚合活化[10-11]。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治疗缺血性事件的优势明显,但同时也增加了出血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使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2组患者均无严重的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发生,偶有心悸、头晕和胃部不适,也在可控范围内。疏血通注射液、阿司匹林肠溶片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通过不同的途径抑制血栓生成,三者联用,可以发挥抗血小板、抗凝与降纤等多重作用,进而改善微循环,促进急性脑梗死的恢复,在改善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方面的协同作用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1] 吴伟,张庆英,吴育彬,等. 急性脑梗死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卫生经济学评价[J]. 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2):1366-1368.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3]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3-315.
[4] 王丽萍,张元明,张峥.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4):59-60
[5] 卢保强,姜蓉,范良.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0 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3,33(8):795-796.
[6] 刘为民,刘保延,谢雁鸣,等.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6,6(4):261-266.
[7] 钱玉良,汪永胜,严冬.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30 例临床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6,26(10):13-14.
[8] 仇晨峰.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效果评价[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95-196.
[9] 沈雅舰.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837-3838.
[10] 韩万隆,许勇.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 安徽医药,2008,29(7):662-663.
[11] 高英,王国团,范太根.氯吡格雷临床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1):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