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困境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2015-01-08周常平黄文文

时代报告·中国报告文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公益困境儿童

周常平+黄文文

序:“汕头这种民间的尝试可以称作‘汕头模式,民间如何整合资源来实施困境家庭儿童的福利保障,以及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推广,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和观察。”

——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员周如南博士

打造这种资助困境儿童“汕头模式”的就是汕头市公益基金会。

最好的未来

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

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

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

爱放在手心跟我来

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

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

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

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这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

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

每朵浪花一样澎湃

这是最好的未来

不分你我彼此相亲相爱

千山万水传递着关怀

幸福永远与爱同在

同一天空底下相关怀

这就是最好的未来

这是“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的歌词。由刘若英所倾情演绎的这首歌曲,已经成为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播放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困境儿童专项行动专辑的主题歌。每一次只要轻轻点击,这首歌曲就会不期然地在该会会长张泽华的脑海回旋,再而化为一声挚切的慨叹。是歌者的深情诠释?是每一个孩子的艰难境况?是走过的关爱困境儿童的难忘之路?他心中总觉得有千言万语,都化作大海的澎湃。

这方热土 心潮在呼唤

大潮之水,涓涓而来,清深其质;滔滔入海,磅礴其气。际会兴大洋之风,奔涌接南海之浪。人文浸润,温雅积邹鲁之厚重;江海交汇,浩荡育瀚海般胸膺。

大潮造就一批在激流中劈波斩浪的弄潮儿,更成就一批在潮去潮来中不断探索人生真谛的思想者。汕头市公益基金会的张泽华会长就是其中的践行者。他从基层起步,出任过汕头三个县区的书记和汕头统战部部长,他在群众中做人,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是毅力,实干和对事业的真诚执着。

二十年前,当他还是风华正茂的团市委书记时,就以青春的热血策划拍摄《大潮在呼唤》电视专题片,为汕头经济特区建设的青年点拨人生的方向;二十年过去了,他青春的汗水洒在潮汕大地《这方热土》,用青春活力迎接《大潮的呼唤》,从南澳县委书记到达濠区、龙湖区委书记,直至汕头统战部部长、汕头政协副主席。这位来自草根阶层勤政爱民的领导干部,辛勤耕耘,不论创作也好,事业也好,凭的是良心和执着,每开展一项工作,也是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思考升华。直到如今卸任之后,依然一如既往秉持着强烈的公益事业心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发挥余热,为公益事业做出贡献。正如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长万伯翱先生对他的评价:“当他继续爱的事业,左翼执笔,右翼公益……脚踏在这块熟悉的大地上,用坚实的脚步践行着爱的宣言。”

2012年4月23日,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换届选举产生第四届理事会,由张泽华任会长,聘请186位社会贤达、企业家为基金会荣誉会长、名誉会长。

新一届领导班子拓展公益内涵,提出开展社会公益、文化公益、科技公益、体育公益、卫生公益等大公益思路。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齐心协力,积极打造关爱型、育才型的公益机构,努力开展“八大公益慈善行动”,分别是“扶贫助学行动”、“教育捐赠行动”、“助孤济残行动”、“重病援医行动”、“匡扶正义行动”、“情暖夕阳行动”、“慈善救急行动”、“大庙文化行动”;承办全市寻找“汕头最美的人”大型公益活动,评选、表彰、宣传一批汕头好人等典型道德模范人物,弘扬社会正能量;与中科院合作,开展科技公益,实施培育汕头百名小发明家计划;开展救助“困境儿童”专项活动,受到国家级、省级媒体的广泛关注,被誉为“汕头模式”……

现在张泽华会长常常一卷在手,品味着《公益会讯》上每期必有的一句话:“公益是爱心的显现,是文明的标志,是充满人道关怀的崇高事业。”思索另一种在外人看来波澜壮阔,而自己视之平常的大公益人生。资助困境儿童专项行动,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这些困境儿童要及时施以援手,否则他们会变成问题少年。”这是他每次面对人们的关切询问时,必然要说的一句话;这,也是他不断带领基金会推动困境儿童专项行动走向深入的出发点所在。

为朝露之行 而思传世之功

“最好的未来/每种色彩都应该盛开/别让阳光背后只剩下黑白/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眼泪变成雨水/就能落下来/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他们是我们的未来”……

在另一个地方,“每一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同样余音绕梁,一个戴着一双灰色眼镜的长者,坐在电脑前面,陷入深深的沉思。他的眼眶,也盈满晶莹的泪水。他随着歌曲,用一种充满磁性而深情的声音哼唱着,颗颗泪珠滴在那幅周末拍摄的雨中蝶兰,雨重色愈艳,它们似乎展翅欲飞,飞出重重的雨幕,飞出“色彩盛开”的灿烂。他,就是汕头市公益基金会的秘书长,汕头党校原校长郑俊钦,一个严谨而又充满爱心的学者。

这位睿智的学者爱好摄影,每到一个地方,他总能从一些老屋上发现一些美感,比如丛生的青苔,或者一扇古旧的门窗,一条长长的巷道,在破旧中他总在寻找生机,赋予希望。而在众多的摄影作品中,他最喜欢的还是那幅带露蝶兰,在画面上,两朵蝶兰鲜艳如蝶,身上玫瑰红的星点仿如颗颗朱砂,它们似笑含羞,又似乎展翅欲飞,一股生命的灵动伶俐跃然而出。而其中最出彩的当属蝴蝶兰上方凝聚的一颗明净朝露,如玲珑的珍珠。春秋之时,《诗经。野有蔓草》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宛如清扬。”这里的朝露可人,静若处子般守护着清纯和晶莹,为它们送上新鲜的营养液,滋润花瓣和根系。朝露的过后就是阳光,它们看似时间短暂,一个早晨便蒸腾升华,但日复一日,便使蝶兰拥有一身的鲜嫩,生机勃勃。它是微小的,却在这些微小中获得永生。“这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发现和支持不也如此吗?”他自语。

“原本困境儿童就如同一朵朵的小花,它们亟须营养和呵护,他们大多拥有很好的先天条件,比如聪明,比如美丽,比如爱心,但在现实的摧残下,它们还没盛开,却行将凋零。”发现这个群体之后,如何给这些孩子一个清晰的定位也有一个摸索的过程。

翻看各类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就是对这个群体的称谓在不断地变化:

2013年3月8日《广州日报》定义为“无养儿童”,《羊城晚报》定义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题目定为“编外”孤儿,3月19日《汕头日报》称为“困境少年儿童”,随着时间的推移,6月29日《汕头日报》明确定为“困境儿童”,但2013年12月25日《汕头都市报》又沿用《羊城晚报》的说法:“编外孤儿”。笔者发觉这些称谓不断变化的背后,隐藏着郑秘书长以及媒体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群体性思索。

“目前政府还是定义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而在民政部试点资助儿童群体中,他们又被定义为‘困境家庭儿童,因为这些孩子大部分还是家庭变故引起自身生活、学习的困顿。”这个严谨的学者拿出一些书籍指出,“这是根据国家对儿童的分层次而说的;即将儿童群体分为孤儿、困境儿童、困境家庭儿童、普通儿童4个层次;其中“困境家庭儿童分父母重度残疾或重病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或强制戒毒的儿童、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因其他情况无法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这种划分与目前基金会所收集到的600多名儿童标准较为接近。”

从发现困境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到如何筛选、如何资助、如何发动热心人捐助,以及该资助他们每月多少钱,资助时间多长,以何种方式给付,基金会的领导、理事和工作人员,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困境儿童专项行动只是基金会公益行动中的一项,基金会不可能无限制地投入,而如果资助太小,杯水车薪,不能真正改善困境儿童的生活状况,也无济于事,另一方面,资助困境儿童必须真正让困境儿童受益。贫困家庭总有这样那样的困难,需要用钱的地方特别多。应该让这些孩子真正受益,明白这是他们自己应得的一分福利,让他们感觉自己被爱着,即使是小草,也沾着莹莹的甘露。经过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对困境儿童的资助按月定额(每人每月300元)先行三年。

有些人会有“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慨叹,即便一代枭雄曹操也难免如此,甚至对酒当歌。但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爱心中去,不就是一种快乐吗?每个人因为既定的生死轮回,不可能长命百岁,但生命却可以因为爱而得到延续,三年或者即便再增加到四年五年,历史长河中,也如朝露一般微不足道,不过,资助困境儿童的专项行动,却永远不会让人忘记,他们刻印在人的心中,成为另一种永生。

牵手成长  让梦想飞扬

这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

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

每朵浪花一样澎湃

这是最好的未来

不分你我彼此相亲相爱

千山万水传递着关怀

幸福永远与爱同在

虽然已是五月,但天上的雨却还在淅淅沥沥,池塘里的蛙鸣一次次敲打人们的心鼓。雨,淅淅沥沥地下,时急时缓,时密时疏,落在新溪镇三合村连成一大片的瓦楞之上,发出噗噗的声响,雨的晶莹剔透与这些因岁月流逝而呈现的暗黑和暗绿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照。站在现代建筑高高的洋楼之上,俯视这些在城市已经淡出人们视野之外的建筑,人们内心的某些情愫不禁会被牵动,一种复杂的思绪也随雨而纷飞。

在众多的古建筑中,镜头推向其中一户人家。仰视屋顶,是还尚留存的色彩斑驳的大梁,让人感觉到这个家还真实地存在,而破漏的屋顶、破旧不堪的地面泛化成一幅说不清轮廓的地图……

雨,还是淅淅沥沥,天上乌云密布,海门的港湾上停泊着避雨的渔船,被风吹走的棚寮,只剩下一张网住天空和虚空的竹架。竹架旁边,是另一个棚寮,一个老伯膝盖上贴着风湿膏药坐在破烂旁边,苍蝇四处乱撞,空气中有一股难闻的臭味,一个瘦成骨架远远向着人群张望的老妇,三个性情温顺,帮着爷爷洗衣做饭的瘦小兄妹,一个经常抱住头,抽着闷烟,蹲在角落支撑着这个家的黑瘦大伯……

雨,落在南海,海天蒙蒙,伸手不见五指,转瞬之间,迅猛的“天兔”疯狂刮过,濠江区一辆摩托车载着一家三口,从雨幕中驶出,向疾风劲雨中驶去,突然,一棵狂乱的大树,重重地压在他们身上,造成二死一伤的惨剧……获悉这一消息,基金会工作人员及时赶到受难者家中,为他们送上慰问金,并将其两个孩子纳为困境儿童。2014年春节期间,基金会又为两个困境儿童送上一年的健康食品……

无数的场景,织成一张牵挂的丝网,把无数人的心网住。一场新的关爱困境儿童行动又在酝酿。

去年汕头市基金会启动资助困境儿童生活补助以来,符合困境儿童条件的672名困境儿童(除个别转为孤儿外)都收到基金会通过银行账号拨付给他们的每人每月300元生活补助金。这些困境儿童的近况如何?他们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还有什么困难?如何多方面关爱这些儿童?本着对这些儿童的牵挂和探索关爱困境儿童的路子,从2014年5月20日起至六一儿童节前夕,基金会先后回访了龙湖区、濠江区、金平区、海门镇等困境儿童,请这些孩子谈谈生活、学习、梦想。

本次的公益慈善行活动得到汕头市民政部门、汕头市恒爱慈善会的积极支持和响应,由这几个团体以及爱心群体顶着烈日大雨奔赴各县区部分困境儿童家中。

早上六点多钟的一场豪雨涤荡去空气中的尘埃,一切显得绿意盎然。记得去年笔者曾经随同基金会工作人员几次走访各地的困境儿童,那时我们发现一些孩子被沉重的心理和经济枷锁压得失去童真,他们小小的心灵在咀嚼生活沉重的况味。

但今天的走访,一些状况在悄悄改变。踏着公益基金会搭起的虹桥,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怀纷沓而至,为这些困境家庭送来了春天,送来了希望。在新溪镇,去年因为喉癌而无法发声的困境儿童家长谢木清,这次难抑激动之情,在黑板上写下:感谢大家!那时他们的家显得逼仄破旧,一个患自闭症而自杀未遂的妻子,三个尚在求学并且勤奋上进的孩子,他们挤在一起,在风雨飘摇中,艰难生存。但再次回访,矗立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幢一百多平方米的住宅,窗明几净,透过窗户,你还能见到外面正是草长莺飞,生机勃勃。据村书记介绍,原来上次公益基金会走访以后,引起大家对他们的重视和关爱,村支部通过各种形式的资助,为他们建起了这座房子,让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找到自己的独立空间。再一次走访,接到基金会和恒爱慈善会送上的爱心款以及物品,这位朴实的父亲留下了热泪!面对一群爱心者,他回答人们提出的种种问题。刚刚从卫校赶回的二女儿一身洁白的校服,眉宇间露出的那份宁静似乎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她已经走出以往的阴霾。这个懂事的女儿,面对妈妈的自闭症以及爸爸的疾病,她选择了护士这个神圣的职业。她渴望可以护理父母,也可以护理更多需要护理的人;大哥则继续求学,准备考大学;成绩优秀,获得无数省级奖项的三妹目前也正投入紧张的学习。其实,有时不幸是一把双刃剑,可以将你的人生割裂得支离破碎,也可以刺出你的血性,让你直面惨痛的人生,自强不息。这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家庭无疑选择了后者,在艰辛中因为众多热心人的爱而向梦想扬帆。

野百合有美丽的春天,困境儿童家中也都有美好的梦,在一户困境儿童门上贴着这样的对联:江山聚秀归新宇,日月光华映画堂。这已不只是自家屋檐下的梦,同时也是民族兴盛的梦,因为一个家庭只是社会的细胞、个体,由此而延伸为家、村、乡、镇、市、省、国,真可谓家国天下。而他们今天命运的改变也与整个社会的关爱息息相关。

在走访过程中,张会长、郑秘书长都会亲切询问这些困境儿童的状况,了解他们长大后要做什么?因为他们都是智者,明白哀莫大于心死,唯有激发梦想,才能有光明的未来。他们击手约定,一定要共同克服困难,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是一朵黑牡丹——略为黝黑的肌肤,活泼可爱的短发型,一双黑溜溜的眼珠闪着机灵的光。在她的屋里,贴满了各种明星偶像,书桌上方的玻璃瓶里放置着各种颜色的星星,它们闪烁着,寄托一个女孩子的青春之梦。桌子上摆放着《论语》《笑话》等书籍,床上横躺着一只毛茸茸的大棕熊。同行的肖姐告诉笔者,这户人家曾经发生过火灾,父亲烧死了,母亲走了,剩下她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他们现在住的房子还是张泽华会长以前任龙湖区书记时支持灾后重建的。同行的企业家与小女孩交流,亲切勉励她:“你要学会自理,比如自己的床。”懂事的小女孩立刻把床上凌乱的被子叠好。小女孩告诉笔者,她的梦想是考上体校,她喜欢运动,特别是长跑和篮球。因为身高的限制,她也许没办法在这个行业出类拔萃,但她却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

小女孩的庭院中,大红花似她一样正如火如荼地开着,这些花是去世的奶奶种下的,她对小女孩的审美培养,不因仙逝而改变。如花的女孩也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灿烂阳光。但如果想要在心灵中种植一片花园,那么,则需要更多人的携手帮助。

幸福的家庭很相似,但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同。在回访过程中,让人们心中久久萦怀的是一个特别懂事的小女孩谢韩。父亲因精神病走失,妈妈也是精神疾患,十九岁的哥哥是一个严重的先天性精神残疾者,如果不锁起来,经常都会对全家拳打脚踢,小女孩也常常不能幸免。每天,她都在提心吊胆中度过,不知何时又要挨一顿不明之打。不过她非常乖巧,一双灵秀的眼睛。当奶奶跟大家讲述家中境况时,女孩子不停地抚摸奶奶的肩膀,拥抱她,时不时为老人擦去眼泪。她小小的年纪,不单要读书,还要帮奶奶照顾这些无法自理的家人,她稚嫩的双肩已经学会担当,而她只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当其他小女孩还在妈妈的怀里撒娇,在各种兴趣班学才艺,她面对的是生活的破碎。

现场的爱心者无不为之动容。面对如斯境况,基金会的领导马上为这户贫困家庭送上二千元的慰问金。张会长握着老奶奶的手,神情非常凝重。他语重心长地说:“老人家:这些钱,加上困境儿童每月三百元的补助共计六千多元,一定要认真保管,好好抚养这个小姑娘,让她能够成才。”奶奶流着泪点点头。她是这个家庭最后的一根稻草,而她已经老了,脸上都是岁月沧桑留下的生活艰难纹路。幼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社会是一个让人向往的社会,就像陶渊明所描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而面前的这个小女孩没有快乐。笔者问:“你有梦想吗?”“梦想?”她一脸的茫然,她没有精力去为梦想腾出空间……

基金会诸位人员和爱心人士走访了龙湖区七户困境儿童,所见所闻,令人欣慰也使人忧心。接近中午一点,一直忙忙碌碌采访的今日视线栏目记者顾不上吃饭,便匆匆赶回台里制作视频,其他领导和热心企业家也忙着去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基金会名誉会长苏跃英女士和另一个女企业家则去为一位作文获奖的困境儿童小彭准备课桌、灯具以及运动鞋。小女孩的作文都是在家里昏暗的灯光下写下的,她那灵秀之气,即便处于昏暗之中,依然破暗而出,在心灵的自在之处飞翔…

走访留给大家无数的思索,我们看到困境儿童的现状,那么他们未来的路在哪里?

又一次的回访于5月20日进行,同行的有濠江区民政局的领导。

在回访过程中,我们发现,经过政府的低保救济、亲戚朋友的接济,以及社会组织的支持,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大体来说心理也比较正常,来自各方面的关爱,使这些孩子的“六一”梦想也五彩缤纷。有的希望成为一个设计师;有的喜欢数学;有的擅长打篮球;有的小孩喜欢在音乐舞蹈中释放自己,有的向往高等学府……他们都曾经历过风雨飘摇的艰辛,但来自各方面的关爱,使他们依然能够坚守一份心中的美好。

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王娉。这是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今年读初一,弟弟恒畅则读小学五年级。“娉婷婀娜美人腰,万花昱带朱台舞”。王娉这个名字寄予父母对女儿内外兼修的美好祝愿。而弟弟恒畅的名字,也表达一种永恒的顺畅的愿望,人生平安顺利即是福。

他们的父亲因为癌症离开了人世,家里债台高筑,为了还债,唯一居住的房子卖了,现在还有大量的欠债在慢慢偿还。姐弟俩和体弱多病的妈妈共同与二伯三伯同住,同在屋檐下,难免磕磕碰碰,但妈妈以及爷爷奶奶等的关爱,孩子的身心相对还是健康的。虽然刚开始走进家门见到一大群陌生人有点害羞,但经亲戚朋友的劝说她还是从逼仄的楼梯走下来,和笔者一起交流。这个美丽的女孩在班里学习成绩优秀。课余时间喜欢色彩配搭,与其清纯如出一辙,她对浅蓝浅绿情有独钟,认为厚重的色彩显得夸张。喜欢梦幻小说的她也订阅了《儿童文学》,这使她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淡淡的诗意,就像四月的春草,“草色遥看近却无。”她审视着笔者的服饰,认为首饰配搭没有亮点,这种艺术眼光无疑是独特的。我们相信,只要给她适当的环境,加上自身的努力,这个灵气清逸的姑娘梦想是可以实现的。但梦想转化为现实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接触过汕头一些著名的服装设计师,他们不仅会设计服装,而且有深厚的国学积淀,热心社会公益,服装不只是单纯的服装,而还涉及到背后一些无形的东西,无形的才是境界。

本次走访让人特别心酸的是困境儿童键与行一家,键八个月大时父亲因为贩毒而被处死刑,母亲出走,靠奶奶含辛茹苦养活他们。在得不到来自父母的正能量教育情况下,他们从奶奶,从社会的关爱中顽强地活下来,虽然艰辛,却也像夹缝里的榕树一样找到自己的天空。因为没有父母的引导,他们自理能力欠缺,家中一片凌乱,而奶奶已如风中残烛,再也没有精力侍弄了,能够站起来为孙子煮一顿饭,让小孩不挨饿,已经是最大的奢侈。奶奶的记忆已经模糊,她记不清孙子在哪里读书,记不清抽屉里藏的是那种扶助卡。她也曾经有过撑不过的时候,甚至想买老鼠药一死了事,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持,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当她从椅子上艰难地站起,我们发现,她的腰与脚形成九十度,唯一的支撑就是一把拐杖。那是她几十年拉破烂杂物培养两个孙子的见证。十几年来她就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把一条条的绳索绑在两个肩上,拉不动了,再加索,大大小小的绳索拉出生活的沉重,也拉出希望的曙光,拉出弓一样的腰。这正如正大副总裁、易初莲花董事长李闻海先生画过的一幅画:妈妈把青春留给我,把岁月留给她自己,只不过角色换了,这是年迈的奶奶。

奶奶最大的梦想就是两个孙子健康成长,目前键在广州读室内设计,他在学习为别人设计一个美好的家园,行在读中学。我们相信她的愿望一定能够实现,但奶奶也有美好的愿望,从压力中释放、快乐、健康,我们更希望所有的父母都一路走好,让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

困境儿童丁锐是本次回访特别关照的对象。他的父亲已经去世,母亲失明,属残疾一级,家中还有一个精神残疾的姐姐。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丁锐矢志读书,而且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井井有条。去年基金会前去走访时,这个英俊的男孩刚好初中毕业,取得六百多分的好成绩,还来不及高兴,懂事的他已经跑到澄海打工,准备新一年的学费。而家庭则希望他能够停止上学,减轻负担。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及时赶到,给他们送上四千元的救助金,将其列为困境儿童,并且不断鼓励他要战胜困难,当一个好学上进、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将近一年过去了,再次走到丁锐的家,依旧是破旧潮湿而黑暗,但这个少年已经变得阳光开朗,落落大方,高中一年的淘漉,政府、社会对这个家庭的关照,使他变得更加自信。他喜欢打篮球,也喜欢化学,化学有无限的可能,不同的物质相互渗透,会发生奇异的变化,例如碳和金刚石的构成元素就是一样的,但因为排列不一样,它们截然不同。每个人的人生也是如此,离不开生老病死,但因为周围的氛围不一样,自身的努力程度不一样,因此也就有截然不同的人生。现在二姐也主动放弃学业去外边打工贴补家用,让丁锐放心学习,潮汕女性在这里真正表现出隐忍牺牲贤惠的特质。通过交流,这个还带着点稚气的英俊少年,已经意识到必须在适当的时机回报父母,回报社会。他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企业家,多赚钱。这是一件好事,商业文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进步,潮商对中国经济对世界各国的经济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必须拥有良好的素质,在目前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感恩、专业、技术、德行、担当,才能真正让人走得更远。长江商学院第一节课就是使命。使命,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更能坚守和勇往直前。我们祝愿丁锐走出一条灿烂的大道。

走访过后,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便忙碌起来。一方面是广东卫视社会纵横栏目组要赶来采访,另一方面是忙着为困境儿童采购礼物,而买什么礼物同样是一个需要细心斟酌的问题。

在公益基金会的六一节礼物策划方案上,我们见到这样的资料:

龙湖区:

谢韩:2005年5月24日出生,女,小学三年级学生,父失踪母重残。梦想拥有一个新书包,喜欢英语。本次为她购置一个粉红色书包和粉红色文具,以及三年级英语课外读物,让粉红色的春天永驻她心中。

彭兰:出生于2002年11月20日,女,母死父重病。小学六年级学生,喜欢文学,作文得过奖,梦想成为一个科学家。本次赠送的礼品是一个智能粉红色玩具娃,一套科学探索书籍,以及《世界上下五千年》、《朱自清散文》,让她感受到粉红色的爱,希望她放飞理想,明古知今,在父爱中健康成长。

金平区:

陈莉,2002年9月8日出生,女,小学五年级学生,父死母改嫁。语文成绩较好,美丽,喜欢舞蹈,梦想得到一条连衣裙。本次为她送去一条可以舞蹈的粉紫色连衣裙(LOLE ME ALL),一套文具和一套故事书,让她的梦想飞扬;

李力:1999年3月12日出生,女,飞厦中学初二级学生,父死母重病。在校科学家征文比赛中得三等奖,期中考成绩12名,英语、语文成绩较为优秀,数学物理较为薄弱,认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希望得到一套初二下学期数学、物理课外辅导材料。本次为她送去一套初二下学期数学、物理课外辅导书籍,以及《上下五千年》、《弟子规解读》《西游记》等作品,希望她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子。

濠江区:

1.丁锐,1997年2月22日出生,男孩,高一学生,父死亡,母残疾一级。成绩中上,喜欢化学,热爱篮球,未来的理想是成为一个企业家。本次基金会为他购置篮球,拉力器,以及《中国故事》八卷,期望他拥有一个好身体,具备更多文化素养,为未来的人生打下基础。

2.(1)王娉:出生于2000年8月17日,女孩,初一学生,父死母多病。本人性情温婉清纯,喜欢文学,历史,对色彩配搭较有研究,梦想成为一个设计师。本次为她购买了一套服装设计册,《傅雷家书》,以及《中外最美散文》,图画纸和色笔,希望培养其内外兼修并有所担当的气质。

(2)恒畅:2002年8月6日,王娉的弟弟,小学五年级学生,喜欢数学,运动,参加学校的秧歌表演队,本次送给他的礼物是乒乓球拍一套,文具一套,培养他的专注性和灵活性。

时间安排:周日上午基金会和电视台今日视线一行走访龙湖区的谢韩,彭兰,请彭兰朗读她自己写的关于梦想和感恩的文章;金平区,走访李力和陈莉,请陈莉这个花季少女画一幅表达自然界和谐,表达对美,对爱向往的画;

下午到濠江区,走访丁锐、王娉恒畅姐弟,并由王娉设计一张有个人色彩元素的绘画,画出她心中美的世界。

“六一”节这天,来自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节目组的工作人员以及心理老师、企业家等等都一同前往为困境儿童圆梦。

对许多学童来说,“六一”更多的是欢乐,这是他们一个重要的节日,他们往往可以从父母从亲戚朋友那里得到梦想的礼物,或是喜出望外的收获。但对一些困境儿童来说,一切都是未知数。临行之前,张泽华会长跟工作人员特别交代:“一定要多备点现金。”

基金会探访的第一家就是新溪的谢韩。我们的到来,勾起他们对不幸往事的回忆,家中一片哭泣之声,而小小的谢韩却忙得满头大汗。近期,爷爷骑单车不慎摔伤了,考虑到家庭的困难,他选择了沉默。后来实在疼得不行,才不得不声张,送到医院检查,医生要求住院治疗,于是这个贫穷的家庭再一次必须面对金钱的嘲弄。获悉这些情况,基金会及时给他们一家送上救急金,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面对这样一个令人心碎的家庭,伯父也对谢韩的前程表现出深深的忧虑,“谢韩的表达能力已经越来越差,原来细腻的情感也逐渐缺失,有时还表现出浮躁,特别是面对哥哥的拳打脚踢,她有时想还击。”不过,这种想法往往被告知是不允许的,因为哥哥是残疾人。这个如花的女孩过早背着重重的负荷,梅枝还没有新长出,却已经满是岁月沧桑的虬干,她的未来该何去何从?谁能将她救赎,过上一个花季少女该过的生活?伽利略说,物体在没有阻力的情况下,落地的速度是一样的,重量越大,阻力也就越大,落地也越慢。谢韩如何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落地?

再一次见到丁锐,一件黄色的T恤,依然是阳光自信,黑暗潮湿的家似乎也变得亮起来了。就像他衣服上的图案那样,一条鲨鱼正向世界广阔的海洋游去。王娉的绘画很好地回答了原先跟笔者说过的色彩配搭问题,在浅蓝浅绿的服饰上,她加上一朵红色的花朵,使整个画面显得鲜活,淡蓝淡绿是生活的基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但我们的生命,有时候还需要激情点燃梦想,用学识和素养以及专业成就理想。“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设计师?”今日视线的记者问。她翻开登丽时装林总女儿关于母亲从事服装设计的一段话,轻轻地念起来:“她是个执着的人,她对服装的追求永无止境,服装是她的灵魂。她热爱服装,喜欢服装,她对服装艺术的追求已成了一种渴望,她渴望自己有新的灵感去创作美的作品,她渴望自己有足够的精力,带动自己去达到创造的高峰。小时候母亲对服装只是对美的渴望。创业的时候,只是为求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自己的事业,实现了以后,服装已经不是物质上的奢求,而是精神的追求,已成社会责任感……”她温柔的声音似乎把人带进一片澄明的世界。

而她画的两个姑娘相视而笑,传达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临走时,她抬头,给笔者一个真诚的微笑,露出洁白整齐的牙齿。似乎,那一刻,笔者也觉得,与这个清纯的姑娘,是否已经建立了一种能够坦诚交流的友谊?

在“六一”特别节目活动,困境儿童彭兰的一篇作文让人唏嘘不语:“感恩与梦想”

我今年13岁,是一个小学生,今年进入小学升初中的人生转折点,——小升初。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过着虽然普通但却充满快乐的生活。可是两年前妈妈因病离去快乐破灭了,那时候我还小,生活无法自理,百般无奈之下爸爸只好辞掉工作照顾我,家里失去经济来源,只有靠低保。但是居委会和市公益基金会对我们的大力帮助不仅使我们的生活变好了,还帮助我的学习,我真的感谢他们。

说到梦想,我想以后当一个科学家,因为我现在很忙,又要工作,回到家里肚子饿了还不能马上吃饭,饿肚子的滋味可不好受,所以我想发明一个能自动做饭的机器人,在回家之前,我想做饭,它就会自动帮忙把香喷喷的饭菜做好等你回来。我最崇拜居里夫人,她经过不断的努力提炼了镭,她视名利如粪土,一心只为科学而奋斗,我以后一定要像她那样,为科学事业做出贡献。

这是一个小学六年级学生写的作文,正如她在文中所说,如果不是一场变故,她拥有跟普通人一样简单而充满快乐的生活。只是回首往事已惘然,妈妈已离开她而远去,好在爸爸虽然生病,还是尽可能给她一份爱,但我们发现,无论怎样,母亲的失去还是使女孩变得沉默,更多了一份沉重。在送给小孩的礼物单上,基金会并没有忘记给彭兰购买一个智能玩具娃娃,它可以跟她进行简单的对话,其中包括英语、普通话对话,还会唱歌,它那可爱的脸蛋以及娇媚的语音,定然可以帮助彭兰找到曾经失去的童心。

“六一”并非总是和谐的音符,在为困境儿童送礼物时,我们也有过更多的复杂体验。比如受天兔台风袭击的困境儿童,至今全家还笼罩在一片愁云中,原来家中唯一身体健康的叔叔出现了股骨坏死,需要更换股骨,那就意味着两年之内他不能干重活。而还留在医院的高位截瘫媳妇未来何去何从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这个至今仍然靠着输尿管等支撑的病人,回家意味着无时无刻不在受着感染的威胁,而患重病的婆婆还必须照顾两个幼小的孩子。如果说谢韩的奶奶还能够号啕大哭的话,那么这个苦命的奶奶已经欲哭无泪了。看看这个家,崭新的楼房,明净的窗户,本来是一个可以其乐融融的家庭,却因为天灾人祸,使这个家庭支离破碎。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困境儿童陈莉身上,本来她们自己设计好表演一场舞蹈,但现实的情况是,需要随行的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才使这个姑娘恢复平静。她奶奶一句话让人心酸:“如果不是家庭变故,她也是金枝玉叶”……

是啊!如果不是因为种种变故,他们何曾不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天使,他们在人们眼里,何曾不是朵朵美与善之花。

走阔步者 心与行从这里出发

为外所胜皆内不足

为邪所侵皆正不存

澄澈净化圣洁

沐恩于慈念与仁爱

一群走阔步者

撒播普世之光

走出超拔人生

这里处于闹市,左边是熙熙攘攘的市场,人声鼎沸,到处充满生活的滋味。前边芳草萋萋,不同季节的花次第而开,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在这里晨练;偶尔也有蹦蹦跳跳的小孩,无邪嬉戏,他们生活在爱的乐园,享受活色生香的世界,乐而忘返。

亿兴大厦处于闹市又独居一隅。上了十二楼,便能见到汕头市公益基金会的黑底银色牌匾,走进办公室,无一例外,是透明的玻璃,能够清晰地呈现室内的一切。有时灯光打开,玻璃在灯影的映照下,让你似乎看到另外一个世界,层层叠叠,弥漫出另一种温馨。右边,除了保持会议室的能见度,则大致是暖色的木质结构。大门左右两边是基金会宣传栏,阐述第四届理事会成立盛况以及基金会开展的公益活动。以此为点,你见到的是自然的光影与人工的通透合成一个奇妙的世界,仰望天花板,是白棕双色的两排琴键,俯视,也是一个清亮的倒影。这里是天上的街市,明灯初亮,闪闪烁烁,永恒的琴键与之合谱一曲永恒之《众里寻你》:“众里寻你,爱是唯一的指引,像等待一场天下的共鸣,我们众里寻你,用爱的声音一呼百应。”音乐流向前方蔚蓝的爱之大海,大海之上,一只金色的具有多重象征性的爱之鸟保持恒定的飞翔。

这里,无论是作家、卸任的官员、退休干部、财务人员,转业军人,无一例外,他们为了一个共同的爱的信仰而走在一起,就象一滴水渴望回到大海。

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不断的沟通学习,锻炼着这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塑造着他们谦虚豁达,热忱工作,善做小事,诚信为本,善于思考,敬业精神等优秀品格和胸怀。他们就像美国抽象画大师杰克逊.波洛克的作品《海神的召唤》,虽然是浓烈的黄白黑不同色块与线条组合,但却追求奔放的爱心释放,追求心灵深处的精神归宿。

平时这里很安静,似乎能够听到落花的声音,但有时也会传来热烈的辩论,人性的、哲学的、对求助者的研究,以及一个新的公益项目可行性的探讨。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抒写大爱智慧的篇章,未来总在想象之外,不同观点激情碰撞。时时勤拂拭,时时明思辨,人的大脑不断被激活,虽然每天面对的是苦难,但对苦难者的帮助却使他们的心灵变得更加洁净。

困境儿童,就是一群让人无法释怀却也最使他们心灵净化的群体。在2012年8月份之前,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所做的事情,和大多数民间公益组织一样,扶贫、助教、关注福利院的儿童……然而,自从2012年那个桂子飘香的8月,他们深入基层,偶然发现了“事实孤儿”这样一个群体之后,这个社会的一个暗角,就被他们——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揭开了遮蔽阳光的幕布。

他们的公益行动,又有了新的目标。

按照国家对孤儿的定义,那些困境儿童并不是孤儿。媒体将这个人群简化称呼为事实孤儿,不过他们的处境,远比孤儿更艰难,解决不了温饱问题,甚至生存问题。

这些孩子,虽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孤儿,却形同孤儿——他们有的双亲残疾,家境贫寒;有的流浪街头,无所依靠;有的留守家乡,缺少温暖;有的身患重症,无钱医治;有的单亲抚养,生活维艰……如潮阳两英街道的小葛,其父亲患血癌,倾家荡产花费了大量医药费后,仍不幸去世,母亲在贫病交加中无奈出走,弃家而去,风雨飘摇的家中,只剩下患有听力障碍的残童小葛……

他们本应是绽放在阳光下的花朵,却因为不幸的成长环境而在阴暗的角落里呻吟;他们很多生活无着或者还没来得及享受童年的快乐,却过早压上生活的重担。当其他儿童享受着天伦之乐,他们却找不到温暖的臂膀;当其他儿童在做着五彩缤纷的梦,他们却睁着无助的双眸,凝望着灰暗的天空;当其他儿童拥有各式各样的高级玩具,他们,却在为明天的三餐发愁……

由于种种原因,这类儿童,目前尚无法获得来自政府对孤儿的相关政策关怀。他们处在爱的盲区,生活非常窘迫,生存环境极其恶劣。那一张张稚嫩而瘦弱的小脸,那一双双纯真而忧伤的眼睛,构成了困境儿童的特别符号。他们,需要呵护,需要关爱,需要社会伸出温情的手,为这些困境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对这一群体的情况高度重视,一方面在社会中大力呼吁,一方面着手积极摸索救助方案,同时周密筹划给予这些儿童生活援助事宜。

2012年秋,基金会向汕头市民政局发了一个函件,希望能协助对汕头“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全市范围内的摸底,由此正式开展了对“困境儿童”的摸查申报和审定工作。此项工作得到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和各区民政部门及各镇、街道、乡、居委的配合。在市民政局的帮助下,基金会拟定了“事实孤儿”标准,具体包括:

(一)父母双方均失踪,服刑或重残(一,二级残疾,下同),且家庭困难的儿童。

(二)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服刑、失踪或重残,且家庭困难的儿童。

(三)父母一方失踪,另一方服刑或重残,且家庭困难的儿童。

(四)父母一方服刑,另一方重残,且家庭困难的儿童。

(五)父母一方死亡、失踪或服刑,家庭有其它特殊、重大困难,致另一方确不能履行抚养责任的家庭困难儿童。

(六)符合上述(一)至(五)条件的之一的,年龄超过18周岁仍在全日制的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专、本科高校就读的在校学生。

并转发《关于配合做好困境儿童情况摸查及申报工作》。在各级的支持配合下,900多份经乡镇街道居委及区民政局初审意见的“困境儿童申请审批表”送到公益基金会。

筛选的过程特别艰难,每一次研讨,就是一场心灵的雨霾;每一次阅读,就是一次心灵的震动。从2013年3月份到6月份前夕,秘书长的隔壁便辟为研究困境儿童资料的工作室,基金会抽调大部分员工仔细审阅材料,碰到问题及时探讨,带队的是郑秘书长。虽然已经拟定了符合困境儿童的标准,似乎只要对号入座便万事大吉。但每一个儿童就是一部家庭的受难史,如何把握尺度其实需要经历无数的内心冲突,人内在的情感往往使工作人员在阅读一篇篇简历时内心的块垒被击落,心中的天平左摇右摆。有的主张严格执行,有的主张放宽标准。工作室不时传来各种辩论和慨叹,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心灵深处的童年记忆,无论经历过哪个年代,楔入回忆的,往往是美妙的诗篇,童话与寓言交替形成鸟语花香的花园,让人回味无穷。而现在,这一切正被现实击碎,这些孩子生活在不为人知的世界,内心在无助地哭泣。他们的苦难象磁铁,吸附着工作人员对生命冷暖的感知与使命,大部分母亲选择出走更成为许多员工无法面对的事实。此时,领导会给你上好大爱智慧第一篇:放得下,想的开。“做什么事情,要达到只把他乡当故乡的境界,把思路打开,把心放下,时刻保持最佳状态,将自己的事情做到最好。”

只要有爱与责任,就有阳光照耀大地;只要有心扉的开启,就有月光映衬湖面。他们抑制着一次次噙在眼里的热泪,内心祈祷:“孩子,除了父母之外,还有更多的人在关心着,不要绝望,将悲痛隐在心里,勇敢面对现实。”感恩、信任、承当、分享,奉献的普世文化推动着他们的脚步,他们废寝忘食地工作,尽可能放宽尺度,期望更多的困境儿童得到救拔,让孩子们的温饱得到保证。资料的审阅从厚到薄,又从薄到厚,人们的认识从清晰到模糊,又从模糊到清晰。筛选,编号,增补材料。六月初,一箱厚厚的资料终于整理完毕,经该会审核认定,确定全市6区1县650多名符合条件的困境儿童。归档,再化成电子版本,再化成一本不厚不薄的《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困境儿童花名册》。

一叠厚厚的名单,上面每一行,都是一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信息:破碎的家庭,无辜的孩子,贫寒的景象。简单的信息,却触目惊心,令人心情万分沉重。而基金会的员工也在一场场间接体验中一次次被撕开痛苦而凄美的伤疤,修善自身。在这里,你必须放弃自我,回归初心,回归素朴,呕吐欲望恢复清明。

生命不可预知,无论是谁,都不知道下一道闪电在哪里?命运的雷区在哪里?它们何时会击中脆弱的生命。而我们可以做到的是,便象东北大兴安岭的雷击木,作成刀剑形状的护身符,庇护孩子们的平安。或者找到圣。艾尔摩之火,赋予光明。

“在现场,在资料上看到孩子们的处境,心里实在是难受啊!”公益基金会会长张泽华先生谈起困境儿童时,语气中充满挚切的慨叹,刚毅的双眸中掠过一丝爱怜的神色。在这位心怀大爱的会长关怀领导下,该基金会随之确定,困境儿童们是更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于是一场募资准备战,打响了。

“当冰冷的双手不再拥有家的温暖,此时,他们最渴望的,是你我伸出温暖的臂膀!当水灵灵的双眼不再装满快乐,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你我力所能及的帮助……”

一份由基金会发给各位荣誉会长、名誉会长以及社会贤达的《倡议书》越过千山万水,飞送到他们手中。

第四届理事会成为救助困境儿童保护战的主力军。

高效出色的团队:目标一致,花充分的时间精力来讨论问题,制定共同的目标;沟通顺畅,为目标而努力;勇于承担责任;关系融洽;相互信任,齐心协力。他们深信:只有团队才能互补,团结和谐,而核心在于奉献,共同承诺是团队的精髓。

他们是决策者,也是积极的参与者,为了一群“嗷嗷待哺”的困境儿童,第四届理事会多次聚会,研讨对策。“你们要感受到自己的幸福,也要知道有许多人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们有梦想,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没办法实现。可能你的孩子在接受很好的教育,但这里许多孩子不得不为了家庭而放弃读书。他们有的也很上进,但却没办法走出逆境的怪圈。我担心他们成为问题少年。“张会长的一席话激起无数的涟漪。

在会上,理事们纷纷表示愿意加大协作与支持力度,为活动出力,为推动基金会的发展而出力。大家热烈发言,为困境儿童专项行动筹备、募资、资助、发展出谋划策。会议确定了资助困境儿童三部曲:

1. 认真探索,周密制定出救助的方案。基金会设立了“救助困境儿童专项基金”,并由理事会决定,将给这些儿童每月发放300元的生活补助费,先行3年,这样,共需资金700多万元。

2. 一方面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倡议各界热心人士踊跃参与捐款:张会长亲自发信息给各位荣誉会长和名誉会长,阐述困境儿童的情况,取得他们的支持;重点走访一些商会会长,以及汕头各界企业。

3. 基金会通过媒体宣传等形式筹集善款,今日视线连续走访困境儿童,制作视屏,连播五天,得到各界热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在张会长这个“丐帮帮主”的带领下,有的理事不但自己带头捐款,还发动周围的朋友,基金会内部一些工作人员也主动投入到这场筹款攻关战中。这里和谐的领导艺术,这里发自骨子里的大爱情怀,使彼此能够互补,及时解决问题并果断决策。

他们以自己积极而有效的行动,构成巨大的存在,平衡了这个不平衡的时代。苦难总是带着黑乎乎的颜色,似乎一个没底的黑洞,但他们却积极在寻找一根救拔的线,在远离虚浮中走向沉实,而恻隐大门的敞开也使他们的内心世界越发丰盈。人们总在讲人道主义,但人道主义不是空穴来凤,来自与弱势群体的结合,来自一次次深入的走访,来自一次次对困境儿童的深层挖掘,通过与他们作没有距离的对话,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寻找到真正的人道。踏着爱心铺就的路径,他们走向城市,走向乡村,走进困境儿童的心灵,为这些可怜的孩子点亮一盏明灯,点燃希望的光芒,走在募集困境儿童救助资金的大道上。

众善奔流 爱如大海洪波涌

汕头,大海其南,汇聚三江之水,拥抱潮汕及四海优秀儿女。他们耕耘汕头的繁荣,谱写了汕头的文明。如今他们聚集在一起,见到一个共同的画面:孩子们睁着大眼睛,仰视渺渺无边的星星:那些闪亮的星星能否照彻我们充满梦想的生命?现实是一棵枯萎的生命之树,落叶在悄悄地剥落。

不,更远的地方迸发出共同的声音:生命之树枝繁叶茂,众善为上善之水打开奔涌之泉。

章宏公益润黎庶,笋秉图强咏霜风。“孩子,我来了。”穿过北国的凛冽,万里雪飘纷纭而下,化成润泽万物的甘霖。这个北京的建设者和潮商领军人物,有一颗仁德之心。既建设人居华厦,打造商界传奇,也不忘建设精神之厦。

在恤孤圆梦活动中,基金会摸查到困境儿童这个特殊群体之后,张泽华会长拨通通往北京张章笋董事长的电话,向他陈述资助困境儿童的计划和决心。没有任何犹豫,他当即答应出资120万元作为支持困境儿童的启动资金。巍巍莲山千秋屹立,悠悠韩水万古长流!让凝聚着爱与梦想的笋尖破土而出,他们将在爱的春天里,竞相拔节,长成一片无垠的竹海,潇潇的清奇之声,是天地大响。

孙子韬略,商海探幽。志在天下,文质彬彬。香港潮商辅助社孙志文先生来了。一张典型的国字脸,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豪放的谈吐,潇洒的风度,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倜傥的气质。无论到了哪里,那里都会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场。但再好的魅力,抵不上一种上善之爱折射的光辉。闻悉基金会的困境儿童专项行动,他除自己慷慨解囊,也带动好友共同出资50万元为困境儿童圆梦。仓廪实而知礼节,有了温饱,那么未来困境儿童就可以朝着通过教育改变命运,为志存高远奠定基础。春风浩荡,唯德是辅。

来自潮阳龟山脚下的拉链大亨吴镇通先生来了,带着南海涛声的澎湃激情和潮阳笛套音乐的厚重与华丽。拉链影响无处不在,一条或长或短的拉链,无一例外,为人们打开或关上一扇通向生机的通道。他在胪岗镇建设一个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为远近村民一个休闲的好去处。胪岗镇有什么公益活动,他也积极参与。闻悉胪岗镇有33名困境儿童,这个慈善家坐不住了,他决定为他们打开通往幸福的花园。“每人300元太少了。就这样吧,我给他们每人每月500元。”当基金会荣誉会长黄启文先生捐资5万元并邀请他一起为困境儿童出力时,这个豪爽的实业家委托她的女儿慷慨解囊59.4万元,让生命之树翠绿。“五十万元对我们来说没什么,但却可以让这些小孩过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这个继承父亲商业智慧的接班人,也传承了开朗的性格和父亲浓烈的爱心。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商贾翘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深圳汕头商会会长郑合明先生捐资10万元;

广东金东海公益基金会10万元;

珠海鼎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廖立国先生捐资20万元;

陈南坡先生捐资港币10万元;

广东保辉地产有限公司捐资10万元;

汕头宝峰山华侨永远墓园有限公司捐资3万元;

古国潮先生:1.81万元;

张创森先生捐资1万元……

少长咸集,群贤毕至,其言亦谆,其情亦殷。

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在连续五天播出我会摸查走访困境儿童的感人场面后,汕头再一次涌起爱心暖流。许多汕头市民通过各种途径向困境儿童伸出援助之手,或捐款,或祝愿,希望这些困境儿童能够早日摆脱贫困的命运,得到一个幸福的童年。在汕头这个美丽的海滨城市,一双双爱的眼睛,发出星光般的光芒,正是有了他们,让这些困境儿童有了光明的明天。

她二十多岁,戴着一副近视眼镜,文质彬彬,从事教育工作,今日视线刚播映完毕,她便亲自来到基金会,斯斯文文地坐着。

“看到困境儿童金曼婷的经历,跟我很相似,心中有一种恻隐之心。”她没有多余的言语,但那种平和、深情,还是让人感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我打算每个月给她捐两百元,尽自己微薄之力。”她掏出两张带着体温的100元钞票,郑重地交给基金会工作人员。这是第一位走进基金会的爱心捐献者。

黄女士,一个三十多岁的优雅女士,一排洁白的牙齿不时会露出开朗的微笑,离异,独自带着两个小孩,但她的坚强阳光总是让周围的朋友如沐春风,那些困难的朋友,也常常在她那里找到爱的温暖。闻悉困境儿童捐助消息,她没考虑太多,就捐出500元,并表示以后每月都会拿出500元资助困境儿童。“孩子需要爱。我希望自己能够给予,虽然不多。”而事实也是如是。每月一日,只要没有特殊原因,基金会的账户,都会收到她打进来的伍佰元。

这是第二位走进基金会捐助困境儿童的热心人,瘦削,黧黑,慈祥的脸上有一双善意的眼睛,他是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见到我们,他从裤袋里摸出一小包钱,仔细清点,是一千元。

“这是我对困境儿童的一点心意。”

没有冠冕堂皇的语言,一种朴素的情愫牵动着大家,他也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飘然而去。

黄先生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家,三十多岁,汕头大学毕业。虽然收入不是特别高,但一直热心公益,除了资助五个贫困大学生实现上大学梦想之外,还经常关注报纸、电视上那些急需援助的人,只要力所能及,都会尽力帮忙,难得的是全家对他的爱心行动都予以默默的支持。在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获悉“困境儿童”专项行动,他立刻汇来20000元。

“你们不要给我打收据,这样有更多的钱给困境儿童。”捐赠可以抵税,但他为别人想得更多。同样,他没有留下联系方式。

手机信息不断提示台风“飞燕”飞向海南,外围环流带来风雨影响。办公室的电话突然响起,一个女性的声音传到笔者的耳膜,她自我介绍说在电视上看到基金会开展困境儿童活动,想来捐赠。她详细问了单位的地址,希望能尽快过来,因为这是周五,她不希望留在下周。

下午四点,打电话自称热心人的爱心阿姨便前来基金会捐款,六十岁左右的年龄,身着简朴的衣服,脸上是一种平和的微笑。她说自己是学佛的,开始信仰小剩,到处求神拜佛保佑全家平安。不过,现在意识到社会和谐自己的家庭才能真正和谐。她从电视上看到公益基金会为困境儿童做了那么大的工作,非常感动,捐款一万一千元。她还笑着说,“你们的领导我都知道,都很好。我还会发动更多的佛友前来捐款。”送她到电梯口,她转过头说,“为什么汕头很少灾害,因为汕头人有爱心。”

这几天阳光隐去,阴天,9月4日有一个尾号为666的男士打来电话,声音透出一股阳刚气,自称姓李,“看到今日视线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对困境儿童的关怀,很感动,想捐点钱。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9月5日中午3点李先生又打来电话,想前来基金会进一步了解情况。四点多他立刻和一位朋友过来。他说自己在做生意,收入并不高,但觉得对困境儿童尽点义务很有必要。他询问了捐助的方式,并要求以后能够经常去看望这些孩子,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他感觉在汕头,人们都非常热心公益。谈话期间,不断有电话打给他,而每次都有佛乐响起。他坦言信佛,“大家好才是好。”他仔细查看了困境儿童花名册,划上自己的捐助对象。“这样的儿童最艰辛,需要我们不断鼓励他。”他捐了一万元。

在基金会领导和员工的手机里,好多人都会收到一两个情真意切的信息,经常给我们提各种建议,其中不乏一些好诗句。他就是热心人古国潮先生,大家都给他一个外号:公益义工。古先生是港澳同胞,一直热心家乡公益,在潮汕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汕头市公益基金会第四届理事会换届以来,他更经常给大家打气,并发动周围的人投身公益。困境儿童专项行动启动以来,他更是古道热肠,赞助18000多元。他以包含真情的笔触,致信给基金会。

汕头市公益基金会秘书处:

敬启者,三读贵会兴师动众的公益行动之:“恤孤圆梦”<倡导书>,心为之震撼!

记得若干年前读过一篇报道:日本国会在讨论如何面对,抚恤战后孤儿的问题时,出现分歧(因大部分是从中国拐走到日本),当时国会一位有良知的心理学家议员,大声疾呼:孤儿和正常人一样,同样会成功成材!只是失去政府和社会应承担历史的责任……全场起立,鼓响雷鸣般的掌声!拨款议案随之通过。由此令我深受启迪……

作为祖国的老三届生,本人现:认捐贰万元,奉献上微薄的心愿,以表响应公益基金会“恤孤圆梦”的爱心公益活动。

当今社会几乎人人都拥有爱心和感恩之心。我认为:只要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付之成为:奉献一袋面粉或一百元的实际行动,那么滴水必将汇成爱心之河长流不息……岂不圆了帮弱势单孤群体成长及奉献者之梦矣!一举两得,不亦乐乎!

只要人人都奉献出一点爱心,就似同“乔布斯”将其所有财产及专利,奉献给人类社会般,同样可以分享到大爱无疆、精神不朽、功德无量、操行永恒的快乐!

韩山子呈启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它是其他一切德性规范的基础和根源。“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孟子·公孙丑上》)见孺子入井,人不应该有理性的考量,而是受内在怵惕恻隐之本然的情感催动。恻隐之情是普遍的,“在贤人那里是常不泯,在常人那里是不常泯,而在恶人那里亦不完全会泯灭”不泯带动不常泯,最终甚至催动不完全会泯灭的转化。对于困境儿童的资助同样如是,一张张的汇款单、一页页的感谢信诠释着中国慈善文化基因的生生不息。一种没有任何功利的恻隐之心,正如汤汤大海,并呈日益壮大之势!共同讲述中国大地上充满友爱、自强不息的大故事。

这是公益的力量,这是爱的奉献。我们深深相信,会有更多的爱心者弹拨爱之琴弦,为困境儿童托起爱的方舟,传递生命的热度,使更多无助的生命得到关怀与呵护。

爱人者,人恒爱之。

大爱之水 推动救助困境儿童方舟

这是最好的未来

我们用爱筑造完美现在

千万溪流汇聚成大海

每朵浪花一样澎湃

这是最好的未来

不分你我彼此相亲相爱

千山万水传递着关怀

幸福永远与爱同在

2013年12月24日。冬日的天空一碧如洗,温煦的阳光从茂密的树叶缝隙间射下来,缕缕金线如雨倾盆般洒在广袤的土地上,赋予人温暖与希望,一如深厚绵长的爱。

一场隆重而质朴的仪式,在潮南区陇田镇举行。这一天,汕头市公益基金会首期“困境儿童”救助款发放仪式正式启动。

当年仅14岁的困境儿童小锋接过一张凝聚了社会各界关爱的银行储蓄卡时,黝黑的小脸上露出了天真的笑容。这是一个家住农村,由年迈爷爷奶奶抚养长大的“事实孤儿”,他自幼父亲病亡,母亲离家出走,生活一直陷于困苦艰难。从现在开始,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正式设立了“救助困境儿童专项基金”,专款用于像小锋这样全市650名困境儿童,按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费,在今后的三年里,这项援助将会绵绵不断地继续,每月的生活补助金将定期汇入每位困境儿童对应的个人银行账户上。

得知这一好消息,小锋白发苍苍的爷爷奶奶不禁热泪盈眶。他们紧紧握着基金会领导与工作人员的手,久久,久久不愿松开。

一位位受助儿童沐浴在阳光中,手捧生活补助金存折,也捧着一份沉甸甸的爱,小脸上写满了无言的感激。

此次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启动对“事实孤儿”的帮扶求助,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扫除政府对“事实孤儿”无人抚养的爱心盲区,让“事实孤儿”和真正的孤儿一样,也能感受到政府政策的阳光与社会的关爱。这种政策善意,首先可以帮助社会上那些成千上万的“事实孤儿”和他们的父母度过眼下的困境,帮助他们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其次是在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基础之上,再进一步关注他们的上学和出路问题,关注孩子们的明天。

从此,他们冰冷的双手,将拥有家的温馨,拥有关爱的臂膀;

从此,他们纯真的双眼中,将重新盛满欢乐,燃起希望的光;

从此,他们稚嫩的双肩,将再也不会被生活的重担压沉。来自社会的关爱,将伴着他们成长,帮助他们承担未来的风雨。

爱的镜头记录历史真谛 催动春暖花开

从旭日东升到灯火辉煌

我们的身影

经常出现在第一现场

从宁静山村到繁华商场

我们的声音

不时回荡在大街小巷

无论艰苦岁月还是快乐时光

为了神圣的使命

为了真实的力量

我们乐于奉献我们意志如钢

熏风轻拂,阳光和煦,兰馨蕙香。“红杏枝头春意闹”,自然界的精灵们,将无声的浓郁春意演绎得如此扣人心弦。然而,在悦目的色彩中,尚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你也许会轻轻喟叹其美中不足。然而,当你削去枯黄的冬衣,却会有更新奇的发现——草芯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这些顽强的小生命,在雨露的滋润下、在大地的守望中成长,笑傲霜雪,满目春风……

大自然的春意融融,又如何比得上人间的爱心浓浓?那一缕缕投向困境儿童的温馨眸光,不仅仅来自政府,来自民间,还有来自媒体的关注。一支支如椽之笔,揭开社会的黑暗之殇;一个个爱的镜头,记录历史真谛,催动春暖花开。

深邃的洞察,悲悯的情怀,托起关爱困境儿童的朝阳。

公益基金会志愿者们的大爱行动,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2013年,《中国新闻社》、《广州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汕头日报》等先后对公益基金会进行采访,其中《广州日报》和《羊城晚报》分别发表《他们有父母 但却无人养》、《这些“编外”孤儿亟须关怀》;《汕头日报》发表《600困境少年亟待关爱》文章;中新网发表《汕头民间组织探索帮扶“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青年网等多家网络予以转载;《南方都市报》发表“关注事实孤儿”;《中国财富》发表“失语的事实孤儿”;《南方窗》杂志发表“事实孤儿,社会的暗角之殇”,著名杂志《读者》予以转载。公益基金会还同汕头电视台、市多家报社记者一道深入各社区、乡村、走访“困境儿童”,给他们送上慰问金,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寻找救助路子。汕头电视台《今日视线》栏目连续5天对“困境儿童”状况作专题系列报道,引起社会的极大反响。

“有时候你听不到,但不等于没有人在呻吟”。一篇篇图文并茂的文章,一串串触目惊心的数字,深深地震撼、刺痛了每一颗善良的心。

在《读者文摘》转载的《南风窗》所发表的《事实孤儿》一文中,提到郑秘书长希望国家“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个清晰的界定。“这是制定政策的前提”,以便下一步的救助。而他一直对任何有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消息十分关注,希望看到更多的关于政府重视的信息。他感叹目前对困境儿童的资助仅靠政府低保、亲戚接济、和公益帮扶还是远远不够的,他常常说,我们必须通过自己实实在在的救助行动以及借助媒体的呼吁,早日见到政府对困境儿童的救助有一种长效的机制,实现政策制度化,常态化,才能发挥稳定的救济作用,也就说必须让儿童优先成为国家战略。只有进行福利的顶层设计,才能让困境儿童真正摆脱困境。

他很欣喜地看到,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对困境儿童实行分类救助保护制度的基础上,民政部将积极争取将事实上无人照顾的儿童纳入国家保障范围,同时积极探索推进儿童保护制度。”当然窦玉沛说,“尽管如此,依然有一些困境儿童没有纳入到国家保障的范围,救助标准相对偏低。”

但他还是看到了希望。例如江苏省昆山市,浙江省海宁市,河南省洛宁市,广东省深圳市开展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的试点。北师大“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也得到了民政部在资金和研究上的支持。笔者从已设行事实孤儿实验推广的深圳一篇关于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对困境儿童救助思考的报道,援引他们的说法,认为“关爱事实孤儿是项救命工程。”而作为民间公益机构的汕头市公益基金会力图在这方面有所发声,他们实际上不知不觉也成为这项救助工程的思考者和实施者之一。

还是在《读者文摘》事实孤儿一文的结尾,作者在思考给他们一个未来:他的未来,是否也将随着豆子一起,种在深山土地上?一个问号,让人深思,记者的悲悯之情,客观上与基金会共同推动困境儿童专项行动深入发展。

2014年六一儿童节前夕。

神州大地上,处处荡起一片快乐的海洋。孩子们欢聚在美丽的校园,放声歌唱,尽情跳舞,用活泼的旋律与美妙的舞姿,展示少年儿童的烂漫风采,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者、公益工作者以及媒体和困境儿童等被邀请到广东卫视社会纵横栏目推出的“困境儿童六一节特别节目”现场,就困境儿童情况展开激烈的阐述和辩论。汕头市公益基金会作为开展困境儿童专项行动的单位,也参与了本次活动。这是一场火花与火花的擦碰,一场思想与思想的角力,痛并希望的思考,没有胜负之分,却绝对引发人们深深的思索。在现场上,郑俊钦秘书长阐述了公益基金会发现困境儿童群体并对这个群体的救助及思考,汕头困境儿童代表谢韩也一同出席。

为了这一场长达四十五分钟的节目,节目组还专程安排了三天的时间深入到基金会以及海门和汕头龙湖等地,现场拍摄了困境儿童家庭,记录他们一天的普普通通生活。

从画面上,观众被他们的艰难生活深深震撼。

这是一间大约十多平方的棚寮,横七竖八地摆放着从各处淘来的废品,这里面有油罐,破棉被,矿泉水瓶,还有各种渔网、塑料板以及一些你叫不上名字的杂物,他们与这个年迈的老伯生活在一起,和平相处。因为天兔台风的缘故,原来就已经摇摇晃晃的寮房破了一个大缺口,几乎占据了一面“墙体”,于是顺势而为,那些废品便在那里集聚,风风雨雨的吹晒,它们在这里发酵,酿造的,是生活艰辛的难闻气味。生活并非总是阳光,和时尚杂志上的奢华光影,生活有时就是一种难以清洗的锈垢和不时发作的霉菌,它们随着岁月的集聚,最终成为一个难以名状的命运怪物。

见到广东卫视摄影组,这三个小孩保持着三种不同的方向,三人成一品,成一个立面,从不正视你。他们将成为哪一品不单取决于自身,也取决于周围的氛围。人们对贫穷的嘲笑和缺乏同情心,会使他们选择了将内心的大门紧闭,只是在艰辛中吞噬生活的苦酒。这几个孩子本能的抗拒还是让人感觉到一种痛。

暮云四合,海门已经是万家灯火了,另一种喧哗、黑暗和光亮以及生活的味道从巷子飘出,家家户户的龙凤呈祥门帘上,透出家的气息。三个小孩子也开始夜晚的聚餐。广东卫视的记者,用摄像机记录这些生活的片段。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一天的生活终于记录完毕,记者们也必须回去了。突然,一直沉默的最小姑娘抱住年轻工作人员小麦,仰望着她,双手紧扣在小麦的后背,身体紧贴,就像树上的藤。而后,几个人在夜幕下都相拥,没有芥蒂,没有防范,就是一种纯然本性的流露。在孩子的心中,这些媒体人员已是他们的亲人——为他们送来呵护、关爱与希望的亲人。

而另一方面,当记者问“想爸爸妈妈吗?”

得到的回答却是“不想,因为他们很坏。”

困境儿童谢韩虽然成绩优秀,却因为家庭的不幸而沉默寡言,常常独自抹眼泪。

在广东卫视社会纵横栏目播出几个困境儿童视频之后,人们对困境儿童的状况深表同情,资深媒体人张春蔚认为:这是体制的悲哀;

时评人则说:这些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

北京师范大学特约观察员:它们处在缺位失位。在中国的福利,是最短板的一块。他们不能被忽视。

基金会也清楚自身力量的有限。“对这些孩子的帮助,最终要依赖政策层面,这是让他们脱离暗角的终极办法。”郑秘书长如是说。目前汕头市基金会更希望用行动起到一个示范和呼吁的效果,让各级政府真正予以重视,同时也让更多的机构看到真实的情况而采取行动。

你思想的头颅

高昂着正义和真诚

你信念的根系

拓展着真理和文明

随着媒体的广泛报道,越来越多的人对“关爱困境儿童行动”更进一步了解,涓涓细流汇成了爱的大潮。它给社会带来的精神的、文化的、道德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而在笔者看来,政府和社会关爱“事实孤儿”的更大意义,是体现了国家在儿童福利制度上的一种深化和延伸,意味着儿童福利政策将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这种转变,等于是把国家儿童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变得更大,更广,更全面,也就意味着未来会有更多的孤儿和“事实孤儿”能够享受到国家儿童福利政策的阳光,将有更多困境儿童在这种福利政策的帮扶和救济之下健康成长。

2013年12月25日《汕头日报》发表“‘爱的阳光暖650困境儿童”,《汕头都市报》发表“650名‘编外孤儿走出‘爱的盲区”;中新网发表“广东汕头650名困境儿童获生活救助款”,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等予以转载;《南方日报》发表“汕头将资助650名困境儿童”;《羊城晚报》发表《汕头市公益基金会救助“事实孤儿”》;《广州日报》发表“他们未被遗忘‘事实孤儿获助”一文,并援引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员周如南博士的话,“汕头这种民间的尝试可以称作“汕头模式”,民间如何整合资源来实施困境家庭儿童的福利保障,以及这种模式是否可以推广,都值得进一步探索和观察。”

心理关爱 给困境儿童一个未来

有时张会长会做梦,感觉自己不停在大海之上寻找一条线,笔直,光亮。这条线从很早时候就已经开始,但起初一切都是蒙昧不清的,似乎被各种各样的不明物体所遮蔽,有时也有厚厚的云层。不过,意志力和岁月赋予的智慧给了他勇气,他总想透过层层的迷雾,找到那条线的澄明,它无通向梦想。

啊,梦想!他的双手抱在胸前,突然,手上的激光笔,划出一条亮亮的银线,拉链打开,进入平流层的类似空间,这里一切风平浪静,苦闷,愤懑,烦恼都被升扬化为气体,云彩,一切回归简单,平静,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发挥自己的潜能,健康成长。

在我们走访的困境儿童当中,我们便清晰地看到,许多困境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里焦虑,因为缺少来自父母的关爱,他们的价值认识也产生偏差,我们从广东卫视播出的关于困境儿童小明的例子就可以意识到他价值观的混乱,没有人告诉他对与错,他想赚钱,但以何手段赚到钱就不是他思索的内容。

不过,很庆幸,积极的关爱和引导,让他们常常能得到正能量的暗示,从而激发内在的潜能,超水准发挥自己的天赋。

“目前,困境儿童专项行动的第一步是解决他们的温饱问题,但这远远不够。如果他们变成问题少年,这是良心的失责,社会的失责。帮助引导困境儿童,首先的层次是:身心健康,独立生存,健康生活;其次是发现自我爱好,有情趣,幸福生活;第三是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价值取向培养学生目标清晰,快乐劳动;最高层次是能力突出,特长明显,兴趣广泛的学生,鼓励他们敢于超越,大气自信,树立远大理想,为社会做更大贡献。

而这一切必须从培养正确的社会观,责任观,价值观做起,“读书万卷,做事有品,为人有德。”张泽华会长如是说。

近期,公益基金会收到八百套送给困境儿童的书籍:《三字经》和《弟子规》。赠书的是金涛小学研究心理学的陈老师。陈老师的爱人是个令人敬仰的律师,因患病刚离开人世,临终前他知道张会长所领导的公益基金会正在开展困境儿童专项行动,便嘱托妻子要帮他为困境儿童做件好事。他们通过《南方日报》出版社给基金会寄来这批书籍,并多次提出要给困境儿童上经典教育的课程。陈老师的话很质朴,也很经典:“为善最乐。能尽微薄之力很荣幸。”六一节基金会资助困境儿童活动,她也参与了,所到之处,她和困境儿童谈理想,探价值,谈生活,成为他们的“知心姐姐”。

“你为何选择《三字经》和《弟子规》?对这些困境儿童的益处在哪里?”

面对记者的提问,陈老师娓娓道来:“这两本书是我国国学经典,是儿童道德教育启蒙教材,儒家八德教育精髓。研读两本书,能够安顿困境儿童的孤独脆弱心灵,学习丰富知识,启迪为人处事的智慧,从中获取积极向上的力量,主动改变命运,走出逆境。”

“如何学好这两本书?特别要学的是什么?要扬弃的是什么?”

“有选择性的,批判性继承发扬儒家八德。这需要专业辅导。一些封建落伍的思想内容要批判性地学习。好书,需要导读,随便乱翻就失去意义。人的一生需要物质充裕,更需要精神支柱。现在的人身处转型期,面对多元化。作为中国人,一定要先学习国学——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懂得随着历史发展和时代变迁有选择地继承发展,摒弃糟粕。在学习多元文化,懂的兼容。才是个有点文化的人。”

“当身处逆境物质匮乏时,好书就是精神食粮,困境儿童能够理解这苦心善意,把国学经典读进心灵,从中吸取生命力量,主动进取,挑战命运,争取幸福,是救助之后的有益补充,也更持久。”

笔者翻阅《弟子规》和《三字经》,发现这些书既有不少知识的传播,也培养一种品格的力量。马丁路德说过:“是什么让一个国家繁荣昌盛?……这个国家的人决定他们国家的兴衰。人们具有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思想追求,这些才是国家富强的基石。”

人的高尚品格中主要是指人性的真善美,具体体现主要有:辛勤、节制、真诚和正直。人性深处的纯真是通过高尚品格来显露的,人的生活质量是由他的精神境界决定的。而这些,都可以从这两本书中找到很好的参照。目前,陈老师正在为困境儿童编写教授《三字经》和《弟子规》的方案,希望趁着暑假能够给这些困境儿童带来丰盛的精神食粮。让我们向这位善良睿智的老师致以深深敬意!

同样,来自牛田洋洋福集团公司的林总,则采用汇入他们所参与的全国文明家庭的做法,让困境儿童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他们一起工作,学习,成长。莲塘困境儿童林泽两姐弟有幸成为他们家中一员,春节期间,他们和妈妈以及其他文明家庭成员一起过节,感受幸福的家庭氛围。林总表示,困境儿童一家可以住在他们单位,妈妈可以在单位打工,他们付给工资,原来辍学东游西逛的谢泽则在林总的多方斡旋之下决定重返校园,上技校学习一门技能,费用由林总支付,“现在这个聪慧的孩子在这里受到军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熏陶。希望他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林总还表示,谢泽可以在他单位打工,工资可以存起来留着以后结婚创业,也可以拿去。学习毕业后也可以帮他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发挥他的才干。“我希望对这些困境儿童的引导主要是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激发他们潜在的动力。”

在公益基金会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社会团体正积极加入关爱困境儿童的专项行动中,他们不单奉献财富,也奉献智慧。比如对于困境儿童谢韩,鉴于目前她恶劣的生存环境,恒爱慈善会正在物色一家学校让孩子去寄宿,让她能够安心学习,而一些培训机构则考虑为困境儿童赠送学位,让他们有更好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今年谢韩的分数线超过汕头重点中学金山中学,我会决定支持该“事实孤儿“三年高中学费和部分生活费。大家共同的愿望就是彼此的心灵再一次靠近,愿孩子们的生活更多一份阳光,“即便风云变幻,请相信,有许多人正在深深地爱着你们,给你们鼓劲,为你们加油,即便你们再弱小,也能够走出阴霾,走出灿烂的明天。”

我们发现,特修斯之船保持永远的修补状态,因此保持扬帆出海的状态。困境儿童只要社会给他们足够的关爱,及时帮他们滤去生活的阴影,那么这些孩子依然可以拥有较为正常的生活。通过励志与引导,他们不但不会成为问题少年,还可以激发潜能,在逆境中奋发,成为社会的栋梁。我们期待着公益基金会资助困境儿童专项行动这艘特修斯之船,无论经历怎样的风浪,依然在大潮之上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汕头是中国著名侨乡,历来有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浩瀚美丽的南海,碧波荡漾的韩江,将会见证公益基金会的大爱与赤诚!

责任编辑/赵吉政

猜你喜欢

公益困境儿童
公益
公益
跟踪导练(一)
公益
公益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