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战斗文化培育有血性的革命军人
2015-01-08谭欢于玲玲
·谭欢 于玲玲
用战斗文化培育有血性的革命军人
·谭欢 于玲玲
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着力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对于革命军人,有血性就是要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这种血性虽表现为战场的刹那间行为,但却要养成于平时浓厚的战斗文化氛围之中。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战斗文化的功能,培育官兵的血性,是我们必须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一、充分发挥战斗文化的感染功能,培育官兵爱军精武、闻战则喜的尚武精神
思战、乐战、善战的尚武精神是军人的秉性,也是有血性的革命军人的基本要求,表现为平时从难从严训练,时刻保持引而待发的姿态;战时争当先锋,抢打头阵,将执行作战任务作为军人的最高荣誉。战斗文化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其鲜明的战斗性,在战斗文化的感染和熏陶下,有利于营造爱军习武、苦练本领的尚武风气,有利于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尚武观念,有利于培育勇于征战、建功疆场的尚武追求。一是建设充满“战味”的战斗文化环境。充满“硝烟味”的军营环境,能激励官兵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尚武的热情。通过在营区主干道设置战斗精神宣传灯箱,在宿舍走廊悬挂英模画像,在训练场地竖立战斗口号标语等方式,在军营中营造浓厚的战斗气息,在各类场所突显打仗元素,让官兵在耳濡目染的熏陶中强化尚武意识。二是开展充满“军味”的战斗文化活动。洋溢战斗激情的文化活动能让官兵在训练场感受到战场的气息,在寓教于乐、寓训于乐的过程中增强官兵尚武观念。紧紧围绕军事训练中心,组织创破纪录、技能比武等活动,广泛开展“训练之星”“技术能手”“精武标兵”等评比,激励官兵不断挑战自我、勇争一流,砥砺尚武品质。三是打造充满“兵味”的战斗文化作品。富有战斗格调的文化作品不仅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传播力,而且能触动官兵灵魂,引起官兵共鸣,激发官兵对战场的无尽向往。要让战斗影视进礼堂、战斗故事进班排、战斗歌曲进队列,用优秀的影视作品、军事文学、军旅歌曲感染引领官兵。以身边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题材,把爱军精武主旋律融入文化作品中,用“说兵话、道兵情、有兵味”的文化精品强化官兵精武强能、准备打仗的意识。
二、充分发挥战斗文化的传承功能,培育官兵不畏强敌、敢打必胜的信心勇气
有血性的革命军人要有不畏强敌的胆气、敢于亮剑的勇气、战之必胜的底气。战斗文化是对我军战斗历程的凝结升华,蕴含着历代官兵积累、熔铸、锻造而成的战斗精神,承载着我军的血性基因。战斗文化中传承的“精气神”,是一支部队一脉相承的灵魂所在,能引起官兵心灵震动,产生共鸣。在强敌面前,这是提振军心士气的精神源泉,是树立必胜信心的信念支撑,是激发官兵胆量勇气的不竭动力。一是从战史中积蓄底气。我军88年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就是从小到大、以弱胜强,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历程。通过编印党史军史口袋书,建立网上军史馆,开展“读战史、讲战例”等活动,用我军以少胜多、以劣胜优的战史和战例帮助官兵把握制胜规律,正确认识我弱中有优、敌外强中干的现状,帮助官兵增强打赢信心。二是从英模中积蓄胆气。在我军的历史上,涌现出了大量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一往无前的血性壮举能唤起官兵不畏强敌的胆量气魄。通过开展“英模故事我来说”演讲、参观驻地红色景点、祭奠革命烈士等活动,让官兵切实读懂英模、学习英模,在感悟英模事迹、缅怀先辈业绩、传承先烈精神中激发不懈斗志。三是从荣誉中积蓄勇气。集体荣誉是官兵引以为荣、自觉维护的神圣精神高地,能激发官兵无尽的勇气。通过建设连队荣誉室,建立电子连史册,拍摄反映集体荣誉的视频和微电影,佩戴印有集体荣誉的胸标臂章等形式,增强官兵集体荣誉感,激发官兵维护荣誉的使命感,坚定官兵不惧艰险、不辱使命的情感意志。
三、充分发挥战斗文化的导向功能,培育官兵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阵之时,则忘其亲;击鼓之时,则忘其身。”这种舍生取义、以身报国的牺牲奉献精神和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反映的是有血性的革命军人的价值取向,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一种自觉、一种习惯。战斗文化蕴含着革命军人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引领着官兵的价值判断、情感倾向和行为习惯,能引导官兵正确面对生死抉择,树立舍身报国、向死而生的生死观念。一是从传统战斗文化中感悟生死。中华民族光辉的传统战斗文化,具有广泛的价值和情感认同,是培育军人血性气概的不竭源泉。通过选编配发历代军旅诗词、民族英雄事迹等书籍,举行诵诗会、故事会等活动,帮助官兵从传统战斗文化中探寻生死真谛,从历史故事中走近英雄心灵,从军旅诗词中汲取“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英雄豪气,坚定“粉身碎骨寻常事,但愿牺牲报国家”的生死观念。二是从报国为民情怀中感悟奉献。军人只有对祖国爱得深沉,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顶,才能在危机关头做出非常之举,在需要之时牺牲奉献自己。通过举办以“铭记苦难国耻,牢记打赢之责”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回顾中国曾经被欺压凌辱的屈辱历史,激发官兵“万里长城家,一生唯报国”的志向。围绕官兵关心的钓鱼岛、黄岩岛等热点问题,开展“看形势、砺斗志”主题演讲活动,激发官兵“头可断,血可流,祖国寸土不能丢”的报国信念。三是从仪式庆典活动中感悟献身。仪式庆典具有巨大的思想凝聚力、心灵震撼力、真情感染力,能通过集体的言行激发官兵的血性激情,并留下刻骨铭心的情感印记。要重视新兵入连仪式,用“我是××连第××名士兵,我有扛起这杆旗的勇气,更有第一个战死的勇气”这样的铿锵誓言,激励官兵时刻准备挺身而出,捍卫集体荣誉。结合重大任务,开展战场誓师、战地签名、战地升旗等活动,喊响“今朝立功疆场,千秋有功国家”的口号,激发官兵献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四、充分发挥战斗文化的激励功能,培育官兵百折不挠、永不言败的钢铁意志
有血性的革命军人能够视困难和挫折如草芥,面对困难迎难而上,直面挫折不折不挠,展现出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劲,一息尚存战斗不止的拼劲,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倔劲。两军相持,胜利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种不断坚持下去的血性意志也养成于战斗文化这片沃土之中。一是通过竞技活动的体验进行激励。高强度的竞技比赛活动能让官兵在活动中体验心理“极点”,这种超越自我极限的体验是再次面对困难挫折时的心理优势。通过开展长距离游泳、越野长跑、速度登山等群众性极限比赛,让官兵在挑战生理、心理极限的过程中,锤炼敢于超越自我的顽强意志。围绕“比”“拼”搭台设位,广泛开展足球、篮球等群众性体育文化活动,让官兵在对抗竞争中培育永不放弃的顽强毅力。二是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进行激励。榜样是行为规范的参考系。在困难面前,官兵往往会去效仿心中榜样的行为。要重视发挥先进典型特别是官兵身边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十大血性军人”评选,录制专题视频,设立专题网页,大力宣传“平时彰血性、战时敢碰硬”的先进典型,使有血性的军人成为军中明星,成为军营风尚,成为官兵在困难面前自觉模仿的行为榜样。三是通过团队精神的带动进行激励。团队精神不仅是“调节器”,能变压力为动力,降低困难的心理冲击力;还是“联动器”,能通过群体的心理暗示和行为压力,激励官兵坚持下去。通过提炼连魂、凝炼连训、谱写连歌等形式,将团队精神显化,增强团队的凝聚力;举办拔河、接力跑、团结一致向前进等团体类比赛,强化官兵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结合军事比武、执行重大任务等时机,开展优秀团队评比活动,用为团队增光添彩的责任意识提升官兵的意志品质。
【作者系海军939舰副政委、大连舰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