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增强上合组织防务安全合作的利益基础

2015-01-08

国防 2015年1期
关键词:吉尔吉斯斯坦中亚成员国

李 涛

安全与经济是中亚地区面临的最突出的实际问题和现实需求,开展防务安全合作与区域经济合作自然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两大支柱。只有扩大、发展经济、贸易和投资联系,才能促进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也才能增强扩大防务安全合作的利益基础,更好地巩固地区安全与稳定。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指出:“为了使我们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个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的互利共赢之举,可以更好地推动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合作的持续发展,同时也对地区发展、构建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

近年来,上海合作组织通过加强防务安全合作,增强军事互信,打击“三股势力”,维护了地区安全稳定;同时采取措施发展经济,通过多方拓宽引资渠道,大力扶持支柱产业,努力抑制国内通胀,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目前,多数成员国经济总体向好,宏观经济保持增长势头,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之间具有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心理优势。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地域上毗邻、经济上互补,又有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将各成员国民族文化心理与国家经济建设需求、防务安全合作需求巧妙地联系结合起来,在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拓展了防务安全合作的利益基础。自古以来,中亚地区便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点。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正是经由中亚这个交汇点向世界各地传播人类多样性文化,不仅促进了欧亚地区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给古代的中亚地区带来了繁荣和福祉,对世界文明进程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全球经济化的早期版本,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上海合作组织6个成员国和5个观察员国都位于古代丝绸之路沿线,许多国家民族成分相连、宗教信仰相同、语言文字相通、风俗习惯相近、血缘关系相亲,同时还有着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心理优势。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西汉时期,就开辟了横贯欧亚、绵延万里的伟大商路——丝绸之路,实现了“跨世界之屋梁,通中西之文化”的壮举。尽管15世纪后,随着西方航海业的迅猛发展,在海洋贸易的强大冲击下,世界上各条著名的陆路商道都无一例外地走向萧条没落,加之受民族矛盾、宗教纷争、文化冲突、社会制度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丝绸之路这条曾流动着财富和文明的道路也在世界舞台上逐渐失去了昔日耀眼的光环。但它在世界历史上,尤其是对欧亚各民族经济、文化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无法抹杀的。古代丝绸之路把沿路各国乃至世界各国联结起来,成就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宗教、文化间团结信任、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历史,给人们带来超越个体、超越种族、超越国家的思考,对已经进入“后现代文明”的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需要指出的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不是简单地复制两千多年前的丝绸之路,而是要在复兴、传承古代丝绸之路所蕴涵的宝贵的人类共有价值观前提下,不断创新发展区域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打造立体、多方位的现代化丝绸之路。

经济合作是上海合作组织的主要功能之一,通过各成员国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而实现。通过安全合作,使成员国之间培养出足够的善意和信任,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安全保障,继而催生了进行经济和其他领域合作的愿望。上海合作组织进行区域经济合作不只是善良的愿望,也是国际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组织发展的动力和地区合作的要求,自成立之日起就被列入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

各成员国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为扩大区域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是巩固和加强上海合作组织的需要,也完全符合各成员国发展壮大和繁荣经济的根本目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具有广泛的经济合作基础,区域贸易和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上海合作组织已经成为各成员国之间在能源、矿产、交通、通信、金融、农业、高新技术、基础设施等领域进行合作的主要平台。组织框架内的经贸合作不仅促进了本地区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极大地鼓舞了各成员国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信心。目前,上海合作组织经济合作层次日益丰富,形式日趋多样,合作机制更加完善,并在不断地寻求新的合作增长点和可能性,相互间的贸易量和投资额也进一步增大。同时,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得到了优化,社会民生也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各成员国之间具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尤其是在能源、交通、贸易、农业等领域有着巨大的相互需求,为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首先,俄罗斯和中亚四国具有十分丰富的能源资源。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虽然油气储量较少,但却是重要的通道国,而且多种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储量位居世界前列。作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是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最稳定、最可靠的长期用户,也是中亚国家油气资源流向东亚市场的必经之地,能够使俄罗斯和中亚等国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其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外汇储备排名世界第一。这对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同时,中国在有色金属、航空、盐化工、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医药、食品、纺织工业等领域比较发达,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服装、轻工等生产充足,这些都是俄罗斯与中亚各国所需的商品。中国已成为乌兹别克斯坦第一大、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投资来源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第二大贸易伙伴,塔吉克斯坦第三大贸易伙伴。再次,俄罗斯是发展中国家首屈一指的大国。由于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巨大的新兴国内市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雄厚的外汇储备,俄罗斯作为世界新兴的有潜力国家越来越受到世界的瞩目,加之与中亚各国具有传统的经济关系和较强的经济互补潜力,为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有利条件。最后,中亚四国由于历史渊源、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宗教的因素,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赖十分密切。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经济关系,在水电的开发利用方面有合作项目。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在商品、劳务、资本、劳动力等方面保持自由流动,经贸领域合作潜力很大。塔吉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近年来加强了在水资源利用、交通运输、天然气供应等领域的合作。哈萨克斯坦还是中亚传统的粮食供应国,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长期进口哈萨克斯坦的粮食。

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彼此接壤,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地理位置相邻有利于各国改善贸易的基础设施,缩短商品运输距离,降低货物交易成本。毫无疑问,上海合作组织在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方面的地缘优势明显。覆盖整个地区的铁路、公路、能源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已基本形成,可以将俄罗斯和中亚国家与亚洲市场连接起来,为其丰富的国内资源寻找到更为广阔的销售市场,尤其对位于内陆、缺少直接出海口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谋求经济发展的多样化意义重大。

二、上海合作组织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需求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等多方面影响,加之受经济基础和自身条件等因素制约,中亚各国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着一定压力,失业问题依然突出,地区经济失衡加剧,各国间发展差距进一步拉大,迫切需要发展区域经济合作。

高通胀、高债务和失业问题仍比较突出。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亚各国的经济影响甚大,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债务进一步增大,在社会保障、住房、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依旧突出。乌兹别克斯坦国内通货膨胀率已达12.9%,塔吉克斯坦外债占GDP的28.5%,吉尔吉斯斯坦外债占GDP总量一半以上。虽然中亚各国登记失业率都不很高,一般在4.5%~7.0%之间徘徊,但实际失业人口要远远高出统计数字。由于国内就业困难,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每年都有数万甚至近百万人到国外打工谋生。

经济结构依旧比较单一,粮食安全问题突出。中亚国家地处沙漠地带,自然生态环境不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主要依靠出售自然资源,以及铺设过境天然气管线、修建铁路和公路、发展基础设施等项目来获取经济资助,投资能力十分有限,受外部市场影响较大。2012年因受干旱影响,哈萨克斯坦粮食产量下降近一半,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普遍出现粮食短缺加重、粮价持续上涨的情况。吉尔吉斯斯坦超过100万人的粮食保障存在困难,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入“局部严重粮食不安全国家”之列。塔吉克斯坦约有34%的农村居民和37%的城市居民粮食不能自给,主要依赖人道主义援助和粮食进口。此外,作物种植结构是影响中亚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中亚国家普遍面临着优先种棉还是优先种粮的两难选择。棉花是中亚地区的传统作物,也是中亚国家的主要出口商品,占世界棉花出口总量的15%。棉花生产的高额利润和巨额出口收入,促使中亚国家普遍重视棉花生产,倾向于更多地利用现有土地种植棉花,从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加重了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

中亚各国间发展差距不断拉大,地区经济的“三级梯次”日趋明显。哈萨克斯坦依托有利的内外环境和丰富的油气资源,经济发展“一枝独秀”。2012年,哈萨克斯坦的GDP总量约为2000亿美元,接近其他四国总和的2.3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地区“领头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国内政局比较稳定,能源资源丰富,国力稳步提升。但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经济发展缺乏动力,尚未完全解决温饱问题,国内三分之一以上民众仍处于贫困状态,已濒临“失败国家”边缘。贫富差距拉大、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失衡等问题,极易引发民众的不满和群体事件,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全稳定。

经济发展的联系方向过于单一。中亚处于欧亚大陆中心地带的内陆地区,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均远离出海口,加之近两个世纪形成的原有经济一体化格局留下了过于单一的出口和通道,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严重不足,运输效率低下,不仅严重阻碍了中亚各国充分利用丰富经济资源谋求发展的道路,而且还给外部世界同中亚的经济合作带来了不利影响。

三、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一个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的互利共赢之举

上海合作组织所倡导的“上海精神”就是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样要秉承“上海精神”,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基础上,加速推进区域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生命力在于地区的共同需要,是各成员国尽快发展本国经济、增强国力的必然需要。这些年来,虽然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积极实践新型安全观,签署了一系列旨在维护地区稳定、共同抵御各种现实威胁的法律文件,解决了边界军事安全问题,建立了以反恐为目标的安全合作机制,实现了安全领域里多部门、多层次的有效合作,但安全合作需求是长期的,在安全环境逐步稳定后,要想使组织继续保持生命力,就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自由贸易、生态保护等问题。为此,经济合作成为上海合作组织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源泉和物质支撑,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的共同需要,各成员国都有着强烈的意愿进行经济合作。经济合作一开始就被列为上海合作组织合作的重要领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之一,经济合作将成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非常主要和活跃的因素,符合上海合作组织自身的发展需要。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虽然是中国提出来的,但并不是由中国一家主导的地缘经济计划,也不是为了建立紧密型经济区域一体化组织而打破现有的区域制度安排,它是建立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基础上的共赢之举,是多元、开放、区域内各国共同推进的一种务实灵活的经济合作安排。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将扩大本地区内的需求,增加供给能力,支持各国的经济增长,有利于增强区域内部经济的相互依存,增强组织的物质基础,发掘组织内区域合作的潜力。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的磨合,成员国还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加深对合作的理解,从而提升对区域的认同感。只要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的精神,古老的丝绸之路完全可以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首先受益的自然是地处丝路中心的中亚各国,使他们有机会重新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逐步消除贫困与落后,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地区稳定的潜在威胁和滋生地区极端势力、恐怖主义、跨国犯罪活动的温床。因此,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要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认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的连带效应,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对方,用对话交流代替冲突对抗,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

[1] 习近平.弘扬人民友谊 共创美好未来——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解放军报,2013-9-8.

[2] 许涛.迎接古丝路复兴的曙光:丝路上的中亚.世界知识,2013(19).

[3] 钟巍.当前中亚地区形势.国际战略研究,2013(2).

[4] 李进峰,吴宏伟,李伟.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5]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国务院公报,2001·25.

猜你喜欢

吉尔吉斯斯坦中亚成员国
习近平主席在中亚
北约成员国武装部队参与在乌克兰举行的2020年联合军事演习
欧盟敦促成员国更多地采用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46个
什么是意向创始成员国?(答读者问)
White Elephant
当前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形势
中国与中亚关系的里程碑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