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矿区地质特征
2015-01-08张光梁车申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明365101
张光梁 车申(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明 365101)
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矿区地质特征
张光梁 车申(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明 365101)
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和总结丁家山铅锌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进一步探索丁家山深部及邻近矿区的找矿前景以及找矿方法的集成,因此本文开展对丁家山矿区的地层、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为该地区找矿提供指导。
丁家山铅锌矿 区域地质特征 地层
1 区域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南褶皱系的东部,闽东火山断拗带之次级构造单元周宁——华安火山基底断隆带的中段及闽中古裂谷带的南段。周宁——华安火山基底断隆带内发育20多个大小不等呈串珠状分布的基底“天窗”,梅仙“天窗”处在断隆带中段,面积约55km2。
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中生代陆相火山岩,次为中上元古界变质岩,后者以基底“天窗”形式出现,成为区内层控型铅锌(银)矿产的有利找矿标志和控矿构造。区内各时代侵入岩广泛分布,尤以燕山期侵入岩种类齐全,岩性复杂,但以酸性岩类为主。区域主构造线呈北东向,次呈北西向,前者有政和~大埔深断裂,后者有沙县断裂和顺昌~莆田断裂,两组构造交汇控制岩浆岩和成矿带的分布[1-4]。
2 矿区地质
2.1 地层
(1)中上元古界。为一套夹有数层海相火山喷发~溢流产物的浅海相碳酸盐岩与碎屑岩。自下而上分两组:①龙北溪组(Pt2-3l):中段(Pt2-3l2),下部为厚层状白云质大理岩及中厚层状硅质大理岩,上部为云母石英片岩夹薄层状大理岩。该段地层总体特征为浅色片岩相,构成矿床含矿层位底板岩石,探矿工程中常见出露,可作为矿床底界标志层。上段(Pt2-3l3),为绿片岩夹薄层大理岩,绿片岩由绿帘石、透辉石、绿泥石、阳起石等绿色矿物组成,构成矿床主要含矿层位。本段厚度40~80m,与上、下层整合接触。②大岭组(Pt2-3dl):下段(Pt2-3dl1),主要岩性为石英云母片岩及绢云母片岩,矿区内广泛出露。上段(Pt2-3dl2),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及千枚岩,矿区内局部出露。(2)侏罗系。为一套中生代陆相火山喷发~沉积岩系。自下而上分两组:①犁山组(J1l):主要由暗红~灰黄色千枚状粉砂岩、页岩组成,与下伏震旦系地层呈断层接触。矿区内出露不全,厚度不详。②长林组(J3C):主要岩性为安山质火山岩~碎屑沉积岩,与下伏震旦系地层呈不整合或断层接触,在接触面附近可形成热液型不规则状铅锌矿(化)体。该组地层在矿区内出露不全,厚度不详。(3)第四系(Q):褐色砂质土层,厚度5~10m。
2.2 构造
(1)褶皱。梅仙复式背斜构成矿区基本构造轮廓并控制各矿床(点)的分布。背斜轴向北东,长约8km。(2)断层。主要为成矿后的断裂构造,对含矿层位(矿体)的连续性起破坏作用。①横向断层(F3、F34),走向北西(与勘探线大致平行),倾向南西。其中一组倾角中等(45~75°)属正断层,断距2m左右,断层闭合,有方解石脉充填物,使地层和矿体在走向上往南西方向呈台阶状下降趋势;另一组倾角近直立,宽约5m,并被晚期闪长玢岩岩脉充填,明显破坏矿体的连续性。②纵向断层(F21),走向近东西(与勘探线近于垂直),往南倾,倾角55~76°,纵贯3~15线采区,使采区内矿体分为南、北两块,南盘(上盘)下降,最大错距约30m,断面紧闭,无充填物,见有多方向擦痕。F21断层在3~15线采区控制长度大于250m,在15~23线也有其平行断层发育。矿区内纵向断层比横向断层发育晚,规模大,采场内可见前者切断后者。(3)不整合面。矿区内几乎所有勘探剖面上都见有不整合构造,即火山岩系不整合于绿片岩系之上。当不整合面较陡(>30°),且与下伏绿片岩地层层面呈较大角度斜交的情况下,则在不整合面两侧一定范围内(50~200m)均有利成矿。
2.3 岩浆岩
在勘查区及采矿区范围内,经常见闪长玢岩呈陡立脉状切断矿体,多呈北北西走向,宽5m左右,脉两侧铅锌矿物颗粒有重结晶现象及局部品位变富。在矿区北西侧外围有一个较大花岗斑岩体(γπ)出露。
2.4 矿床地质特征
丁家山矿床赋存层位是中上元古界上段(Pt2-3l3)绿片岩地层,矿体产状与含矿地层产状基本一致,矿床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含矿岩性段总体延伸特征保持一致。从横剖面方向看,矿床(体)产状平缓,倾向北西,倾角0-20°;从纵剖面方向看,矿床(体)往西南方向平缓侧伏,侧伏角约15°。受含矿岩性段(Pt2-3l3)控制的矿体(层)按自上而下的产出层序,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的矿体层位,依序编号为Ⅰ、Ⅱ、Ⅲ,相互垂向间距约10-20米,在每一个编号的矿体层位内,矿体可以是不连续,往往分解为层位上大体一致但空间上相互间隔的矿体群或矿体带[5-7]。
3 结语
(1)根据层序划分和对比,其深部应为一套巨厚的硅质、泥砂质变质沉积岩,间或有短期的基性岩浆喷发,但均不具规模。而多种迹象表明,其深部也不可能存在倒转褶皱,因此其深部存在绿片岩含矿岩系的可能较小,深部找矿潜力不大。(2)丁家山矿区外围火山岩盖层中见有切层的铅锌矿化体,表明矿区外围火山盖层之下可能存在一定规模的含矿绿片岩系和铅锌矿体。同时本次物探研究发现在目前已经控制的主矿体的西北侧(即丁家山矿区外围)可能还存在弱磁性的铅锌矿体或小规模的具有较强磁性铅锌矿体。因此丁家山矿区外围西北侧的火山盖层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1]陈小华.福建省丁家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福建地质,2000.19(2):57-65.
[2]陈云钊.闽北变质岩研究.福建地质,2005.24(1):40-50.
[3]狄永军.中国东南部燕山期岩浆岩演化特征一兼论闽中地区Pb、Zn、Ag成矿[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6.
[4]狄永军,吴淦国,张达等.2006.闽中地区铅锌矿床辉石成分特征及其成因意义.矿产地质,25(2):123-134.
[5]福建省地质矿产局.福建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1990.
[6]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福建省地质图(1:500000)及说明书.福建: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998.
[7]傅树超,马金清,林亨财.福建省中级变质岩岩石(构造)地层单位新划分.地质通报,2010.29(8):1152-1l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