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姚培生:丝路之春

2015-01-08李嵱

新西部 2014年5期
关键词:纳扎尔巴耶夫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

李嵱

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起点在西安,靠着骆驼和马匹,把中国跟世界连起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发展推向更高阶段。

“丝绸之路是一个很大的品牌,这个品牌不是一年两年,一直可以做下去。”姚培生说。

原驻外大使姚培生最近有点儿忙。

乌克兰局势骤变,作为曾经的驻乌大使,他不断受邀至北大、清华,还有一些研究机构做关于乌克兰局势的演讲。“这是苏联解体后最重大的一个国际事件,这次大家没有料到普京通过议会对乌克兰动用武力。”姚培生说。

姚培生曾在外交部任职多年,乌克兰是他外交生涯的最后一站。除了乌克兰,他还担任过吉尔吉斯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的大使。自去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中亚四国时首次在公开的国际场合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姚培生就频频受到邀请,参加各种论坛,讲述中国与中亚的关系。

1994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访问中亚时,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当时,姚培生担任外交部欧亚司司长。

“20年间,斗转星移,新丝绸之路从概念到实施,终于走上了轨道。”姚培生说。

互利共赢之道

姚培生出生于1945年,中学时遇到一位优秀的俄语老师,便立志考俄语系,长大后做外交官。最终,他如愿以偿,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外交部工作,于1995年至2005年间先后任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大使,2006年退休。

如今虽已年届七旬,但姚培生依然在各地奔走。他不仅是中国亚非交流协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也是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在记者眼里,姚培生有一种温文尔雅、出言有据的外交家风度,表面上不动声色,但立场很是坚定。

“中国的发展对所有中亚国家都是机遇,同样中亚国家的发展对中国的发展,无论是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有利的,中国追求的是互利共赢。”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姚培生在中央电视台做现场点评。对于习主席演讲中反复强调的互利共赢原则,他有切身感受。

1995年4月,姚培生赴任吉尔吉斯斯坦。虽说他是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任大使,但这是他第一次任大使之职,颇有压力。“因为他们是新独立国家,我们与这几个国家打交道不多。”姚培生说。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山水相连、陆路相通,拥有1096公里的共同边界,两国之间虽没有大的合作项目,但边贸往来十分兴旺。中吉建交时,中国重申自己一贯的外交政策是和平共处,不干涉吉尔吉斯斯坦的内政。

“这一点让中国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姚培生说,友好的氛围很快化解了压力,“吉尔吉斯斯坦从上到下,从官员到百姓,对我们都非常友好。”

从吉尔吉斯斯坦卸任后,姚培生随即被派往位于东北欧的拉脱维亚。2000年,他再次回到中亚,开始了三年的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生涯。“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从经济角度,哈萨克斯坦都是值得我们长期结交的一个重要伙伴。”

哈萨克斯坦领土面积27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9位,仅次于印度,在中亚居于“首富”地位。“他的富裕是与生俱来的,石油探明储量列世界第13位,铀储量世界第二,铁矿石储量占世界的8%,他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了其他四个国家。”姚培生说。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第一次访华时,姚培生陪同他参加了高层会见。“会谈结束后,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把我们外交部几个人拉到一块儿,说你们一定要重视这个人,这个人不简单,他对内对外政策很了解,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当时是1993年,哈萨克斯坦立国才两三年,江泽民已经看出他治国方面的一些理念,要我们一定要做好哈萨克斯坦的工作。”

事实证明,纳扎尔巴耶夫在治国方面的确有一套,哈萨克斯坦经历了几次经济危机,都被他采取的反危机措施安全度过了。他在2005年提出国家30年战略,已经提前实现,哈萨克斯坦进入世界50强。现在又提出2050年战略,目标是跨入全世界发达国家30强。“照这样的发展势头,能实现的。”姚培生说。

“纳扎尔巴耶夫与中国的感情非常深厚,他也是访问中国次数最多的领导人,至今已来了19次。中国的海南是纳扎尔巴耶夫非常喜欢的一座城市,他先后5次到海南访问或出席博鳌论坛年会。”

在政治互信的基础上,中国已成为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据中国海关统计,2013年,中哈双边贸易额为286亿美元。

远亲不如近邻

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很多人关心,中国跟中亚的关系到底怎么样?姚培生说,“中亚国家对中国的政治信任度,要高于对俄罗斯和美国的信任度。”

“习主席去年访问中亚,受到前所未有的国家礼遇,说明中亚各国对进一步加深与中国经贸合作的信心,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治上获得中国支持的期望。纳扎尔巴耶夫总统直言:中国好了,哈萨克斯坦才能好。”姚培生认为,从中亚各国的立场来说,他们均看重中国日益上升的大国影响力,希望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顺风车,加上独立以来的交往史证明,美国和西方远水解不了近渴,又不想完全受制于俄罗斯“老大哥”,而中国无论从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是不错的伙伴。

“中亚人现在经常讲,‘远亲不如近邻,‘上帝让我们有这样一个伟大的邻居—中国。”姚培生介绍说。

姚培生还提到一个细节,习主席出访中亚第一站原本是哈萨克斯坦,最后一站是土库曼斯坦,但土库曼斯坦总统为了成为第一站想尽了各种办法,并最终如愿。土库曼斯坦以极为壮观的场面迎接习近平主席的到访,据说有10万民众夹道欢迎。

政治互信水平的提高给中国与中亚的经贸等方面也带来迅速发展。“跟中亚的能源合作已经成为我们在海外合作的亮点区域。”姚培生说。

去年,中国与中亚总的贸易额已经达到了400亿美元,跟哈萨克斯坦一家超过了286亿美元,主要是能源方面的合作。据统计,近三年来,中哈管道原油输送量累计达到2000多万吨,约占中国原油年进口量的12%,而中亚天然气管道已累计向中国输送天然气700亿立方米,对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意义重大,而这些还只是在初级阶段。

“能源合作是我们20年来的一个主攻方向。”据姚培生回忆,“在中亚开采能源方面,我国一开始并不是很重视中亚,认为跟西欧等其他国家合作更有前途。这方面,我不管在公开场合还是我们内部一直要给中石油多说点好话。如果没有中石油在中亚的拼搏,也没有今天的开发局面,我们不可能在中亚立稳脚跟。他们是开路先锋。”

中亚隐患依旧

中亚的政局走向同样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国内很多大学、研究所总是要向他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中亚会不会像阿拉伯地区,或者像非洲一些国家产生激变?

1973年,姚培生被派往我国驻苏联大使馆任翻译,此后长期在苏联工作。1990年,他曾给国内写文章谈论苏联和苏共的局势,认为苏联解体可能性不大,但过了不到一年,苏联就解体了。“我们谁都没有预测到这个结局。为什么?因为我们常年在苏联工作,总是不希望它生乱,不希望它生变,有很强的个人情结。”

2004年,姚培生在乌克兰担任驻外大使期间,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看到几十万人上街,他切身地体会到一个国家的动乱对对外合作的影响。根据多年的外交经验,他认为:“现在我们和中亚的合作没有问题,但是这个地方也是酝酿着重大危机。”

在姚培生看来,纳扎尔巴耶夫总统是个很成熟的政治家。从哈独立到现在,其控局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2011年哈萨克斯坦南部一个石油厂发生了群众骚乱,死了十几人,上百人受伤。这是该国建国以来最大的一次骚乱,名义上是反对石油部门领导,实际上是反政府行为。一周后,群众提出的所有要求不管合理不合理政府全部接受,被开除的工人马上恢复岗位,而且提高了待遇和社会福利。

但作为独立后第一任至今的强势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年事已高,接班人的问题已不可避免。“哈萨克斯坦总统比我大5岁,明年就75岁了,乌兹别克斯坦总统跟他差不多年龄,南边的塔吉克总统现在60岁也执政了很长时间,土库曼原来的总统心脏病突发去世算是平稳接班了,相对稳定一点。中亚各国面临独立以来最大的政权更替。”

“但是,中亚这些国家的政局,不管谁上台,跟中国保持友好合作,这一条永远不会变。”姚培生坚定地说。

提升中国形象

2014年春天,国内掀起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热潮,姚培生也频频出现在北京、陕西、新疆、甘肃等各地的论坛、研讨会上,成为座上宾。

作为曾经的驻外大使,他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将把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发展推向更高阶段,不仅是贸易之路、友谊之路,更是文化之路,他也乐于推动这个伟大蓝图的实现。

姚培生认为,丝绸之路有两个关键问题,一个是政策相通,第二个是道路相通。“因为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经济政策,如果基本政策不沟通的话,其他方面很难实现。举个例子,中亚国家的铁路轨道比我们宽13厘米,为了运输畅通,到底建什么样的轨道更合适一些,就需要大家坐下来谈。政策相通是原则问题。”

而中亚国家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也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关键地段。姚培生认为,“境外的关键地段不是欧洲,也不是其他地方,是中亚。”如何在中亚建立一个立体的交通网,需要做很多工作,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机遇。“交通是很大的一块儿蛋糕,当然不是很容易去切的。”

姚培生特别提到哈萨克斯坦将在2017年举办的世博会。上海世博会时,他担任中国馆副总代表,对哈萨克斯坦击败比利时等国家成为世博会申办国颇感不易。“这说明他在经济上有一定实力。”

据姚培生介绍,哈萨克斯坦打算举办一届绿色世博会,所有场馆都是节水节能节电,能源循环使用。此外,哈萨克斯坦好几个城市的旧城改造走的也是节能环保之路。“他们要的都是符合现在世界潮流的、干净的、节能的东西,哈萨克斯坦现在很挑剔,一般的企业他还不接受。我希望国内企业能关注这方面信息。”

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进一步展示对外开放的一种姿态,姚培生认为,其实中国也有很多需要进一步提升的问题。“20年来,尤其是最近10年,中国商人在中亚的无序开发在当地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吉尔吉斯斯坦原驻华大使曾对姚培生抱怨道:我们不是不希望中国商人来,只是希望你们来了以后,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开发。“我们吉尔吉斯斯坦政府就像侦察游击队,不知道哪一天,你们把我们的矿又挖掉了,跟我们的村民打起来了,搞得我们应接不暇。”姚培生认为,中国商人的负面形象,也给“中国威胁论”提供了市场基础和理论根据。

“中国商人如果要在中亚发展,一定要有长远的打算,切不可急功近利,应该树立中国商人和中国商品的信誉。要摒弃赚了钱就走的想法,要融入当地,给当地老百姓谋福利,建学校、修路,只有共赢才是最佳选择。”姚培生说。

两千多年的丝绸之路,起点在西安,靠着骆驼和马匹,把中国跟世界连起来。2014年4月2日,姚培生在陕西省商务厅举办的商务大讲堂上,又一次向听众讲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相关情况以及中国与中亚国家发展关系。

“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沿途的人民一定会产生影响。经济上产生的效应,自然会带来政治上的效应,中国和外部世界会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姚培生指出,“周边国家对我们的文化不是很了解,别看中亚这么近,我们跟欧洲的文化交流应该是不错的,但恰恰跟中亚的文化交流做的还不够。为什么说我们应该把丝绸之路论坛开到国外去?就是要让他们了解、参与进来。”

“丝绸之路是一个很大的品牌,这个品牌不是一年两年,一直可以做下去。”姚培生说。

猜你喜欢

纳扎尔巴耶夫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
中国企业对中亚直接投资的政治风险量化评估分析
哈萨克斯坦6月提前大选
哈总统反对用其名命名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