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风险观的现代性解读
2015-01-07刘娜
刘娜
摘 要:在贝克看来,对于风险的定义并不是单一的,并不能用一个规范的概念来表述,风险并不是我们认知中的损坏或者是产生损害的事件。风险确实有毁灭的危险,有成为毁灭事件的潜在因素和不确定性。风险概念表述的是安全与毁灭之间一个不确定的中间阶段的特性。这是一个反馈的阶段,对有危险的风险的“感知”决定了人的思想和行为,在人们面临着选择或者是遇到需解决的问题时,这种“感知”便會冒出来,影响人们的选择和决定。
关键词:贝克;风险;风险社会
有威胁的未来,(始终)与事实相反,成为影响当前行为的一个参数;风险概念使得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因果次序关系发生了逆转。过去的因无力决定现在的果,过去已经无力决定现在,过去面对现在的发生是无能为力的。它作为今天已有的所积累的经验和行为的归因的地位已经被未来动摇了,不在显示着它显赫的作用。我们所研究的和所关心的虽然不是现在事实发生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按照这样的逆转顺序走下去,风险却是可能发生的。已经确信的风险鞭策今天奔驰向前。未来可能的风险结果诱导着现在事情的发展动态,使风险真正成为可能。可怕的未来对今天投下的危险阴影越多,由今天揭示出的风险引发的打击也就越大。未来对现在积攒的风险因素越多,潜性不安因子越多,未来的风险爆发的影响力和毁灭性会越大。
既是对事实也是对评价的陈述,它在“数字化的道德”中结合了起来;“数字化的道德”利用隶属度来规避了对于事实和评价的偏颇性,加入的数字化元素使得风险描述更灵活多元。作为一种可用数学标准所衡量和计算的程式化框架,风险或多或少的直接或间接地与可适应接受的或不能适应的生活标准有关,而有些标准会被人们无法忍受。因此,在一个风险社会,我们必须问问自己:我们想如何生活?我们要的是什么?我们能得到的和会失去的又是什么?在得与失之间让风险所计算着我们所要得到的和失去的值不值得。这也就是说,对风险描述本来就是可以用存在多方面的互影响的或竞争的关系进行解释的陈述。而且贝克也认为在政治动力中,使风险描述发展成为一种对现实的虚拟和仍在鞭策着当前行为的并不存在的未来之间的特定领域的综合评估的其中之一的危险根源是社会秩序的创造者和保障者。
控制或缺乏控制,就像在“人为的不稳定”中表现出的那样。在世界风险社会,在现代化的第一个阶段构建和控制促进(社会)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安全机制越来越形同虚设。我们越是想要从可能的或者已经看到的发生过的风险中的经验来规划未来,就会在实施时越发发现它会越发脱离我们的掌控,向着我们不想面对的预见过的方向发展。在我们所处的世界风险社会,已经没有什么可让风险更具体化的出现。这就是风险问题已经如此“政治化”的原因。而之后的发展,越来越工业化的打破传统方式的阶段,再对应对工业化的情况下,要设置越来越多的限制、标准,再让这些标准控制风险,减低风险,结果逐渐转变成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可能的危险。
认识(再认识)冲突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或不知;可以说包含着两种含义,一方面是用已有的应对风险的经验知识对可能的风险进行估量;另一方面,是即便有风险的状况,但是该风险尚未确定的情况而不依经验知识直接决定。并且两点是并不是各自独立的存在的,而是相互交融渗透的。所以,对于风险的人为的不确定也是包含两方面的。第一,人们现在接触、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其实直接就成为了风险的源头。第二,对未来事件的不知,本来就是有着风险的。可想而知,在这种无知的背景下,我们基于对无知的危险感迫使我们又面临接受新的快速现代发展,而快速发展所接触的新知识、新技术又成为了风险的源头,这就使得风险的人为的不确定包含的两方面也相互交融渗透了,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我们面对可能的风险只是或许会明白,为了避免风险我们不应该做什么,但是我们不知道应该要做些什么。这样事情的发展,现代化的进程无一不都发生在风险这个大背景下。无所作为或要求过多,都会使世界面临一系列风险顽疾,这可以被称为“风险陷阱”。好似人们的作为,做的不到事情的中心点上,就都会陷进去,但是这个作为的尺度是基本没有可能拿捏得很准的。对于我们在面临问题是可能求助的考虑到的专家观点好像也不再那么管用,自己必须做出自己的决定,不管是否是愿意,还是是否承受的起。
由于风险的“全球性”而使全球和本土同时重组;全球化的到来,新的风险也产生新的类型,不再局限在一个地区范围内,而是全球化的,无定位的发展,昭示着全球化的风险。人们不断总结的风险规律,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面对产生的威胁已经让其规律基本的作用不再可完全适用,甚至可以说是毫无用处,在这样一个社会,在风险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风险无定位的发展,不在彰显的规律性的作用,(使得只能对危险难以控制),是难以控制危险,而不能预测风险,危险只能是愈演愈烈,扩散着它的破坏力。“世界风险社会理论并不是主张或鼓励在风险和人为的不确定时代里恢复控制逻辑。这是现代化第一个阶段的简单措施。相反,在世界风险社会,控制逻辑从根本上受到质疑。”在世界风险社会里,似乎没有什么逻辑可循,特别是对于控制力,并不是人们所想的越加大力度控制,就会产生多大的效果,有时这种效果根本就会是一种反效果。贝克认为为了说明世界风险“社会”,有必要行动起来,促进形成应对全球危险的“国际制度”。在“全球本土”下,新风险的超越国界的重组动力不仅在国际上适用,而且它也存在于国内,这意味着制度的界限不再完全发挥作用或发挥作用的决心将受到严重的全球挑战。新风险并不受制于国界,它的扩散速度和影响范围基本没有界限可言。并不是人们为控制风险的发生而设置各种的界限所可掌控的。
知识、潜在冲突和症候之间的差别;危险的传递与运动经常是潜在的、无形的、内在的,也就是说,对于我们的日常知觉来说,它的特性逃避了传统知觉的感知范畴,它是无影无踪的。这种社会无形性意味着,虽然风险潜在的、无形的传递与运动着,但至少风险只有被清楚地意识和感知到,才可以说它们构成了实在的威胁。同时,我们至少原则上知道了,风险冲突的形成恰恰是由于没有人知道或者想知道它们,无形性与感知性的冲突。
一个人为的混合世界,失去了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二元性。贝克认为风险是“人为的混合物”。风险的出现让生活各组成部分和各行业领域之间界限不再清晰甚至是消失,不仅面对这的是自然和文化的逐渐工业化,工业化也伤害着活在环境中的生物体,面对着气候变暖、食品安全或者是核污染的问题,我们已经发现人们在被伤害着,同时大自然也被人们制造出来的一系列行为污染者破坏着。
参考文献
[1](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再思考.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3)
[2](德)乌尔里希·贝克.世界风险社会. 吴英姿,孙淑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