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
2015-01-07林书晨
林书晨
摘 要:当前,社会上更需要创新型人才。然而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呢?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然而教育的开展却离不开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将问题贯穿于其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缺失问题意识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不得当等,为此,教师要针对这些原因,寻找相关的策略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当学生自身具备了问题意识之后,其可以运用发散性思维来思考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
1.教师的教育观念较为落后
在以前的教学中,教师、课本、课堂占据核心地位。在课堂上,教师会将问题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且将提问视为自己的特权,不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或者质疑老师的观点。在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按照事先设定好的教学步骤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老师所讲解的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种教学方法并不能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最终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严肃、压抑的教学氛围下,尽管有些学生有很多想法或者问题,但是他们不敢提出来,久而久之,学生缺失了问题意识,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了。
2.教师的教學方法不得当
在以前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不仅不告诉学生阅读的具体方法,也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多的阅读时间。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许多教师开始转变自身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一味的提问题,这种盲目的提问题并没有将问题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也让学生失去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表面上来看,提问题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了,但是从实质上来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教学效果。
3.教师的评价方法不得当
当前,许多老师仍然比较关注学生的成绩,他们往往会依据学生的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好与坏。同时教师过于注重标准答案,忽视了学生的智力开发。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会按照标准答案来让学生回答某一个问题,而不是让学生自由发表自身的见解,这种评价方法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再加上中考的压力,教师会选用题海战术,让学生记忆同类型题的答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程式化,并且学生的探究意识会越来越淡薄,最终导致学生丧失了问题意识。
2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1.营造氛围,创设问题教学情境
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能够将学生内心潜在的问题意识激发出来。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拉近自身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消除自身与学生之间的障碍。在轻松的氛围下,学生愿意与文本对话,把握文本背后所隐藏的感情。尽管有部分学生无法认识到文本背后的感情,但是教师仍然要鼓励他们,让他们在多次锻炼中提高自身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我们以《背影》这一课的讲解为例子,在导入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情感,借助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乐曲《致爱丽丝》。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这首诗,然后让学生来谈一谈这首古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随后教师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当学生思考完之后,教师要让他们回答,此时学生会说:这首诗歌歌颂了母爱。通过母爱,教师间接地引出了父爱,即本节课要学的课文——背影。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文章描写背影的语句,同时教师还要提出这样的问题:哪一次“背影”写得最具体、最感人?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进行阅读,这让学生的阅读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效率。在以前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往往会漫无目的的阅读课文,他们仅仅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并没有在阅读的过程中感知作者的情感,其实这样的阅读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本篇课文,借助问题来感知文章中所蕴藏的情感。
2.授之以渔,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最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侧重点放在学法指导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当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站在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自主发现、挖掘出更多的知识。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要带领学生二度创造教材,加深学生对每篇课文的记忆。
我们以《苏州园林》这篇课文的讲解为例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下:1、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苏州园林的整体特点和本文的说明顺序。2、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如下:1、理解绘画与园林建筑的联系。2、搞清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当确定了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之后,教师要将其作为主线,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来掌握相关的知识。课堂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泛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在学生泛读过一遍之后,教师要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导下精读课文,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认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不要一味的讲解知识,而是要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当学生自身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其可以自主的探究知识,同时学生可以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尊重鼓励,优化课堂教学评价
从相关的调查研究了解到,当学生受到了正面评价之后,其会从心底里肯定自我、相信自我。为此,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提出问题,将正面评价作为核心,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
当然,教师还要开展个性化评价。所谓个性化评价是指教师要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作为评价依据,让每位学生能够客观的认识自我。新课程标准中曾明确指出: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学生,确保学生对学习能够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在初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口头评价,又或者让学生自评、互评,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反思自身的不足,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3 结语
当前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开始涌现出来,在此背景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变得非常重要。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经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参考文献
[1]陈显赫.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6:82.
[2]赵建平. 浅谈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赤子(中旬),2013,10:368.
[3]陈晓军.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2012,32:95.
[4]李霞. 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 学周刊,2014,3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