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戏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2015-01-07宮春颖
宮春颖
摘 要:戏剧,是受特定地区内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和自然风物的影响而形成的独特表演艺术。戏剧电子档案的管理有效地保护了大量戏剧作品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加强戏剧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促进文艺发展繁荣的必要手段和必经之路。
关键词:戏剧;电子档案;文化事业;发展
在当前信息爆炸,高速发展的网络化时代,戏剧艺术档案管理的网络化不仅仅是将资料录入计算机,供人分享而已,要满足当代查阅者的需求,更好的保存戏剧艺术档案,需要网络档案管理者更加用心,解放思想,利用全新的管理手段,做到网络艺术档案的丰富,深广,易于查询和历久弥新。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信息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戏剧档案管理逐渐呈现出电子化倾向。因此,加强戏剧档案管理中电子档案管理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促进文艺发展繁荣的必要手段和必经之路。
1 当前戏剧档案管理模式
在当今全国掀起文化建设高潮的背景下,艺术需要精神支撑,戏剧艺术档案工作同样需要有不断向上追求的动力。没有对戏剧档案工作重要性的思考,就难以有艺档工作进一步探索创新的内在动因。艺术档案的建设,尤其是用现代化的手段,保存已历经沧桑的珍贵史(资)料上,是项十分繁杂而细致的工作。如何完善自我构建,关键在于理念的创新和管理的优化。实践中,我越发感受到艺术档案的积累和形成,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而包含着一定的认识、鉴别和选择、建设的过程。与此同时,档案的丰富和深广,也对档案的分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粗略的按照艺术形式的分类只适合于资料较少的实体文字档案管理,网络化管理则意味着对于档案更加精确的定位,要在传统的首字母排序之外,找到一些同样迅速而准确的分类排序方法,比如题材,体裁,情节相似,风格和具体内容,都必须形成一定的管理系统。而管理系统的成熟和完善,也需要管理人员过硬的符号学分析能力和档案综合管理的能力。
2 充分发挥网格化电子档案的作用,提高戏剧档案的管理效率
网络化管理本身具备交互性和读者的参与性,这就对于档案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比于传统档案保存机构一般只有学术研究人员经常出入,被上传到网络上的艺术档案则是面向大众的,普通大众只要登录互联网,就可以搜寻,查找到网络化的艺术档案信息。那么,管理人员要满足普罗大众的查询需求,就要做好两个重要的工作:一是查询搜索的快捷方便,二是艺术档案资料的及时更新。
在建立网络艺术档案库之后,就自然而然的必须为查阅者提供文本搜索功能。在一般的传统档案馆里,前来查阅的查阅者往往都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在其要查阅的档案范畴内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这使得管理员调阅资料和查找档案的工作较为方便。但是,网络艺术档案库的潜在查阅对象往往并不是专业知识丰富的学术研究者,而更多的是渴求知识普及,寄希望于网络档案完成学习和查阅资料的大众,他们对于他们要查找的艺术范畴往往并不了解,有时候他们只是因为一个印象,听到的一首音乐,脑海中的一个画面而产生查阅的兴趣,往往他们都并不能确认他们需要查找的作品的正确名字。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功能强大的搜索系统,这种搜索系统不能仅仅只做到查找档案的名字,往往要在各种档案中发掘标签,寻找关联,利用想象联系,增强相关度的搜索能力。要建立这样一个功能強大,查找能力和关联能力都满足大众需要的搜索系统,一是要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掌握能力和程序编写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另外也对于管理者本人对于档案的熟悉和把握提出了高要求。管理者要对档案本身有着深刻的了解,并且分析档案突出的特色,与其他作品相比的共性和个性,才能够编写出准确的标签和档案标识,从而使的搜索引擎发挥足够的效力。
3 电子档案有利于戏剧剧本的保护与发展
电子档案的出现,使戏剧剧本的管理和保护实现了质的飞跃。这些戏剧剧本录入微机、硬盘,然后备份到U盘,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使这些档案得到了永久性的保护,实现了一盘在手,应有尽有的梦想。有效的保护才能使剧本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有些剧本可能因为受到时事政治、剧团、导演、演员的影响,当时并没有发挥出好的艺术效果。随着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一些好剧本可以经过修改重新使用,使其绽放出新的光彩和活力,对于作者、对于院团、甚至对于整个文化事业而言,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事。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文化人掌握了现代的通讯传播技术,这些技术应用于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受益无穷。有了电子档案,文化人不用再经过复杂麻烦的寻找便可从微机中简单方便的调取戏剧剧本。研究也好、老剧新唱也罢,利用起来快捷迅速,传递起来简便高效,不仅仅节约了能源,更多的是节省了时间和精力,让文化工作者有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身于文化事业中,把好的剧目挖掘整理出来,为戏剧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发展才能有振兴,戏剧事业发展了,振兴了,才能有效的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4 电子档案戏剧档案的创新发展
戏剧艺术档案的建设,还需要有畅通的信息资源渠道,丰富的信息资源库存。针对江苏省吉剧艺术研究会,是吉剧事业的研究中心,承担着科研开发和传承创新的双重使命,因而我们便试行上下联动和分数与统一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以吉剧研究会为轴心,带动全省十二个市县级戏剧团互动。本着信息沟通、档案交流、资源共享的共建原则开展工作。这样做的结果,显然在更大的范围内搜集和整合了吉剧艺术资料,为规范全省吉剧团的文化艺术档案管理建立起较为系统完整的吉剧艺术资料库创造了条件,进而为吉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实践还表明,通过这样的齐抓共管,一则充分发挥了丰富的艺术档案资源优势,一则又对各吉剧团的文化艺术档案建设起到指导作用。两者兼得,必将有望建立起一个真正具有代表性、权威性的吉剧艺术信息资源中心。
2014年10月1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在电子信息档案管理领域,计算机的使用减轻了人工的负担,使得档案保存更加便捷,并且能够储存更多的信息,做到查询的便利和提升调阅资料的效率。艺术档案管理的网络化,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资源共享的效率。因此我们要在戏剧电子档案建设过程中要工作满负荷,艺档快建设。通过我们的认真完善,相信在文化建设崭新的起点上,努力奋进,以自信而从容的坚定步伐,为加速艺术档案的建设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之健,变档案管理为知识管理 有效提升档案管理水平[N]. 山西政协报. 2011-09-16
[2]刘晓丹,艺术品质量信息建档举步维艰[N]. 美术报. 20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