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二拍”看明代中后期士人与商人婚姻观的异同

2015-01-07胡雪

卷宗 2015年12期
关键词:婚姻观士人商人

胡雪

摘 要:士人与商人是传统社会中地位有云泥之别的两个阶层,到了明代中后期这一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商人地位的提高,其与士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士人与商人的婚姻观也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产生于这一时期的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二拍”,描写了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思想的解放,人们逐渐产生了新的人生观、金钱价值观等,其中婚姻观的变化也十分突出得体现在“二拍”中不少婚恋小说的篇章中。

关键词:“二拍”;士人;商人;婚姻观

明代中后期正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时期,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金钱财富观慢慢发生改变,商人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逐渐从“士农工商”四民之末的牢笼中挣脱出来。与此同时,社会思想也在发生改变,王守仁、王艮、李贽、何心隐等一批重要的思想家们,讲学著书,反对程朱理学,促使人性觉醒。这些都深刻影响了明代中后期人们的价值观、婚姻观等。生活于晚明时期的凌濛初深受社会风化的影响,所作的《初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初刻》)与《二刻拍案惊奇》(以下简称《二刻》)中的部分篇章很好的反映了这一历史面貌。该文试从士人与商人的婚娶基础、对妇女节烈观的态度以及婚姻维系的方式等方面分析明代中后期二者婚姻观的异同。

1 婚娶基础——情投意合与金钱至上

“二拍”中不乏传统的才子佳人,但在他们喜结连理之前大都有过情感的交流,或书信传情,或互赠信物,情投意合后再结为夫妻。单从字眼上看,“才子”与“佳人”也是在精神上更能产生共鸣的组合。《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初刻》)中张幼谦与罗惜惜自幼在一起读书识字,相识相爱,私定终身。惜惜归家后,幼谦十分思念,做成新词两首,要惜惜的丫鬟递去与惜惜看。后来惜惜又密遣丫鬟持一小匣子赠他,内中有金钱十枚,相思子一粒,幼谦又作诗一首做回柬。期间历经几多波折,两人最终结为了夫妻。《赵司户千里遗音,苏小娟一诗正果》(《初刻》)中太学生赵不敏才思敏捷,人物风流,钱塘名妓苏盼奴俊丽工诗,二人以知音相待,情投意合。赵不敏科举及第到他处做官后,二人仍屡有书信往来。虽然二人因分隔两地,相思成疾,并于同一日离世,在生前没有结为夫妻,但亲人将他们合葬后,盼奴现身妹妹梦中,告知“今得同栖一处”,可以说是通过非现实的方式实现了他们男婚女嫁的愿望。

与士人相比,商人在婚娶方面则把金钱看得更重。《韩秀才趁乱聘娇妻,吴太守怜才主姻簿》(《初刻》)中嘉靖登基,谣传要广选民间良家子女,充实掖庭,开典铺的金朝奉急忙将女儿许给了家道萧条,空有满腹才学的韩子文,还道是:“若有翻悔,就在台州府堂上受刑。”但等到讹传自息,事情过去之后,金朝奉却又不舍得把女儿嫁给穷儒韩子文了,而是思量着如何把女儿嫁给内侄——程朝奉的儿子。看金朝奉此时的话:“只为旧年点秀女时,心里慌张,草草的将来许了一个什么韩秀才。那人是个穷儒,我看他滿脸饿文,一世也不能够发迹。教我女儿如何嫁得他?”金钱已成了此时金朝奉嫁女的首要条件。《程朝奉单遇无头妇,王通判双雪不明冤》(《二刻》)中,富商程朝奉看中了卖酒小商人李方哥之妻陈氏,情愿出十锭银子把陈氏“借来用用”,这白花花的银子攻破了李方哥夫妻的软弱防线。起初,陈氏虽然不同意,但李方哥却说道:“我们拼忍着一时羞耻,一生受用不尽了。”可见,在富商眼中,爱情是可以用金钱买来的,在小商小贩眼中,婚后生活则是万般离不开金钱的。凌濛初更是在《李克让竟达空函,刘元普双生贵子》(《初刻》)中写道:“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有闲着贫的,便是世家巨族,不得与甲长联亲。”

2 对妇女贞节观的态度——同情宽容

封建伦理道德对女子的贞节有着特殊的要求,贞节牌坊便是套在女子身上的残酷枷锁。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初,即颁行诏令:“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可见在明前期,妇女的贞节观念还是相当保守的,这已不仅仅是道德伦理对妇女的约束,而是上升到国家政令层面,用奖惩的方式对待妇女的守节与失节。

到了明代中后期,受商品经济浪潮的冲击,异端思想来势强劲,一些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已经看到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王阳明心学中那些背离程朱理学的成分,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以及在他们的影响下产生的李贽的所谓异端思想,共同构成了一股冲击程朱理学的社会思潮。

“二拍”中不乏女子失节之事,对此,士人与商人则保持了相对一致的态度,即同情与宽容。《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抱怨》(《初刻》)中贾秀才之妻巫氏“姿容绝世,素性贞淑”,却不料中了观音庵赵尼姑设计的圈套,被人奸污,失了清白。贾秀才得知后,首先做的是把床头剑拔出来,誓要为妻子“杀尽此辈”,见妻子要自刎谢罪时,也并无半句埋怨,反而宽慰她:“不要短见,此非娘子自肯失身。这里所遭不幸,娘子立志自明。”对妻子被害失身之事表达了深深地理解。在报仇之后,“那巫娘子见贾秀才干事决断,贾秀才见巫娘子立志坚贞,愈相敬重。”反倒是个美满的结局。《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初刻》)入话中,王从事的夫人遭恶棍拐骗,卖给人做妾达五年之久,已失了身,但重得见面之后,仍是“夫妻欢会”,离而复合,可见王从事并没有因夫人失节而苛责嫌弃她。

文学界在研究“二拍”中的贞节观时,也大都持以上的观点,但从历史学的角度出发,在对这种新型的贞节观表示肯定与赞扬的同时,也要认识到“二拍”毕竟是文学作品,是凌濛初科场失意,借小说来宣泄其内心不满的产物。书中对女子失节之事“网开一面”,说明士人与商人在婚姻观念上已经有所转变,不再将其看作是十分严重的事,但也只能停留在观念的层面上。在现实生活中,占主流地位的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文化,这就意味着“三从四德”仍是对古代妇女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官方的倡导,社会舆论的强大压力,使得明代的节妇烈女不减反增。《明史·列女传·序》中说道:“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其事,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乌头绰楔,照耀井闾,乃至于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砥。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岂非声教所被,廉耻之分明,故名节重而蹈义勇欤。”据《明史》、《明实录》和明代地方志中统计,明代有三万多名节烈妇女,居历朝之首,而生活于明代中后期的并不在少数。

凌濛初在书中也批判道:“天下事有好些不平的所在!假如男人死了,女人再嫁,便道是失了节、玷了名,污了身子,是个行不得的事,万口訾议;及至男子家丧了妻子,却又凭他续弦再娶,置妾买婢,做出若干的够当,把死的丢在脑后不提了,并没有道他薄幸负心,做一场说话。”可见,凌濛初虽然在小说中通过士人与商人之口,表达了对传统贞节观的反对,但也知道现实中残酷的节烈行为仍普遍存在的。所以我们对“二拍”中士人与商人所表现出的对妇女贞节观的同情与理解,不应赋予过高的现实意义,它更多的是一种当时文人在精神上的挑战与向往。

3 婚姻维系的方式——登科及第与经商致富

婚姻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持续的状态,想要维系一段婚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柱。在封建社会商业还被人们视为末业的情况下,人们安身立命主要是通过登科及第。到了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人们的义利观也发生了改变,当局者也逐渐认识到了商业的重要性。万历初期,内阁首辅张居正推行改革,提出了“厚农而资商,厚商而利农”的主张,促进了商业的发展,使得商人队伍逐渐扩大。

“二拍”中士人在选择维护婚姻的方式时,仍是以登科及第为主流,只要能科举及第,一般就可以挽救惨淡的婚姻或者是娶得心仪的女子。实在有屡试不中的,也会选择弃儒经商以养家糊口。《通闺闼坚心灯火,闹囹圄捷报旗铃》(《初刻》)入话中,举人赵琮累次不第,只得靠着妻父度日,“夫妻两个,不要说看了别人许多眉高眼低,只是父母身边,也受多少两般三样的怠慢”。赵琮也别无他法,只是先忍着继续应试。后来一朝及第,原先冷落怠慢他们的亲戚个个都来笑脸相迎,虽然作者感慨的是世情冷暖,但想必趙琮夫妻的婚姻生活也会得到很大的改善。正话里的张幼谦在听得罗家要他及第做官后再来求惜惜,便冷笑道:“登科及第,是男子汉分内事,何足为难?这老婆稳取是我的了。”之后也真是高中,不仅免了牢狱之灾,更是娶得娇妻,成就了美满姻缘。

书中有些商人迫于生计,不得不选择外出经商,以求能发家致富,虽然有些往往因夫妻长时间分居两地而导致情感出现危机,但他们经商致富的出发点大都是为了改善生活状况,更好地维系婚姻生活。《姚滴珠避羞惹羞,郑月娥将错就错》(《初刻》)中的小商人潘甲就是很好的例子,虽才成婚两个月,很是舍不得妻子,但为了不像父亲所说的那样,“你贪我爱,夫妻相对,白白过世”,也只得收住眼泪,外出营生了。

4 结语

明代中后期,商人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传统的“士农工商”正在逐渐地演变为“士商工农”,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士人与商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也大大增加,有弃儒经商的,也有弃商从儒的,这就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在相互碰撞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融合。在婚姻观上,士人与商人虽然存在差异,但并不是绝对的不同,文人虽重情投意合,但也认可金钱对婚姻的影响;商人重经商聚财,但在择婿上却希望他能登科及第。这也是笔者在最后想要强调的。

参考文献

[1] 张廷玉等,1974,《明史》,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

[2] 朱全福,2012,《“三言”“二拍”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3] 张振钧、毛德富,1988,《禁锢与超越——从“三言”“二拍”看中国市民心态》,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4] 冯晓琴:《从“三言”“二拍”看明代文人的爱情婚姻观》,延安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2期。

[5] 杨金戈,于秀娟:《家庭婚姻生活之两性人生——论“三言二拍”中的家庭男性》,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7月第4期。

猜你喜欢

婚姻观士人商人
魏晋士人的“身名俱泰”论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论陶渊明对诸葛亮的接受——兼及士人仕隐之间的矛盾与彷徨
竹林七贤:中国士人精神理想的象征
我所见识的印度商人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