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现状与优化
2015-01-07闫佳鸣
闫佳鸣
摘 要: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作为志愿服务主力军的高校志愿者,在构建和谐社会、改革思政教育、推进大学生就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根据对郑州市某大学志愿者服务团队情况的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志愿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还存在志愿者服务领域单一、专业化培训欠缺、组织自主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从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不断开拓志愿服务新领域、建立健全高校志愿服务的管理协调机制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从而推进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不断前进。
关键词:大学生;高校志愿服务;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志愿者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服务,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个人。志愿工作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四大特征。参与志愿工作可以有效地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灵距离,减少疏远感,对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近年来,高校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队伍日益壮大,受到广泛关注,在社会稳定、和谐、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代高校志愿服务活动致力于建立互助友爱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公德, 倡导团结友爱、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大学生通过参加公益活动不仅可以帮助他人,对于提高大学生个人素质,充实业余生活,丰富人生阅历,促进自身发展以及对社会贡献参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工作,在帮助他人中得到锻炼,人生的价值在活动中得到体现,对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1 当代高校志愿者服务存在的问题
1.高校志愿服务类型、服务领域单一
在对某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的调查中发现,志愿服务活动存在服务领域单一的问题。服务领域大致包括:社区服务、助老扶幼、乡村支教、公益环保四大类。大学生志愿服务基本还停留在主要针对老人、病人、福利院儿童的服务,而不能将服务视野扩大到社会成员的全面需求。例如之前新闻报道“志愿者五一挤爆福利院,老人一天‘被服务五次”,被当天前来服务的5拨志愿者“折腾”得疲惫不堪。由此可见,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应推陈出新。
2.高校志愿团队欠缺专业化的培训
就郑州市某高校志愿服务团队而言,在每年的招募前,会对老成员进行额外的培训,比如通过一些礼仪知识、宣传知识、志愿服务所注意的方面等进行一定的培训;在招募中期,并未组织培训事项,有的只是对于招募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使招募活动顺利进行。如果招募时间较长,会考虑服务队或者联合其他兄弟服务队共同开展志愿培训活动。在招募后,会对所有成员进行略微培训,但不够系统。这就使很多大学生志愿者还未能及时接受有关志愿者理念和工作方法技巧的培训,影响到了服务的质量与效果。志愿者大多是凭着满腔热情和爱心从事志愿服务,但并不具备专业的服务技能与知识,当前大学生志愿组织、学校或社会机构却无法提供相应的培训,在满足志愿者的培训需求方面还有所欠缺。
3.高校志愿服务组织自主性不足,参与者积极性有待提高
众所周知,志愿服务事业是一项非营利社会事业,强调社会化参与、社会化组织、社会化服务。通过对郑州市某高校志愿者服务团队调查得知,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的原因大体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责任型的,认为帮助别人,服务社会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二是发展型的,想通过志愿服务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三是快乐型的,这部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主要动机是在志愿服务中寻找心理的满足和快乐。调研发现属于发展型的学生比例最高,其次是责任型,快乐型相对较少。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急需加强,长此以往,不利于大学生志愿组织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发展,不利于大学生志愿者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志愿活动的初衷应当有所调整,更应该考虑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及社会责任感的履行。
4.高校志愿服务资金、物力来源渠道有限
现如今,高校志愿服务队的资金、物力来源经费来源一部分是来自院系支持,其余自始至终都是团队自己从无到有、从缺少到完善的一个过程,团队成立最初,并没有任何资金和物力资源,一般通过收废旧瓶子、废旧课本,然后通过义卖等形式逐渐建立了志愿服务爱心基金。在有需要的时候拿出来进行爱心志愿活动。至于物力来源,更多的是通过借助、拉赞助等方式,这就使财力、物力人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使得志愿活动开展受到一定的阻碍。
5.高校志愿服务团队相关法律法规措施不够完善
高校志愿服务更多的参与者为在校大学生,那么关爱大学生安全是很必要的,志愿服务应当保障志愿者在志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比如为志愿者购买保险。在与社会公益组织合作时,确认志愿者的安全保障。在与服务基地进行长期合作时,签订协议,确保志愿者的各项权益。但是通过对某高校的调查,确实缺乏一些法律上的保障,学校青年志愿服务中心关注志愿者的安全和权益维护也有限,因而,如何更好地保障志愿者们的权益成为高校志愿服务一个重要的环节。
2 针对高校志愿服务现状应对措施及建议
(一)营造良好的志愿服务环境
1.建立一个统一的志愿服务指导规划和协调机制,使高校志愿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高校志愿服务事业持续、规范、有效而快速地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高校志愿者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明确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的权利、义务;给予经费、宣传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纠纷。
3.引导更多的资源支持高校志愿服务各级政府要重视与支持高校志愿服务,当前,高校志愿服务应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例如经费可以向民间资助拓展。
(二)建立健全高校志愿服务的管理协调机制
1.高校应加强指导建立健全各項规章制度。如志愿者考核制度、活动反馈制度、服务登记制度等。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进行宣传和鼓励,并及时提供指导和人力物力财力帮助,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支持,如开设志愿者服务选修课程,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专项基金,把大学生志愿服务用德育考核制度适当量化,以推动志愿服务向规范化、长期化方向发展。
2.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招募、培训机制。建立相应的培训工作机构,对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提高能力和综合素质。主要对象是技术性的高校志愿服务,比如医疗卫生、健康教育等志愿服务等。除了业务培训之外,还要经过志愿服务培训,使志愿者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对志愿工作有一般的认识并明确角色和责任,做好提供服务的准备。培训的方式可采用讲座、阅读、研讨、实地参观、观看录像、专题讨论、案例和角色扮演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以求实效。
3.建立和完善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高校应在管理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结合高校志愿者的特点,可以将激励方式分为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例如为志愿者提供纪念品、奖章、证书等。
(三)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社会化,开拓志愿服务新领域
1.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社会化进程推进高校志愿服务的社会化运作,大学生最大的优势便是接受专业教育、拥有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这为广大高校志愿者学以致用、联系实践、服务社会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空间。我们要把高校志愿者队伍当作社会志愿服务大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不断延伸高校志愿服务领域,不断扩大高校志愿者的活动空间,不断发展其接触和影响的对象。通过组织广大学生开展工作来服务社会、教化社会,以自己的行为来影响社会、推 动社会化进程。
2.大学生志愿者要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改变原来的单一纵向教育服务向横向多元化发展,拓展服务领域。高校要根据自身资源优势,努力创新服务项目,打造活动品牌。根据自身特点、技术优势参与不同类型服务活动,如开发实验项目、改善环境卫生状况等。服务项目可涉及到环境保护、社区建设、救灾救助、大型活动、农村扶贫开发等多个方面。从不同方面进行志愿者服务。
3 总结
当代高校志愿者团队服务对社会有着很重要的影响,社会应当给与关注,不断对其进行优化,使其更加完善化、专业化。通过高校志愿服务这个平台,让爱无限传递,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帮助,并使大学生从中收获快乐,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爱心,更好的发扬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从而不断推动高校志愿服务更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江汛清.与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务[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王思斌.志愿組织与中国公民社会的培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