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施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2015-01-07成昌维
成昌维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为理论依据,以“集思广益,探究创新”为核心内容,以“互帮互勉,竞争激励”为原则的一种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主动学习”为理论依据,以“集思广益,探究创新”为核心内容,以“互帮互勉,竞争激励”为原则的一种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它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有明确分工的相互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然而,合作学习也是有利有弊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特点,科学合理地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尽量克服合作学习的弊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施合作学习的几点思考:
1 学习小组的构建要科学合理、分工明确
学习小组的建立是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是否科学、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效率和质量的高低,因而小组内部成员的组成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小组内成员结构配置不合理、不科学,就会影响教学计划的顺序完成。如:有的小组实力太强,综合素质太高,而有的小组实力又太弱,比赛时由于强弱悬殊太大,学生就体会不到竞争带来的乐趣,这样分组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发展,同时这种结构搭配会使弱组中没有较优秀的参照榜样,没有龙头,学习就会出现困难现象,以至于形成学业不良的恶性循环。因此,我们必须科学落实合作学习分组。选择了合作学习的伙伴之后,还有一个合作学习者角色的分配问题。角色的确定与选择实质是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分工问题,有了明确的分工,合作才能进行。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组内角色的分配,或偶尔将组间任务具体化,鼓励学生承担个人责任和完成各自任务。小组合作学习的伙伴角色分工对于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合作学习活动中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将不断地创造出更多更具体的小组角色来。
2 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关系
学生的合作与成人的合作有所不同,成人已经完成了上学打基础的任务,他们合作的最主要目的是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而较少关心每个人发展得怎么样;而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合作交流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每个人的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然后才能谈到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学生只有具备这样的个性,才能够打下走向社会从事独立工作或与别人合作的基础。这些个性有很多独立的成分,因此,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在合作交流學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3 进行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教师建立并组织了合作学习,并不是说教师就无事可做了,而是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这种指导是一种过程性指导,教师要注意及时发现合作中的问题,帮助合作小组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师要善于观察,掌握学习动态,特别要对合作不协调的小组或合作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及时的帮助和引导,使每个小组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按时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适时给予指导,促进小组的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安排或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活动并不能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地进行,教师最需要教给学生的应该是合作学习的技能与方法。只有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学习技能时,才能较顺利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时,不仅要正面传授合作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而且还要创造条件或情境,让学生通过体验总结形成独特的和富有个性的技能。
4 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合作学习通过组内异质结构分组技术,把每个人的成功建立在小组集体的共同努力之上,从而是使同学间互相帮助顺利实现;通过组间同质结构分组伎术,又保证了每个人都有公平争赢的机会,都有潜在成功的希望。这种双重制约的机制其实质在于建立起激励学生自觉学习的动饥、乐于探索的意愿及对成功的不解追求。小组合作学习不排斥课堂内的竞争,而是使个人间的不平等竞争转为小组间相对公平竞争,先合作后竞争,竞争又促进了合作。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基于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必须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最大潜力,它讲求的是整体目标达成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同时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个链条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不能有效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所以要确立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集体中不仅个人努力并且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评价机制应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可以是老师、学生,也可以是家长等校外人员。老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在课堂中进行评价可以促进小组合作有序,有效的完成。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自己和自己比”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的认识自我,使学生更明确更理性地学习;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过程也是学习和交流的过程,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是自我反馈、互相学习的过程,能够促进学生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同时,对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要相结合,并侧重于集体评价。这样就会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小组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而防止出现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现象,让他们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课堂教学形式与策略,是教师在教学中为实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的一种选择。和其他学习方式一样,合作学习不能适应所有的数学问题情景,只有灵活选择教学策略,才能有效达成合作学习目标,使合作学习从形式走向实质。
参考文献
[1]刘吉林、王坦 .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北京:人民教育,2004(2)
[2]《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王坦.
[3]《如何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育》2002.12
[4]《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教育研究》2002.2李淑媛.
[5]曾琦《合作学习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