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理论与实证

2015-01-07徐晓亮

商业经济研究 2014年36期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当前国内外关于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并不一致。本文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运用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及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但对短期经济波动则没有显著影响;尽管在初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但是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外贸易;总的来看,对外开放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对中国政府来说,利用对外开放来维持其经济增长是必要的。

关键词:对外开放 对外贸易 外商直接投资 经济增长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有的学者认为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主要是因为改革,有的学者则认为主要是因为对外开放。关于改革的研究已经有很多,而关于对外开放的研究则比较少。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存在重要影响,但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面仍然存在较大争议:首先,按照自由学派的观点,经济开放会带来更快的经济增长。早在亚当·斯密年代,就有经济学家指出,自由贸易能够使贸易双方得利。迪克西特和诺曼(Dixit and Norman)证明了自由贸易条件下的一般均衡至少不劣于自给自足状态下的一般均衡。但是,另外一些经济学家却认为保护主义的政策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在最近几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更加证实以上观点。即使现在许多实证研究已经证实了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具有正面影响,但以上争论依然存在。

文献综述

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二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国内外学者给出了不同答案:不同国家数据、不同年份数据、不同计量模型给出的最终的结果可能都不一样。但不管采用什么途径,研究两者关系都需要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以某个变量来表示开放水平,进而建立变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另一种方法是以开放度来衡量开放程度,进而建立开放度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国外学者通常认为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外贸易产生,克鲁格曼认为自由化的贸易方式对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出口产生的间接影响,即经济体制越自由化,出口增长就越快,进而使国民生产总值更快速增长。BALASSA 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对十一个国家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出口增加和产出增长正相关,从而得出结论:鼓励出口政策的实施,使得出口扩张带动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同时,也有学者采用贸易开放度来更好的反映开放程度,EDWARDS采用勒纳贸易开放度的度量方法,得出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影响的结论。

国内学者通常使用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指标来反映对外开放程度,并用回归模型来检验。李笋雨(2000)的多元回归结果表明,以1000×外国直接投资/国内生产总值这一指标来衡量的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会对我国企业投资产生挤出效应,但对经济总体增长起积极作用。由此他认为外国直接投资比企业投资更有效率。同时,多元回归结果也表明,以1000×(出口+进口)/国内生产总值这个指标来衡量的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对经济增长不起作用,且实际出口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也不起作用。何正霞(2006)对中国 1985- 2004 年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现阶段国内资本投入仍是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相比之下, 外贸和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大。为了更好地反映对外开放程度,有学者采用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开放度等指标。包群等(2003)选取贸易依存度、实际关税率、黑市交易费用、道格拉斯指数和修正的贸易依存度这五个指标具体计算了改革开放以来贸易开放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度量方法或不同的贸易开放度指标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五种度量指标中,只有外贸依存度较好地反映了中国经济开放程度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兰宜生(2002)用各地1985-1998年的对外开放度与我国GDP进行相关分析,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度与GDP之间都呈现较强的相关性。康继军等(2007)以八个分指标为基础从三个方面构造了衡量对外开放程度的变量——对外开放度指数,结果表明,对外开放不仅在短期内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增长,长期内也显著地影响了长期均衡。张庆君(2008)采用贸易开放度内生化技术进步模型,就贸易开放度对投资效率及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贸易开放度通过提高投资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但是促进作用的变动趋势是倒“U”形的,即随着贸易开放度的扩大这种促进作用先增强后减弱。

通过上述研究可以发现,在选取变量过程中,大部分学者倾向于选择对外贸易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程度。但实际上,除了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人才引进等变量同样也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而对外开放度这个指标最终也是由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两个指标演化而来。所以,本文也将从贸易市场开放和资本市场开放两个方面展开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研究,并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为理论模型,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期待得出的结论能够为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有益启示。

理论模型及数据来源

(一)理论模型

根据曼昆(mankiw)等人提出的分析框架,本文使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假设资本和劳动力的边际贡献。因此,第t期的生产函数如下:

Y(t)=A(t)K(t)αL(t)β(α+β=1) (1)

其中,Y(t) 代表国内生产总值,A(t) 代表技术进步,K代表资本存量,L代表就业人口。由于规模报酬不变,生产函数可以用人均资本的形式写出:

y(t)=A(t)k(t)α (2)

其中,y(t)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k(t)是人均资本存量。通过假设对外开放(包括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直接贡献,扩展生产函数。这意味着,对外开放是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的。于是,可以建立如下模型:endprint

y(t)=A(t)k(t)αfdi(t)δ1 *trade(t)δ2 (3)

其中,fdi(t) 是人均外商直接投资值,trade(t) 是人均贸易值。A(t)是全要素生产率。两边取对数,方程(3)和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Lnyt=β0+β1lnkt+β2lnfdit+β3lntradet+μt (4)

方程(4)是本文要进行实证分析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其中,lnyt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kt是人均资本存量的对数值,lnfdit是人均外商直接投资的对数值,lntradet是人均贸易的对数值,μt是扰动项,β0为常数。

(二)变量及数据来源

为了估计对外开放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影响,实证分析中使用了如下的变量:y(t) 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就业人数)。k(t) 为人均资本存量(资本存量/就业人数),其中资本存量数据用Goldsmith开创的永续盘存法计算出,郭庆旺和贾俊雪的研究数据显示,1985年的初始资本存量是1.24476万亿元人民币,资本折旧率设定为5%。fdi(t) 为人均外商直接投资比例(FDI/就业人口)。人均贸易值trade(t) (进口值+出口值/就业人口)。上述变量数据均来至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和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样本区间为1985-2013年。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所有相关的数据用基于1985年的不同的价格指数进行调整,其中国内生产总值用GDP平减指数进行调整,资本存量和外国直接投资用固定资产价格指数进行调整,进口值和出口值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调整。

实证结果与分析

鉴于对外开放在中国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证分析的主要目标如下:基于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中国改革开放对其长期经济增长和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检验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

在进行实证分析之前,首先需要检验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为此,首先用OLS法估计对数化后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ln(Y)=-2.75+0.73ln(K)+0.46ln(L) (5)

t值 (20.47)*** (2.34)**

R2=0.9979

其中,***、**、*表示变量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

表1给出了Wald系数约束性检验的结果,结果表明不能拒绝规模报酬不变的原假设。这说明1985-2013年的中国经济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可以使用人均形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一)对外开放对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经济波动影响

1.协整分析。对于考察多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主要采用的计量方法是基于VAR的多变量Johansen协整方法。由于所选取的变量均为时间序列数据,需要首先进行变量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Dickey和Fuller提出的ADF检验法对各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以确定变量的平稳性。表2给出了各变量平稳性检验的具体结果。从表2可以看出,各变量原始数据都是不平稳的;但一阶差分以后,所有变量序列均为平稳。由此可以得出,各变量序列都是一阶单整的。

在协整分析之前需要确定VAR估计的滞后阶数,根据AIC和SC准则,确定最终的滞后阶数为2。Johansen协整检验是一种以VAR模型为基础检验方法,这种方法能较好地揭示出多个变量之间的长期关系,表3给出了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

表3中的Johansen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拒绝没有协整向量的零假设,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于是,可以得到下面的协整回归方程:

Ln(y)=-0.368+0.63ln(kt)+0.048ln(fdi)

t值 (16.71)*** (4.34)***

+0.064ln(trade) (6)

(2.15)** R2=0.9979

其中,***、**、*表示变量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

对协整回归的残差进行单位根检验,发现其已是平稳序列,且取值在0附近上下波动,验证了协整关系是正确的。协整回归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长期经济增长正相关,并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意味着,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将会拉动经济增长0.048%。另一方面,对外贸易与长期经济增长也存在正相关,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表明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对外贸易上升1%将拉动经济增长0.064%。此外,资本存量与长期经济增长也存在正相关。资本存量增加1%会拉动经济增长0.63%。总的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都有显著影响,且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这意味着,中国可以通过优化配置国内外资源以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2.误差修正模型。协整回归模型描述了因变量的长期变化规律,而误差修正模型描述了因变量的短期变化规律。因此,本文运用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对外开放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由协整回归方程可以得到其残差序列μt,令误差修正项ecmt=μt,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估计结果如下:

△Log(yt)=-0.016+0.787△Log(kt)

t值 (10.99)***

+0.034△Log(fdit)+0.038△Log(tradet)

(1.72) (1.31)

-0.57lecmt-1 (7)

(3.20)*** R2=0.8535

其中,***、**、*表示变量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

根据误差修正模型(ECM)的结果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系数在10%的显著性水平是不显著的,表明对外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短期经济波动没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对外开放对短期经济波动没有影响。误差修正项的系数为-0.571,表明在每一年里,产出的实际值与长期均衡产值的差距大约有57.1%得到修正。资本存量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的。这表明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资本存量每变动1%,引起经济波动0.787%。这意味着资本存量无论对长期经济增长还是短期经济波动都有较大影响。endprint

(二)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

协整分析描述了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静态特征,为了捕捉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影响,可以利用Sims提出的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对log(y)、 log(k)、log(fdi)、log(trade)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图1给出了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及对外贸易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由图1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始终是正向冲击,当本期给外商直接投资一个标准差的信息后,经济增长便会提高0.00461,此后,冲击力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并在第六期达到顶峰(0.0302),随后开始减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开始是正向冲击,当本期给对外贸易一个标准差的信息后,经济增长便会增加0.0177,此后,冲击强度呈现正弦曲线的形状,并在第六期变为负值。通过比较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增长对于对外贸易冲击的反应程度在初始时是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但是从第四期开始,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冲击的反应程度开始强于对贸易的冲击;此外,相比对外贸易冲击,外商直接投资冲击会在更长时间内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加对外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从长期来看,必须依靠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结论

本文借鉴了曼昆等人提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研究了对外开放(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丰富了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文献。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到以下的结论:

第一,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而对短期经济波动则没有影响;第二,尽管在初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但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外贸易。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开放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控制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规模,并注意提高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的质量和结构,对中国政府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Krueger, Foreign Trade Regim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beralization Attempts and Consequences, Cambridge: Ballinger Press, 1978

2.Balassa,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Semi—Industrial Countries,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82

3.Edwards,Trade Orientation, Distortion,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Developing Economics, 1992, 39 (1)

4.张立新.经济增长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和运用.商业时代,2013(11)

5.李笋雨.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研究,2000(12)

6.何正霞.经济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 (10)

7.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3(2)

8.路强,刘颖.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商业时代,2014(7)

9.李邢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中国流通经济,2013(12)

10.兰宜生.对外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2(2)

11.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国的经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

12.黄秀海.多层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建及实证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14(9)

13.张庆君.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8)

14.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世界经济,2005(5)

作者简介:

徐晓亮(1979-),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财政金融与经济发展。endprint

(二)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

协整分析描述了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静态特征,为了捕捉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影响,可以利用Sims提出的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对log(y)、 log(k)、log(fdi)、log(trade)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图1给出了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及对外贸易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由图1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始终是正向冲击,当本期给外商直接投资一个标准差的信息后,经济增长便会提高0.00461,此后,冲击力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并在第六期达到顶峰(0.0302),随后开始减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开始是正向冲击,当本期给对外贸易一个标准差的信息后,经济增长便会增加0.0177,此后,冲击强度呈现正弦曲线的形状,并在第六期变为负值。通过比较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增长对于对外贸易冲击的反应程度在初始时是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但是从第四期开始,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冲击的反应程度开始强于对贸易的冲击;此外,相比对外贸易冲击,外商直接投资冲击会在更长时间内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加对外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从长期来看,必须依靠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结论

本文借鉴了曼昆等人提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研究了对外开放(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丰富了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文献。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到以下的结论:

第一,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而对短期经济波动则没有影响;第二,尽管在初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但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外贸易。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开放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控制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规模,并注意提高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的质量和结构,对中国政府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Krueger, Foreign Trade Regim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beralization Attempts and Consequences, Cambridge: Ballinger Press, 1978

2.Balassa,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Semi—Industrial Countries,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82

3.Edwards,Trade Orientation, Distortion,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Developing Economics, 1992, 39 (1)

4.张立新.经济增长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和运用.商业时代,2013(11)

5.李笋雨.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研究,2000(12)

6.何正霞.经济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 (10)

7.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3(2)

8.路强,刘颖.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商业时代,2014(7)

9.李邢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中国流通经济,2013(12)

10.兰宜生.对外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2(2)

11.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国的经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

12.黄秀海.多层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建及实证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14(9)

13.张庆君.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8)

14.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世界经济,2005(5)

作者简介:

徐晓亮(1979-),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财政金融与经济发展。endprint

(二)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

协整分析描述了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静态特征,为了捕捉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动态影响,可以利用Sims提出的向量自回归(VAR)方法对log(y)、 log(k)、log(fdi)、log(trade)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图1给出了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及对外贸易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由图1可知,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始终是正向冲击,当本期给外商直接投资一个标准差的信息后,经济增长便会提高0.00461,此后,冲击力度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并在第六期达到顶峰(0.0302),随后开始减弱;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开始是正向冲击,当本期给对外贸易一个标准差的信息后,经济增长便会增加0.0177,此后,冲击强度呈现正弦曲线的形状,并在第六期变为负值。通过比较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冲击的脉冲响应曲线,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经济增长对于对外贸易冲击的反应程度在初始时是强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但是从第四期开始,经济增长对外商直接投资冲击的反应程度开始强于对贸易的冲击;此外,相比对外贸易冲击,外商直接投资冲击会在更长时间内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在短期内可以通过增加对外贸易来拉动经济增长,而从长期来看,必须依靠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

结论

本文借鉴了曼昆等人提出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框架,研究了对外开放(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从而丰富了对外开放与经济增长的文献。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到以下的结论:

第一,对外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对长期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而对短期经济波动则没有影响;第二,尽管在初期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外商直接投资,但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大于对外贸易。研究结果表明,对外开放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在不确定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控制好外商直接投资和对外贸易的规模,并注意提高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的质量和结构,对中国政府来说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Krueger, Foreign Trade Regim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Liberalization Attempts and Consequences, Cambridge: Ballinger Press, 1978

2.Balassa,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Semi—Industrial Countries,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82

3.Edwards,Trade Orientation, Distortion, and Growth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 Journal of Developing Economics, 1992, 39 (1)

4.张立新.经济增长不同研究方法的比较和运用.商业时代,2013(11)

5.李笋雨.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金融研究,2000(12)

6.何正霞.经济开放对中国经济增长作用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 (10)

7.包群,许和连,赖明勇.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理论及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2003(2)

8.路强,刘颖.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商业时代,2014(7)

9.李邢西.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流动的影响.中国流通经济,2013(12)

10.兰宜生.对外开放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统计研究,2002(2)

11.康继军,张宗益,傅蕴英.开放经济下的经济增长模型:中国的经验.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

12.黄秀海.多层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构建及实证分析.中国流通经济,2014(9)

13.张庆君.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8(8)

14.郭庆旺,赵志耘,贾俊雪.中国省份经济的全要素生产率分析.世界经济,2005(5)

作者简介:

徐晓亮(1979-),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财政金融与经济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商直接投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
人口红利渐失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