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网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5-01-07张扬

职业·下旬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

张扬

摘 要:探索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构建,需要通过实践和反思,合理地设计时间和空间关系,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等课程有机组合,让课程体系从主干课程出发,就像河网的分布和延伸,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专业课程特征的课程整体。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 河网式 阶段性课时

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中,我们依据工作过程、服务宗旨和专业能力三个课程开发定位进行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并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开发设计。但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安排,则需要专门对其进行课程结构的实践和探索。

一、河网式课程体系构建的构思

明确专业课程构建的前提,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具体的、接近学生将来工作实际或专业需求的专业技能课程作为构建教学的切入口,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最基础的职业认知和发展方向。还可以在课程构建中以此作为节点,延伸出与之相联系的专业,细化逐步提升的相关课程,并尽可能地把延伸出的相关课程再次设计为节点,构建出一个具有可拓展学科知识的课程整体或项目。

1.河网式课程体系的提出

根据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构建类似于河流主支流模式的课程体系。课程由最初的、感性的课程开始,相当于河流的主流,由主干中的某个节点进行分支并扩展到更细的专业课程,并由支流的课程再次分支和延伸,甚至会有某个支流回归主支流的可能。主干课程的每一个节点分流开来,逐渐地摊开,通过三年时间学习,一条小河变成了一张星罗棋布的河网,这是延伸型的学习,可以由此灌溉到每一寸干涸的土地。

当然,这也只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课程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肯定是更为复杂的。

2.明确体系中课程的类型和性质

在上述构建的课程体系中,笔者试着概括课程的类型和其表现出来的属性。

如下图所示,首先,课程一(主流)是最初、最感性的课程,课程二等(支流)要以课程一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将课程一排列在课程二等的前面。另外,必须注意到的是课程四的学习虽然发展自课程三,但也可能需要课程一的基础,因此,其具有通识性和基础性。

其次,课程二和课程三在课程安排的时间上处于同一时间段的教学,因此是同时进行的,是课程一基础上的两个发展方向,具有并列性和独立性。

图 河网式课程体系

最后,还有一种支撑课程。由于课程五的学习需要课程四的支撑,但课程四的开设并不完全是为了课程五的教学,在教学进程中,使得这两门课程形成了辅助支撑的关系,具有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特性。

二、河网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反思

温岭市职业中专工艺美术专业是台州市特色专业、台州市示范实训基地,学校和专业在课程构建的实践中做了不少探索和尝试,也收获了成效和经验。

1.实例

“制版技术”“染印工艺”“工具材料研究”以及“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原本在专业课程开发中是一门课程,即蓝印花布工艺和制作,因为考虑教学进程设计的需要,笔者将之进行了分解,形成了现在这四门课程。将制版技术安排在整体课程的开始,即此专业方向课程的主干基础课程,是因为可以通过“制版”这一蓝印花布工艺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专业方向,由此来理解图案、剪刻纸、素描等课程学习带来的意义,并由此延伸至染印工艺、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同时也不难理解其中素描课程对图案和剪刻纸等课程的支撑和帮助作用。“染印”比“制版”明显要难一点,又比“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容易一些,因此笔者把它安排在这两门课程的中间,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而“工具材料研究”则被安排在与其他课程同时一时间段内进行学习,也起到了支撑辅助的作用。“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作为工艺美术专业传统工艺方向学习的核心内容,且综合性较强,故将其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其他相关的支撑课程之后。

2.反思

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的限制,不管是技能实训课程,还是专业理论课程,甚至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课时安排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其中,部分专业实训课程如“素描”“色彩”一般还能以两到三节连续的课时来组织教学,而像“图案”等课程一般还都以一课时为单位来组织教学的。像“染印工艺”如果没有足够的课时来实施教学,会形成恶性循环,在下次开课时,实训成果可能都是半成品,教师需要重复地示范及讲解要点,工具材料又要重新准备,严重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率,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河网式课程体系实施要求的。因此,河网式的课程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对课程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河网式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思考

1.阶段性课时方案的应用

为了适应河网式课程结构,解决课时长度的问题,只有将专业课程统筹安排课时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课程进行阶段性的分割和组合,即将专业课程集中在连续的一段时间来组织教学,在此项教学结束时直接完成学习评价的形式,把并列开设的课程控制在三项以内。这样的方案与以前多课程短课时组织教学的普通课时组织方案区别在于阶段性教学组织的时间较为集中,让特定的课程集中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实施教学,而我们平时课程在设置上的时间比较分散,即课程可能分散在一个或多个学期之中,再以每周一定的课时来组织实施教学。另外,阶段性课程的评价就不再以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形式来组织了,在课程结束之后便能直接完成。

2.阶段性课时方案带来的反思

有利于河网式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但集中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完成同一门或两门课程的教学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对专业教师来说,在特定时间段内教学强度明显提高,而过了这段时间,课时又突然减少,这当然可以通过合理调配班级课程和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来进行解决。而对于学生来说,同一阶段的专业实训或学习时间加长后便容易产生学习倦怠,产生懒散和降低学习效率的后果。这一方面要求专业课程的课程任务不宜过少,更重要的是要求课程的实训或学习内容要具有吸引力,特别是作为课程结构中最前列的这门主流课程,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课程所给的任务。

同时也由于可能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阶段性的课时方案,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考虑将阶段性的课时方案分课程实施,即不适合阶段性课时方案的课程不改变普通课时方案来弥补阶段性课时方案的一些缺陷,具体操作时可能需要平行班联动,或者在一个时间段后进行互换等。

四、小结

河网式的课程结构还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需要笔者通过继续实践和反思来改善实施方案。一个能够给专业的发展带来保障的课程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反思,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为专业的发展、课程的建构寻找和拓展出适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曾金华.探析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

(作者单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摘 要:探索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构建,需要通过实践和反思,合理地设计时间和空间关系,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等课程有机组合,让课程体系从主干课程出发,就像河网的分布和延伸,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专业课程特征的课程整体。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 河网式 阶段性课时

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中,我们依据工作过程、服务宗旨和专业能力三个课程开发定位进行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并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开发设计。但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安排,则需要专门对其进行课程结构的实践和探索。

一、河网式课程体系构建的构思

明确专业课程构建的前提,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具体的、接近学生将来工作实际或专业需求的专业技能课程作为构建教学的切入口,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最基础的职业认知和发展方向。还可以在课程构建中以此作为节点,延伸出与之相联系的专业,细化逐步提升的相关课程,并尽可能地把延伸出的相关课程再次设计为节点,构建出一个具有可拓展学科知识的课程整体或项目。

1.河网式课程体系的提出

根据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构建类似于河流主支流模式的课程体系。课程由最初的、感性的课程开始,相当于河流的主流,由主干中的某个节点进行分支并扩展到更细的专业课程,并由支流的课程再次分支和延伸,甚至会有某个支流回归主支流的可能。主干课程的每一个节点分流开来,逐渐地摊开,通过三年时间学习,一条小河变成了一张星罗棋布的河网,这是延伸型的学习,可以由此灌溉到每一寸干涸的土地。

当然,这也只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课程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肯定是更为复杂的。

2.明确体系中课程的类型和性质

在上述构建的课程体系中,笔者试着概括课程的类型和其表现出来的属性。

如下图所示,首先,课程一(主流)是最初、最感性的课程,课程二等(支流)要以课程一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将课程一排列在课程二等的前面。另外,必须注意到的是课程四的学习虽然发展自课程三,但也可能需要课程一的基础,因此,其具有通识性和基础性。

其次,课程二和课程三在课程安排的时间上处于同一时间段的教学,因此是同时进行的,是课程一基础上的两个发展方向,具有并列性和独立性。

图 河网式课程体系

最后,还有一种支撑课程。由于课程五的学习需要课程四的支撑,但课程四的开设并不完全是为了课程五的教学,在教学进程中,使得这两门课程形成了辅助支撑的关系,具有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特性。

二、河网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反思

温岭市职业中专工艺美术专业是台州市特色专业、台州市示范实训基地,学校和专业在课程构建的实践中做了不少探索和尝试,也收获了成效和经验。

1.实例

“制版技术”“染印工艺”“工具材料研究”以及“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原本在专业课程开发中是一门课程,即蓝印花布工艺和制作,因为考虑教学进程设计的需要,笔者将之进行了分解,形成了现在这四门课程。将制版技术安排在整体课程的开始,即此专业方向课程的主干基础课程,是因为可以通过“制版”这一蓝印花布工艺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专业方向,由此来理解图案、剪刻纸、素描等课程学习带来的意义,并由此延伸至染印工艺、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同时也不难理解其中素描课程对图案和剪刻纸等课程的支撑和帮助作用。“染印”比“制版”明显要难一点,又比“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容易一些,因此笔者把它安排在这两门课程的中间,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而“工具材料研究”则被安排在与其他课程同时一时间段内进行学习,也起到了支撑辅助的作用。“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作为工艺美术专业传统工艺方向学习的核心内容,且综合性较强,故将其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其他相关的支撑课程之后。

2.反思

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的限制,不管是技能实训课程,还是专业理论课程,甚至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课时安排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其中,部分专业实训课程如“素描”“色彩”一般还能以两到三节连续的课时来组织教学,而像“图案”等课程一般还都以一课时为单位来组织教学的。像“染印工艺”如果没有足够的课时来实施教学,会形成恶性循环,在下次开课时,实训成果可能都是半成品,教师需要重复地示范及讲解要点,工具材料又要重新准备,严重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率,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河网式课程体系实施要求的。因此,河网式的课程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对课程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河网式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思考

1.阶段性课时方案的应用

为了适应河网式课程结构,解决课时长度的问题,只有将专业课程统筹安排课时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课程进行阶段性的分割和组合,即将专业课程集中在连续的一段时间来组织教学,在此项教学结束时直接完成学习评价的形式,把并列开设的课程控制在三项以内。这样的方案与以前多课程短课时组织教学的普通课时组织方案区别在于阶段性教学组织的时间较为集中,让特定的课程集中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实施教学,而我们平时课程在设置上的时间比较分散,即课程可能分散在一个或多个学期之中,再以每周一定的课时来组织实施教学。另外,阶段性课程的评价就不再以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形式来组织了,在课程结束之后便能直接完成。

2.阶段性课时方案带来的反思

有利于河网式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但集中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完成同一门或两门课程的教学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对专业教师来说,在特定时间段内教学强度明显提高,而过了这段时间,课时又突然减少,这当然可以通过合理调配班级课程和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来进行解决。而对于学生来说,同一阶段的专业实训或学习时间加长后便容易产生学习倦怠,产生懒散和降低学习效率的后果。这一方面要求专业课程的课程任务不宜过少,更重要的是要求课程的实训或学习内容要具有吸引力,特别是作为课程结构中最前列的这门主流课程,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课程所给的任务。

同时也由于可能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阶段性的课时方案,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考虑将阶段性的课时方案分课程实施,即不适合阶段性课时方案的课程不改变普通课时方案来弥补阶段性课时方案的一些缺陷,具体操作时可能需要平行班联动,或者在一个时间段后进行互换等。

四、小结

河网式的课程结构还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需要笔者通过继续实践和反思来改善实施方案。一个能够给专业的发展带来保障的课程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反思,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为专业的发展、课程的建构寻找和拓展出适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曾金华.探析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

(作者单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摘 要:探索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构建,需要通过实践和反思,合理地设计时间和空间关系,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等课程有机组合,让课程体系从主干课程出发,就像河网的分布和延伸,从而形成具有鲜明专业课程特征的课程整体。

关键词:课程体系构建 河网式 阶段性课时

在中职工艺美术专业的课程开发中,我们依据工作过程、服务宗旨和专业能力三个课程开发定位进行整体课程体系的构建,并根据该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来进行开发设计。但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安排,则需要专门对其进行课程结构的实践和探索。

一、河网式课程体系构建的构思

明确专业课程构建的前提,首先必须选择一个具体的、接近学生将来工作实际或专业需求的专业技能课程作为构建教学的切入口,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最基础的职业认知和发展方向。还可以在课程构建中以此作为节点,延伸出与之相联系的专业,细化逐步提升的相关课程,并尽可能地把延伸出的相关课程再次设计为节点,构建出一个具有可拓展学科知识的课程整体或项目。

1.河网式课程体系的提出

根据中职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构建类似于河流主支流模式的课程体系。课程由最初的、感性的课程开始,相当于河流的主流,由主干中的某个节点进行分支并扩展到更细的专业课程,并由支流的课程再次分支和延伸,甚至会有某个支流回归主支流的可能。主干课程的每一个节点分流开来,逐渐地摊开,通过三年时间学习,一条小河变成了一张星罗棋布的河网,这是延伸型的学习,可以由此灌溉到每一寸干涸的土地。

当然,这也只是在理想状态下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实施中课程和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肯定是更为复杂的。

2.明确体系中课程的类型和性质

在上述构建的课程体系中,笔者试着概括课程的类型和其表现出来的属性。

如下图所示,首先,课程一(主流)是最初、最感性的课程,课程二等(支流)要以课程一的学习为基础,所以将课程一排列在课程二等的前面。另外,必须注意到的是课程四的学习虽然发展自课程三,但也可能需要课程一的基础,因此,其具有通识性和基础性。

其次,课程二和课程三在课程安排的时间上处于同一时间段的教学,因此是同时进行的,是课程一基础上的两个发展方向,具有并列性和独立性。

图 河网式课程体系

最后,还有一种支撑课程。由于课程五的学习需要课程四的支撑,但课程四的开设并不完全是为了课程五的教学,在教学进程中,使得这两门课程形成了辅助支撑的关系,具有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特性。

二、河网式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与反思

温岭市职业中专工艺美术专业是台州市特色专业、台州市示范实训基地,学校和专业在课程构建的实践中做了不少探索和尝试,也收获了成效和经验。

1.实例

“制版技术”“染印工艺”“工具材料研究”以及“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原本在专业课程开发中是一门课程,即蓝印花布工艺和制作,因为考虑教学进程设计的需要,笔者将之进行了分解,形成了现在这四门课程。将制版技术安排在整体课程的开始,即此专业方向课程的主干基础课程,是因为可以通过“制版”这一蓝印花布工艺环节,让学生初步感受专业方向,由此来理解图案、剪刻纸、素描等课程学习带来的意义,并由此延伸至染印工艺、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其他课程的学习,同时也不难理解其中素描课程对图案和剪刻纸等课程的支撑和帮助作用。“染印”比“制版”明显要难一点,又比“工艺品设计与制作”容易一些,因此笔者把它安排在这两门课程的中间,也能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而“工具材料研究”则被安排在与其他课程同时一时间段内进行学习,也起到了支撑辅助的作用。“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作为工艺美术专业传统工艺方向学习的核心内容,且综合性较强,故将其安排在第三、四学期,在其他相关的支撑课程之后。

2.反思

在目前的课程设置中,由于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的限制,不管是技能实训课程,还是专业理论课程,甚至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在课时安排上都是相对独立的。其中,部分专业实训课程如“素描”“色彩”一般还能以两到三节连续的课时来组织教学,而像“图案”等课程一般还都以一课时为单位来组织教学的。像“染印工艺”如果没有足够的课时来实施教学,会形成恶性循环,在下次开课时,实训成果可能都是半成品,教师需要重复地示范及讲解要点,工具材料又要重新准备,严重影响教学的实施和效率,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河网式课程体系实施要求的。因此,河网式的课程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对课程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河网式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思考

1.阶段性课时方案的应用

为了适应河网式课程结构,解决课时长度的问题,只有将专业课程统筹安排课时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让课程进行阶段性的分割和组合,即将专业课程集中在连续的一段时间来组织教学,在此项教学结束时直接完成学习评价的形式,把并列开设的课程控制在三项以内。这样的方案与以前多课程短课时组织教学的普通课时组织方案区别在于阶段性教学组织的时间较为集中,让特定的课程集中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实施教学,而我们平时课程在设置上的时间比较分散,即课程可能分散在一个或多个学期之中,再以每周一定的课时来组织实施教学。另外,阶段性课程的评价就不再以期中或期末考试的形式来组织了,在课程结束之后便能直接完成。

2.阶段性课时方案带来的反思

有利于河网式课程的组织和实施,但集中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完成同一门或两门课程的教学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对专业教师来说,在特定时间段内教学强度明显提高,而过了这段时间,课时又突然减少,这当然可以通过合理调配班级课程和增加专业教师数量来进行解决。而对于学生来说,同一阶段的专业实训或学习时间加长后便容易产生学习倦怠,产生懒散和降低学习效率的后果。这一方面要求专业课程的课程任务不宜过少,更重要的是要求课程的实训或学习内容要具有吸引力,特别是作为课程结构中最前列的这门主流课程,要充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课程所给的任务。

同时也由于可能不是所有课程都适合阶段性的课时方案,当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考虑将阶段性的课时方案分课程实施,即不适合阶段性课时方案的课程不改变普通课时方案来弥补阶段性课时方案的一些缺陷,具体操作时可能需要平行班联动,或者在一个时间段后进行互换等。

四、小结

河网式的课程结构还有很多不够成熟的地方,需要笔者通过继续实践和反思来改善实施方案。一个能够给专业的发展带来保障的课程结构在实践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反思,积极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懈的努力为专业的发展、课程的建构寻找和拓展出适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曾金华.探析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专业课程设置[J].美术教育研究,2013(14).

(作者单位:温岭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构建
“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输出驱动假设”理论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室内装潢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高职教育改革背景下动车组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研究
基于以岗导学的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探讨
“3+1”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