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5-01-07路转娥
路转娥
摘 要: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本文从生本教育的理论依据、研究内容和效果等方面进行实践和简要归纳,以期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关键词:生本教育 改革 实践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以这种理念为指导,笔者所在教研组开展了为期一个学年的教学改革实验,成效显著,获得了意义深远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一、生本教育的理论依据
1.生本教育的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真心服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
2.生本教育的主张
把为教师的“好教”转变为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3.生本教育的学生观
学生的潜能无限,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借助于学生的本能力量的调动,形成新的教育动力方式和动力机制。
4.生本教育的教育观
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不见自我”,要把教学内容从一大堆的知识点转变为知识的“灵魂与线索”,来创造最大的空间,迎接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
5.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甚至不教而学。
二、生本教育的研究内容和效果
1.生本教育的教材处理
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超越教材,积极地审视、科学地处理、加工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在激活学生思维方面大做文章、巧做文章。一是高职班教材分析处理:共39章,章节编排太多,而且顺序是免疫学基础、微生物、寄生虫,这样的顺序对学生理解不利,以生为本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按照“可接受性” 教学原则和“循序渐进”教学原则,按从易到难的顺序作相应调整,将免疫学基础放到最后。对中专班教材处理重点是分别确定了精讲、串讲、选讲和自学内容。尤其是自学内容占据了一定的比例,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空间。
2.生本教育的课堂教学
针对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问题,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1)巧妙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原则是尽量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并要尽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巧设疑问:以“细菌概述”的导入为例——当我们呱呱坠地,还没有来得及看清大千世界时,在数小时内细菌便可入住到我们的机体,与我们同生共长。但生活在“小人国”里的细菌长什么样?它们吃什么?穿什么?如何行走?如何繁衍下一代?它们是穷凶极恶的掠夺者还是亲善的朋友?我们该如何与它们共处?细菌的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如此陌生和神秘,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课堂,揭开细菌神秘的面纱。以这样一系列疑问引入课题,能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引路。生本课堂要求教师不要轻易将问题和任务的结果授给学生,而是让学生经过讨论、实践、探索等方式与伙伴一起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结果。科学出版社案例版教材的特色就是案例分析,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缺憾,体现了与临床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为了能将案例与课堂有机地结合,笔者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展示或分析案例,通过案例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志贺氏菌之前可展示案例"吃不洁食物的教训",学完后进行案例分析。
(3)思考绽放活力。生本教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既要独立学习和整合学科知识、对学习问题及任务独立探索,又要积极与其他个体协作交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微生物知识,笔者比较多地采用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和进步,乐在其中。
设计的思考题要实现“三结合”,即理论与实际结合,书本与生活结合,课程与自身结合;贯彻“三原则”,一是合作性原则,尽量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大家对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比如学完了猪肉绦虫的生活史和致病性后的综合分析题:对一位猪带绦虫病患者进行了驱虫治疗,驱出了一条猪带绦虫,但粪检时没有找到头节,试问如果之后对其不再治疗和管理,会出现哪些后果,为什么?大家分组讨论,集体分析后得出结论。二是兴趣性原则,比如在学习了细菌的繁殖条件、方式和繁殖速度后请学生思考:如果一盘吃过的剩菜在夏天的室温下放置了一天一夜,里面的细菌可达多少个?经计算学生便可理解为什么在夏季易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三是思维性原则,比如在学习了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后,掌握了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不同特点,请学生思考:为什么人被狗咬伤后注射的狂犬疫苗需要连续注射5次?
(4)教学内容扩充。教材是死的,但教学是活的,适时在课堂上增加一些相关课外知识,开拓学生视野,有些课外知识可由学生自己查找、归纳、共享。如学到霍乱弧菌的时候,介绍了霍乱与迷信的关系。课后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课外知识,如“细菌不全是坏蛋”“兵来将挡的抗体”“战斗英雄白细胞”“危险的异种移植”“哪种病毒最聪明”等。
3.生本教育的触角延伸
生本课堂是探究与交流的课堂。生本教育要求学习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不仅包括课堂上的开放,而且包括课外的开放。在学生的作业上,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为目的,在作业的实施中,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提高扩展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进而变被动的作业为有特色的充满主动性的创造表现活动。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力所能及的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
(1)从小到大患过哪些病。通过询问家人和自己回忆进行归纳整理,汇总后为各班学生分析哪些病由细菌引起,哪些是病毒导致的,哪些是免疫性疾病,哪些是寄生虫病,哪些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哪些病病后免疫力持久,哪些短暂。使学生对自己患过的疾病和病后免疫力状况心中有数。
(2)从小到大接种过哪些疫苗。通过询问家人或查看接种卡进行归纳整理,汇总后学生了解自己对哪些疾病有抵抗力,同时也感到免疫就在自己身边,一点都不神秘和枯燥,提高了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
(3)破坏细胞壁的药物有哪些,破坏蛋白质的药物有哪些。
由学生在家里查阅抗菌、消炎药的说明书后整理归纳,通过这两类药物的汇总,不仅学生们感到受益匪浅,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提高,做到了教学相长。
(4)食品卫生小调查。调查周围超市、饭店、小摊等的食品卫生状况,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食品卫生小调查,锻炼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使其学会一种基本的学习和研究方法,并切实体会到食品卫生的重要性,同时还提出很好的改进措施,动眼又动脑,学生兴趣浓厚。
三、生本教育的反思
以生为本教育教学改革是在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教学原则指导下的改革,实行一个学年来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理想化的教育改革是不存在的,因为教学面对的是不断变化的学生,他们的思想更是千变万化,学生的基础和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教学改革的方式、进程和效果,学生中存在的惰性大、依赖性强、不善于学习和归纳整理、不珍惜学习时光等共性问题不是短时间可以纠正的,这也正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所在。同时教育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手段充实自我,要做教育改革的探路人和引路人。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卫生学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