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生物制剂防治花生田蛴螬

2015-01-07刘瑶杨士玲马丽李新民叶保华周萍

山东农业科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蛴螬绿色防控生物防治

刘瑶+杨士玲+马丽+李新民+叶保华+周萍

摘要:为探索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在蛴螬为害严重的花生田使用多种生物制剂处理,并与传统化学药剂对比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病原线虫、白僵菌、绿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Bt)均对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学药剂,实现对花生田蛴螬等地下害虫的绿色防控。

关键词:生物防治;花生田;蛴螬;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6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112-03

花生是山东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占全国花生面积近1/5,位居全国第2位,其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胶东和鲁中南丘陵山区。近年来,鲁西南、鲁西北花生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复种指数逐年提高,扩大了虫源田、媒介田,为地下害虫提供了充足且适宜的食料和生存场所,导致地下害虫的发生逐年严重[1]。山东省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其中蛴螬是优势虫种。由于蛴螬为害,花生一般减产20%~40%,严重的减产70%~80%,甚至绝收[2~5]。

蛴螬类地下害虫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农民一般难以把握防治时机。在防治上盲目用药,既不能有效控制危害,又可能导致花生产品污染,以致出现“毒花生”事件。“毒花生”不仅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也影响了我国花生对外出口。虽然有人曾专门做过试验,证明白僵菌制剂、绿僵菌制剂、Bt制剂、昆虫病原线虫等生物制剂对花生地下害虫有防治作用,但没有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过系统的比较和说明。

本试验运用昆虫病原线虫、绿僵菌、白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Bt)等生物制剂,对花生田蛴螬类地下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低毒高效的花生田蛴螬绿色防控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病原线虫H06制剂、病原线虫X-7制剂(广东昆虫研究所提供),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绿僵菌可湿性粉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浙江温州美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辛硫磷乳油(临沂山东胜邦鲁南农药公司),BT-A可湿性粉剂、BT-C可湿性粉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1.2试验地点

试验地在新泰市石莱镇张家裕村,沙壤土,常年蛴螬发生严重。

花生播种时间分别为2012年和2013年的4月份。

1.3试验小区的设立

相邻两垄设为1个小区,第1~2垄设为第1小区,第3~4垄设为第2小区,以下以此类推。每小区的面积为30 m2,试验地两侧留有两垄保护行。重复3组。

1.4药剂处理

分别在2012、2013年7月份对各小区进行施药处理,供试药剂及其使用剂量见表1。

1.5田间调查

花生收获期,每个小区取五个样方,沿“Z”字形取样,每个样方的大小为1 m × 0.5 m(恰好为两行花生的宽度),每个样方挖深30 cm。

调查并记录每个样方的花生总株数、被害株数、健果数、病果数,记录每个样方挖取的蛴螬种类和个数。

荚果分级方法:被害较轻,仅表皮受伤且不影响产量的虫果定为1级果;被害较重,虫孔较深,影响产量者定为3级果[6]。

1.6数据分析方法

将调查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并根据每个处理的花生总株数、被害株数、健果数、病果数以及蛴螬数量等,计算被害株率、虫口减退率,并用DPS v7.05软件求平均值和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被害果率(%)=(虫果数/调查总果数)×100

防虫效果(%)=(对照蛴螬数-处理组蛴螬数)/对照蛴螬数×100

通过以上指标分析生物制剂处理组的防虫效果,并与传统的化学防治作对比,分析生物制剂对夏花生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平均每株果数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BT-C WP1、 BT-A WP2 、BT-C WP2处理的平均每株果数分别为16.82、16.06、15.65个,均高于对照的13.58个。各处理平均每株果数排序为: BT-C WP1 ﹥BT-A WP2﹥BT-C WP2﹥BT-A WP1﹥40%辛硫磷EC﹥绿僵菌WP1﹥25%吡虫啉WP﹥30%辛硫磷CS﹥白僵菌WP2﹥CK﹥白僵菌WP1﹥病原线虫H06﹥绿僵菌WP2﹥病原线虫X-7。

2.2被害果率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25%吡虫啉WP、30%辛硫磷CS、白僵菌WP2处理的被害果率分别为0.55%、0.85%、1.32%,均明显低于对照的5.52%。各处理被害果率排序为:CK﹥BT-C WP1﹥BT-A WP1﹥BT-A WP2﹥绿僵菌WP1﹥绿僵菌WP2﹥病原线虫X-7﹥BT-C WP2=病原线虫H06﹥白僵菌WP1﹥40%辛硫磷EC﹥白僵菌WP2﹥30%辛硫磷CS﹥25%吡虫啉WP。

2.3被害株率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25%吡虫啉WP、病原线虫H06、30%辛硫磷CS处理的被害株率分别为4.89%、5.91%、8.03%,远低于对照组的24.42%。各处理被害株率排序为:CK﹥BT-A WP1﹥BT-A WP2﹥绿僵菌WP1﹥BT-C WP2﹥BT-C WP1﹥病原线虫X-7﹥绿僵菌WP2﹥白僵菌WP1﹥40%辛硫磷EC﹥白僵菌WP2﹥30%辛硫磷CS﹥病原线虫H06﹥25%吡虫啉WP。

2.4防虫效果比较

30%辛硫磷CS、病原线虫X-7、40%辛硫磷EC处理的防虫效果分别为94.79%、94.44%、93.16%。各处理防虫效果排序为:30%辛硫磷CS﹥病原线虫X-7﹥40%辛硫磷EC﹥25%吡虫啉WP﹥白僵菌WP2﹥绿僵菌WP2﹥BT-C WP2﹥BT-A WP2﹥白僵菌WP1﹥BT-C WP1﹥绿僵菌WP1﹥BT-A WP1﹥病原线虫H06﹥CK。

3结论与讨论

从平均每株果数、被害株率、被害果率和防虫效果比较后发现,昆虫病原线虫X-7品系不仅对花生田蛴螬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还可以提高花生的单株果数,进而提高花生产量。绿僵菌、白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对花生田蛴螬的控制效果虽然不及传统化学药剂,但处理组蛴螬发生和危害情况要远比对照轻。

生物制剂药效的发挥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对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下雨前后施药或者药剂处理后灌溉能够大大提高生物制剂的防效。合理使用生物制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化学药剂,实现花生田地下害虫的绿色防治。

参考文献:

[1]万书波, 王才斌, 单世华. 山东花生六十年[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刘珍. 花生田蛴螬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 23(7): 7-9.

[3]刘小民, 郭巍, 李瑞军,等. 12种药剂对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J]. 花生学报, 2010, 39(3):12-15.

[4]刘珍.花生田蛴螬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3(7):7-9.

[5]王朝阳, 申春玲, 刘文涛, 等. 安阳市花生田蛴螬成灾原因及治理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 2003(4):51-52.

[6]曲明静, 姜晓静, 鞠倩, 等. 4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农药残留研究[J]. 植物保护, 2011, 37(2): 167-169.endprint

摘要:为探索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在蛴螬为害严重的花生田使用多种生物制剂处理,并与传统化学药剂对比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病原线虫、白僵菌、绿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Bt)均对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学药剂,实现对花生田蛴螬等地下害虫的绿色防控。

关键词:生物防治;花生田;蛴螬;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6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112-03

花生是山东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占全国花生面积近1/5,位居全国第2位,其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胶东和鲁中南丘陵山区。近年来,鲁西南、鲁西北花生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复种指数逐年提高,扩大了虫源田、媒介田,为地下害虫提供了充足且适宜的食料和生存场所,导致地下害虫的发生逐年严重[1]。山东省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其中蛴螬是优势虫种。由于蛴螬为害,花生一般减产20%~40%,严重的减产70%~80%,甚至绝收[2~5]。

蛴螬类地下害虫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农民一般难以把握防治时机。在防治上盲目用药,既不能有效控制危害,又可能导致花生产品污染,以致出现“毒花生”事件。“毒花生”不仅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也影响了我国花生对外出口。虽然有人曾专门做过试验,证明白僵菌制剂、绿僵菌制剂、Bt制剂、昆虫病原线虫等生物制剂对花生地下害虫有防治作用,但没有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过系统的比较和说明。

本试验运用昆虫病原线虫、绿僵菌、白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Bt)等生物制剂,对花生田蛴螬类地下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低毒高效的花生田蛴螬绿色防控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病原线虫H06制剂、病原线虫X-7制剂(广东昆虫研究所提供),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绿僵菌可湿性粉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浙江温州美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辛硫磷乳油(临沂山东胜邦鲁南农药公司),BT-A可湿性粉剂、BT-C可湿性粉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1.2试验地点

试验地在新泰市石莱镇张家裕村,沙壤土,常年蛴螬发生严重。

花生播种时间分别为2012年和2013年的4月份。

1.3试验小区的设立

相邻两垄设为1个小区,第1~2垄设为第1小区,第3~4垄设为第2小区,以下以此类推。每小区的面积为30 m2,试验地两侧留有两垄保护行。重复3组。

1.4药剂处理

分别在2012、2013年7月份对各小区进行施药处理,供试药剂及其使用剂量见表1。

1.5田间调查

花生收获期,每个小区取五个样方,沿“Z”字形取样,每个样方的大小为1 m × 0.5 m(恰好为两行花生的宽度),每个样方挖深30 cm。

调查并记录每个样方的花生总株数、被害株数、健果数、病果数,记录每个样方挖取的蛴螬种类和个数。

荚果分级方法:被害较轻,仅表皮受伤且不影响产量的虫果定为1级果;被害较重,虫孔较深,影响产量者定为3级果[6]。

1.6数据分析方法

将调查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并根据每个处理的花生总株数、被害株数、健果数、病果数以及蛴螬数量等,计算被害株率、虫口减退率,并用DPS v7.05软件求平均值和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被害果率(%)=(虫果数/调查总果数)×100

防虫效果(%)=(对照蛴螬数-处理组蛴螬数)/对照蛴螬数×100

通过以上指标分析生物制剂处理组的防虫效果,并与传统的化学防治作对比,分析生物制剂对夏花生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平均每株果数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BT-C WP1、 BT-A WP2 、BT-C WP2处理的平均每株果数分别为16.82、16.06、15.65个,均高于对照的13.58个。各处理平均每株果数排序为: BT-C WP1 ﹥BT-A WP2﹥BT-C WP2﹥BT-A WP1﹥40%辛硫磷EC﹥绿僵菌WP1﹥25%吡虫啉WP﹥30%辛硫磷CS﹥白僵菌WP2﹥CK﹥白僵菌WP1﹥病原线虫H06﹥绿僵菌WP2﹥病原线虫X-7。

2.2被害果率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25%吡虫啉WP、30%辛硫磷CS、白僵菌WP2处理的被害果率分别为0.55%、0.85%、1.32%,均明显低于对照的5.52%。各处理被害果率排序为:CK﹥BT-C WP1﹥BT-A WP1﹥BT-A WP2﹥绿僵菌WP1﹥绿僵菌WP2﹥病原线虫X-7﹥BT-C WP2=病原线虫H06﹥白僵菌WP1﹥40%辛硫磷EC﹥白僵菌WP2﹥30%辛硫磷CS﹥25%吡虫啉WP。

2.3被害株率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25%吡虫啉WP、病原线虫H06、30%辛硫磷CS处理的被害株率分别为4.89%、5.91%、8.03%,远低于对照组的24.42%。各处理被害株率排序为:CK﹥BT-A WP1﹥BT-A WP2﹥绿僵菌WP1﹥BT-C WP2﹥BT-C WP1﹥病原线虫X-7﹥绿僵菌WP2﹥白僵菌WP1﹥40%辛硫磷EC﹥白僵菌WP2﹥30%辛硫磷CS﹥病原线虫H06﹥25%吡虫啉WP。

2.4防虫效果比较

30%辛硫磷CS、病原线虫X-7、40%辛硫磷EC处理的防虫效果分别为94.79%、94.44%、93.16%。各处理防虫效果排序为:30%辛硫磷CS﹥病原线虫X-7﹥40%辛硫磷EC﹥25%吡虫啉WP﹥白僵菌WP2﹥绿僵菌WP2﹥BT-C WP2﹥BT-A WP2﹥白僵菌WP1﹥BT-C WP1﹥绿僵菌WP1﹥BT-A WP1﹥病原线虫H06﹥CK。

3结论与讨论

从平均每株果数、被害株率、被害果率和防虫效果比较后发现,昆虫病原线虫X-7品系不仅对花生田蛴螬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还可以提高花生的单株果数,进而提高花生产量。绿僵菌、白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对花生田蛴螬的控制效果虽然不及传统化学药剂,但处理组蛴螬发生和危害情况要远比对照轻。

生物制剂药效的发挥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对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下雨前后施药或者药剂处理后灌溉能够大大提高生物制剂的防效。合理使用生物制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化学药剂,实现花生田地下害虫的绿色防治。

参考文献:

[1]万书波, 王才斌, 单世华. 山东花生六十年[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刘珍. 花生田蛴螬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 23(7): 7-9.

[3]刘小民, 郭巍, 李瑞军,等. 12种药剂对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J]. 花生学报, 2010, 39(3):12-15.

[4]刘珍.花生田蛴螬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3(7):7-9.

[5]王朝阳, 申春玲, 刘文涛, 等. 安阳市花生田蛴螬成灾原因及治理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 2003(4):51-52.

[6]曲明静, 姜晓静, 鞠倩, 等. 4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农药残留研究[J]. 植物保护, 2011, 37(2): 167-169.endprint

摘要:为探索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的生物防治方法,在蛴螬为害严重的花生田使用多种生物制剂处理,并与传统化学药剂对比防治效果。结果表明,病原线虫、白僵菌、绿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Bt)均对蛴螬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化学药剂,实现对花生田蛴螬等地下害虫的绿色防控。

关键词:生物防治;花生田;蛴螬;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S435.652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4)09-0112-03

花生是山东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山东省花生种植面积占全国花生面积近1/5,位居全国第2位,其花生产区主要集中在胶东和鲁中南丘陵山区。近年来,鲁西南、鲁西北花生面积不断扩大,经济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复种指数逐年提高,扩大了虫源田、媒介田,为地下害虫提供了充足且适宜的食料和生存场所,导致地下害虫的发生逐年严重[1]。山东省花生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地老虎等,其中蛴螬是优势虫种。由于蛴螬为害,花生一般减产20%~40%,严重的减产70%~80%,甚至绝收[2~5]。

蛴螬类地下害虫的发生具有隐蔽性,农民一般难以把握防治时机。在防治上盲目用药,既不能有效控制危害,又可能导致花生产品污染,以致出现“毒花生”事件。“毒花生”不仅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也影响了我国花生对外出口。虽然有人曾专门做过试验,证明白僵菌制剂、绿僵菌制剂、Bt制剂、昆虫病原线虫等生物制剂对花生地下害虫有防治作用,但没有对其防治效果进行过系统的比较和说明。

本试验运用昆虫病原线虫、绿僵菌、白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Bt)等生物制剂,对花生田蛴螬类地下害虫的生物防治进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低毒高效的花生田蛴螬绿色防控技术。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药剂

病原线虫H06制剂、病原线虫X-7制剂(广东昆虫研究所提供),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绿僵菌可湿性粉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浙江温州美丰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40%辛硫磷乳油(临沂山东胜邦鲁南农药公司),BT-A可湿性粉剂、BT-C可湿性粉剂(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

1.2试验地点

试验地在新泰市石莱镇张家裕村,沙壤土,常年蛴螬发生严重。

花生播种时间分别为2012年和2013年的4月份。

1.3试验小区的设立

相邻两垄设为1个小区,第1~2垄设为第1小区,第3~4垄设为第2小区,以下以此类推。每小区的面积为30 m2,试验地两侧留有两垄保护行。重复3组。

1.4药剂处理

分别在2012、2013年7月份对各小区进行施药处理,供试药剂及其使用剂量见表1。

1.5田间调查

花生收获期,每个小区取五个样方,沿“Z”字形取样,每个样方的大小为1 m × 0.5 m(恰好为两行花生的宽度),每个样方挖深30 cm。

调查并记录每个样方的花生总株数、被害株数、健果数、病果数,记录每个样方挖取的蛴螬种类和个数。

荚果分级方法:被害较轻,仅表皮受伤且不影响产量的虫果定为1级果;被害较重,虫孔较深,影响产量者定为3级果[6]。

1.6数据分析方法

将调查的数据输入Excel表格,并根据每个处理的花生总株数、被害株数、健果数、病果数以及蛴螬数量等,计算被害株率、虫口减退率,并用DPS v7.05软件求平均值和标准差。其计算公式为:

被害株率(%)=被害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被害果率(%)=(虫果数/调查总果数)×100

防虫效果(%)=(对照蛴螬数-处理组蛴螬数)/对照蛴螬数×100

通过以上指标分析生物制剂处理组的防虫效果,并与传统的化学防治作对比,分析生物制剂对夏花生地下害虫蛴螬的防治效果。

2结果与分析

2.1平均每株果数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BT-C WP1、 BT-A WP2 、BT-C WP2处理的平均每株果数分别为16.82、16.06、15.65个,均高于对照的13.58个。各处理平均每株果数排序为: BT-C WP1 ﹥BT-A WP2﹥BT-C WP2﹥BT-A WP1﹥40%辛硫磷EC﹥绿僵菌WP1﹥25%吡虫啉WP﹥30%辛硫磷CS﹥白僵菌WP2﹥CK﹥白僵菌WP1﹥病原线虫H06﹥绿僵菌WP2﹥病原线虫X-7。

2.2被害果率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25%吡虫啉WP、30%辛硫磷CS、白僵菌WP2处理的被害果率分别为0.55%、0.85%、1.32%,均明显低于对照的5.52%。各处理被害果率排序为:CK﹥BT-C WP1﹥BT-A WP1﹥BT-A WP2﹥绿僵菌WP1﹥绿僵菌WP2﹥病原线虫X-7﹥BT-C WP2=病原线虫H06﹥白僵菌WP1﹥40%辛硫磷EC﹥白僵菌WP2﹥30%辛硫磷CS﹥25%吡虫啉WP。

2.3被害株率比较

通过表1可以看出,25%吡虫啉WP、病原线虫H06、30%辛硫磷CS处理的被害株率分别为4.89%、5.91%、8.03%,远低于对照组的24.42%。各处理被害株率排序为:CK﹥BT-A WP1﹥BT-A WP2﹥绿僵菌WP1﹥BT-C WP2﹥BT-C WP1﹥病原线虫X-7﹥绿僵菌WP2﹥白僵菌WP1﹥40%辛硫磷EC﹥白僵菌WP2﹥30%辛硫磷CS﹥病原线虫H06﹥25%吡虫啉WP。

2.4防虫效果比较

30%辛硫磷CS、病原线虫X-7、40%辛硫磷EC处理的防虫效果分别为94.79%、94.44%、93.16%。各处理防虫效果排序为:30%辛硫磷CS﹥病原线虫X-7﹥40%辛硫磷EC﹥25%吡虫啉WP﹥白僵菌WP2﹥绿僵菌WP2﹥BT-C WP2﹥BT-A WP2﹥白僵菌WP1﹥BT-C WP1﹥绿僵菌WP1﹥BT-A WP1﹥病原线虫H06﹥CK。

3结论与讨论

从平均每株果数、被害株率、被害果率和防虫效果比较后发现,昆虫病原线虫X-7品系不仅对花生田蛴螬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还可以提高花生的单株果数,进而提高花生产量。绿僵菌、白僵菌和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对花生田蛴螬的控制效果虽然不及传统化学药剂,但处理组蛴螬发生和危害情况要远比对照轻。

生物制剂药效的发挥需要适宜的环境条件,尤其是对湿度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下雨前后施药或者药剂处理后灌溉能够大大提高生物制剂的防效。合理使用生物制剂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化学药剂,实现花生田地下害虫的绿色防治。

参考文献:

[1]万书波, 王才斌, 单世华. 山东花生六十年[M].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9.

[2]刘珍. 花生田蛴螬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 23(7): 7-9.

[3]刘小民, 郭巍, 李瑞军,等. 12种药剂对蛴螬的田间药效评价[J]. 花生学报, 2010, 39(3):12-15.

[4]刘珍.花生田蛴螬暴发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J]. 植保技术与推广,2003,23(7):7-9.

[5]王朝阳, 申春玲, 刘文涛, 等. 安阳市花生田蛴螬成灾原因及治理对策[J]. 中国农技推广, 2003(4):51-52.

[6]曲明静, 姜晓静, 鞠倩, 等. 4种杀虫剂对花生蛴螬的防治效果及农药残留研究[J]. 植物保护, 2011, 37(2): 167-169.endprint

猜你喜欢

蛴螬绿色防控生物防治
基于Web of Science的抑病型土壤文献计量分析
花生田蛴螬较多的原因与防控技术
首届国际生物防治大会在北京举行
蛴螬危害蓝莓的识别方法、危害期及防治措施
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探究
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土法对阜阳市夏大豆田蛴螬的防效试验
草坪地下害虫——蛴螬及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