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唐人

2015-01-07董坤山

延安文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仕途永州柳宗元

董坤山

三人行

他们早就听说,在距长安万里之外的浩湖之畔,有媚山一座,风景奇绝,因山高路险,人迹罕至,只有诸多野物繁衍生息,其景若上古洪荒之相。三人久有一游之志,无奈诸事缠身,不曾得闲。这一天,三人终于得了空,赶紧将一些私事稍作安排,便汇集一处,从长安出发,跋山涉水,兴高采烈地向媚山奔来。

那路途曲折难行,水路行六六三十六天,旱路走八八六十四天后,才在漫天弥漫着毛毛细雨的某一天下午,来到媚山脚下。路途劳顿,三人已无意急着上山,便在山脚下一农家小院里借宿了,打算第二天拂晓登山。王维显得很大方,给了房东一把碎银子,让其煮了一锅清水羊排,三人美美气气吃了一顿。吃羊肉时,李白还喝了两口房东自已酿制的酶流子酒。之后三人倒头便睡。杜甫的脚气重,王维在睡梦中屡屡喊臭。

第二天东方微白,杜甫先醒来,他一贯不赖床,唤醒王维和李白,由房东做向导,便向媚山深处挺进。临行,房东从一堆烧柴里挑选了三根较结实的木棍,送给三人当拐杖。

一路上,荆棘丛生,怪石挡路。时不时还从阴暗处跳出一个野物来,吓人一跳。路,千曲百折,又十分陡峭,王维身材臃肿,一步三喘,早大汗淋漓。李白虽然兴致极高,但也不停地挥汗。只有杜甫,仗着其身材精瘦,看起来要轻松得多,他紧跟着房东,一路上折荆辟棘,东张西望,显得好不快活。

至山顶,眼前豁然开阔,远山近水,奇树异草,扑面而来,使人顿感目不暇接。房东将三人引到一干净齐整的亭子里坐定,在石桌上堆放了一些食物,在酒杯里盛了酒,将那一小坛子酶流子酒也一块儿放到石桌上后,便悄然退下,留下三人在亭子里纵情美景,指点山色,忘乎所以。

从亭子极目远望,浩湖上碧波万顷,千帆竞胜。一缕缕若有若无的烟云从湖心一直弥漫到媚山脚下,顺着山势又向着山顶爬伸。有清泉自高耸入云的山峰间涓涓流下,落在石上,清脆悦耳,如鸣珮环。山谷里野花蔓延,奇香四溢,山坡上更是芳草离离,蜜蜂蝴蝶上下翻飞。和煦的阳光下,山峦之间阴暗分明,层次丰富,各种俊俏小鸟争相竞唱,使山谷更加空灵幽静。造化之险绝处,每有古人凭栏之遗迹,楼榭亭阁,错落有致,又增加了一层韵致。

三人陶醉了。把酒临风,思古抚今,其喜气洋洋者矣。

杜甫言:“伟乎哉造化!相形之下,人何其卑微琐碎。夫为人者,勤勉用功是道也,当以屈指可数之有年,学济世之才,扶社稷于危难,救黎民于水火,使上无愧于皇恩,下无憾于百姓,一生之愿足矣。然,历数浩浩去日,多少良辰美景无端消耗在蝇营狗苟之中,转瞬间,人已老,鬓已白,一生壮志未酬,憾矣。”

王维正被对面树上一嬉戏着的猿猴吸引,那猴腾跃挪爬,上窜下跳,甚是灵巧,听杜甫言,王维忙将视线移开,应曰:“杜兄言之差矣。世间万物,本为空无,人生时赤条条来,当赤条条去,身外之物,皆为人自造的桎梏。功名利禄虽百般受用,也不过是捏在手心里的一把云烟。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杜兄何必要为那些虚无牙事耿耿于怀。看破,才能放下。眼前风物虽然可人,却也不过是心中景象,心中有景,处处有景,万不可系情于一景也。心中无景,眼前一切将不复存矣。正如眼前山色,实乃虚妄空无而已也。”

李白听二人言论后,畅怀大笑。笑毕而言之:“人之性灵,宛如流水,可东可西,顺其势而流之。若阻之堵之,其势必困而祸之。又若天上行云,何等逍遥自在,世人可曾窥见其志乎?心中无羁绊,则其境必广。正如庄子笔下之鲲鹏,振翅而飞九万里,大气象也。杜兄之心,太实则不必,王兄之意,太空亦寡味。吾以为,为则随意,争则不可。若夫天人合一,物我两忘,才是至境。正如我等此时与山光水色置身一处,乃兴之所至,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尽而乐之,皇帝于我何有哉?”

三人大笑之。俯仰之間,三人随意率真之言笑,似已暗含释、道、儒之大理。遂饮酒作诗,唱和互答,舞之蹈之,其乐融融。李白意犹未尽,拿出他那把心爱的古筝,又秀了一曲广陵散。

山因之更显其雄美,水因之更见其灵柔。不知不觉间,日影渐西,山中虫鸣鸟叫声复起,凉气亦阵阵袭来,三人遂拄杖携手,寻原路而归。三人的背后,山川水树在黄昏中正渐渐凝固成一幅永恒的图画。

好玩的韩愈

阅读韩愈,除被其文采义理折服外,我感受颇深的是他的官吏生涯。尽管韩愈之所以能名重百世,是以文名,但在当时,他并不是一个为文而文的准文人。好多文章起初充其量不过是一篇祭文,一封信,一个奏折而已。想象得出,他的身影更多的是在仕途中忙碌着。

他是一个严于修身的人,这在他的《原毁》《原道》等文中有所体现。正所谓“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他忠君。他的《论佛骨表》,其对佛教的指斥和深恶痛绝,尽管有些偏执,却是完全站在皇帝老儿的立场上。

他也重交情。他在文章中送孟东野,送李愿,送董邵,送杨少伊,好多话儿说得阳刚、大气、情理交融,更洋溢着绵绵的友情。

也重亲情。如在《祭十二郎文》中流露出的真情,感人至深,好像几乎都到活不下去了的地步。说是“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但他也好玩。在潮州任上时,逢水患猖獗,他代表朝廷去处治时,并没有马上拿出雷厉风行的具体措施,而是神定心闲的在水里投放了一些猪羊,先来了个安抚政策。然后又煞有介事地站在海边,宣读了一篇官腔十足的讨伐文字,大意是说,鳄鱼们啊,你们听着,这里自古以来就是皇帝的治下,后来朝廷疏忽,才教你们钻了空子,现在我代表政府宣告,主权问题上不能含糊,限你们在三天之内领着你们的家眷统统滚蛋,远远地滚到南海去,永远不要再回来,三天走不了,可以五天,五天走不了可以七天,如果七天不成,那我就不客气了,要大开杀戒,将你们赶尽杀绝,到时候,你们可别后悔啊。一本正经地说了一通废话,绕了一个大弯子。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措词严正,有礼有理有据,估计在场的官民们没有人不拍手称好。问题是,那些蒙昧未开的鳄鱼们听得懂吗?这个老头儿在那里出此损招,他到底想干什么?他是给自己壮胆还是在作秀?读到这里,我不经哑然失笑。我的眼前马上生动地现出一个好玩的、迂腐滑稽的、战战兢兢的封建官吏形象。这似乎与他文学大师的崇高形象有些不符。

但,也许这样倒更现其真性情,更有人情味儿。他要的也可能就是这样一个更具人性化的处理方法也未可知呢。

往事越千年。

眼下钓鱼岛问题闹得沸沸扬扬,欲罢不能,如果来个情景穿越,让韩愈回到当世,委任他去全权处理钓鱼岛争端,他是否依然会挖空心思地琢磨出一篇漂亮的官样文章出来,跑到钓鱼岛上去宣读?难说得很!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十分喜欢这个好玩的韩愈。

柳宗元的派

柳宗元留给后人的影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文人形象。他擅长于纸上述春秋,天生缺少现代人所热衷的那种叫手腕的东西。

也好,唐宋散文因為有了柳宗元,也多了一些疏朗和清俊。他洞悉时势,却又不得不寄情于山水。他放任恣纵,山水也因其多情而为他容。

他对山水的情怀是动了真的。初到永州,决定购置西山那些小山丘时,他都有些迫不及待。买了后整修、清理、构建时,一直是一股殷勤劲儿。当时那些小山丘儿,在当地人眼里,是既无古人可凭吊,又无胜迹可追寻,再平常不过,甚至卖了几年都无人问津,却独被他慧眼识之,妙手得之。他置身其中时的那种自得,和谐妥帖若鱼之于水,龙之于云。用现在的话说,那种淡定,真是“帅呆了”,简直还有些小资的味道。

他是遭贬后才来到永州的,却看不见他垂头丧气,抑郁寡欢。他的游记里也找不到一丝一缕的愤懑和牢骚,欢快的文字里跳动着的只是一个依旧强健的,活泼的灵魂。他选择那样一处风景绝佳的地方来安置他失意潦倒的情怀,似乎满足得很。

他好像真的将整个世界很洒脱地放在了身后。

但,其实不然。他真实的处境一点儿也不自在。美文的背后实际暗藏着一个十分疲惫的灵魂。游山玩水并不是他生命中的常态。他笔下的潇洒不过只是他心中的一个乌托邦。

柳宗元小小年纪时就才思出众,因勤于治学,早早就获得才高学广的盛名。士人学子以与他相交为荣,达官贵人以网罗他为门人为快。至中年,进入仕途,也一度官至六品。后因政治风波,受株连才来到永州,开始了他官场生涯中的低落期。

他在永州的生活远没有他游记中描述的那样风光,心志也没有那样好。这在他写给他岳父的那封信里可以看出。他当时意志低迷,神色恍惚,忧虑恐惧,诸病缠身,不但得了脚气病,腹部还生出一个致命的肿块。别人大声说话时,他也感到惊恐不已,血气上冲,即使紧捂胸口也不能自止。再加上永州多火灾,五年内,他的家就遭到四次火灾,几次都险些被烧死。妻子也先他而死,他孤苦伶仃的已鳏居了十多年。按他自己的说法,当时他更是领受了不少冷眼和闲话。

然而,抱怨倒是真的没有,论及他不如意的仕途时,还称自己“官已过矣,宠已厚矣”。他对仕途聊无遗憾,只是期望有朝一日,赶上皇帝大赦,能返回故乡,重新成立家室,落得个封妻荫子,也就心满意足了。老骥伏枥,壮志不已,并不是他柳宗元。有人仰慕他的文章,要拜他为师,他立刻变得惶惶然,说了很多自谦的话,讲了很多人生大道理,同时也毫不保留地阐述了自己著书为文的思想心得。完了又说,你拜得是哪门子师呀,让我们这样互相学习,互相提高不是更好一些吗?这,就是纯粹的文人作派,也只有他柳宗元才做得出来。

这个人其实对好多事理都是了如指掌的。他那篇《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即为明证。朋友家着了火灾,他不但无忧,反而喜之,写了一封信过去,尽是恭贺之词。个中奥妙,他剖析得丝丝入扣。那由福生祸,祸福相依的常理,在他笔底下是别有一番洞天,令人叫绝。他是洞悉人情世故深谙仕途之道的,只不过是知其可为而不为之。

他的志向本来并非如此。那些山水文,只是他在述小情;对他而言,《封建论》之类的宏文才是明大志。他的政治才华在那些文章里发挥得洋洋洒洒,淋漓尽致。如果皇帝老儿稍稍大度一些,再给他点政治空间,他一定会是一个出相入将,金戈铁马的一流政治家。若真如是,他还会拘泥于那处偏僻之地,满足于作那些山水文章吗?

他的晚景充满了凄凉。其寿也短暂,他只活了四十七岁。

韩愈曾抱怨说,柳宗元在仕途中如果始终能谨小慎微,约束自己,也不至于最后落个那样潦倒的处境。

但,果如此,中国文学史上还会有一个光彩照人的柳宗元吗?

历史是不存在假设的。最终,他也只是留下了一些锦绣文章完事。

责任编辑:杨建  贺延东

猜你喜欢

仕途永州柳宗元
柳宗元
尚可喜墓“篆盖”者仕途年代考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永州至新宁高速公路即将开建总投资152亿元
江雪
从《红楼梦影》看顾太清对科举仕途的思考
柳宗元“永州八记”新考
仕途劫
仕途恐惧症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