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V也不V”格式

2015-01-07朱永莉

现代语文 2015年36期
关键词:补语现代汉语语料

□朱永莉

试析“V也不V”格式

□朱永莉

现代汉语学界对于“V副VP”的研究有很多,但是对其下位格式“V也不V”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语料,试图从格式内部、句法、语义、语用等方面来分析现代汉语口语常用表达式“V也不V”。

句法功能 语义特征 语用功能

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或看到类似下面的句子:

(1)他疲乏地闭着眼,动也不动地靠坐在后座上。

(2)他们看也不看望远镜,就肯定“这玩意儿并不十分可靠”。

(3)在入场和散会的时候,常恐得罪了朋友,怪我对人没有礼貌,见了面理也不理。

在这些句子中,“动也不动”“看也不看”“理也不理”有一个共同特点:动词“动”“看”“理”与它们的否定式“不动”“不看”“不理”分别分布在副词“也”的前面和后面。据此我们将这种格式概括为“V也不V”,这类结构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频繁,因此,本文将从格式内部特征、句法、语义以及语用等方面,对此格式加以分析。

在北大语料库①中使用“模式查询”检索“V也不V”,共出现1912条语料,其中,剔除了以下明显不正确以及不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如:

(4)忽必烈道:“我既杀此人,却又赏他家属,你们不明白这中间的道理,是也不是?”诸将一齐躬身道:“请四大王赐示。”

(5)黄帮主带病在身,你乘危相逼,羞也不羞?

(6)这是一个学究式的人,我心里想,对付这种人容易也不容易,他缺乏激情、缺乏活力和冲动。

(7)从这种意义上说,赛特的价格离谱也不离谱。

例(4)~例(7)中的“是也不是”“羞也不羞”“容易也不容易”“离谱也不离谱”都是同一个词在“也不”的前后分布着,我们暂且将其概括为“X也不X”,其中“X”可以是动词(以系动词“是”居多)、形容词、名词等,但是意义与本文所要研究的“V也不V”大相径庭。如例(4)“是也不是”和例(5)中的“羞也不羞”意思是“是还是不是”“羞愧还是不羞愧”,即“X还是不X”,此类结构常出现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例(6)则表示“既容易又不容易”,例(7)义为“从这种意义上说,赛特的价格不离谱”。除去以上这几种情况,本文研究例(1)、例(2)、例(3)中的“V也不V”。

一、“V也不V”格式的内部分析

“V也不V”格式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常项“也”、动词“V”以及它的否定式“不V”。下面分别介绍该格式中的“V”和“也”。

(一)“V也不V”格式中的“V”

根据观察和分析语料,笔者对“V也不V”中的“V”进行统计,结果如下:

单音节的V双音节的V动、想、看、理、眨、睬、瞅、瞧、望、闻、嗅、问、接、定②、皱、提、摸、讲、点、躲、翻、盖、瞥、瞬③、霎、说、笑、转、信、攻、嚼、谢、猜、隔、吭、站、拉、数、响、抬、颤、停、去、涮、刮、尝、切、玩、晃、送、揭、穿、等、挨、跳、叫报告、在乎、回避、理睬、知道、认识

从统计的表格中可以看出,“V也不V”格式中的“V”具有以下特点:

1.“V”多为单音节。通过语料分析,“V也不V”中的“V”多为单音节动词,也有少数双音节动词能够进入这个格式,如“报告”“在乎”“回避”“理睬”“知道”“认识”等。

(8)大夫一动也不动,两只手潇洒地插在白大褂的中袋里,眼睛直直地、连回避也不回避地看着我那满是汗水的脸。

2.多为及物动词,也有少数不及物动词。

(9)她说起话来总是一本正经的样子,连笑也不笑。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例(9)中的“笑”义为“露出愉快的表情,发出欢喜的声音”,是不及物动词。

3.多为动作行为动词。如“动”“看”“想”“眨”“瞧”“望”“睬”“瞄”“哼”“理”“碰”“抬”“笑”“提”等。其中“动”“看”“想”(“思考”的意思,而非能愿动词“想”)“眨”“望”出现频率都很高,“动”出现频率最高。

(10)就这样站了几个小时光景。没有飞翔,甚至不见一只鸥移步,唯动也不动地肃立着。我们称之为“鸥盟”会议。

(11)广义地说,所有顾客都是看客;反之,看也不看,掏钱就买倒是鲜见。

(13)老骆驼重新站起,伸伸脱毛的颈子,碰也不碰地上的水果,仍旧啃着一枝骆驼刺,它高傲地眯起眼睛,扬起自己疲惫……

(14)父说这只猫是他从山野里捡来的,它蹲在一株槐树下的草堆上,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前面树枝上叫得欢的画眉。

(15)警察毫不犹豫也毫不留情地朝瓦洛加屁股猛击两棍,瓦洛加哼也不哼。

(16)那知来者理也不理,等走到我身边时,悻悻地丢了一句:“你认错人了,我是白桦不是叶……”

4.口语色彩比较浓。通过分析语料,“V也不V”广泛出现在当代报刊、小说、访谈类节目以及一些翻译作品中,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口语格式。事实上,能够进入“V也不V”格式的“V”远不止CCL语料库中出现的这些动词,笔者将孟琮等编的《汉语动词用法词典》中的部分口语化比较强的动词带入“V也不V”格式,绝大多数都是成立的。如:扔也不扔、走也不走等。

(二)格式中的“也”

对于副词“也”,《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作了详细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对副词“也”的解释有6种:①表示同样;②单用或叠用,强调两事并列或对待;③叠用,表示无论这样或那样,结果都相同;④用在转折或者让步的句子里(常跟上文的“虽然、即使”等呼应),隐含结果相同的意思;⑤表示委婉;⑥表示强调(有时跟上下文的“连”字呼应)。《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对“也”的第三类意思进行了注释:表示“甚至”。加强语气,前面隐含“连”字。多用于否定句。a.前面是名词。他头也不抬,专心学习。b.前面是“数量(+名)”,数词限于“一”。一张纸也没丢。c.前面是动量词,数词限于“一”。树叶一动也不动。动量词与动词同形时,“一”可省略。动也不动/看也不看。“V也不V”格式中的“也”主要表示强调。

二、“V也不V”的句法功能

(一)作谓语

对于非PCI医院转诊患者,则在检测后利用远程传输系统开始远程会诊,确诊后将患者送到本院,在路途中做好谈话相关的准备工作,同时启动导管室,进入医院之后,直接将患者送到导管室开始进行PPCI手术[16]。

(17)我当时爱读李商隐,一部《玉溪生诗集》常在书桌上,雪峰翻也不翻,有时还斜瞥一眼,给一个“无聊”的评语。

(18)他走了一家又一家,毛遂自荐。可是有些画商一听说他是中国人,看也不看他的画,说:“我们这儿从来不展出中国人的画!”

(19)唐司令官亲自开车带两名卫士到了检查站,坐也不坐一下,便站在检查站停车检查的公路上,不知道要做什么。

(20)怕的是自己一读之后回心转意,再恨不起来了,故此索性看也不看一眼,来个避文如避仇。

(21)我母亲迎出来,还要向他问话,谁料他连看也不看我母亲一眼,一头就钻进小跨院去了。

在例(17)~(21)中“V也不V”均作句中的谓语,但各有特点,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a.单独作谓语,如例(9);b.后接宾语,如例(18)中“看也不看他的画”;c.后接表时量或动量的补语,如例(19)、例(20)中的“坐也不坐一下”“看也不看一眼”。d.是b和c的综合,即“V也不V+宾语+时量性或动量性的补语”,如例(21)中的“看也不看我母亲一眼”。

(二)作状语

除了作谓语以外,“V也不V”在很多情况下还可以作状语。如:

(22)英国诗人雪莱好读书,常站在一个地方,一动也不动地读,一天可以读上十六小时。

(23)“在我房子里,”汤姆正忙着看书,看也不看地随手一指,“在阁楼上。”

上述两个例句中,“一动也不动”和“看也不看”分别修饰动词“读”和动词性短语“随手一指”,在句中充当状语。

(三)可作补语

(24)我们兄弟几个站在那里,吓得一动也不动,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父亲象孩子一样哭,我原来以为做父亲的是不会哭。

(25)他那对微带淡黄色的灰眼睛,一会儿闪耀得非常光亮,一会儿却变得动也不动,暗淡无神,好象刚才的光亮突然熄灭了一般。

(26)村长惊讶也不是没道理,因为矮人族一听到赤肌鬼的名字,便愤怒得动也不动。

例(24)~(26)中的“一动也不动”和“动也不动”分别作“吓”“变”“愤怒”的补语,表示一种状态,属状态补语。

(四)可作定语

(27)由于凉恐而睁得圆溜溜的两眼,仔细地观察着美人的脸。惨白的,动也不动的范莱丽雅,显得比平时更加美丽了。

例(27)中,“动也不动”和“惨白的”一起修饰“范莱丽雅”,作“范莱丽雅”的定语。

(五)在句中作独立成分

(28)他们像第三个人那样,继续他们的行程,想也不想,根本无视天才或狂人的存在。

(29)两个女学生一见警察来干涉了,立刻跳起身子,坐也不坐,就逃似的跑走了。

(30)都说这次完全是当地农民不对,他们什么都没偷,是农民认错了人,问也不问,就围住他们,用扁担、千担、铁锹什么的把他们痛打一顿。

例(28)~(30)中的“想也不想”“坐也不坐”和“问也不问”在句中是独立成分,与后续句子的关系主要是顺接关系。

三、语义语用特点

(一)否定性

“V也不V”包含了“V”和“不V”两个事件,“V”是说话者希望发生的事情,是未然,“不V”是已然的事件,再加上“不”本身的否定意义,使格式“V也不V”具有了否定性。

(31)宋蔼龄嘻嘻笑着骑在前面,路口亮起了红灯,她看也不看就冲了过去。在那里指挥交通的是个留大胡子的印度锡克族交通警……

(32)那狼也怪,像赶什么急事,一个接一个擦身而去,连闻也不闻他一下。

例(31)可以理解为“她不/没看就冲了过去”;例(32)可以理解为“狼没闻他”。由此可见,“V也不V”具有否定性,可以理解为“不/没V”。有时,我们可以看到“V也不V”会以“连/一V也不V”的形式出现,少数情况下后面还可以出现“一下”“一眼”“一声”等。吕叔湘(1994)、朱景松(2007)均提出“连”表示强调,多与“都”“也”等副词相呼应配合使用,可见,“连”是对“V也不V”的更深程度的否定,是强调否定;“一”也是对“不V”的完全否定,表示“一点也不V”。同样,作为补语的“一下”“一眼”“一声”也是对“不V”的完全否定,意为“一下也不V”“一眼也不V”“一声也不V”。

(二)描述性

“V也不V”的句法功能,在句中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补语以及独立成分。“V也不V”主要是对句中的人或物以及施事者的动作、行为、状态进行描述。如例(17)中“翻也不翻”用来描述主语“雪峰”的谓语动作;例(22)中,“一动也不动”作为动词“读”的状语,用来描述“读”;例(24)中,“一动也不动”用在动词“吓”的后面作补语,用来描述被吓后的状态;例(27)中,“动也不动”作定语,用来描述范莱丽雅的状态。

(三)强调性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认为,“也”表示“甚至”,加强语气。“V也不V”中“V”和“不V”分布在“也”的两端,主要表达的意思是“不V”,即“也”是在强调“不V”,从而使整个“V也不V”结构具有了强调义。有时几个“V也不V”一起使用或前加“连”“一”或后加“一眼”“一下”等补语,那么“V也不V”的强调功能更为明显。

(33)提着两盏青纱灯笼,正在悄悄地说,偷偷地笑,一瞧见李寻欢,就说也不说,笑也不笑了。

如果将例(33)改成“提着两盏青纱灯笼,正在悄悄地说,偷偷地笑,一瞧见李寻欢,就不说、不笑了”或者“提着两盏青纱灯笼,正在悄悄地说,偷偷地笑,一瞧见李寻欢,就也不说、也不笑了”,可以看出“也不说、也不笑”与“说也不说、笑也不笑”都表示“不说、不笑”的意思,但是三者在程度上是递进的,“V也不V”的强调功能更为明显。

(四)主观性

在“V也不V”格式中,“V”多为口语性较强的动词,这为说话人在讲述或描述时增加了很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提到“否定性”时,“V也不V”可以理解为“不/没V”。从认知的角度看,“不”主要从主观的角度否定动作发出者(主语)发出某个动作行为的主观愿望或者说话者的主观评价,因而“V也不V”具有了很强的主观色彩。

(34)别人帮助我,我也一定要帮助别人!不信,你现在跳下水去,我一定连想也不想,噗咚就跳进去,把你救上来!你跳吧!

(35)你们若使把什么新知识呈献他们面前,他们是连睬也不睬的,这还算好呢,也许还要恶骂你们一阵,说是不懂得天高地厚。

例(34)中,“连想也不想”表达的是自己一定会“不想”,是自己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例(35)中,“连睬也不睬”用在“是……的”强调句中,更进一步表达了说话人自己的观点、态度,后面“这还算好呢”是对“连睬也不睬”的评价。根据语境,在说话者眼中,“连睬也不睬”和“也许还要恶骂你们一阵”都是不好的行为,在说话者看来“他们不应该这么做”。

四、“V也不V”的语篇分析

“V副VP”结构在语义上不能完全自足,需要与其他单句或复句一起形成意义完整的句子,“V也不V”结构也具有这个特点。从上文可知,“V也不V”可以作谓语、状语、定语、补语和独立成分,作状语、定语时只是修饰语,作补语时与前面的动词共同构成一个句子成分,这三种情况暂且不论,作谓语和独立成分的“V也不V”结构在语篇中常处于中置或后置。

“V也不V”中置时,它与后续句子的关系如下:

1.顺承关系

(36)助手放下盘子,看也不看他就离开了。他坐了大约十分钟,没喝牛奶,也没付钱就起身走了。

2.并列关系

(37)他那出神的眼珠一动也不动,浮肿的眼皮急速地眨了几眨。

“V也不V”后置时,它与前面句子的关系如下:

1.假设关系

(38)如果你再学斗鸡眼,你的眼睛就会那样一动也不动了!

2.转折关系

(39)阿飞长长呼吸了一次,身子却动也不动。

3.补充关系

(40)胡浩也没有动,照样蹲在屋角,一动也不动。

五、“V也不V”相关扩展式

在使用过程中,“V也不V”并不总是孤立地出现,在它的前面或后面常常出现一些其他成分,形成多种扩展式,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一)连/一V也不V

(36)旁边就是一条水沟,但他连看也不看一眼,汗水从头上流下来,双手紧紧插入泥中。

(37)努尔哈赤仍是两眼瞪得溜圆,一眨也不眨,好像根本没有这回事。

(二)V也不V一下/一眼/一声

(38)太阳光如烧红了的钢针,一根一根地扎过来,又痛又酸,他双眼连眨也不眨一下,汗水从头上、身上,一直流到地上,把脚下那片地都洇湿了。

(39)前院里,成排的仆人分站成两队,齐声地向母亲问好,而母亲却瞅也不瞅一眼,大步地就往后院里走,若在平常,母亲每次出门,回家时总要到……

(三)连V也不V一下/一眼/一声

(40)我们望眼欲穿!我们左等右盼!可是他呢?他看也不看我们一眼!理也不理我们一声!动也不动一下!

六、结语

“V也不V”结构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十分普遍,但由于笔者水平和能力有限,本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对此格式的研究还可以更深入,同时也可以将它与同类格式进行比较,这样更利于对外汉语教学。

注释:

①本文语料均出自北京大学语料库(CCL),为了节省篇幅在使用时不一一标明出处。

②定:为“入定”义,动词。

③瞬、霎:眼珠儿一动,义为“眨眼”,多出现在现当代小说中。

[1]贺炜.论“V都不V”格式[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李思月,刘敏.“V都V了”构式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4,(7).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5]孟琮等编.汉语动词用法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6]佟淑玲.“都+NP+了”句式的语义特征[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

[7]王亚凤.从三维视角看“X都X了”[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5).

[8]郑剑平.试论四川方言的“V都VP了”结构[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

[9]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0]朱景松.现代汉语虚词词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朱永莉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200062)

猜你喜欢

补语现代汉语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汉语补语小议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Reliability assessment consideringdependent competing failure process and shifting-thresh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