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1-07靳丹虹孙利燕陈福顺

重庆医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长春市社区卫生医学教育

刘 伟,李 新△,靳丹虹,孙利燕,陈福顺

(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31;2.吉林省辉南县卫生局,吉林辉南 135100)

·医学教育·

基于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 伟1,李 新1△,靳丹虹1,孙利燕1,陈福顺2

(1.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 130031;2.吉林省辉南县卫生局,吉林辉南 135100)

随着医改的深入发展,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基层医疗机构得以缓解,而建设高素质的全科医学人才队伍是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之所在。李新等[1]报道了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需求与利用现状。本文旨在卫生服务视角下对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进行全面掌握,并对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发展提出了新的理论设想与付诸实施,使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得以适应医改的发展需要,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着推动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长春市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36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家(城区85家,农村16家)。乡镇卫生院135家(其中乡卫生院110家,中心卫生院25家)。

1.2 调查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调查长春市23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源现状进行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及卫生行政部门统计报表。制订统一调查问卷,共发放调查问卷236份,回收233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8.73%。

1.3 调查内容 在前期调查研究[1]的基础上设计《长春市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情况统计表》,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访谈填表调查。内容包括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情况(医疗机构名称、服务人口、专业技术人员统计等)、居民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居民健康指标患病情况统计、就诊意愿、医疗服务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等。

2 结 果

2.1 基层医疗机构一般情况 长春市基层医疗机构236家,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1家,共有职工5 374名,男性占26.70%,乡镇卫生院占61.72%,院均22.77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执业医师占18.72%,注册护士占15.80%。乡镇卫生院执业医师占23.58%,注册护士占12.11%。基层医疗机构医护比1.0∶0.6,见表1。

2.2 卫生人力资源状况分析 执业医师的年龄均以35~<45、45~<55岁组为主,分别占43.23%和30.26%。执业医师的职称以中级为主,占41.07%,高级职称占17.29%,高、中、初级职称之比为1.00∶2.38∶2.40,乡镇卫生院则以初级职称为主(65.85%)。护士年龄分布均以35~<45、45~<55岁组为主,分别占42.97%和31.83%。护士职称以初级职称为主,两者分别为62.37%、63.13%,见表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专业人员工作年限构成比以20~<30年组主为(33.54%),10~<20年限组次位。注册护士则均以10~<20年限组为主,占31.84%。乡镇卫生院分别为10~<20、20~<30年限组,分别占人员总数的37.66%和45.67%,见表2。

2.3 医疗服务质量与效率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3年平均诊疗人次223万人次,病床使用率38.67日,全科医师日平均诊疗6.25人次,住院床日以2009、2011年为最高(0.87日),诊疗人次2009年最高,以后逐年下降,2011年最低。表明医院患者逐年去上级医院诊治人数有增加趋势,见表3。

表1 2012年长春市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数构成比较[n(%)]

表2 长春市基层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情况比较(%)

表3 长春市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病床使用及效率比较

3 讨 论

3.1 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学人才现状分析 随着人口迅猛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疾病谱和死亡谱随之发生变化,使得解决社区居民常见健康问题所需要的医疗卫生服务已提到日程上来,人们对卫生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科医学与全科医生的作用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全科医生正努力践行着医药卫生改革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尝试承担社区居民健康和卫生保健系统的角色。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正逐渐成为卫生体制改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医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远未跟上市场需求的发展步伐,基层医疗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严重不足,按照国际标准,每名全科医生服务3 000~4 000人,按照这样的配置比例,长春市至少需要4 000名全科医生。而长春市目前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医生仅占标准配置数的56.8%,大部分未接受全科医学的规范化培训,55.74%的全科医学人员来自街道卫生所、乡镇卫生院,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高素质全科医生的缺乏,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瓶颈。随着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城乡社区特殊群体的医疗服务为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全科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调查显示,236家基层医疗机构共有职工5 374人,院均22.77人,执业医师高、中、初级职称之比为1.00∶2.38∶2.40。社区全科医学人员与配置标准尚有很大差距[2],年龄偏小,医师人员中,35~<45岁组人员占比例为43.23%,医护人员工作年限以10~<20年为主,占31.81%。执业医师职称结构中初级为主,分别为41.07%、41.50%。职称结构明显偏低。年龄、工作年限及职称对比分析显示,基层医疗机构存在着诸多影响因素[3-4],而全科医学人才素质高低是制约着社区卫生服务质量与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本调查从医疗服务、病床使用及效率分析,表明基层医疗机构是群众看病就医的主要场所,承担着城乡居民的医疗诊治,直接涉及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但是,长春市全科医学人才队伍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与建设,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学历结构中本科学历占16.63%,本科学历明显高于全国水平(6.7%)[5],但全科医学专科学历教育速度比较缓慢,满足不了基层医疗机构需求与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大全科医学人才数量和素质的培养力度,改革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是满足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根据调查,长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需要面向基层社区,具有综合素质高,能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开展社区综合卫生服务的全科医学专门人才,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面对市场急需全科医学人才的需求,搭建卫生服务平台,大量培养全科医学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要与发展。而现在高校全科医学本科人才大量涌进专科医院、综合医院,造成全科医学人才的匮乏,这就需要专科学校大力培养“留得住”的全科医师,要求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重点为乡镇卫生院及以下医疗机构培养从事全科医学的卫生人才,确定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与职业素质、掌握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全科医疗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临床医学人才。但是,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按照国务院2009年新的医改方案中提出的要求,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调整高等医学教育的结构和规模,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加大职业医学教育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面向基层的高等卫生职业医学教育,采取定向培养等多种方式为基层医疗机构培养实用的卫生人才,造就大批扎根基层、服务社区的合格全科医学人才。

3.2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医疗卫生战略的核心环节,通过深入调查与实践,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革与创新,构建新医改背景下体现素质教育、行业岗位教育,建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注重教学服务社会的“五个”相结合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质量的全科医学专业人才奠定理论基础。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应该调整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和实训基地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岗位为框架”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依据,既有区域性特点,又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特点,全面实施“五个”相结合的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1)队伍建设与职业定位相结合。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应在逐步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数量的同时,注重全科医学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全科医师承担着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既要满足现在社区卫生服务的急需,也要考虑今后的提高与发展,因此,全科医生培养模式要与职业定位接轨,采取各种形式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岗位实践培养,使全科医学人才队伍建设与社区卫生服务相衔接,做到职业定向培训,提升教育层次,充实基层医疗机构岗位群。(2)课程设计与行业岗位相结合。完善全科医学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建立以“岗位导向”的课程结构的课程体系,以行业岗位进行课程设计,增设与岗位相适应的社区健康教育、社区保健与康复等课程,使人才培养更适应社区服务特定对象的教学需要和区域发展对全科医生人才的需求。加重社区预防医学、传染病学与社区疾病与预防课程的比例,使全科医学教育形成职业教育训练连贯化的全科医生模式,积极开展针对全科医学人才的技能提升,设置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6]。(3)模式创新与社会服务相结合。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平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应积极探索和创新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教学为社会服务的课程体系,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课程设置应适应社会服务功能,全面提高全科医学课程教学质量。建立“学-做-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纳入教学,同时提升社会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全科医学专业社区卫生服务的引领带头作用,不断增强社会服务功能[7-8]。(4)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相结合。全科医学教学应以适应社会实践需要为目的,针对学习任务提出问题,按照岗位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积极开展情景式教学模式,始终致力于全科医学学生能适应在社区卫生服务领域解决临床问题能力的培养,把基层医疗机构临床实践中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入课堂教学,模拟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学生参与全科医学课堂教学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动力,提高教学效果,实现医学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逐步提高全科医师人才的人际沟通技巧、医患交流的社会实践能力,使教学贴近社会,贴近临床,贴近患者,从而进一步提升全科医师人才培养质量。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社区疾病诊治的主要场所,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当前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拓展全科医学服务领域,有效地促进全科医师能力的提升,教学与培训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通过培养和实践,逐步形成一支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社区卫生服务团队,使全科医学人才培养落实到实处,全面促进全科医学人才素质的提高,以满足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与发展。

[1]李新,王昌辉,张莉莉,等.长春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需求与利用现况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8):12-14.

[2]周音,徐强.社区卫生服务需求调查研究[J].实用全科医学,2007,5(2):165-167.

[3]姚云,侯万里,卢祖洵,等.湖北省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效率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0,30(9):46-47.

[4]梁万年.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和全科医学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4,7(11):769-771.

[5]韦波.为后发展地区培养全科医学人才[N].光明日报.2011-10-03(2).

[6]陈天辉,李鲁,施卫星,等.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16(1):28-31.

[7]俞林伟.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27(8):615-617.

[8]肖纯凌.适应社会需求 加快基层全科医学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32(10):32-33,41.

10.3969/j.issn.1671-8348.2015.28.044

吉林省卫生厅科研课题计划项目(2012ZC006)。

:刘伟(1957-),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等的研究。△

:E-mail:cmclx@163.com。

R-4

B

1671-8348(2015)28-4016-04

2015-04-20

2015-06-25)

猜你喜欢

长春市社区卫生医学教育
登泰山
奔跑的小浪花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社区卫生发展“老大难”还在
农村社区卫生机构试试“托管制”
明代医学教育纵横谈
创新社区卫生服务 真正落实医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