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国的“文化开学”

2015-01-07艾洛

留学生 2014年10期
关键词:亚诺杜尚莫迪

艾洛

每年九、十月份,法国都会迎来一场丰收,一次盘点,这既是农业意义上的丰收,也是文化上的盘点:葡萄经过一夏的炙热,等待着留学生组成的雇工大军去采摘;各大展馆纷纷宣布今年的临展,“杜尚奖”也快要颁布;大大小小的出版社也各自推出本年度的新书,美其名曰“文学开学”,作家们经过一整年的“假期”,拿出自己的新作作为“暑假作业”交给读者们验收。

今年秋天巴黎最大的看点大概是蓬皮杜的杜尚回顾大展,每年人们总在这里看到上一年的“杜尚当代艺术奖”获奖者的特展,今年终于可以看到一次杜尚本人的回顾。要说国际艺术,那可能还是大皇宫的“葛饰北斋大展”更加宏大,大皇宫每次的展览虽然有些呆板,但毕竟能进去的基本都算是名家或大师,而且展品不少,也属于不容错过的盛事了。

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各种庆祝和互访活动层出不穷,前几天刚刚在“诗歌之家”听了诗人于坚朗读自己的《零档案》等作品,近日又有铁凝带着作协的一些作家来法国交流,当然流程还是那一套,读作品,和译者学者读者互动讨论,前些日子莫言来法国国家图书馆,也是类似的一套,当然,法国读者最后能领略多少作者的魅力,全看当场的译者发挥如何了。

要说今年“文学开学”最大的赢家,肯定是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迪亚诺。伽利玛出版社刚在十月初推出了他的新作《免得你在街区迷失》(Pour que tu n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不到一周诺贝尔奖颁布的消息就传来了,法国“亚马逊”书店上这本书立马脱销,真可以算是现代版的“洛阳纸贵”。据说他获得“龚古尔文学奖”的名作《暗店街》在国内早已绝版多年,旧书被书商们炒到几百块一本,不少读者听闻诺奖消息的第一反应是:这下《暗店街》肯定要重印了!

其实莫迪亚诺算是近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里中译较多的一位,记得赫尔塔·穆勒当时几乎没有中译,门罗去年获奖也只是稍好一些,今年,终于读者们不用担心出版社会赶着去买版权然后找译者花上十天半个月赶出几本书来。当然,莫迪亚诺还有不少作品没有中译,比如他上一部小说,2012年秋天出版的《夜草》(LHerbe des nuits)就还没有中译,现在看来,不久的将来应该会有不少莫迪亚诺译文,不过他作品繁多,每本一两百页,一共写了20多本了,加起来也快赶上普鲁斯特了,但现在很少有那样宏大漫长的作品了,很多时候作家们也是被逼无奈,莫迪亚诺就颇为遗憾,认为现代的写作太过碎片化,他自己也不例外,但他是生计所迫,必须每一两年写出一部作品糊口。波拉尼奥的《2666》本来被他分成好几本,让他的出版人分别出版,以此给他的孩子留下一份生活来源,但出版商认为那样会破坏作品原本的整体性,就一次出版了,还好这小说卖得很好,希望他的遗愿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法国并没有中国的作协制度,作家谋生基本全靠写作,但出版社以及整个出版业的利益都有很好的保证,中国的亚马逊和美国的亚马逊都以打折促销著称,但这一招在法国行不通,法国一直限定他们折扣不可以超过百分之五,今年以来更是连这百分之五的折扣都被禁止了,如此一来,实体书店的顾客就不至于因网店的折扣而不再光顾(或者只去看书),据我观察,法国的书店有时候客人不算多,但都是有效顾客,来的人很少只翻阅不购买,基本都会买上几本。也多亏了这些政策,巴黎还是遍地都是五花八门的书店,作者们也可以生存,否则这样的“文学开学”谁知道还能搞上多久,这一点,值得中国的相关产业和部门反思、学习,否则迟早有一天,我们将面临无物可供交流的窘境。

猜你喜欢

亚诺杜尚莫迪
奖杯我扛走了
因为我们是队友
放弃进球的那个男孩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恶搞杜尚
印度人拿莫迪做了上百个App
“恶搞”杜尚
让马飞起来
看杜尚怎么玩艺术
杜尚: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