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福韦酯联合拉夫米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2015-01-07潘荣进
潘荣进
(辽宁省盘锦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124000)
阿德福韦酯联合拉夫米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潘荣进
(辽宁省盘锦市中医医院消化内科,124000)
目的 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拉夫米定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既往未接受相关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保肝、利尿、降低门静脉压力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拉夫米定(LAM)单药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阿德福韦酯(ADV)与LAM。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评分)及HBV-DNA转阴率。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TBiL、ALB、PTA、Child-Pug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为67.5%;对照组转阴率为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结论 既往未接受相关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联合应用ADV与LAM临床获益更佳,能有效改善肝功能各项化验指标,加强肝脏储备功能,提高乙肝病毒DNA转阴率。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毒性肝炎;乙型;阿德福韦酯;拉夫米定
R57
A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因素长期作用下导致的病理学上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伴假小叶、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肝硬化早期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病情逐渐发展至失代偿期而出现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降低等相关临床表现,导致患者最终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继发性感染、肝癌等并发症[1]。由于我国过去经济条件落后,肝硬化诱因主要为病毒性肝炎;而在欧美发达国家,导致肝硬化最常见的诱因为饮酒。肝硬化通常起病隐匿,病情发展呈慢性进行性加重,临床上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在乙型病毒性肝炎所导致的肝硬化失代偿期阶段,乙肝病毒(HBV)重新处于复制活跃期,干细胞组织持续受到损伤。如果在此阶段能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抑制HBV复制并获得免疫应答,减轻肝细胞炎症反应及肝纤维化程度,使乙肝患者在生活质量和预后上获益。目前公认的有效抗HBV药物为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由于肝硬化失代偿期应用干扰素有加重肝衰竭的风险,因此核苷类似物常为临床抗HBV的首选药物[2]。拉夫米定(LAM)作为我国批准上市的第一个核苷类似物类药物,经长期临床证实疗效确切。然而,LAM在应用6~12个月后,由YMDD变异导致的耐药性明显上升[3]。阿德福韦酯(ADV)与LAM同为核苷类似物,但作用机制不同,耐药位点不同,故不会出现交叉耐药,成为继LAM耐药后的首选药物。因此,收集我院今年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观察ADV联合LAM对其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80例,全部患者既往未接受相关治疗,确诊是已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依据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4]。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7~71岁,平均(58.3±11.3)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6~69岁,平均(58.4±10.8)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全部患者均充分告知后自愿参与本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常规给予保肝、利尿、降低门静脉压力等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LAM单药治疗:LAM剂量100 mg/d,清晨顿服;观察组采用ADV联合LAM治疗:ADV剂量10 mg/d,LAM剂量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疗程为1年。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肝脏储备功能(Child-Pugh评分)及HBV-DNA转阴率。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1.4 判定标准
1.4.1 Child-Pugh评分 将患者一般状况、腹水、血清胆红素、血清白蛋白浓度及凝血酶原时间这5个指标的不同状态分为3个层次,分别记以1分、2分和3分,并将5个指标计分进行相加,总分5~15分;分数越高,肝脏储备功能越差。
1.4.2 HBV-DNA转阴率 采用荧光定量分析仪检测HBN-DNA含量,结果判定拷贝数<500为阴性,≥500为阳性[5]。
1.5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ST、TBiL、ALB、PTA、Child-Pugh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治疗后HBV-DNA转阴率为67.5%(27/40);对照组转阴率为32.5%(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5)。
3 讨论
活动性乙肝肝硬化为一种治疗上较为棘手的疾病,其5年存活率较低,相关研究证明,一般存活率为14%~16%[6]。失代偿期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治疗重点为持续抑制HBV-DNA复制,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延缓疾病进展。目前,临床上最常采用的抗HBV-DNA复制的药物为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由于干扰素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应用受限,所以核苷类似物为首选。在核苷类似物中,LAM和ADV是最常用的两种药物。LAM肝细胞内转换成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可竞争性地抑制HBV编码的逆转录酶,由于该酶具有DNA聚合酶的活性作用,抑制其可有效终止DNA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病毒复制过程。ADM是腺嘌呤磷酸酯类化合物阿德福韦的前体,可通过抑制DNA的聚合酶和逆转录酶活性而抑制HBV的复制过程,降低患者肝细胞的炎症反应。由于两种药物所作用靶点不同,因此理论上具备联合应用的可能性。本研究中,我们旨在观察ADM与LAM联用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效果。结果显示,两药联用较单用LAM可明显改善肝功能各项化验指标,加强肝脏储备功能,提高乙肝病毒DNA转阴率。因此我们认为,在有条件的未接受过治疗的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群体中,可采用ADM与LAM联用的方法作为初始治疗。
[1] 陈灏珠,钟南山,陆再英.内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9-428.
[2] 肖基海.阿德福韦酯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0):1426-1429.
[3] 杨明岳.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的长期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20(34):152-153.
[4]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2011,19(1):13-24.
[5] 杨崎恩,蒋亦明,孙彤,等.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老年失代偿期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3):1518-1520.
[6] 罗拾林.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活动性乙肝肝硬化长期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4):1791-1792.
1672-7185(2015)24-003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5.24.014
(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