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发展谱新篇
2015-01-07孙岩
孙岩
当有人抱怨“工会工作难干”的时候,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工会干部们却忙得有滋有味。当有人慨叹“工会工作难创新” 的时候,大连市甘井子区的工会组织却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路,取得显著成绩,受到全总和省市总领导的一致好评。
甘井子区的工会组织之所以得到上级工会领导高度的评价,之所以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并取得骄人的业绩,主要得益于他们坚持“发展为先,职工为本,基层为重”的工作理念,坚持以创新精神开展工会工作所做出的不懈探索与成功实践。大连市甘井子区工会现象值得研究,她给新时期开展工会工作,提供了诸多启示。
持续优化工会工作环境
甘井子区是大连市的一个城乡结合大区,甘井子区区域面积478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110万,正处在大连市中心城区建设阶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工会组织应该如何定位?工会工作的思路将如何谋划?区总工会班子成员经过认真研究,一致认为,要想开创甘井子区工会工作的新局面,就得用理性的思维谋划工作思路,以创新的思维拓展工会工作,各级工会组织必须不断探索完善创新发展工会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他们积极探索新的工会工作格局,大力促进基层工会活力建设。主要从体制机制创新入手,优化工会工作环境。他们积极争取区委对工会工作的领导以及政府对工会工作的支持,在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一是建立和完善区委和街道党(工)委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情况汇报制度。区委每五年召开1次工会工作会议,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工会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会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及问题。街道党工委也定期召开工会工作会议,听取工作汇报,研究工会工作,并把工会工作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进行管理。二是建立和完善政府与工会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会向同级人大、政协通报工会工作情况制度。区政府明确了1名副区长联系区总工会,协调和解决工会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每年区政府就区总工会提出的专项问题,召集相关部门参加区政府与区总工会的联席会议。近几年来,区政府为区总工会解决了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区级帮扶资金配套等相关问题。今年,区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执法检查列入到重点工作。通过检查,区人大常委会认为全区各级工会组织在法律宣传、基层工会组织建设、职工维权机制完善、多层级监督管理机制建立、劳动关系协调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为促进甘井子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建立和完善区总工会与街道党工委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设主席1人,由区委书记担任,成员由各街道党工委书记构成。联席会议制度重点解决两级党组织如何更好地加强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并为甘井子区工会工作发展把关定向。四是建立和完善工会工作目标考核机制。区委将工会工作纳入对各街道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之中,各街道党工委也把工会工作纳入到对基层工作的考核之中,形成了考核、管理、激励、监督机制。
2011年区委出台了《中共甘井子区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工会工作领导的意见》(甘委办发〔2011〕33号),明确各街道设立总工会,主席由街道党工委同级副职担任。非公企、教育、城建、交通、医疗卫生、律师等行业性工会,设立专职工会主席,按同级副职配备。全区现有14家街道总工会、173家社区(村)联合工会委员会、8家行业工会(区直机关、非公企、教育、城建、交通、卫生、人社、农海)。在全省“六个专项行动”检查中,检查组组长、辽宁省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史桂茹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甘井子区行业工会组建以及主席的配备,充分体现了甘井子区委对工会工作的强有力领导,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2014年,区总工会还推动成立了全市首家的兴华街道汽车销售与维修行业工会联合会和营城子街道营城子工业园区工会联合会,这是区总工会与街道党工委深入贯彻落实市工会十六大精神,强化基层工会组织建设的新尝试。两个街道级的行业工会联合会成立后,将更好地维护地区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会维权机制
健全和完善职工诉求代理机制。在全市率先构筑了区、街、社区(村)、企业工会四级诉求代理制度,把职工自我维权变为工会代表职工维权,由职工走在维权路上变为工会干部走在维权路上,此做法缩短职工维权周期,减少职工维权成本,消除职工怨气,得到了市总工会的认可。2010年大连市总工会在甘井子区召开了“深化职工诉求代理制度现场会”,推广甘井子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做法。《工人日报》以“大连甘井子区工会实行职工诉求代理制”为标题,在头版进行了专题报道。
建立和完善工资集体协商机制。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加大民生工作力度的要求和市总工会的工作部署,区总工会与区人社、区工商联等部门联手,积极稳妥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不断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收入,让甘井子区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广大职工。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在甘井子区的不断完善,从源头和宏观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稳定职工队伍。目前甘井子区形成了“区委重视、区政府主导、三方运作、企业劳资互动”的工作格局。此项工作得到了市总的高度评价。
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与司法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工会法律顾问制度的意见》,组建了甘井子区法律援助中心,建立了法律顾问工作者队伍。目前,甘井子区有26个律师事务所、52名律师分别担任区总工会、街道总工会、行业工会的法律顾问,形成甘井子区工会系统法律服务支撑体系。一些可能引起劳动争议的因素被消灭在萌芽和初始阶段,避免了劳动争议和相关矛盾激化和上行。
建立维权维稳融合机制。在区委的支持下,区总工会与区政法委密切配合,建立了“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劳动调解”“四调合一”的解决包括劳动争议在内的辖区内产生的一些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把职工维权置于地区稳定大格局中推进,通过职工合法权益维护,促进地区稳定,同时在维护地区稳定的基础上,维护职工权益。
2012年,在大连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加强和谐劳动关系建设工作会议上,区总工会做了题为《创新发展诉求代理机制,推动和谐甘井子区建设》的发言。同年,区总工会被全总授予“全国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维权服务示范单位”。
不断加大工会服务职工力度
近年来,甘井子区总工会紧紧围绕区委和上级总工会的重点工作,搭建了以社区(村)为平台,以工会组织为纽带,以社企联合为抓手,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格局,深化服务职工工作。
打造“千米服务圈”。一是完善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功能建设。2013年,甘井子区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迁入新址,对功能进行了整合,增设专家工作室、文体设计室及工会业务指导室,并建立了由法律、医疗、心理咨询等专业人员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为基层工会和职工采取订单式和一对一服务。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从帮扶困难职工向服务全体职工拓展,从单一帮扶转向综合服务,此做法得到了辽宁省总工会的充分肯定。二是强化街道职工服务中心和社区(村)职工服务站建设。目前,14个街道和173个社区(村)全部建立了职工服务中心(站)。三是推动企业建立职工服务站。目前,全区有1377家企业建立了职工服务站。区、街、社区(村)、企业的职工服务中心(站)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形成了“千米职工服务圈”,使职工能够就地就近及时得到救助和服务。
树立三个职工文化品牌。品牌一:按照区委“文化大沙龙”的总体要求,甘井子区总工会提出了“固定的屋,流动的书,无形的卡”的“职工书屋”工作理念。“固定的屋”,就是依托企业、街道、社区自有场所建立职工书屋(目前,全区职工书屋数量达1000余家)。“流动的书”,就是依托区图书馆现有资源以及上级工会和本级工会的资金投入,让书籍不断更新,仅2013年流动图书数量达2万余册。2014年,区总工会联合区文体局打造的流动图书站正式启用。区总工会组织区图书馆送公益讲座到企业,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送图书600余册,受到企业职工的热烈欢迎。“无形的卡”就是为职工办理电子读书卡,网上覆盖图书10万余册,职工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利用读书卡就可以博览群书。目前,电子读书卡已经发行1000余张,惠及职工及家庭成员。大连市首家全国级职工书屋示范点诞生在甘井子区。时任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视察甘井子区职工书屋建设情况时,对甘井子区创建职工书屋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品牌二:全力打造“工会大讲堂”文化品牌。“工会大讲堂”是工会组织全面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新阵地、新标准和新载体。通过这个载体的示范导向作用,围绕职工思想实际,开展符合时代特点,符合区域实际,符合职工要求的系列教育活动,更好地为广大职工服好务,维好权,当好职工真正的“娘家人”。区总工会以“工会大讲堂”为载体,举办了“践行孝道·传承仁爱”演讲比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列活动暨职工摄影展、甘井子区“最美职工”评选活动以及“职工杯”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排球比赛、跳绳比赛。品牌三:开展职工心理行为拓展训练。心理行为拓展训练旨在缓解青年职工心理压力,促进身心健康,增强团队意识,深化企业团队文化建设。此次活动共覆盖了辖区内40余家企业的1200余名青年职工。
形成服务职工多样化格局。一是针对困难职工,进行建档立制,帮扶到位。近几年来,共救助困难职工6340人次,发放帮扶资金300余万元;助学277人次,发助学金45万元;临时大病救助126人,发救助款20余万元。二是面向工会会员,实现工会服务工作的转型升级。区总工会与辖区36家法人单位的71个商户签订了优惠协议,印制“工会会员服务卡”,为辖区工会会员提供消费购物、医疗健康、文化艺术培训、餐饮洗浴、娱乐健身、美容美发、购车维修等优惠服务。目前已发放“工会会员服务卡”65000张。三是针对80、90后青年职工,加大调研,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住房和婚恋情况,多层次、多角度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四是“救急救困救助”保障体系再延伸。城建行业工会联合会启动了“有困难人帮我,无困难我帮人”的“职工温暖互助资金”,对11个企事业单位2840名工会会员职工救病救急救难提供资金扶助支持。
泡崖街道辖区内的大连金玛超市工会委员会启动了“大病大家帮”救助基金。救助基金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无病我帮人、有病人助我”为宗旨,用“公约书”的形式规范参与员工的权利和义务,惠及113名签约职工。
甘井子区总工会正以“温暖互助资金”和“大病大家帮”救助基金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职工帮扶体系,逐步扩大覆盖面,将帮扶困难职工向服务全体职工拓展,从单一帮扶转向综合服务。
2014年,甘井子总工会牢牢把握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这个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突出维权和服务两个工作重点,提升职工技能和工会干部业务素质。
创建“甘井子技工”品牌。区总工会与区人社局等有关部门面向企业技术工人联合开展集理论教育、岗位培训、技能比武、评先表彰和宣传推广等为一体的“甘井子技工”系统工程,打造“甘井子技工”品牌,带动引领更多职工形成“学技能、比技能、用技能”的良好氛围,促进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由区委区政府主办,区总工会与区人社局承办的甘井子区第一届“区长杯”职业技能大赛上,共有维修电工、中式面点师、养老护理三个职种的2000名职工参与报名,400名职工参加初赛,200名职工参加复赛,100名职工参加决赛。最终每个职种决出了“技术状元”一名,“技术能手”四名以及“优秀选手”五名。
2014年,甘井子区总工会以“服务职工、引导职工、培训职工、增强职工主人翁意识”为目标,广泛开展职工岗位练兵、技术培训、技能比赛,突出了以职工技能提高为载体的各种活动。区总工会鼓励企业摸索符合自己企业特点的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方式,通过组织职工举行集娱乐性、知识性为一体的“趣味知识”竞赛,充分地将岗位练兵趣味化、将培训考核PK化,使职工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第六届“银联杯”全国商业服务业收银员职业技能大赛大连地区选拔赛决赛中,由南关岭街道总工会选送的职工“过关斩将”荣获“优秀个人奖”一等奖,被授予“大连市服务业收银员技术状元”的称号。大连北市万盛购物广场发展有限公司荣膺“优秀商户奖”二等奖。
叫响“劳模精神”。继续做好先进模范人物的选树、培养和宣传工作。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带动和激励效应,助推企业科技创新和科技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关爱劳模行动,对退休的老劳模、困难劳模开展走访慰问、体检和疗休养等活动,让老劳模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再树“职工文化品牌”精品。继续推进“固定的屋,流动的书,无形的卡”“职工书屋”建设模式,重点打造企业流动图书站的建设。全力打造“工会大讲堂”和职工心理行为拓展训练两个文化品牌。“工会大讲堂”设计了传统文化、经营管理、社会热点、业务交流、健康心理疏导及区情时事六大版块,采取职工论坛、演讲、知识竞赛、专题报告等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等形式丰富职工思想文化生活,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内容,从而达到“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缚、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目的。
“职工维权”再出实招,完善基层劳动关系预警机制,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与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劳动合同》监督检查,从源头上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加大诉求代理和法律援助的工作力度;与安监部门共同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努力保障职工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权益;加大《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的培训、宣传、落实、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劳务派遣工的合法权益。
大连市甘井子区工会正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区委和市总工会的领导下,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甘井子区现代化国际化中心城区建设和大连市工运事业的发展做出他们应有的贡献。
【短评】
可贵的创新精神
大连市甘井子区总工会领导班子和广大工会干部坚持以创新精神开展工会工作,用扎实的实践创造了成功的经验。甘井子区工会现象值得研究。
甘井子区的工会工作有声有色,有为有位,奥秘何在?答案很简单,就是甘井子区总工会领导班子和广大工会干部有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敬业精神,有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有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公仆精神。正如一位职工所说:他们认真想事,积极干事,努力干成事。也正因为如此,甘井子区的工会组织和工会工作实现了在“党委政府中有位置,在职工群众中有威信,在社会上有影响。”
大连市甘井子区工会创造的经验并不深奥,但引人深思、给人启迪。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