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中美联合抗日史
2015-01-07李大光
李大光
近些年来,抗日战争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逐渐得以揭示。相信我们中的多数人都知道珍珠港事件,对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经过也有所知悉。但是,了解杜利特轰炸机队在中国被救始末的人大概不多。不久前,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航母来了——从珍珠港到东京湾》描述了整个事件的详细经过。
作者甘本祓出生于上个世纪30年代,后来到美国生活和工作了20年。在30多年前,甘本祓开始进行科普写作。在美国工作和生活期间,他有了更多的机会获得历史资料和数据,这也是这本书能够如此详实地描述整个事件的原因所在。
对于日本偷袭珍珠港事件的描述,大多数人主要关注于偷袭之前的日本军队内部的争论以及军事准备和对美军造成的损失。《航母来了》则将事件扩展到美日战争前双方的政治和军事力量对比,使读者能更清楚地了解战争发生的背景,从而更深入地认识这段史实。根据书中提供的详细数据,我们知道当时美日海军力量对比悬殊。日本无论在航母、战列舰、重巡洋舰,还是在驱逐舰和潜艇方面都占据上风。美国对日本军事力量的忽略是它在珍珠港事件中惨败的主要原因。另外,美国当时的主要注意力并不是日本和太平洋,而是支援麦克阿瑟驻守的菲律宾。美国政府对日本的忽视也体现在中日战争之初对日本的野心的漠视。比如,罗斯福总统虽然发表了“隔离”演说,但是,1938年,日本还是从美国进口了重要的战略物资,包括机床、废铁、燃油、航油以及其他金属。其后日本侵占了中国半壁河山后,美国才有所醒悟。作者认为:“在珍珠港事变之前,虽然中国已艰苦抗战了4年,但美、日却还是‘友好国家。”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海军和空军数量在书中也有详细数据记录。这些都是很好的历史资料。
以珍珠港事件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已经有很多,比如,1953年的《乱世忠魂》,1970年的《虎!虎!虎!》,1980年的《碧血长天》,2001年的《珍珠港》和2010年的《谍海风云》。这些作品描述了杜利特对东京空袭的全过程。
《航母来了》重点描述了杜利特与他的团队驾驶16架陆军航空队的B-25轰炸机,于1942年4月18日从“大黄蜂号”上起飞,从东京以东668海里处扑向日本,在东京等地上空投弹30秒,然后迅速冲向南、再转西,飞向中国南方沿海,由于油尽机毁,跳伞后为中国人所救的动人事迹。这也恰恰是“中美联手抗日纪实”的详实记录。这个故事已经被很多书予以描述,但是,《航母来了》对一些细节的描述似乎更加真实和动人。杜利特在给一位中国恩人的信中说:“在1942年4月间,由于中国人民的勇敢,我们当中许多人的性命才能保存下来。”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中国时,在复旦大学的演讲中说:“当法西斯军队席卷亚洲时,我们和你们并肩抗敌。你们当中有些人会记得那些日子,记得当我们的杜利特将军和他的空袭队越过半个地球前来助战时,有些飞行员在中国着陆,你们记得那些勇敢的年轻人,是你们把他们藏了起来,照料他们,救了许多人的性命。”美国老布什总统在纪念杜利特空袭50周年时说:“那些善良的中国人,不顾自己的安危,为我们的飞行员提供掩护,并为他们疗伤。在这具有特殊意义的时刻,我们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做出的人道主义努力,是他们的帮助才使我们的飞行员们能够安全回国。”
这个事件已经过去了72年,美国人仍然念念不忘。中国人更应该记住在战争中,国际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航母来了》不仅仅是一本书,也是一个展览馆。书中的插图质量之好,似乎把读者领入了一个展览馆。在这个展览馆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真实的历史照片、杂志图片和报纸原件,甚至还有很多手稿。在这本253页的书中,配图就达到150多幅,其中不乏历史珍品。
一图胜过万言。在阅读历史的时候,图片将我们带入到历史的真实场景中,使我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历史的瞬间带给人类的震撼。从这个角度上,这本书达到了这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