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经济改变中国

2015-01-07项安波

今日中国 2015年4期
关键词:活跃新能源领域

创新经济改变中国

当前在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一代信息通讯等领域出现了技术变革的机会窗口,而中国当前最为活跃的创新力量也主要分布在这些领域。

项安波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2015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使得如何让创新成为驱动发展的主引擎,再一次成为中国各界关注的焦点。实际上,早在本世纪之初,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中国的创新活动就开始趋向活跃。当前,中国在某些领域已经进入由技术跟随到赶超甚或是领跑的阶段;中国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更是层出不穷,新产业、新业务、新业态的涌现,便利了生活、促进了生产、丰富了选择。可以说,创新经济极大地改变了中国。

相较而言,中国在一些成熟技术领域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但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或者一些即将产业化的新技术领域,差距就不那么明显,甚至在局部领域,某些环节还取得了领先地位。当前在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一代信息通讯等领域出现了技术变革的机会窗口,而中国当前最为活跃的创新力量也主要分布在这些领域。

最为活跃的创新力量

“互联网+”这一新的经济形态正在重塑中国经济,为中国适应经济新常态注入强大发展动力。在中国,“互联网+”的经济辐射效应主要体现有三:一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使得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大幅提升了中国传统行业的效率,并利用互联网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二是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大数据、O2O和电子商务等活跃领域的创新,不仅催生了新产业、新业务和新业态,而且促进、带动了传统行业的升级与更迭,如互联网金融几乎重塑了中国新的金融格局。三是缩短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距离,扩大了消费的范围、提升了消费的效率、丰富了消费的选择。如在新一轮的产业变革过程中,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了中国ICT产业整体转型升级的基础:2014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达到2千亿元人民币,用户规模达到5.57亿人,智能手机出货量超过4亿台,4家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市值最高的10大互联网企业;在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融合、移动大数据等方面,中国与全球基本同步。

在全球生物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明确提出把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研发投入、政策、人才等方面都给予了重点支持。生物技术和生物产业成为中国企业高度关注和创新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中国在该领域的研发实力和产业规模都有了明显提升。以2014年位居中国创新榜第六的华大基因为例,该公司每年产出的基因数据占据全球过半市场份额;其组建的国家基因库平台,能对接生物、医药、新型农业等众多新兴产业,为百姓健康、生物制药、高效养殖等提供原始基因数据,可能会创造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化进程超过市场预期。在传统动力汽车方面,中国落后于国外企业;但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中国企业已经展现出发展潜力。随着资源环境约束的加剧、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汽车企业的研发,新能源汽车正在改变中国汽车产业格局。在当前中国传统汽车消费出现较大回落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刺激等因素下,却获得了快速发展,展现出蓬勃活力。如中国2015年2月汽车产销环比出现较大回落(分别下降28.65%和31.31%)、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下降0.38%和0.22%);但新能源汽车生产同比增长近5倍。

在一些新兴行业或技术领域,中国企业展现出越来越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如深圳大疆创新引领的无人机行业成为中国创新经济的亮点。其产品入选美国《时代》周刊2014年度十大科技产品,位列第三。目前,大疆创新占据了国际小型无人机市场约50%以上的市场份额;3年时间,其销售额增长近80倍,人员规模从最初的香港科技大学4名毕业生增至近2500人,成为全球飞行影像系统先驱,客户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

中国无人机大会暨展览会

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的来说,在新兴技术领域,由于产业尚处于萌芽期,技术尚不完善、知识产权壁垒尚未形成、产业垄断地位还没有确立、商业模式还存在着不确定性,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发展机会,因而成为中国企业创新的活跃领域。如上文所述的那些领域,以及智能电网、新能源、新材料、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共同构成了中国创新经济最活跃的板块。

另一方面,与技术创新相辉映,中国企业还高度重视商业模式创新的“四两拨千斤”的功效,主要是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定位、营销和盈利模式等方面的创新,调整、重构供应链与变革商业模式,进而获取竞争优势。中国企业对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并重,使得创新经济在中国蓬勃兴起,新产业、新业态促进经济、便利生活、创造就业、稳定社会、提升文明,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可能。

同时,中国也认识到创新驱动动力还不足的现实,正在通过深化科教体制改革,尤其是科研经费分配体制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造支持技术突破与成果产业化的制度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创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和社会氛围,使得创新早日真正成为中国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主动力。

猜你喜欢

活跃新能源领域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活跃在抗洪救灾一线的巾帼身影
这些活跃在INS的时髦萌娃,你Follow了吗?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