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

2015-01-07吴建民

今日中国 2015年4期
关键词:东亚倡议一带

“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

“一带一路”的倡议从本质上看,是要把东亚、南亚和中亚连接起来。这三个地区国家之间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的构想将会推动这三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为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吴建民

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发言人

中国驻荷兰大使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

中国驻法国大使

国际展览局主席

外交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现任外交学院教授

欧亚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讲话,提出了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同年10月3日,习主席又在印度尼西亚国会提出了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这两个倡议被概括为“一带一路”开放包容的经济合作倡议。这是在中国外交史上,中国领导人第一次提出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影响深远的倡议,倡议提出后引起了国内、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在2015年3月8日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强调指出全面推进“一带一路”的建设是中国外交的重点。

“一带一路”是习近平主席经过深思熟虑提出的重大倡议,既考虑到全球形势,又考虑到亚洲的需要以及中国国内的情况。

从全球情况看,当今的国际形势呈现出三个中心:

冷战、对抗、局部战争与冲突的中心在中东和北非。2010年的阿拉伯之春引发了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大地震,一个个强人倒台,整个地区陷入了长期的动荡之中。叙利亚内战持续了3年多,造成20万人死亡,几百万难民流离失所。2014年6月29日又冒出了一个伊斯兰国,凶狠残暴,遭致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国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反伊斯兰国联盟,有54个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的组织参加。而北非地区,利比亚战争之后,利比亚陷入了长期动荡的局面,正沦为伊斯兰国在北非的基地。中东、北非地区是当今世界各种矛盾集中反映的地方:大国在这里较量;地区大国在这里角逐;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在这里延续;民族矛盾在这里恶化;教派仇杀愈演愈烈。这个地区的动荡眼下还看不到一个完结的时候,给中东、北非地区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这么一个动荡、冲突、局部战争的中心吸引了国际社会和大国外交上的注意力。

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在欧洲。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破坏力极大的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美国成为金融危机的中心。但是后来,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恶化,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心逐渐转移到欧洲。金融危机已经持续了快7年,但是欧洲人仍然在同金融危机的后果进行苦斗。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对于欧洲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使本来在国际关系中非常活跃的欧洲,注意力内向。

全球经济增长的中心在东亚。过去几十年,东亚是全球经济中增长最迅速、最有活力的地区。东亚的经济增长率大约为全球平均增长率的一倍以上。东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形势在延续,这就带来以下三个影响深远的结果:

一是东亚国家特别珍视东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不会做任何事情来破坏这一地位。

二是世界上的主要大国和国家集团没有一个想要破坏东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因为东亚的增长是全世界所需要的。

三是东亚所面临的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依然存在。尽管在东海和南海,中国与邻国围绕领土争端出现了一些摩擦和紧张局势,但是大家都主张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现存的分歧,没有一个国家主张武力解决。

三个中心的形势告诉我们,东亚作为全球经济增长中心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从亚洲看,亚洲包括东亚、南亚、中亚和西亚。东亚发展最快,势头最强劲;南亚正在积极赶上;中亚相对滞后;西亚动荡。东亚有大约22亿人,南亚有16亿人,中亚有1亿人。“一带一路”的倡议从本质上看,是要把东亚、南亚和中亚连接起来。这三个地区国家之间经济上有很强的互补性,“一带一路”的构想将会推动这三个地区之间的合作,为亚洲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

从中国的情况看,30多年的大发展,我们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举世公认。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2014年中国的GDP总量突破了10万亿美元的大关。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诸如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环境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步履维艰、产能过剩。

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亚洲所面临的问题乃至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只能通过国际合作才能解决好。

习近平主席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还指出:“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十分明显,闭关锁国是无法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中国梦一定要改革开放,一定要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同世界各国进行合作才能实现。因此,“一带一路”也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关键性步骤。

“一带一路”的倡议也适应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随着中国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国际社会期待中国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就是我们向国际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一带一路”的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欧亚大陆的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随着“一带一路”这个宏伟的倡议逐步实施,东亚、南亚、中亚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必定会对美国、欧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经济增长均有很强劲的推动作用。习近平主席倡导以合作共赢为核心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一带一路”的倡议就是我们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具体行动。

当然,“一带一路”的倡议目标宏伟、内涵丰富、时间跨度长,要实现起来绝非易事,绝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共商、共建、共享,这一连用三个“共”字是很有道理的,这就是说中国一家办不了,必须同人家商量办才能办成。中国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需要,“一带一路”上的国家也有自己的利益,自己的需要。共商就是要找到双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利益汇合点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共同构建利益共同体,使双方的利益得到发展,双方的需要得到满足,只有这样才能谈上共享。

实施“一带一路”必须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一切背离合作共赢的思想和观念都必须坚决摒弃。近些年来我们经常听到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有人说在对外合作中,“中国的国家利益要最大化”。此言听起来非常“豪迈”,但你仔细想一想,这是自作聪明。你对别人说“我的利益要最大化”,对方会怎么想?对方会想:“你的利益最大化,那就意味着我的利益最小化。”人家会干吗?

还有人说,“一带一路”必须中国掌握主导权。什么是主导权?主导权就是控制权。国家与国家是平等的,你来主导,我就是被主导。请问在今天的世界上谁愿意被主导?如果一方想主导另一方,最后肯定不会有好结果。还是习近平主席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是有生命力的。

实现“一带一路”的倡议必须按规则办事。这个规则必须是国际公认的规则,不是一家定的规则,也不是潜规则。我们在实现“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必须坚决按照大家都接受的国际规则办。国内有些不符合国际规则的东西、各种各样的潜规则必须坚决摒弃。

“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的、包容的,不仅是中国和“一带一路”上的国家参加,而且欢迎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参加。发达国家、国际组织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吸取他们的成功经验,避免过去所犯的错误。

“一带一路”是一个崭新的事物,我们过去没有做过。我们在做的过程中缺点和错误势必难免。我们要允许试错,关键是要认真听取各方的意见,有错就改,及时纠正。

实现“一带一路”关键是人才。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培养了不少对外合作的人才。然而,考虑到“一带一路”的规模是如此之大,时间跨度是如此之长,需要好几代人才能建成。在实现“一带一路”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人才用起来,包括今天在跨国公司里工作的有成就、有经验的人才,而且把国际上的人才也可以用起来。这就是全球化提供的便利。全球化使得资本、商品、技术和人才在全球流动。“一带一路”是造福全人类的事业,当然需要把全球的优秀人才吸引过来才能做好。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确实是一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倡议。实现这个倡议,需要我们同“一带一路”上的各国以及国际社会一道持续不懈地努力,共同构建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

猜你喜欢

东亚倡议一带
以泉会友,共享东亚文化盛世
全球发展倡议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浙江向全行业发起廉洁自律倡议
一带一路风光无限
欧洲第一份研究东亚视觉艺术的西方语言杂志——《东亚艺术》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Happy Afternoon Tea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15000余种商品亮相东亚商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