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光璀璨的华文文学

2015-01-07文|李

今日中国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丽严歌苓华文

文|李 红

星光璀璨的华文文学

文|李 红

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在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致辞

华文文学是华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新移民的增加,海外华文文学呈现出中西文化在新层面的碰撞与磨合。

不久前,由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以下简称国侨办)主办的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聚集了严歌苓、尤今、汪国真等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位海内外华文作家,共同探讨华文文学的未来。这个旨在广泛团结五大洲华文文学界人士,促进全球华文文学团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凝聚全球华文文学界力量,更好地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全球性传播的活动,受到了海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

长期以来,海外的华侨华人作家怀着对祖(籍)国的文化认同与情感,坚持华文写作,像严歌苓、高丽娟等以自己的作品为世界华文文坛增光添彩。专家认为,海外华文文学作品已成为沟通居住国与祖(籍)国之间的精神桥梁、表达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与华侨华人不断融入所在国主流社会相似,海外华文文学也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其地域文化的影响,使创作富于中西结合的色彩。

正如国侨办主任裘援平所说,“华文文学是华人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随着新移民的增加,海外华文文学呈现出中西文化在新层面的碰撞与磨合。我们应该更加关注世界华文文学事业的发展,使其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支奇葩。”国侨办副主任何亚非也表示,希望海内外华文文学界人士凝神静气搞创作,脚踏实地做研究,不断提高自身学养、涵养、修养,更好更多地创作出反映时代生活,具有崇高艺术品位的优秀作品。

而严歌苓、高丽娟等正是游走在中外之间,传播、融汇中外文化的海外华文作家的代表。

“中文太有魅力,太深奥,太丰富,同时也是独特和唯一的,就像唐诗宋词里的每个字所含的图像信息早已嵌入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之中一样。”

跨越东西方文坛的严歌苓

2014年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归来》在中国热映,莫言评价其为“表达的东西直指人心”。这部电影改编自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电影的热映令严歌苓及其作品在继《金陵十三钗》、《梅兰芳》等电影之后,再次被海内外关注。在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优雅的严歌苓成为媒体焦点。严歌苓根据自身的经历侃侃而谈,称“到了西方后对祖(籍)国语言和文学的魅力有了更深的感悟。”

严歌苓的父亲是著名作家萧马,原名严敦勋,著有长篇小说《破壁记》以及电影文学剧本《柳暗花明》等。严歌苓自豪地说:“家里的丰富藏书是我最好的学校和老师,当时可以看到的经典作品我家基本都有。”

1978年严歌苓发表第一部文学作品—童话诗《量角器与扑克牌的对话》时,父亲就告诉她要学会写大白话。当严歌苓已在海内外文坛崛起时,父亲又告诫她,“要在喧嚣中沉下去。”严歌苓不无感慨地说,她在文学上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得益于父亲的教诲与影响。

与文艺结缘的严歌苓,在国内时就发表了多部引起关注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严歌苓赴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文学写作系攻读学位。当时该校文学写作系已开设了欧洲文学、拉美文学、俄罗斯文学的经典课,系主任决定让她讲解中国文学经典。能有机会在美国高校介绍中国文学,严歌苓十分激动。她立即购买了五种译本的《红楼梦》,精心准备课程。但当她读到前4个英译版本时却“非常沮丧”。因为这些译本只是简单地把每个故事翻译出来了,而完全没有把《红楼梦》包罗万象的丰富内涵、精妙语言、人物白描的精到和雅致表达出来。“这样的翻译不能给《红楼梦》一个完整真实的面目。”正是这次特殊的经历,激发和增强了严歌苓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自信。“中文太有魅力,太深奥,太丰富,同时也是独特和唯一的,就像唐诗宋词里的每个字所含的图像信息早已嵌入中华民族的集体意识之中一样。”

作为海外华人作家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严歌苓的作品大多被改编为反响热烈的影视剧。例如《少女小渔》的故事境界及叙事风格引起了著名导演李安的创作热情,由他导演的《少女小渔》获得亚太电影节四项大奖。而严歌苓的好友陈冲根据她的小说导演的《天浴》,获得台湾金马奖七项大奖。不仅如此,严歌苓还先后与陈凯歌、李翰祥等著名导演成功合作,屡屡获奖,为其作品奠定了在华语文坛的影响力。

正如许多作家善于反思和审视自我一样,严歌苓认为像她们这些20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的华文作家面临着共有的困境,即在作品中描写的都是那一代人的经验,包括记忆中的中国、她们的童年时代、文革经历等。但是,与众不同的是严歌苓很好地把握了这些经历,并以这些背景创作出了反映复杂人性、具有哲思和批判意识的文学作品。《陆犯焉识》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严歌苓以她曾获得留美博士学位的祖父为原型,参照另一位老人在文革监狱里的经历创作出主人公。为写好《陆犯焉识》,“对人性感兴趣”的她多次去主人公生活过的华盛顿、上海以及文革中右派被禁锢的流放地青海考察。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坎坷命运,揭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坚守正直、良知的心路历程,体现了她作品深刻的思想性。

严歌苓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关注和正视历史的作家。2011年底,由她改编的,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金陵十三钗》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严歌苓郑重地表示,海内外华文作家要坚持通过文艺的形式,表现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历史事件。“南京大屠杀,在6个星期里有30多万中国人遇难,比犹太人遭受纳粹大屠杀还残酷。犹太人在不断地用文学艺术作品表现、反映这一历史事实。对南京大屠杀,现在我们必须要坚持说下去,写下去。”

严歌苓在到美国之后,几乎每年都参加当地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活动。在一次集会上,严歌苓接触到著名的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而张纯如的纪实文学《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和一个叫魏特林的美国女子有关的传记,对她写作《金陵十三钗》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目前,严歌苓和丈夫劳伦斯生活在德国,在她看来,德意志民族对于二战彻底反思的精神很难得,这样才不会重蹈二战覆辙。

经过多年辛勤耕耘,严歌苓在中外文坛不仅收获颇丰,而且广受好评与欢迎。她赢得了华语文学类的几乎所有大奖,英文写作也起步良好,她的英文长篇小说《The Banquet Bug(赴宴者)》获得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的“小说金奖”,深受美国亚马逊网站以及英国BBC广播好评。此外,严歌苓作为优秀的编剧,成为好莱坞编剧家协会会员中唯一的华人会员。

游刃有余地行走在东西方文坛的严歌苓对广为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有自己的看法。严歌苓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明西方人对我们的意识形态、对一个小村庄的生活状态感兴趣了。”但同时她强调,中文是有魅力的、深奥的、丰富的语言,怎样深度地被世界理解,与怎样传播、翻译大有关系。中国的汉语言文字一定要让诺贝尔文学奖来欣赏、接受,难度非常大。因为翻译不仅是语言,还有文化、政治等。

严歌苓认为,不能把“面向世界”这句话等同于西方世界认可。她说,“文学作品必须由最内心的一种感动出发,首先要感动自己,并诚实的表述。创作不能有任何杂念,不要想着去迁就谁。既不能迁就关注网络文学的通俗读者,也不能迁就任何评奖的委员会。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把中国文学做好,永远不要粗制滥造。”

作家严歌苓在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高端论坛上发表演讲

文学作品必须由最内心的一种感动出发,首先要感动自己,并诚实地表述。创作不能有任何杂念,不要想着去迁就谁。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把中国文学做好,永远不要粗制滥造。

高丽娟:搭建“丝路”文化交流的桥梁

华文作家高丽娟30多年来热衷于教授汉语、文学写作等多项职业,并在土耳其与土耳其籍的汉学家先生一起孜孜不倦地传播中华文化。高丽娟文笔瑰丽优美,但谈及自己为促进中土文化交流所做的工作时,却低调、朴实。

出生于中国台湾的高丽娟,毕业于台湾大学中文系。因与在中文研究所读硕士的土耳其留学生欧凯相恋,于1982年她远嫁土耳其安卡拉。20世纪80年代初,土耳其唯一拥有汉学系的高校是安卡拉大学,高丽娟的先生欧凯回国后进入安大教书,高丽娟则在安大获得博士学位后,与先生一样成为大学汉学教师。

几十年的教学生涯,已经让他们桃李满天下,培养的数千名学生,如今几乎遍布土耳其各机构。除了教书外,高丽娟和已成为安大东语系主任的欧凯还有共同的志向,那就是从事汉学研究,向土耳其传播中华文化。目前,欧凯发表了《中土原始神话比较研究》、《隋唐汉化胡人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史记评介》、《突厥在初唐建国时期的角色》、《中国水墨画的特色》、《西南丝绸之路》等论文,出版过《中国成语故事》、《伊斯坦堡的中国宝藏》、《孔子》、《实用中文》等著作。高丽娟则出版了《土耳其的汉学研究》和《汉学研究在土耳其》等作品。

高丽娟记得,刚到土耳其时,土耳其国家广播电视公司国际电台华语组邀请她作兼职人员。在这里,高丽娟制作了《土耳其与中国友好往来》等广播节目。2013年,当她听到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及这一宏大构想将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互牵连在一起后,高丽娟十分兴奋,立即策划了一台节目——《丝路的两端》。她说,丝绸之路起于中国的西安,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在古代为东罗马帝国首都,称君士坦丁堡,正是丝绸之路的终点,从2014年1月开始,她采制的《丝路的两端》节目正式播出,每周一期,到2014年12月27日总计播出了52集。该节目主要报道土耳其和中国当前的政经文化交流活动,以及丝绸之路上中土民间交往的历史故事。在节目中,她介绍了中土两国在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往来、历史文化故事,如土耳其的音乐舞蹈史诗《火舞》,中国舞狮文化等。同时,还介绍了当代中土两国经济建设文化交往的重大活动,如连接欧亚的海底隧道、土耳其高铁建设,以及安卡拉地铁用上中国列车、莫言访问土耳其诺奖得主帕慕克等。

高丽娟的节目深受听众的喜爱,听众多次来信赞扬她,表示为丝路的故事所吸引。高丽娟很为自己所做的工作自豪,觉得很有成就感。她说,“这些来信让我觉得自己在做有意义的工作。”

目前居住在土耳其的华人华侨约有8万人,来土耳其留学、经商、从事汉语教育、在中资机构工作的华侨华人越来越多,她在采访中也发现了这些朋友在土耳其精彩的人生故事。令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对第一位华人土耳其湿拓画家李昕桐的采访。湿拓画是一门十分古老的绘画技艺,于14世纪经丝绸之路从伊朗传入安纳托利亚,流传到了奥斯曼土耳其,如今已几近失传。这项绘画艺术是在一个长方形的画盘中,放水后,加入一种海藻提炼的胶质物,使加入牛胆汁的天然油彩浮在水面,当各色颜料滴落水中,慢慢散开后,再用细而尖的工具绘画,之后铺上一张与画盘一样大小的纸,朝一个方向拉出,从而形成奇妙的湿拓画。

高丽娟与学生们合影

李昕桐原是国内某跨国通信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在加拿大留学深造时与土耳其籍的同学相恋,在嫁到土耳其后,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湿拓画时就被深深地吸引。于是,她在互联网上搜索到有关学习湿拓画课程后,不假思索地报了名。7年之后,李昕桐从土耳其传统湿拓画大师手中拿到连土耳其人都很难拿到的结业证书,成为第一个学习湿拓画艺术的中国人,也是目前为止唯一能够独立绘画的中国画师。目前她的作品在土耳湿拓画艺术画界尽人皆知,并于2013年回中国展示土耳其湿拓画艺术画。此外,李昕桐还在土耳其第一中文门户T号外书写专栏,与读者分享她作为华侨华人在土耳其的生活经验。高丽娟感叹说,李昕桐这样的华侨华人来到土耳其后,也变成了中土两国间的民间文化使者,促进了两国人民间的了解。

工作之余,她还常为《中国时报》、《德国侨报》、《苹果日报》、《欧洲日报》等华文报刊写稿,分析中东时政,或介绍土耳其风土。

现在,高丽娟不仅是欧华作协的会员,还当选为欧华作协理事。在首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上,高丽娟做了“丝路‘华语’——丝路华文文学的先锋:中亚突厥国家与土耳其的汉语热”的报告。介绍了土耳其高校汉学系和孔子学院、土耳其汉语汉学学生到中国留学,以及土耳其华文作家等情况。她说,“希望有更多的华文作家,一同为‘丝路’两端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

已成为“土耳其通”的高丽娟感觉土耳其社会融合了东西方文化,人情味很浓。她在当地也结交了很多土耳其朋友,大家平日互相照顾。每个月还会轮流举办茶会。生活中高丽娟是一位贤妻良母,既会做一手顶好的中国菜,还会做西式的蛋糕、比萨等。如今她的一双儿女,一个在跨国公司工作,一个在耶鲁大学读研究生。

在参加完此次大会之后,高丽娟充分利用回国的机会,到上海、温州、厦门旅行。在上海,她见到了土耳其担保银行驻上海办事处主任诺扬罗拿,他是高丽娟在安大的学生,曾经担任过土耳其外交部派驻中国的外交官,现在已经在中国生活了30年。看到自己的学生们能用流利的汉语和中国人交谈,在中国过着快乐美好的生活,高丽娟非常欣慰。她由衷地感慨:“今天能看到中土民间交流的盛况,都起因于播下学习汉语的种子,现在这些种子发芽成长了。”

猜你喜欢

高丽严歌苓华文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简易方程》思维导图
高丽莉作品赏析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严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母与子
武装
严歌苓的芳华岁月
新女娲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