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的中美关系
2015-01-07吴建民
新阶段的中美关系
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更符合世界潮流。
吴建民
曾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
发言人
中国驻荷兰大使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常驻代表、大使
中国驻法国大使
国际展览局主席
外交学院院长
全国政协外委会副主任
现任外交学院教授
欧亚科学院院士
欧洲科学院院士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2014年12月13日-15日,中央党校和阿斯彭战略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美学术论坛,本届论坛的主题是《亚太和平发展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美国方面对这次论坛特别重视,派出了由前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斯考克罗夫特、哈佛大学著名教授约瑟夫·奈率领的阵容强大的代表团。中方出席会议人员的规格也很高。
两天的会议开得很紧凑,讨论热烈、认真、坦诚。在论坛的闭幕式上,由美国内格罗蓬特大使和我分别代表美中双方做总结发言。我在会上就中美关系讲了三点看法:新阶段、挑战多、有希望。
回顾自1971年7月基辛格博士首次访华以来,过去43年的中美关系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1年到冷战结束。在这20年时间里,中美关系的基础是共同对付苏联霸权主义。苏联霸权主义是美国的主要对手,也是当时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这个阶段中美关系的基础是牢固的,带有战略意义。在此期间,中美关系发展总体上很好,特别是在政治、战略方面。这个时期中美经贸关系也有所发展,但由于中国经济体量小,两国贸易额有限,到1989年中美贸易额才122亿美元。
第二阶段,从冷战结束到2010年。此时,冷战期间支撑中美关系的战略支柱随着苏联的解体不复存在,中美关系需要新的支柱。在这个阶段里,中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的合作发展都很快,但主要支柱是经贸合作。
1971年,我作为中国代表团的年轻外交官首次赴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的时候,中美贸易额才区区500万美元。然而,2013年两国贸易额上升到了5200亿美元。这么快的发展,是完全出乎人们预料的,这是双方共同利益推动的结果。
第三阶段,大概可以从2010年算起。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来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心;而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支撑中美这两个具有全球影响大国之间关系的,有三大支柱:共同应对全球性的挑战;中美双边关系;中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中美关系进入新阶段,这是世界大变化、中国大发展带来的结果。
毋庸讳言,中美之间存在着众多的分歧。两国有着不同的政治、社会制度,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又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中美关系不断出现矛盾和摩擦,面临着诸多挑战。
比如,在两天的论坛期间,美方人士强调指出:美国企业界一向是支持美中关系发展的最积极和最重要的力量,然而,今天他们对中方的埋怨、不满的情绪在上升,支持两国发展关系的热情在减退。12月14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会见美方代表团时,美方人士也直言不讳地讲出了他们的忧虑和担心。
习近平主席多次指出:“中美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汪洋副总理十分重视美方的意见,并强调指出中国政府关于进一步发展美中经贸合作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对于美国企业界的不满和疑虑,需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予以化解。
网络安全也是中美之间发生摩擦的重要领域。2013年7月,在中美战略安全对话框架下,双方成立了中美网络安全工作组并已开始对话。对话的目的是要在这个重大的领域里发现中美双方的利益汇合点,开展合作,化解分歧。然而,2014年5月,美司法部以“网络窃密”为由起诉中国五名现役军官,这显然是要走向对抗。在这种情况下,网络安全工作组活动被迫中止了。在网络安全方面,中美之间存在重要分歧,但也有开展合作的广阔空间。
12月14日的晚餐会上,傅莹主任发表主旨演讲之后,斯考克罗夫特问了一个问题:“你们中国人最不喜欢美国的是什么?”这是我多年与美国人打交道,美方所问的最直截了当的问题,大概也是美方在心里掂量了许久,直到今天才问出的问题。
我的看法是:我们最不喜欢的是美国人太爱发动战争了。美国发动的战争不仅没有解决任何问题,相反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同时,战争也给美国自己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烦恼。
中美关系面临着诸多挑战的现实,告诉大家中美关系不能“漂流”,不能听之任之。如果两国不能管控好分歧,积极推进合作共赢,分歧、矛盾和竞争就会突显,毒化两国关系的气氛,影响合作的开展。
我对中美关系并不悲观,我认为中美关系是很有希望的。这是因为:
两国元首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6月,奥巴马总统和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了非正式会晤,达成了一项重要的战略共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习近平主席对此的定义是“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
我对习近平主席这几句话的理解是,“不冲突、不对抗”表明了中美两国元首的决心,就是中美两国绝不重蹈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走向战争与对抗的老路。两国领导人有这样的政治意愿至关重要。
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后,“中美关系向何处去”的问题引起世界高度关注。国际上不少专家纷纷预言,中美必将走向冲突、对抗乃至战争。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国际关系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研究了历史上15对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的案例,发现其中有11对走向了战争。有些人估计,中美之间大概不会离开这个规律;中国国内也有人断言:“中美必有一战”。中美两国元首显然不赞成这个看法。
“相互尊重”是中美关系发展的前提。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样,只有相互尊重,双方的关系才能发展。如果缺少了这个前提,发展关系是无从谈起的。
“合作共赢”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路径。美国有美国的利益,中国有中国的利益,但是中美双方的利益有交汇之处。在中美利益汇合点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构建中美利益共同体。这样做的结果是,中美的相互依存度越来越加深,两国关系的基础会变得越来越牢固。过去30多年中美经贸合作的大发展就是合作共赢的结果。这也证明通过合作共赢这条路来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走得通的。
中美两国元首2013年在安纳伯格庄园谈了8个多小时,谈得很好。2014年11月10日-12日,在奥巴马总统再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谈了10个多小时,双方达成了27项重要成果。
中美首脑会晤达成如此多的成果,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些成果包含三大领域:
一是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中美双方共同发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宣布各自在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同意共同推动国际气候变化谈判于2015年巴黎会议如期达成协议,并加强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务实合作。中美这项联合声明让国际社会喜出望外,受到了热烈欢迎。中美双方还就《信息技术协定》扩围谈判达成了双边共识,并呼吁在日内瓦尽快恢复和结束多边磋商。毫无疑问,这对谈了13年尚未达成协议的多哈回合,是一个好消息。
二是中美双边关系。双方也达成了多项协议,特别是双方表示将加快中美双边投资协定(BIT)的谈判,以期早日达成一个全面、高水平且体现非歧视、公平、开放和透明等原则的双边投资协定。
中美正在谈判的双边投资协定将会对中美关系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将首次超过外资流入,这是一个转折性的变化,我们正处在中国资本走向世界大潮的前夜。中美投资合作将会把中美关系带入一个新阶段,大大加深中美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中美双方还达成为对方国家商务、旅游人员颁发10年多次签证、为留学人员颁发5年多次签证的双边合作协议。
三是中美在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中美双方积极评价两军在高层及各级别交往、机制性对话和磋商、中青年军官交流、联演联训等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充分肯定两国国防部签署关于建立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信任措施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和关于海空相遇安全行为准则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同意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军事交流、增进互信、加强合作、妥处分歧、防范风险。
在本次论坛期间,中美双方对于奥巴马总统最近与习近平主席的会晤评价都十分积极。在奥巴马访华之前,美国国内有许多关于中美关系的悲观论调,认为中美关系正在下滑。但是毋庸置疑的是,奥巴马总统这次成功访问中国后,有关中美关系的悲观论调在减退,乐观的看法在增多。
中美关系具有坚实的基础。我们经济上相互依存,人员来往频繁,每天来往达1万人以上,有几十万中国学生在美国留学,也有几万美国学生在中国留学。而且中美关系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双方都有一批关注中美关系的人士,他们正在从多方努力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这次美国派出阵容强大的代表团访华就是一个例证。快到年底了,来华的美国人士都是大忙人,但是他们愿意抽出时间来与我们研讨如何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这是令人感动的。
中美关系的发展符合时代潮流。自中美关系开启以来,美国经历了八任总统,有共和党的总统,也有民主党的总统。不论美国两党之间存在多少分歧,但双方发展美中关系是有共识的。中国方面,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现在的习近平主席,积极推动中美关系的发展也是历届中国领导人的共识。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过去40多年,中美关系也出现过严重的危机,比如1989年危机、1999年炸馆危机、2001年撞机危机等。不管危机是多么的严重,这些危机都得到了妥善的处理。而且在每次危机之后,中美关系不仅没有停顿、倒退,相反,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当今的时代潮流。2014年奥巴马总统对中国的国事访问非常成功,受到全世界欢迎。这说明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更是符合世界潮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