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森林郴州 魅力无限

2015-01-07周彰军何志高张瑜

林业与生态 2014年6期
关键词:创森郴州绿化

周彰军+何志高+张瑜

郴州,地处湖南省东南部,毗邻粤港澳,是湘、粤、赣三省的“中心生态屋脊”,也是湘江、珠江、赣江水系的发源地。这片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而且山峦青秀、河流众多,生态自然条件良好。

自古,郴州便与绿色结缘。“郴”为篆书“林”、“邑”二字合成,意为“林中之城”,是独属于郴州的一个字。自秦置郴县始,郴州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却始终是“四面青山列翠屏,草色花香尽得春”,历史上森林覆盖率一度高达80%。然而,2008年年初,一场特大雨雪冰冻灾害让秀美的林中之城遭受重创,林邑之殇令人惋惜心痛。历经灾害的郴州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之举重振林邑风采,重建美好家园。几载春秋后,郴州再度坐拥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完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展现出无穷魅力。

理念篇 生态引领幸福路

在人群熙熙攘攘的武广高铁郴州站,出站通道两侧列着巨幅的宣传牌,“林中之城、休闲之都”格外引人注目。走出站来,身后是葱郁的青山在蓝天下巍然而立,眼前宽敞整洁的广场是乔、灌、花、草一派欣荣,绿色气息扑面而来。在郴州这座自古就有“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称的城市,绿色问候着千千万万来往的旅客,绿色也指引着513万人的幸福方向。

五岭逶迤,唯郴载福。郴州是上天厚爱之地,汇集了交通、资源、生态等优势于一体。作为湖南的“南大门”,郴州通粤达海,区位优势明显;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郴州地下蕴藏着品种繁多、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其资源优势令人艳羡;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集体林区,郴州森林资源丰富,是名符其实的“林邑之城”。

郴州市委书记向力力说生态优势是后发优势、比较优势、再发优势。郴州市人民政府市长瞿海说:“交通优势为竞争优势,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生态优势是可持续发展优势。”

历史上,郴州就有着厚重的绿色渊源;当下,决策者又将生态定位为发展的制高点。因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自然成为郴州城市进程中的必然之举。2012年3月,郴州市委、市政府正式向国家林业局、湖南省林业厅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

实际上,郴州对于国家森林城市的追求,更带着一份期待美丽蝶变的迫切渴望。2008年年初,一场历史罕见的冰灾使郴州森林资源全面受损,全市森林蓄积量减少15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下降8个百分点,昔日的青山绿水变得满目疮痍。以往对绿色习以为常的郴州人,一时间心里都憋了一股劲。

怀着“重整河山,再现山水之城”之壮志,2010年10月,郴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森林郴州”的目标,全面启动雨雪冰冻灾害后恢复林业及森林景观建设、交通干线绿化大提质等系列生态营造林工程;2011年,郴州市第四次党代会《关于开展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的决定》,作出“三年投资100亿元,推进森林郴州建设”的决策部署;2012年春天,南国第一缕春风拂来之际,郴州市委第一次常委会议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定。当年10月,郴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创森动员大会,市五大家主要领导全部到场,市、县、乡、村四级书记全部与会,会议以1200人参加的超大规模开到了村支部书记一级。

郴州人誓以“森林郴州”开启一段凤凰涅槃的征程,开创一个幸福美好的生活。郴州市委、市政府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列为一号工程,纳入了湘江流域保护与治理的范围,上升到绿色湖南建设的战略地位。自2011年以来,市委书记向力力、市长瞿海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次会议就是调度部署创森工作,各级党委政府更是将创森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高位推进。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成立了市县两级创森班子,制定出倒排工作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喊响一个口号,“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金山银山还不如绿水青山”;实行一支笔审批,严格林地占用审批,建立林地占补平衡制度;实行一票否决,建立领导、部门和县市区及乡镇三个层面的创森责任,将“森林郴州”创建作为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提拔、交流、调动、评先的考察内容之一,由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审核评定。

机制篇 风正潮平好扬帆

走进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眼前绿树成荫的街道宽敞整洁、翠影随波的河道绵延不绝、幽静的厂房内玉兰飘香,园区创森办主任刘晖介绍:“我们的理念是园区、城区、景区三位一体,要用好的环境引进好的企业,用好的环境留住优秀的人才。”创森以来,园区已建设了33公里长的绿色走廊,37公里的沿河风光带,总面积140公顷的主题公园,园区森林面积达到59.3公顷。

是的,在郴州创森的战场上,猎猎迎风招展的不仅林业一面大旗。荒山荒地绿化、通道绿化、城市绿化、水系绿化以及村镇绿化五大工程,分别由市林业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和市农办分别牵头负责,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县市区具体实施,其中市直相关单位负责承担城区及周边山头造林绿化任务。林业、农业、城管、交通、水利、农办等部门个个都是得力干将。

“众人拾柴火焰高”,郴州人深谙此理。郴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领五大家领导和广大干部职工先后12次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参与人数达20万余人次,种植各种树木80万株。郴州建立了湖南省首个碳汇林基地,巾帼林、共青林等各类义务植树基地遍布城乡,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如火如荼,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7%。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民众,大家都是创森战场上的主力军。尤其是历经了2008年的冰灾,郴州人的植绿爱绿护绿意识更为强烈。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副主任阳斌对此深有感触:“冰灾后,老百姓只要一看到我们景区在进行工程建设,就会前来询问详情,生怕我们毁坏了山林。志愿者也经常到我们景区来清理枯枝垃圾。”

全城创森,全民参与,全力投入,是郴州创森工作实施的有效机制。按照《关于开展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的决定》“3年投资100亿元”的要求,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0万元,并负责筹集1亿元以上,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1000~3000万元,并负责筹集3000~5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城乡绿化。同时,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按在编人数每年捐资;矿山、电力、房地产开发等企业单位按生产经营规模和效益每年筹资;各级林业、城管、交通、农村、水利、国土、环保、建设、农业、农业开发、扶贫开发等部门资金向城乡绿化建设倾斜;采取BT、BOT等模式,鼓励各种经济实体投资城乡绿化。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投资176亿元,完成人工造林任务17.3万公顷,种植各类苗木22亿株。

将森林城市建设项目列入年度投资建设计划,将建设资金纳入政府公共财政预算,对于创森,郴州市财政给予了全力支持。到目前为止,市本级财政预算投入1亿多元,约占财政收入的2%。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投入渠道。山上造林以企业造林为主,由企业投资;通道绿化以政府补助和农户投入相结合的方式解决投入问题;城区绿化采取市和县市区政府投入一点、社会各界认捐一点、争取上级支持解决一点的办法。社会投入资金成为创森主要来源,仅以2012年为例,全年全市投入造林绿化资金44.26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5.32亿元,占12%;社会投入38.94亿元,占88%。

郴州也积极探索着“带资入场、垫资造林、三验终验”的管理模式和“包栽、包活、包管护”的一体化营林模式,涌现出汝城“二四四”资金拨付方式、桂东“借树经营、权属不变、三年不动、卖一补一”运作模式等新机制。“二四四”资金拨付,即造林当年春季验收合格后付工程款总额的20%,秋季验收合格后付40%,第二年秋季验收各项指标均合格后再付清40%,有效保证了造林成活率,并确保成林。桂东则动员花卉苗木经营大户将珍稀名贵树木移入园区,用很短的时间建成了大规模、高水平的桂东植物园。

健全的机制下,前行的号角吹得更为嘹亮。望眼前方,海阔潮平,风光无限。

行动篇 乘风破浪正当时

2011年9月,郴州市作出了《关于开展三年城乡绿化攻坚的决定》,明确了城市绿化、通道绿化、水系绿化、村镇绿化、荒山荒地绿化等5个方面的重点。2012年 8月,郴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推进森林郴州建设的决定》、《郴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方案》以及禁伐、禁火、禁荒、禁牧、禁猎等一揽子文件,要求实施“郴资桂-郴永宜”城镇群绿化工程、环东江湖生态保护和治理工程、交通干线绿化提质工程、生态脆弱区提质工程、封山禁伐工程、林业产业转型工程、森林文化建设工程”七大工程。在创森进程中,郴州紧密结合五大重点和七大工程,统筹安排,同步推进,已基本建成了复合型、多层次、多功能的城乡绿色生态体系,形成了“青山环绕,蓝脉绿网,十字绿轴,多园均布”的城市与森林相依存、人与自然共和谐的“森林之城”新格局。

——公园建设。通过租地或征地等方式,将东坡岭、木子岭、樟树岭、卜里坪等30多个城区山头全部改建为公园,建立了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具有郴州特色的山地公园体系,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4%,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06平方米。在城区周边打造绿色防护屏障,分三期对冰灾损毁的6666.7公顷城区周边山头实施森林景观建设,共种植各类苗木200多万株、40多个品种;参照公益林管理办法,把城区周边的现有森林划为风景林,进行封山育林,建立了一批城郊公园。

——村镇绿化。在全市城镇、乡村居民点及其四周,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点亮郴州”行动,因地制宜开展村镇绿化。全市每年创建绿化示范乡镇50个,每年创建绿化示范村200个以上,每个行政村建设一处以上的公共绿地。引导农民开展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等“四旁”植树,对村内道路进行绿化美化,加强村旁风景林及古树名木的保护。同时通过创建森林城镇、美丽乡村,大力开展村镇、社区、企业和三边生态景观林建设,把郴州城乡建设为林网、水网交融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

——水系治理。结合东江湖流域环境治理,郴州全面加强对东江湖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努力创建“大东江”国家级可持续生态环境示范区。在“三江”支流以及区县绕城河两岸和重要饮水源地,营造了景观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9.6万公顷,构筑起江河两岸绿色屏障。充分利用城市及周边河流、湖泊、湿地等生态系统,通过移城就水、引水入城、水系连通、片区开发等方式,构筑水生态景观体系,在郴州城区启动了郴江河、同心河、燕泉河、东河、西河两岸景观整治,完成了北湖、爱莲湖、苏仙湖、王仙湖等新建和提质改造。

——道路铺绿。扎实推进通道绿化,把武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夏蓉高速、京广铁路两边列为通道绿化的重点,公路、铁路等道路绿化率达到86%。同时倾力打造郴州大道、南岭大道、郴江路等30条道路绿化精品和20个节点绿化精品,对裸露边坡用立体绿化“造绿造景”,改植物搭配不合理、杂乱无章为规范化,改空坪隙地为公共绿地,新增道路绿地2.8万平方米。

——封山禁伐。2012年8月,郴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始在全市实施封山育林,时间暂定5年。将全市林区划分为全封区、限伐区、开发区,其中全封区面积占到了林地面积的84%。封山期间,要全面落实“禁伐令”,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随意采伐林木。同时切实强化“禁火”、“禁荒”、“禁猎”、“禁牧”等措施。封山育林是“休克疗法”,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资兴市总共21.3万公顷山林,禁伐面积达到19万公顷,禁伐比例将近90%。“十二五”期间,该市每年木材采伐指标为36万立方米,实施禁伐后实际的采伐量控制在了10万立方米之内。“禁伐令”实施不到一年的时间,郴州市木材采伐指标就“缩水”三分之二,从170万立方米缩减到不足60万立方米。

——政策引导。生态要保护,民生也要发展。封山育林彻底打破了传统的林区经济发展模式,如何让百姓继续从山林中获益?郴州给出的答案是:增加市、县级生态公益林,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实行造林补助和建立林业产业转型引导资金等三项优惠政策。到2013年,郴州市共划定生态公益林面积66万公顷;鼓励山区林农承包荒山、荒地种植经济林,发展林下经济。市委、市政府对全市范围内的荒山荒地人工造林按照不低于3000元/公顷的标准实施财政补贴,并将造林补贴资金列入当年财政预算;通过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花卉苗木等接续产业、替代产业和新兴产业,并扶持国有林场转型。2013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迈上新台阶。

——凝聚共识。加强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形成创森共识。莽山杜鹃花节、东江湖生态旅游节、茶文化节、郁金香花节、樱花节等一个个地方特色鲜明的节庆接连登场;“林邑杯”有奖征文大赛、“我心目中的森林郴州”摄影大赛、创森知识竞赛、创森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村入户活动,一场场精彩的活动轮番上演。郴州的创森氛围既浓烈,又深邃。风景优美的苏仙岭山岭上,有一片林子颇为特殊,它就是为纪念2008年全国林业抗冰救灾而建的中华林。而与中华林相隔不远处,郴州冰灾印象园中,冰灾的惨状依然令人惊心。郁郁葱葱的中华林和冰雪灾害的真实场景画面遥相呼应,共同勾勒着郴州灾后的凤凰涅槃。2012年,法国中央大区副主席米阿萝一行前来郴州考察,市长瞿海特意安排贵宾们来到苏仙岭的中华林种植友谊树。了解到郴州经历冰灾后致力于植被恢复的努力与成效,米阿萝动容的说:“从你们这片中华林,我看到了中国政府对生态的重视及保护力度。”郴州的创森文化就是这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精品篇 历尽天华成此景

登上苏仙岭观景平台瞭目远望,一侧是层峦叠嶂的山峰无尽绵延,一侧是秀美的城区尽收眼底。郴州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人们呈现出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截至2013年,郴州全市林地面积保有量138.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活立木蓄积量达4800万立方米,共建设20个国有林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莽山、八面山)以及5个国家森林公园(莽山、天鹅山、九龙江、西瑶绿谷、熊峰山)。在美丽风景的背后总是有着鲜活的动人故事。

宜章县、资兴市、苏仙区三地交界处,是一片拥有2.3万公顷原始森林的“生命绿洲”——狮子口。就在这个地方,67岁的护林员刘真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坚守在瞭望哨,与孤独寂寞作伴,保护着狮子口大山免遭火灾,免受不法分子的掠夺破坏。30多年来,狮子口这片大山没有发生过一起大火。虽然他已鬓发斑白,却依然不肯离开大山。正是像无数个刘真茂一样的基层务林人的默默奉献,才成就了郴州丰茂的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郴州全市境内木本植物有100科386属1410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37种,列入湖南省重点保护的89种;野生动物有385个种,分属30目86科,列入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动物54种,列入湖南省重点保护动物195种。其中,莽山保存有6000公顷的原始次森林,南北植物在此汇集共荣,是“地球同纬度带上的绿色明珠”和“动植物基因库”。

从狮子口往西北方向行驶100多公里,便来到了郴州版图最大、人口最多的桂阳县。在这座县城的西郊,绿树依依的宝岭公园讲述着郴州版的愚公移山故事。宝岭素称“八宝之地”,矿产资源丰富,盛产铜、铅锌、金矿。由于长期露天采矿,废弃矿渣堆满了宝岭四周,植被严重破坏,几乎寸草不生。2009年,桂阳县政府正式启动绿化宝岭项目。“挖走一车石头,再倒下半车泥土”,3年的时间,桂阳人抽带、撩壕、挖穴,运来近3万立方米的泥土,整梯113公顷,石漠化治理 83公顷,植树造林314公顷,建立了桂花园、芙蓉园、樱花园、楠竹园等35个园区,使一个现代化的森林公园初具规模。郴州是资源型城市,历来的资源开采,加上由此形成的产业链条和经济结构,一度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矿山复绿,是偿历史之债,也是谋当代与后代之福。为此,郴州人不遗余力。

在生态脆弱之地,郴州人以“愚公移山”的精神复绿。在日常生活中,郴州人恪守祖训爱护每一寸树枝。三合村,位于郴州市北湖区华塘镇,村中有侧柏、银杏、樟树、枫香、紫檀朴、枫杨、女贞等60多种古树名木,其中年龄最大的古树已有700多岁。这个有着800年历史的古村落,人人都懂得爱护古树。村支书王道生说:“我们世代有祖训,不但不准砍伐古树,就连落下的树枝也不能捡回去。”郴州人的观念中,绿色是祖先留下的财富,必须要保护好。2008年特大冰灾使郴州的古树名木遭受严重打击,郴州第一时间对古树名木进行抢救性保护,并建立统一的电子档案,分级挂牌保护和认养保护。目前,全市共挂牌保护古树名木4.89万株,古树名木保护率100%。

今日的郴州,冰灾造成的“赖头山”不见了,雪压的“断头树”早已重新长出了喜人的绿枝。曾经专家预言,郴州因冰灾受损的森林资源至少要五六十年才能恢复,但郴州在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过程中已悄然实现了凤凰涅槃的蝶变。全程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郴州市林业局副局长邓少林感叹说:“刚开始创建时,是我们四处外出取经学习,现在是山东等外省城市都纷纷打电话来要到郴州学习。”

创森是惠及千秋万代的事业。在采访郴州市长瞿海时,他这样说道:“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美丽郴州,就是要提高市民的幸福指数,让郴州的明天更美好。”我们相信,郴州这座生态之城,一定会成为宜居之城、魅力之城、文明之城。

猜你喜欢

创森郴州绿化
郭文龙
湖南郴州粮油机械有限公司
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奋斗——中共郴州历史的重要启示
安阳县“创森”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与爱同行
——郴州慈善之歌
“创森”正当时,扬帆正起航
成武县强力推进创森工作成效显著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