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剧热”现象给中国带来的文化反思
2015-01-07杨熠
杨 熠
“初雪,怎能没有炸鸡和啤酒?”想必大家对这句出自SBS 水木剧《来自星星的你》的经典对白都耳熟能详。《来自星星的你》在韩国首播时曾创下15.6%,为2013 年迷你剧最高收视率,并迅速风靡全亚洲,仅中国地区网络播放量就超过了30 亿,成为史上第一部百度指数破400 万的电视剧,不仅在2014 年全国“两会”受到关注,还登上了美国《华盛顿邮报》头版和《华尔街日报》首页。
时隔一年,韩国SBS 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匹诺曹》又刮起了新的一股韩流旋风。女主角崔仁荷患有一种“匹诺曹症候群”的怪病,若是撒谎,自律神经层就会发生异常,出现打嗝的症状。如此玄妙的症状,结合故事以记者这一特殊的职业群体为背景,讲述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新闻报道失实的现象,跌宕新颖的故事情节令观众们耳目一新。剧中超高的“颜值”,引得无数姑娘沉迷其中。2015 年1 月15 日,《匹诺曹》落下了帷幕,并以韩国全国收视率13.3%的成绩终映。该剧以单集28 万美元的价格向中国的土豆网出售了版权,是《来自星星的你》单集价35000 美元的八倍,成为向中国出售的最高价韩剧。
韩剧究竟有多热
韩剧的风靡并不是猛然出现或悄然开始的,自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韩国大众文化开始升温,一路风行东亚,跨世纪而至今不减其热力,流速与流量也相当壮观,人们称其为“韩流”。而韩剧不仅是创造这股流势的支柱,更是将韩流推广蔓延的核心体。
1993 年韩国电视剧《嫉妒》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这是韩剧第一次登陆中国荧屏。而韩剧热的掀起则要追溯于2001 年《蓝色生死恋》的播出。自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大陆观众最初通过凤凰卫视和音像店接触大量韩剧偶像剧,由此第一波来自民间的“韩剧热”形成,这也成为了一种都市时尚。近些年,中央八套《海外剧场》引进一批批家族生活类电视剧,制造了又一起“韩剧热”,如《人鱼小姐》《家门的荣光》等不少脍炙人口的精彩电视剧,占据每天下午的“肥皂档”和晚上22 时以后的“失眠档”,且观众群体从年轻一代向中老年龄段扩散。不少电视台更是纷纷效仿,使“韩剧热”这一词汇出现在各大网页论坛贴吧,以及高校的讲座讨论会。2002 年,中国引进韩剧67部,2004 年上升到107 部,2005 年据估计超过150部。这期间,几乎所有省台都播放过韩剧。2004 年,央视电视剧频道57%的引进剧来自韩国,排名前十的引进剧中,韩剧便占了七部。
“韩剧热潮”来势汹汹,其内容形式也不断扩大,日趋多样。韩剧不仅是韩国文化产业的主力产品,不仅将韩国变成了电视剧王国,而且剧中所带出的文化潮流更是影响着不少观众尤其是年轻群体,如韩剧促进了韩国家电、化妆品、食品和时尚用品的热销,许多人受韩剧影响后跑去韩国,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这就带动了韩国的旅游业。我们都知道整形美容最出名的便是韩国,看着剧中的俊男靓女,也有人渴望能拥有那样挺拔的秀鼻或是白嫩的肌肤,这样又进一步增加了韩国整形美容业的利润。
回顾《来自星星的你》引发的韩剧热,带来的边际效应尤为显著。剧中女主角同款的衣服、包包、鞋子、彩妆等在淘宝网上热销,甚至在多个地区和国家,女主角所用到的任一产品全部断货,而全智贤和金秀贤所毕业的大学也是人气大涨。这足以见证着一部热播韩剧是如何引发的各种狂热态势。
韩剧凭什么这么热
电视剧与电影不同的地方是,它没有过多电影里所出现那样气势磅礴的场景,也没有浓缩成精华般的新奇巧妙构思,电视剧更多的在于语言艺术,通过角色自身的魅力用情节和故事的生动来打动观众。韩剧时常将人真善美的那一面显露出来,甚至剧中的反面角色也能得到观众的怜爱,这主要是由于韩剧里没有绝对的坏人和好人之分。如韩剧《May Queen》,其中最大的反面角色最终悔悟,跳楼自杀,这种结局让不少观众既解恨又同情。这其实也符合人们对于美好的向往与追求,尤其是目前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韩剧恰恰符合人们对理想电视剧的要求,并从中排解压力放松心情。
韩剧时常给人一种精致、唯美却又不失细节的感觉,剧里的景色也成为韩剧迷去韩国观赏的重要景点,如著名的首尔南山公园“爱情锁墙”,是韩国代表性的爱情景点。韩剧剧情节奏缓慢、一环扣一环,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这也是“韩剧热”势不可挡的一大关键点。
当然,看韩剧,吸引观众的不只是剧情,还有剧中“颜值”爆表的帅哥美女,他们不仅有着让人惊羡的外貌,表演实力也是令人认可。而相比国产剧,相同的面孔出现在一个又一个电视剧中,新演员要么只是“花瓶”毫无实力,要么是只具内在美的“实力派”,脑残剧一部接一部,内容形式未有突破式的创新和改变,经典名著更是翻拍到烂。相反,一部部脍炙人口、情节新颖、风格多变的电视剧都来自韩国。
在《匹诺曹》这部电视剧中,可以看到韩国电视剧近来的一些变化,即逐渐将视点由家庭关系、穿越时空、灰姑娘与王子等转到一些社会现实问题上,对人性的探索挖掘。剧名所具有的双重寓意,一是指女主角撒谎就打嗝的病症,二是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新闻失实现象,赤裸裸地摆放在观众眼前。但撇开剧中那些残酷现实的场景,“叔叔爱上小侄女”的故事仍是主线。在抛开原有的情节,让观众体会到现实的黑暗时,又不失善良地给人带来光明与温暖,
“韩剧热”的现象当然不只是靠着剧中的演员们、场景道具和情节故事,更重要的是它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几乎每部韩剧中都有对家庭、婚姻、人际关系的描写,和人格尊重、长幼有序、互敬互爱的传统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演绎的是爱情、亲情和友情为主的“乌托邦”式的理想场景。如《家门的荣光》,剧情时而细水长流,时而跌宕起伏,以及穿插的各种矛盾,描述了挂着名门世家的子孙们身上的一些不足,但各自用自己的方式传承着宗家精神和文化。
韩剧中包含的那些父慈子孝至亲至爱的骨肉亲情、兄友弟恭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夫敬妻礼至善至美的男女爱情,许多情节也是普通生活的屏幕再现。这同时满足观众对生活真实的心理追求,而且通常是以温情贯穿整个文本,剧情简单也浪漫温馨,描述生活中的小事琐事,得到不少人的喜爱欢迎。当然也有不少人倾向于虐情飙泪的情感类电视剧,《蓝色生死恋》便是代表作,还有近几年的《冬季恋歌》《想你》,得到不少观众的追捧。
韩剧主要是其针对许多不同品味追求的观众,尽力满足这些受众的需求,填补受众情感空虚,题材很少设置刻意离奇的情景,暴力、裸露镜头也不多,可能一个电视剧演完,男女主角最多拥抱和牵手。韩剧在亚洲的热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充分考虑到亚洲文化圈集体认同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以大多数人能接受的审美感去重现生活真实。
“韩剧热”引发的中国文化反思
韩剧的魅力在于强调韩国民族特色和文化的同时,也在其中融合“亚洲共同性”,因此对中国观众产生较大的吸引力。况且中韩两国自古以来就拥有历史渊源,文化背景也有很多相似之处,因而韩国的文化产品能被普遍的接受和传播也情有可原。
“韩剧热”说明韩剧在传播过程所取得的巨大成功,同时也是文化产业的商业成功,并由此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大发展,这也反衬出了中国文化传播包括电视剧的相对弱势。韩剧能够得到中国观众如此的欢迎,其中的文化接近是一大主要因素,包含饮食文化、儒家文化和语言文化等,如在韩剧里人们吃的也是白饭和大白菜,一些充满生活情趣的公婆斗嘴,也增添了一份朴素的生活质感,还有韩剧中体现的社会文化中有着儒家文化的元素,在语言上都属于汉语言文化圈。这些文化接近性,增强中国受众对韩剧的心理接近,也符合中国一些传统价值观和道德伦理,加上丰富饱满的剧情,更容易在中国广泛传播。
所谓机遇与挑战并存,文化本应就是开放和竞争的,韩剧在我国掀起的热潮一方面说明我国对外愈加开放,另一方面则是韩剧本身的竞争力。竞争无处不在,但并不能直接决定我国文化的生命力和自信心。“韩剧打击我国文化自尊”的言论只能说明该言论的执有者对我国文化的不坚定和不自信,而“韩剧热”揭示的何尝不是我国文化竞争力和传播力的不足。这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提升国家软实力,也意味着要增强国家文化传播力和凝聚力,如果本身文化具有竞争力,又何惧“韩剧热”会对我国文化自尊产生影响甚至是打击。
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地去看待,“韩剧热”未尝不是好事,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文化,会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或轻松或积极的影响。韩剧中“乌托邦”式的美好场景也许有些不现实,但这种真善美却是人们所渴望的,韩剧对人性的刻画和诠释体现文化对人的关注,也正是文化产生影响力的直接因素。相比韩剧的风靡,我国电视剧现状却显得捉襟见肘,需要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去发现问题所在。韩剧随着时代不断升级换代,我国电视剧却一直热衷走老路走套路,一味地模仿复制,这也意味着我国文化的创新不够,无法满足各层次受众的需求。当一种文化缺乏创新力,即便能在一时产生热潮,但终究会被后来更为新颖独特的竞争者打败。“韩剧热”现象不应该是阻挡,毕竟文化是无孔不入的,我们更应反思的是,如何为增强我国文化的竞争力和凝聚力,提供创新所需要的环境和资源。因此,针对韩剧热现象,不能盲目推崇,更不能妄自匪薄,应该理性地去审视和反思这一现象和事实。
①丁晓民,田艳维:《从韩剧热播看中国观众的情感需求》,《新闻爱好者》,2009(24)。
②闫东艳:《韩剧跨国热播现象分析》,《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③王雅清,张春子:《韩剧的民俗传播策略及对中国文化产业的思考》,《新闻爱好者》,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