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眼底出血37例临床观察

2015-01-06胡波戴姣黄惠勇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14年7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

胡波+戴姣+黄惠勇

【摘 要】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眼底出血患者67例(8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35眼),予以血塞通分散片;治疗组37例(45只眼),予以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分期加减治疗,治疗30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67%,对照组有效率69.57%,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分期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疗效比较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眼底出血;血府逐瘀汤;丹参饮

【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048-01

眼底出血主要由眼部疾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眼部疾病引起的眼底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盲率高的特点。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眼部疾病引起的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患者37例(45只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7例(80只眼)患者均来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张家界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45只眼),其中男性31例(37只眼),女性6例(8只眼),年龄22~50岁,平均(31.6±8.8)岁;对照组30例(35眼),其中男性28例(32只眼),女性2例(3只眼),年龄19~51岁,平均(32.3±6.9)岁。发病时间1~25d,平均(12.8±3.5)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1] 全部病例符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眼科学》中气滞血瘀型“暴盲”“视瞻昏渺”的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2] 西医包括各种眼部疾病引起的眼底出血,如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经眼底检查确诊为眼底出血,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5者。

1.2.3 排除标准 ①伴其他眼病,如角膜炎、视网膜脱离、严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晶体混浊或眼压增高等;②合并有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1.2.4 统计分析 以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血塞通分散片,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由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0142,规格为25mg/片,100mg/次,3次/日,30d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内服中药。予以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基本方:丹参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郁金10g,夏枯草10g,知母10g,红花8g,生地10g,丹皮10g,白花蛇舌草10g,甘草5g。加减:出血初期去川芎、当归、红花加墨旱莲、荆芥炭15g;出血中期加赤芍15g,地龙15g;出血后期去生地、丹皮加白茅根40g、泽泻15g、生黄芪30g。每日1剂,分2次温服,以30d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3]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制定,痊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或机化物完全吸收,未见新鲜出血,视力达1.0或患者自觉达到发病前视力;显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或机化物基本吸收,未见新鲜出血,或视力提高4行以上;有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大部分吸收,未见新鲜出血或视力提高2行以上;无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或机化物未见吸收,视力提高<1行或减退。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 治疗结果 两组连续治疗4个月后疗效评价。经检验,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眼底出血属“视瞻昏渺”、“暴盲”范畴;病因病机以外邪侵蚀致目窍郁闭,脉道阻塞,血脉不通,血不循经,溢出脉外,瘀血留滞为要,常以活血化瘀、通络行气为本病的主要治则。方中当归、川芎、地龙、桃仁、红花为活血散瘀之常用药,丹参、赤芍、生地、丹皮、白花蛇舌草清热凉血,郁金行气化瘀;夏枯草清火明目,知母滋阴明目;在出血初期,热重于瘀,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兼以化瘀,故治疗方中用墨旱莲、藕节炭凉血止血,川芎、郁金、赤芍既能活血散瘀,又能行气止痛;出血中期,由于气血瘀滞,瘀重于热,使得“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还可以引起再出血,因此治疗重在活血行气,化瘀通络,适当佐以凉血止血之品,故用去墨旱莲、荆芥炭,加赤芍、地龙、以增强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使其具有活血不耗血,祛瘀而生新的特点;出血后期,血病日久致虚,“气虚血瘀”,“血积既久,其水乃成”,故用方去生地、丹皮加白茅根、泽泻、生黄芪以理气活血,利水化瘀,补气通畅血脉之功效。因此方分期得当,药物加减恰到好处,故既达到了快速止血,促进出血吸收的目的,又收到了防止各种并发症产生的效果。因此,在临床中采用此方剂进行分期加减,疗效比较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6-208.

[2]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04.

(收稿日期:2014.04.18)endprint

【摘 要】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眼底出血患者67例(8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35眼),予以血塞通分散片;治疗组37例(45只眼),予以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分期加减治疗,治疗30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67%,对照组有效率69.57%,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分期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疗效比较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眼底出血;血府逐瘀汤;丹参饮

【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048-01

眼底出血主要由眼部疾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眼部疾病引起的眼底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盲率高的特点。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眼部疾病引起的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患者37例(45只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7例(80只眼)患者均来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张家界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45只眼),其中男性31例(37只眼),女性6例(8只眼),年龄22~50岁,平均(31.6±8.8)岁;对照组30例(35眼),其中男性28例(32只眼),女性2例(3只眼),年龄19~51岁,平均(32.3±6.9)岁。发病时间1~25d,平均(12.8±3.5)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1] 全部病例符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眼科学》中气滞血瘀型“暴盲”“视瞻昏渺”的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2] 西医包括各种眼部疾病引起的眼底出血,如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经眼底检查确诊为眼底出血,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5者。

1.2.3 排除标准 ①伴其他眼病,如角膜炎、视网膜脱离、严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晶体混浊或眼压增高等;②合并有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1.2.4 统计分析 以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血塞通分散片,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由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0142,规格为25mg/片,100mg/次,3次/日,30d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内服中药。予以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基本方:丹参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郁金10g,夏枯草10g,知母10g,红花8g,生地10g,丹皮10g,白花蛇舌草10g,甘草5g。加减:出血初期去川芎、当归、红花加墨旱莲、荆芥炭15g;出血中期加赤芍15g,地龙15g;出血后期去生地、丹皮加白茅根40g、泽泻15g、生黄芪30g。每日1剂,分2次温服,以30d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3]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制定,痊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或机化物完全吸收,未见新鲜出血,视力达1.0或患者自觉达到发病前视力;显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或机化物基本吸收,未见新鲜出血,或视力提高4行以上;有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大部分吸收,未见新鲜出血或视力提高2行以上;无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或机化物未见吸收,视力提高<1行或减退。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 治疗结果 两组连续治疗4个月后疗效评价。经检验,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眼底出血属“视瞻昏渺”、“暴盲”范畴;病因病机以外邪侵蚀致目窍郁闭,脉道阻塞,血脉不通,血不循经,溢出脉外,瘀血留滞为要,常以活血化瘀、通络行气为本病的主要治则。方中当归、川芎、地龙、桃仁、红花为活血散瘀之常用药,丹参、赤芍、生地、丹皮、白花蛇舌草清热凉血,郁金行气化瘀;夏枯草清火明目,知母滋阴明目;在出血初期,热重于瘀,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兼以化瘀,故治疗方中用墨旱莲、藕节炭凉血止血,川芎、郁金、赤芍既能活血散瘀,又能行气止痛;出血中期,由于气血瘀滞,瘀重于热,使得“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还可以引起再出血,因此治疗重在活血行气,化瘀通络,适当佐以凉血止血之品,故用去墨旱莲、荆芥炭,加赤芍、地龙、以增强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使其具有活血不耗血,祛瘀而生新的特点;出血后期,血病日久致虚,“气虚血瘀”,“血积既久,其水乃成”,故用方去生地、丹皮加白茅根、泽泻、生黄芪以理气活血,利水化瘀,补气通畅血脉之功效。因此方分期得当,药物加减恰到好处,故既达到了快速止血,促进出血吸收的目的,又收到了防止各种并发症产生的效果。因此,在临床中采用此方剂进行分期加减,疗效比较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6-208.

[2]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04.

(收稿日期:2014.04.18)endprint

【摘 要】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眼底出血患者67例(80只眼)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35眼),予以血塞通分散片;治疗组37例(45只眼),予以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分期加减治疗,治疗30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67%,对照组有效率69.57%,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分期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疗效比较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眼底出血;血府逐瘀汤;丹参饮

【中图分类号】R7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4)13-0048-01

眼底出血主要由眼部疾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眼部疾病引起的眼底出血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盲率高的特点。笔者在临床中采用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治疗眼部疾病引起的气滞血瘀型眼底出血患者37例(45只眼),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7例(80只眼)患者均来自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张家界市中医院眼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45只眼),其中男性31例(37只眼),女性6例(8只眼),年龄22~50岁,平均(31.6±8.8)岁;对照组30例(35眼),其中男性28例(32只眼),女性2例(3只眼),年龄19~51岁,平均(32.3±6.9)岁。发病时间1~25d,平均(12.8±3.5)天。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

1.2.1 中医诊断标准[1] 全部病例符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精编教材《中医眼科学》中气滞血瘀型“暴盲”“视瞻昏渺”的诊断标准。

1.2.2 西医诊断标准[2] 西医包括各种眼部疾病引起的眼底出血,如视网膜静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经眼底检查确诊为眼底出血,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5者。

1.2.3 排除标准 ①伴其他眼病,如角膜炎、视网膜脱离、严重增殖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晶体混浊或眼压增高等;②合并有肝、肾或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

1.2.4 统计分析 以SPSS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予以血塞通分散片,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由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40142,规格为25mg/片,100mg/次,3次/日,30d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

2.2 治疗组 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内服中药。予以血府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基本方:丹参3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郁金10g,夏枯草10g,知母10g,红花8g,生地10g,丹皮10g,白花蛇舌草10g,甘草5g。加减:出血初期去川芎、当归、红花加墨旱莲、荆芥炭15g;出血中期加赤芍15g,地龙15g;出血后期去生地、丹皮加白茅根40g、泽泻15g、生黄芪30g。每日1剂,分2次温服,以30d为1个疗程,共服2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3]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相关内容制定,痊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或机化物完全吸收,未见新鲜出血,视力达1.0或患者自觉达到发病前视力;显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或机化物基本吸收,未见新鲜出血,或视力提高4行以上;有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大部分吸收,未见新鲜出血或视力提高2行以上;无效:眼底出血、水肿、渗出或机化物未见吸收,视力提高<1行或减退。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3.2 治疗结果 两组连续治疗4个月后疗效评价。经检验,两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4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眼底出血属“视瞻昏渺”、“暴盲”范畴;病因病机以外邪侵蚀致目窍郁闭,脉道阻塞,血脉不通,血不循经,溢出脉外,瘀血留滞为要,常以活血化瘀、通络行气为本病的主要治则。方中当归、川芎、地龙、桃仁、红花为活血散瘀之常用药,丹参、赤芍、生地、丹皮、白花蛇舌草清热凉血,郁金行气化瘀;夏枯草清火明目,知母滋阴明目;在出血初期,热重于瘀,以清热凉血止血为主,兼以化瘀,故治疗方中用墨旱莲、藕节炭凉血止血,川芎、郁金、赤芍既能活血散瘀,又能行气止痛;出血中期,由于气血瘀滞,瘀重于热,使得“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还可以引起再出血,因此治疗重在活血行气,化瘀通络,适当佐以凉血止血之品,故用去墨旱莲、荆芥炭,加赤芍、地龙、以增强行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使其具有活血不耗血,祛瘀而生新的特点;出血后期,血病日久致虚,“气虚血瘀”,“血积既久,其水乃成”,故用方去生地、丹皮加白茅根、泽泻、生黄芪以理气活血,利水化瘀,补气通畅血脉之功效。因此方分期得当,药物加减恰到好处,故既达到了快速止血,促进出血吸收的目的,又收到了防止各种并发症产生的效果。因此,在临床中采用此方剂进行分期加减,疗效比较显著,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96-208.

[2]张承芬.眼底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8.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04.

(收稿日期:2014.04.18)endprint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
真武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血府逐瘀汤治疗酒精性肝病并失眠的临床效果
血府逐瘀汤对冠心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影响的研究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