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德育形式 推进素质教育

2015-01-06滕云

中国教师 2014年24期
关键词:思想道德德育课程

滕云

为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我校根据党的教育方针,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研发团队。该团队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德育核心问题,把学校的德育纳入校本课程来研究实施,确立了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总体策略,即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及认知规律,通过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游戏或教学活动,用看、说、演、诵、访、赛等途径实施德育,寓德于教,寓教于乐,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研发文化课程,做到以文化人

我校一直坚持打造以传统文化和校园环境相融合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其隐性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这些从校园的角角落落不经意间凝聚成的校园文化,折射出一个学校内在的底蕴和气质。例如通过建设学校门前的主题石书,彰显承载“乐真”的核心文化,即遵循儿童天性,尊重儿童个性,营造愉悦、幸福的情境,引领师生快乐求真、和易以思、实事求是地求真理、育真才、做真人,实现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简言之,以乐求真,以真导乐,进而实现“以真启智,以乐导行,乐真共进”。我校的校训是“崇真尚善、和乐博雅”,意在让“依礼重德”思想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行为。打造雷锋文化墙,实现雷锋精神与学校“乐真”文化的对接,意在让学生学习雷锋无私奉献、团结友爱的精神和乐观向上、求真务实的优秀品格,同时借学生艺术造型和读书造型体现学校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以“论语文化墙”和“弟子规展板”来发扬传统文化精髓,意在引导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时时处处接受传统文化的润泽,养浩然正气,做谦谦少年。

二、研发特色课程,达到厚德于艺

1.加强德育工作,发扬润德于心

为拓宽德育工作渠道,使孩子时刻受到德育熏陶,我校创新性地开设了主题鲜明的德育微课程,形成“理想信念课程”“感恩励志课程”“法制安全课程”“传统美德课程”“文明礼仪课程”“革命传统课程”六大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接受一系列具体而生动的主题教育,实现思想道德教育的全方位、立体化和自然化。

2.研发乡土课程,加强情感教育

从2004年开始,我校以“面向本土、来自本土、服务本土,体现地域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为指导思想,整合新课程理念,充分开发和利用家乡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资源,创建了“走进莒国”——“莒国名胜”“古文化”“民间艺术”“乡土民情”“舌尖莒国”这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五大校本课程体系,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这些课程深化了师生对家乡丰富的地理、人文环境资源的认识和实践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动手、合作和创新能力,引领师生了解家乡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传承并发扬家乡文化的精髓,进而激发师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构建“乐真”课程,促进品格优化

我校结合城市少年宫的建设要求,整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资源,实施选修“乐真”特色课程体系,如围棋、篮球、乒乓球、剪纸、摄影、绘画、舞蹈、古筝等40余门特色课程。采取教师1+1,学生1选1的选修模式,实施走班上课机制,张扬了学生个性,培养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与人合作、懂得分享、互敬互爱等优秀的个性品质。

三、多彩实践活动,实现扬德于行

1.研发主题实践课程,强化形成优秀品格

我校遵循“抓住一条线,拓展一个面”的原则,研发主题实践活动课程。

一条线:即以“追求梦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主题,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为内容的主题实践活动。我校先后开展了“爱祖国、爱家乡”“讲文明,树校风”等活动,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育人作用;利用德育教育基地,开展了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唱爱国主义歌曲活动;以“三红”(红色基地、红色故乡、红色先模)精神为主题,开展“讲一个革命故事”等“十个一”教育实践活动。

一个面:即对传统的德育内容赋予新的内涵。学校针对学生实际和时代特点,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感恩教育、生命意识教育等。如本学期我校以《弟子规》为主题创编了一套集音乐、国学、体育多种学科为一体的“国学操”,既强身健体,凝聚团队精神,又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德育、美育的熏陶。

2.贯穿德育主题活动,形成优良个性品质

近年来,我校把“优良品质”教育贯穿在每月的德育主题活动中,即每月一主题,如友善、感恩、正直、豁达、诚信等,并分别落实到每学年的九个月中进行专项培养,通过设计和组织形式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学生逐步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形成“年年循环,逐年提高”的优良态势。

3.研发仪式活动课程,实现生命厚德润泽

我校通过创新升旗仪式、“晨诵、午读、暮省仪式”、成童礼等一系列仪式课程,引领学生将特殊的感情用特定的方式释放、升华,从而形成新的情感和凝聚力,丰盈学生的生命,完善他们的精神世界。

四、创新教学课程,彰显德育合一

1.拓展心理健康课程,育德于人

学校选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师,针对“学困生”“单亲生”“留守生”等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发心理咨询课程,搭建心理沟通平台,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2.研发多元评价课程,彰德于范

我校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遵循“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优秀学生”的评价理念,研发了星级评价课程。学校每学期开展文明星、感恩星、助人星、合作星、勤劳星等评选,让学生从榜样的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

五、结语

我校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会继续努力用科学的精神、态度和方法去探究未成年人思想品德规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以德树人,以真启智,以乐导行,乐真共进”的工作思路,努力为我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再创佳绩。

(作者单位: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四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史雅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道德德育课程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自行车的发明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