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永恒的主题
2015-01-06冯小明彭容霞
冯小明++彭容霞
历史学科是弘扬爱国主义的最好阵地。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有效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目标?
第一,教师要切实提高自身素质。
首先,必须丰富教学内容。只有掌握生动、具体、丰富的历史教学内容,教师才能在授课时口若悬河地讲述祖国悠久历史、辽阔地域、灿烂文化,讲述我国古代史,特别是近代、现代史上爱国志士的英雄业绩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事件……寻找、掌握了丰富的史学资料,教师才能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引,才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
其次,要善于钻研教材。充分挖掘历史课本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寓爱国主义教育于传授历史知识之中。历史课本教学素材丰富多样,德育材料俯拾皆是,教材中每一幅插图、每一段精彩的反抗外辱的小故事、每一个英雄模范人物的介绍,均要能为我所用,成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武器。
第二,注意授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首先,要引导学生多诵读历史人物的诗词歌赋,让其中的爱国真情感染学生的心灵。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非常好的名篇。这些名篇,特别是诗词,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定的体现,利用这一资源开展适度的美文诵读,对学生将会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如,在讲述屈原的爱国情怀时,和学生一起朗读他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讲述李白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时,和学生一起背诵他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在讲述文天祥英勇就义的事迹时,和学生一起朗诵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开展这样的诗文诵读,不仅加强了文史联系,拓展了教育内容,而且因为情景交融,学生的心灵就会受到激发,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爱国真情的感染。
其次,教师在授课时要有鲜明的爱憎情感。在讲述祖国的名胜古迹和年代久远、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工艺精细的历史文物时,教师的自豪感能使学生认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增强爱国主义感情;在讲述近百年来帝国主义是如何侵略中国,把中国一步一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史实时,教师的愤怒能使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励学生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建立新中国而浴血奋斗的历史时,教师的兴奋能使学生懂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历史教师鲜明的爱憎,深刻而含蓄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完成爱国主义教育任务的前提。
最后,形式要丰富。课内课外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外活动,采取故事会、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参观访问、观看历史电影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
第三,恰当地联系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忧患意识较之以前淡漠了。爱国与忧国从来是联系在一起的,忧国是爱国的基础和表现。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发展,教师必须教学生学会在历史中反思未来,形成忧患意识。反思过去可以有助于未来,反思未来则可以有助于现在。通过反思增强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危机感,使他们通过教育做到居安思危、勇挑重担。
责任编辑 严 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