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北半干旱区玉米马铃薯轮作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2015-01-06王红丽马一凡侯慧芝于显枫张绪成

甘肃农业科技 2015年2期
关键词:干旱区垄沟乳油

王红丽,马一凡,侯慧芝,于显枫,张绪成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西北半干旱区玉米马铃薯轮作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王红丽,马一凡,侯慧芝,于显枫,张绪成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旱地农业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

从播前准备、播种技术、田间管理、适时收获、收获后地膜保护等方面总结出了西北半干旱区玉米马铃薯轮作一膜两年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西北半干旱区;玉米-马铃薯轮作;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

玉米和马铃薯为西北半干旱区主栽作物,随着近几年全膜垄沟覆盖种植技术的推广[1~5],玉米和马铃薯产量大幅提高,农户经济收入大幅增长。但试验显示,玉米连年种植会大量消耗土壤水分,对土壤水分年际平衡不利[3];而马铃薯连年种植引发连作障碍,导致马铃薯病害高发,产量受损[6~8]。在多年工作基础上,我们研究总结出西北半干旱区玉米马铃薯轮作一膜两年用栽培技术,旨在为半干旱区农田生产力的持续提高、节本增效和农田环境保护提供技术支持。该技术特点是

全地膜覆盖,起单垄沟,第1年玉米种植在沟内,玉米收获后不揭膜、不灭茬、不整地,第2年直接将马铃薯点播在垄侧。其优势一是充分利用降水提高土地生产力,2 a合计产量显著增加;二是高耗水作物和低耗水作物轮作,保障半干旱区水分生态安全;三是有效降低农田病虫害发生机率,提高作物品质。

1 玉米栽培技术

1.1 播前准备

1.1.1 整地 选择保水保肥条件较好的中等以上肥力地块,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灭茬,耕深25~30 cm,耕后及时耕耱,平整地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旋耕机旋耕。地下害虫为害严重的地块,整地时用40%辛硫磷乳油7.5 kg/hm2加细沙土450 kg拌成毒土撒施,或用40%辛硫磷乳油7.5 kg/hm2对水750 kg地表喷施,边喷边覆盖地膜,以提高药效。杂草危害严重的地块,整地起垄后用50%乙草胺乳油1 500 g/hm2对水750 kg进行全地面喷雾防除。

1.1.2 施肥 一般施优质腐熟农家肥60 000 kg/hm2、尿素 375~525 kg/hm2、普通过磷酸钙750~900 kg/hm2、硫酸钾450~600 kg/hm2、硫酸锌90~120 kg/hm2,起垄前先将肥料充分混合,然后均匀撒在地表,深翻30 cm作底肥。

1.1.3 起垄覆膜 按作物种植走向(缓坡地沿等高线)开沟起单垄,垄宽70 cm、高10 cm,沟宽40 cm,要求垄沟宽窄均匀,高低一致(见图1)。用厚度0.008~0.010 mm、宽100 cm的地膜全地面覆盖。覆膜时沿边线开深5 cm左右的浅沟,地膜展开后靠边线用土压实,依次覆膜。

1.2 播种

1.2.1品种选择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水肥条件好的地块以耐密和半耐密型品种为主。种子要求达到或超过国家种子质量标准二级以上,目前常用品种有陇单3号、先玉335、郑单958、沈单16号、金穗系列等。

1.2.2 播种 玉米最适播期在4月中下旬。采用玉米点播器在垄沟里点播,每穴下籽1~2粒,播深3~5 cm。年降水量300~350 mm地区,株距35~40 cm;年降水量350~450 mm地区,株距30~35 cm;年降水量450 mm以上地区,株距27~30 cm。点播后随即按压播种孔,使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用细砂土、草木灰等封严播种孔,防止播种孔散墒或遇雨板结影响出苗。

1.3 田间管理

1.3.1 苗期(出苗—拔节)管理 苗期管理重点是保全苗、育壮苗,出苗后要随时查苗放苗,发现缺苗时要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补苗,4~5叶期定苗,每穴留壮苗1株。

1.3.2 中期(拔节—抽雄)管理 中期管理重点是促进叶面积增大,注重追肥,追施方法是用玉米点播器在两株中间施入。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磷、钾肥一次性施入,拔节期氮肥占追肥量的2/3,大喇叭口期占1/3。一般追施尿素450~750 kg/hm2、过磷酸钙600 kg/hm2、硫酸钾375 kg/hm2。

1.3.3 后期(抽雄—成熟)管理 后期管理重点是防早衰、增粒重、防病虫,要保护叶片,延长光合时间,促进粒多、粒重。肥力高的地块一般不追肥,以防贪青;若发现植株缺肥,应及时追攻粒肥1次,一般追施尿素75 kg/hm2。

1.4 病虫害防治

发现花白苗用0.3%硫酸锌溶液喷洒1~2次。粘虫用20%氰戊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喷雾防治,还可用5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把粘虫消灭在3龄之前。玉米螟在大喇叭口期用20%杀灭菊酯乳油120~150 mL/hm2、或25%快杀灵乳油750~1 500 g拌直径2 mm的水洗沙225 kg灌心。瘤黑粉病发病初期在菌瘤未变色之前及时将菌瘤切除,带出田间掩埋,防止污染土壤;收获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实行深翻,减少初侵染来源。穗腐病用20%氰戊菊酯乳油120~150 mL/hm2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 g/hm2混合后对水750 kg配制成杀菌液叶面喷施防治。

1.5 适时收获

当玉米包叶变黄、叶色变淡、籽粒乳线消失时可开始收获。收获后将果穗搭架或晾晒,防止雨淋导致发霉。

1.6 收获后地膜保护

玉米收获后留茬砍倒秸秆,全部或留一半铺在地膜上,保护使地膜在漫长冬季不受破坏。

图1 起垄铺膜示意

2 马铃薯栽培技术

2.1 播前准备

马铃薯播种前7 d左右将玉米秸秆运出,用细土封住地膜破损处。

2.2 播种

2.2.1 品种选择及种薯处理 选用抗病丰产优质的马铃薯品种,如LK99、陇薯3号、陇薯10号等。推广小整薯播种,以提高出苗率,减少病菌侵染的途径。小整薯播种前可用2~3 mg/kg的赤霉素溶液浸泡5~10 min,或用5 g/kg的石灰水浸泡1~2 h打破休眠,也可晒种催芽。若切薯播种,每块至少留2~3个芽眼,并用75%酒精或40%甲醛溶液对切刀消毒,避免病菌传染。薯块用草木灰拌种堆放1 d后可播种。

2.2.2 播种 一般在4月中下旬,当膜下10 cm土壤温度稳定在8~10℃时即可播种,用马铃薯点播器在前茬垄面上采用三角形双行错位破膜点播,播深10~15 cm,株距33~35 cm,每穴播小整薯1个或切块种薯2个,然后用土压实封严播种孔。肥力较高、降水量较多地块保苗52 500~60 000株/hm2,肥力较低的旱坡地保苗45 000~52 500株/hm2,中早熟品种可适当加大密度。

2.3 田间管理

2.3.1 前期(播种—现蕾)管理 薯苗长至1~3叶时及时放苗。待大部分幼苗出土后,在未出苗的穴孔进行补种或移栽。苗高10~13 cm及时除草,必须在现蕾前完成2~3次除草;秋后可视田间杂草情况拔大草1次,以人工除草为主,也可采用化学除草。现蕾前在距离植株10~13 cm处用木棍打孔(深约10 cm)追肥,施尿素75~150 kg/hm2,也可用10 g/kg尿素和5 g/kg的磷酸二氢钾混合液根外喷施。

2.3.2 中期(现蕾—开花)管理 马铃薯进入现蕾期后,对长势强的田块,要及时培土压蔓,防止旺长。

2.3.3 后期(开花—成熟)管理 开花初期叶面喷施2 g/kg矮壮素溶液1次,以有效控制植株徒长,促进早成熟,块茎早形成,块茎增大,块茎数增加,从而增加产量,同时提高大中薯的比率。另外,在花期、膨大期用50 mg/kg膨大素溶液各喷1次,可有效提高产量。

2.4 病虫害防治

田间出现晚疫病中心病株前,喷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保护剂预防;田间发现中心病株且病株率达5%~10%、病叶率达1%~2%时,及时在叶面交替喷施58%宝大森(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250~300倍液,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00倍液,还可叶面喷施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0%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等。叶面喷施要均匀,防治宜早不宜迟,每隔6~7 d防治1次,连防2~3次效果最佳。出苗或放苗后及时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10%吡虫啉(大功臣)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叶面喷施防治蚜虫。马铃薯地下害虫主要有金针虫、蛴螬,应在播种前结合整地用40%辛硫磷乳油7.5 kg/hm2对水750 kg喷施地表进行土壤处理防治。

2.5 适时收获

当马铃薯地上部大部分枯黄时即可收获。收获时先清除地上部分秸秆,然后人工或者机械收获。收获后的马铃薯块茎应避免阳光暴晒,以防止薯块变绿影响品质。

2.6 收获后地膜回收

马铃薯收获后结合整地及时人工或用废旧地膜回收机清除废膜,集中处理,以防污染土壤。

[1] 石有太,陈玉梁,刘世海,等.半干旱区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分温度计马铃薯产量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3,27(1):19-24.

[2] 郭忠富,冯 荔,陈 玢,等.全膜覆盖双垄集雨沟播种植马铃薯的效益分析[J].中国马铃薯,2012,26 (3):162-166.

[3] 王红丽,张绪成,宋尚有.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土壤水热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0):2 609-2 614.

[4] 史广亮,李敏权,姜延军,等.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间杂草防除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4(2):61-62.

[5] 刘广才,马 彦,刘生学,等.旱地大豆全膜微垄沟播栽培技术规程[J].甘肃农业科技,2014(7):56-57.

[6] 凌 宁,王秋君,杨兴明,等.根际施用微生物有机肥防治连作西瓜枯萎病研究[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9,15(5):1 136-1 141.

[7] 沈宝云,余 斌,王 文,等.腐植酸铵、有机肥、微生物肥配施在克服甘肃干旱地区马铃薯连作障碍上的应用研究[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1(2):68-70.

[8] 沈宝云,刘 星,王 蒂,等.甘肃省中部沿黄灌区连作对马铃薯植株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21(6):689-699.

(本文责编:郑立龙)

S344.3

B

1001-1463(2015)02-0086-03

10.3969/j.issn.1001-1463.2015.02.034

2014-12-03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半干旱区(甘肃)主要作物抗旱稳产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03031)资助

王红丽(1980—),女,山西定襄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工作。联系电话:(0931)7612800。

张绪成(1972—),男,甘肃民勤人,研究员,主要从事作物栽培与生理生态研究工作。E-mail:gszhangxuch@163. com

猜你喜欢

干旱区垄沟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黑龙江半干旱区饲用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种植方式对陇中干旱区扁蓿豆种子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
干旱区生态修复的实践——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为例
垄沟集雨种植系统水分入渗特性模拟研究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旱涝的变化规律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
武山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中需要改进的问题
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地膜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