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

2015-01-06韦迪岱郑文明

重庆医学 2015年22期
关键词:拉莫三嗪酸钠

韦迪岱,陈 晋,郑文明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72000)

·经验交流·

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疗效的比较

韦迪岱,陈 晋,郑文明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572000)

目的 探讨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对改善颅脑损伤后晚期癫痫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取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70例,分为两组(n=35),分别使用拉莫三嗪(拉莫三嗪组)与丙戊酸钠(丙戊酸钠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70%,拉莫三嗪组为85%(P<0.05)。拉莫三嗪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劳、皮疹、肝损伤及嗜睡等,发生率为20%;丙戊酸钠组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肝损伤及嗜睡等,多于药物剂量增加期发生,为一过性,发生率为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丙戊酸钠。

拉莫三嗪;丙戊酸钠;颅脑损伤;晚期癫痫;疗效对比

颅脑损伤在外伤(摔伤、交通事故)中较为常见,损伤后易诱发癫痫。结合癫痫发生时间的差异可分为早期癫痫与晚期癫痫,前者于颅脑损伤后7 d中出现,后者于伤后7 d后出现。当前临床主要抗癫痫药物众多,如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地西泮、苯妥英钠及苯巴比妥钠等。拉莫三嗪、丙戊酸钠属于一线药物,可有效治疗大小发作、肌阵挛性癫痫,局限性发作及混合型癫痫等,故受到临床重视[1]。本文选取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比较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治疗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70例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CT检查,结果发现24例为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19例为脑挫裂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8例为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6例为开放性颅脑损伤,3例为弥漫性轴索损伤。致伤原因:39例为车祸,10例为钝器损伤,17例为坠落所致,4例为其他。按照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均为35例,分别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治疗。拉莫三嗪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8~69岁,平均(42.6±3.5)岁;丙戊酸钠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19~70岁,平均(43.3±3.7)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颅脑损伤后30 min内癫痫发作;颅骨为凹陷性骨折;行脑电图检查发现存在异常;颅脑存在穿通伤;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后分数在8分以下;CT核磁证实患者存在局灶性皮层脑出血。至少满足上述一项条件即可入选。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拉莫三嗪组:给予拉莫三嗪(葛兰素史克,国药准字H20110023),初始剂量均为25 mg,1次/天,连续服用14 d;然后增加剂量至50 mg,1次/天,连续服用14 d;而后每间隔7~14 d便增加剂量,剂量增加最大值为50~100 mg,直到疗效最佳;接着维持剂量在每天100~200 mg,1~2次/天。丙戊酸钠组:给予丙戊酸钠(赛诺菲安万特,国药准字H20010595),初始剂量为200 mg,1 次/天,使用5 d后若没有发作,则维持该用量,若患者发作则增加剂量至400 mg,1次/天;而后每间隔5 d便增加剂量,且每次增加剂量为200 mg,一直到效果最佳。最大剂量应控制在小于或等于1 600 mg/d。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予以严密监测。

1.2.2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80 d的发作状况与不良反应予以密切观察和记录。于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行常规脑电图检查,测试描记方法主要来自国际脑电学会,应用10/20系统法对头皮电极予以安置,并分别开展单双极导联描记,同时还需开展过度换气与睁、闭眼试验,时间在20 min以上。同时还要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

1.2.3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患者再无发作现象,发作频率减少100%;显效:发作现象明显改善,频率减少超过75%;有效:发作频率有所缓解,频率减少超过50%;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甚至恶化。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率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效果比较 拉莫三嗪组总有效率为85%,丙戊酸钠组为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痫样放电对比[n(%)]

2.2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拉莫三嗪组有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疲劳、皮疹、肝损伤及嗜睡等,发生率为20.00%;丙戊酸钠组有1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体质量增加、肝损伤、嗜睡等,多于药物剂量增加期发生,为一过性,发生率为3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痫样放电对比 见表1。

3 讨 论

癫痫诱因众多,主要为脑部神经元群出现阵发性异常放电引起发作性精神、运动、意识、感觉,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异常等,特点为突发性与反复性,其病理基础为大脑皮层神经元放电过度[2]。依据病因可划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这两种。后者主要由颅脑外伤、颅内感染、颅内肿瘤,以及脑血管疾病等因素诱发,在癫痫总发病率中比率约为35%。若患者存在颅脑损伤且接受颅脑手术则易出现继发性癫痫,导致脑水肿恶化并诱发脑内出血,对患者预后产生严重不利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颅脑损伤患者中并发癫痫特点具体如下:颅脑损伤病情越严重,则癫痫发生率越高;相较于闭合性脑损伤患者,开放性脑损伤患者癫痫发生率更高;若患者存在脑挫裂伤或者脑出血则癫痫发生率更高;若脑损伤部位为脑功能区周边则癫痫发生率更高[3-4]。当前临床尚未研究清楚颅脑损伤后癫痫发生机制,但多认为与以下机制有所关联:(1)患者出现颅脑损伤后其有氧代谢与血糖均出现改变,脑中血流量下降,乳酸、钾离子,以及兴奋性氨基酸产生神经递质变化,诱发神经细胞膜离子通道分布与密度的改变;(2)患者颅脑损伤后细胞逐渐向外渗出,神经纤维网络上沉积含有铁血黄素等;(3)患者脑损伤后易形成疤痕与增生胶质[5]。

本研究共选取70例患者,其中35例使用拉莫三嗪,35例使用丙戊酸钠,结果丙戊酸钠组总有效率为低于拉莫三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拉莫三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0.00%,且属于短暂性表现,不会对患者造成较大不适,低于丙戊酸钠组。

临床治疗癫痫多使用抗癫痫类药物,在本研究中主要使用拉莫三嗪与丙戊酸钠。前者属于苯三嗪类衍生物与抗叶酸药,其作用机制、化学性质与其他药物存在区别[6]。该药主要对电压敏感性钠通道予以作用,而后对癫痫灶内神经元高频率放电与去极化等过程予以选择性抑制,对神经元钠通道及神经突触前膜予以稳定,亦可对神经元膜电极起稳定作用,从而对将谷氨酸盐作为主要物质的兴奋性神经递质病理性释放予以抑制,将抗癫痫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该药口服有较好的吸收作用与较高的生物利用度,且半衰期较长,不会过多诱导肝药酶与自身,较少影响肝肾功能与认知功能[7]。由于该药安全性较高,故对老年患者、哺乳期妇女、儿童及孕妇具有适用性。后者则为非镇静性抗癫痫药物,较容易穿透血脑屏障,不仅可对丁醛酸脱氢酶与r氨基丁酸转化酶予以有效抑制,还可对谷氨酸脱氢酶起活化作用,增加脑中抑制性递质r氨基丁酸转化酶含量,增加突触后r氨基丁酸通道与亲和力,使得兴奋介质含量例如门冬氨酸减少,继而有效抗癫痫。其血药浓度在50~100 μg/mL范围内,不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小的不良反应,若产生不良反应则主要为消化系统、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等,若不良反应与血药浓度有关则具有可逆性,无需停药[8]。在本研究中,拉莫三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丙戊酸钠组为34.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拉莫三嗪较丙戊酸钠而言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后出现晚期癫痫患者使用拉莫三嗪的临床效果要优于丙戊酸钠,且不良反应更少,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使用。

[1]陈秋文.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观察[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30(22):113-115.

[2]田杰,袁会珍,李清华.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血清瘦素及脂肪代谢影响的研究[J].临床荟萃,2005,20(17):998-999.

[3]何知广,黄汉辉,罗运好,等.丙戊酸钠对癫痫患儿脂质代谢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0,13(4):546-547.

[4]左绍祥,宋玉成.拉莫三嗪对成年女性癫痫患者体质量和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50(31):51.

[5]Johannessen CU.Mechanisms of action of valproate:a commentatory[J].Neurochem Int,2000,37(2/3):103-110.

[6]鞠贵平,庄志清.拉莫三嗪治疗脑卒中后癫痫部分性发作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3):60,62.

[7]Duchowny M,Pellock JM.Lamotrine add-ontherany for partial seizures in children[J].Neurology,2010(8):1724-1731.

[8]柴建农.拉莫三嗪和丙戊酸钠联合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临床研究[J].儿科药学杂志,2008,14(3):17-19,22.

10.3969/j.issn.1671-8348.2015.22.040

韦迪岱(1974-),副主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颅脑创伤,脑血管疾病的外科诊治研究。

R651

B

1671-8348(2015)22-3125-02

2015-02-08

2015-07-10)

猜你喜欢

拉莫三嗪酸钠
蓝色的海豚岛(四)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 IV )蓝色的海豚岛(四)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小象柚子长大了
三嗪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阿仑膦酸钠联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
三嗪三苯基次膦酸仲丁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
内含双二氯均三嗪基团的真丝织物抗皱剂的合成
三嗪型二苯乙烯荧光增白剂的研究进展
补肾除痹汤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