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漳州市东山县西铜公路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实践

2015-01-06陈艳

绿色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景观营造

陈艳

摘要:指出了漳州东山县西铜公路是县城西埔通往铜陵镇和东山港口岸、渔港、风景区的主干道,其建成及道路景观绿化将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道路进行了分段分析,通过对不同路段特点的把握,结合西铜公路的地理位置、城市功能,进行绿化规划设计,通过软质景观、硬质景观的合理搭配和使用,希冀在城市文化的大背景下,遵循自然规律,营造新颖独特的道路景观,给人更多的自然体验和人文思索,从而使其融入海西建设,成为集景观、滨海度假旅游和城市道路于一体的旅游景观大道。

关键词:滨海道路;景观绿化;景观大道;景观营造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4)04-0071一04

1、引言

道路绿化由来已久,我国古代对道路绿化就已十分重视,不但树种丰富、形式多样,并且有严格的养护管理制度,成就显著。如秦始皇定都咸阳时,就有“路宽五十步,两旁每隔三丈载一青松”的做法;汉代都城长安“道宽平列十二辙,路面全用土筑,且用铜锤夯实,两旁种树木”,城市出现了林荫路。之后,随着朝代更替,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起来,这些城市的道路宽阔平坦,两旁广种树木。

滨海路是城市中临江、河、湖、海等水体的道路。它在城市中往往是交通繁忙且景观要求较高的城市干道,需要充分结合其他自然环境、海岸线现状、用地宽窄和交通特点等进行布置。此外,道路设计还应同时结合滨海绿带进行,完善城市生态绿廊的生态效益、审美效益和游憩效益。

2、项目概述

2.1 项目背景

东山县隶属福建省漳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南端,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对外开放沿海县份,享有“东海明珠”、“东海绿洲”之美称。东山自然环境优越,亚热带海岛风光旖旎多姿,天蓝水碧沙滩美,沙白林绿岛礁奇。岛上人文蔚盛,文物古迹众多。

西铜是东山县城西埔通往东山港口岸、海峡两岸水产品加工集散基地、临港经济工业园区和国家4A级风景区的主干道,途经西埔、樟塘、康美、铜陵4个镇,涉及全县3/4以上人口,被称为东山县发展的“大动脉”。

2.2 现状分析

东山县西铜路西埔至铜陵段全长约10km,全线按二级公路(结合城市道路)技术标准设计,该路线在福建省沿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亚热带,雨量丰富,气象属中亚热带性季风气候,无霜期长,四季分明,日照充足。

整条道路两侧现状有以下几种情况:城区道路,园地、

旱地填方路段,池塘路段,挖方路段,如图1。

各个路段的特点如下。

A段:城区道路。

靠近城市中心,建筑较多且较为规整统一,人流量较大,易受城市人为因素影响,土壤的酸度、密实度大,含水量不稳定,土层薄,土壤的肥力低,存在旧路基和城市垃圾土。道路两侧现有的大王椰子等行道树疏于管理,参差不齐,许多灌木已被人为破坏或者枯死。

B段:园地、旱地填方路段。

道路两侧大部分为田地或者旱地,土壤经过客土调节,原本保留下来的肥沃土壤,土体疏松,土壤富营养化,含水量较大,有机质的积累较多,土层较厚。视野空旷,植被稀少,几乎没有任何乔灌木。

C段:池塘路段。

部分道路穿过池塘,含水量较为丰富,土壤的肥力高,有机质及N、P、K等养分含量高,受污染的程度低。道路单侧保留早期的引水渠,形成一道特殊的道路景观。道路两侧无大型乔木,灌木长势凌乱,没有层次。

D段:挖方路段。

该路段处于挖方阶段,原有土壤的大量流失,导致路面坑坑洼洼,凌乱不平整,原有的路面结构被破坏,同时它临近海岸线,是衔接海滨度假区和铜钵村的重要路段。在接近海滨度假区的路段保留了原有长势良好的盆架子,整条道路绿化已有一个基本雏形。

3、项目理论基础

3.1 规划依据与性质定位

为融人海西建设,东山县西铜公路将建成为融城间和城区功能及连接旅游景区快速功能为一体的复合型交通干道。因此,西铜公路在道路景观绿化的环节上,应将其定位于集景观、滨海度假旅游和城市道路于一体的旅游景观大道。

3.2 指导思想及设计原则

3.2.1 指导思想

在海西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在满足道路交通功能的需要、改善行车条件的同时,按规划性质定位,以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的理念及复合设计的手法实现集景观、滨海度假旅游和城市道路于一体的旅游景观大道。

3.2.2 设计原则

(1)满足滨海城市道路主要功能原则和生态原则。城市道路绿化主要功能是庇荫、降温、滤尘、减弱噪声、改善适路沿线的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而对于东山这样依山傍海的滨海旅游城市,它的道路,在达到上述标准的同时还应兼具防风、防海啸等功能。

根据滨海城市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的特点,在选择乡土树种的同时,注意多挑选防风抗风树种;根据城市道路景观绿化的特点应注重多层次配置,分隔竖向的空间,营造稳定的生态植物样落,运用节省能耗的材料,提高环境的“绿视率”。

滨海城市的生态化道路绿地设计应充分考虑其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注重与自然因素的结合,尽量保持现存的良好生态环境,改善原有的不良生态环境。尤其应注意滨海城市海风大、土壤偏碱等特点,提倡把先进的生态技术运用及乡土植物和建材的合理使用结合起来,并从采集民风、尊重乡土知识中汲取营养并获得设计灵感。

(2)科学性与艺术性原则。道路绿化设计与一般的绿地设计有所不同,它是动态绿化景观,要求花纹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作为街景它更要求色彩丰富,与周围环境协调一致,使旅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美好感觉。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习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的构图原理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遵循绘画艺术和造园艺术的基本原则。

(3)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体现地方风情原则。植物品种的选择上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尽量以乡土树种为主,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相结合,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相结合,以适于本地的地带性乡土树种和景观观赏价值高及抗性强的树种为主,营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的植物景观。注重植物品种多样性,选择多种植物创造不同氛围,体现植物的多样性和植物的层次性与季相性。采取乔木为主,乔、灌、草(地被)相结合的复层式栽植方式。

道路绿地景观设计要充分体现地方特征和基地的自然特色,结合当地的地形地貌和人文特点,深挖城市内涵突出主题,塑造出富有创意和个性的适路景观空间,立体多元化地展现海滨城市的文化精神,从而展示海滨新城新风貌。

(4)可持续性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维护资源的可再生能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道路绿地环境设计中也要遵循这一理念,注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调整、运用和恢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资源的再生能力,使自然环境得到最大保护。

(5)兼顾效益原则。道路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所以,在此次景观美化绿化工程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到有利于交通安全、道路保护、环境保护、降低工程造价,发挥改善路域的小气候和生态环境的作用。

4、项目设计分析

4.1 景观绿化的空间布局

海滨城市的城区绿化系统布局,宜以富有人文情调和自然风光的海洋或河流为滨海城市的景观轴线。根据历史文化、城市区位、交通情况以及该道路地位作用和今后的发展对道路景观绿化进行定位设计,突出各自的风格,使之具有不同的绿地性质。

东山县道路景观绿化设计应着眼长远发展,纵观全局,在注重道路本身、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观点的同时,以道路绿地为纽带,充分利用“点”、“块”“园”、“景”、“环”“脉”等各种绿地形式,串联起周围的各类型绿地和景观节点,形成点、线、面合理分布,有机结合的绿化系统。具体而言,要利用借景、扩景等设计手法,使线状的道路绿地网络遇点而扩充为面,通过景观大道,带动起海河景观带及沿线的海滨度假区、关帝庙、风动石等各个旅游景点,遇点扩展外延而成面,形成斑斓跳动的各色景观节点。

4.2 主要景观要素

城市道路的景观绿化设计通常由两个景观要素组成,即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在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结合海滨城市的地理条件,巧妙借用各种软硬质景观要素,充分构思合理布局。灵活运用各种艺术构图规律,既要使景物合理变化,又要互相联系各有风趣,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空间组织上,开朗与闭锁综合应用,使起景、高潮、结景空间和过渡空间主次分明,开、闭、聚适当,开中有合、合中有开,两者共存相得益彰;植物种类上,多选用在姿态、体形、芳香、声响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树种;色相上,适当点缀观花观果植物、色叶树种,以丰富植物景观的组合。

4.2.1 软质景观

软质景观包括:植物、水体、和风、细雨、阳光、气象等。尤其植物景观,是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中最主要的构成元素。

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需要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意境的营造。在植物种类选择上,多以乡土树种和速生树种为主要基调树种,春花树种、夏花树种、色叶树种等丰富植物景观组合,达到春花、夏荫、秋实、冬青的景观效果。

为满足植物景观造景要求,实现植物的合理配置,又体现滨海城市的地域特色,根据规划中道路的断面划分(即机动车道11.75m,边分带3m,非机动车道5.25m,人行道3m,人行道外侧绿化带2m,如图2),将东山县西铜公路的景观绿化分为3个设计方向:第一,3m边分带乔木以较为抗风的棕榈科植物为主,以色彩丰富可修建型的灌木及灌木球为辅,体现滨海城市的地域特色;第二,人行道乔木以常绿的和观花的大乔木为主,使其兼具实用性及观赏性;第三,人行道外侧绿化带的设计上采用乔、灌、草相互结合的形式,使竖向设计层次丰富,结构优化,视觉饱满。与此同时,为实现“美化,绿化,香花,彩化”,保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在道路的树种选择上也进行了充分的考虑,如在春季开花的树种有:洋紫荆,木棉树,桃花心木,黄槐,红花橙木,含笑,西洋杜鹃等;夏季开花的有:白兰花,凤凰木,桃花心木,大花紫薇,福建茶,花叶美人蕉;秋季开花的有:盆架子,扶桑,丝兰,花叶美人蕉;冬季开花的有:洋紫荆,扶桑。

总之,在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应充分利用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优美形态、绚丽色彩、自然声响、沁人芳香等天然优势,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巧妙因借,灵活组景,尽展其群体关与个体关,自然关与人工美,层次关与季相关,形成“春花、夏叶、秋实、冬青”的四季景象,构成丰富多彩的动感景观序列。

4.2.2 硬质景观

道路绿地景观设计中,各种形形色色的硬质设施构成了园林硬质景观。如:铺地、雕塑小品、路灯、树池树穴、公交停靠站等等。

在西铜公路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充分运用了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相结合的手法,使其紧密结合,相互映衬,相互因借,相互补充。

(1)雕塑小品的运用。本案在几个重要景点和三叉路口、十字路口的节点处添加了体现海洋文化特色的景观雕塑,并与其进行多层次植物的搭配,起到引导、控制人流车流、组织交通、保证行车速度、提高行车安全等作用。

节点一:位于西埔村与环城路的交接地段,是一个三岔路口,该地段车流与人流量较大,因此在此设置一三角绿化区,利用腾飞的海鸟雕塑和丰富的多层次植物构成一安全岛,缓和车行速度,组织导向车流与人流,如图3。

节点二:位于通往金銮湾大酒店的三岔口,此处主要是度假酒店的入口,对原有的三角绿化带进行改造,增加植物的颜色变化,运用风帆式的标志雕塑,为游客起到提示导向的作用,如图4。

节点三:是通向海边度假村的主要入口之一,在此配植具有海滨特色的棕榈科植物如大王椰子、散尾葵等,并加入模拟海浪图样的石雕,构成一景观节点,吸引游客视线,减缓车流速度,如图(5)。

(2)树穴的设计。本案以闽南传统的几何图案为元素,构成树穴形式,隐喻东山人民浓烈的乡土情怀以及在规则中创新的奋斗精神,如图6。

(3)路灯的设计。在路灯的设计方案中,通过现代简练的手法来体现闽南特有的文化和习俗,充分体现东山地域文化的符号和特征。如图7:以闽南古建的屋脊“燕尾脊”造型为依托,运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简约大方,使其整体感飘逸又不失庄严,既传承历史又不失时代感。

总之,在道路景观绿化设计中,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将二者紧密结合,同时在设计中引入当地的地域文化和风情民俗,使道路景观空间更加丰富和饱满,环境更加协调,给人以美的享受。

4.3 设计内容

东山县西铜公路属于沿海绿带,地势平坦,岸线整齐,道路全长约10km,根据其地理位置和现状条件,将其分为A、B、C、D四段进行设计。以下对西铜公路的道路景观绿化设计进行具体分析。

A段道路由西埔村与东环路交叉口到备战路交叉路口,全长约2000m。如图8(a)所示,3m边分带乔木以对称式种植的海藻为主,灌木层以修剪成平行四边形色块的花叶假连翘和红花槛木相搭配,并点缀球形观赏灌木红桑球。在人行道上设计单排常绿遮阴效果的白兰花。人行道外侧绿化带上层乔木采用羊蹄甲、洋紫荆间植,下层则配以修剪平行四边形色块的福建茶与黄金榕,并点缀九里香球。

B段由备战路交叉路口到南埔村尾端,全长约2300m。如图8(b)所示:B段道路适用于池塘路段,3m边分带乔木以对称式种植的油棕为主,灌木层采用修剪成色块(菱形及三角形)的龙船花和福建茶,并点缀球形观赏灌木黄金榕球,在人行道上设计单排常绿遮阴效果的桃花心木,人行道外侧绿化带上层乔木采用观花乔木大花紫薇,在灌木层上以花叶良姜、雀舌黄杨、丰花月季结合形成具有层次感的组合,其间点缀海桐球。

C段由南埔村尾端到康美镇人口,全长约2400m。如图8(c)所示:3m边分带乔木以对称式种植的大王椰子为主,灌木层采用修剪成回形绿篱的雀舌黄杨,其间点缀花叶美人蕉及丝兰。在人行道树的选择上采用树形挺拔、四季常绿的盆架子(原有乔木移植)。人行道外侧绿化带上层乔木采用观花乔木凤凰木,在灌木层则采用修剪为三角形的九里香,其间点缀含笑球及马缨丹。

D段由康美镇入口到铜陵,全长约2700m。如图8(d)所示:3m边分带乔木以对称式种植的蒲葵为主,灌木层则配以修剪成块的花叶假连翘和红花槛木,并点缀球形观赏灌木黄金榕球,在人行道上设计单排观花效果的木棉树(原有乔木移植),人行道外侧绿化带上层乔木采用观花乔木黄槐,配以修剪绿篱福建茶和黄金榕并点缀彩叶扶桑球。

在整条道路的景观绿化设计中均采用对称的规则式种植,同时兼具高中低三个层次的竖向配植,在季相变化上,也考虑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树种搭配,做到层次丰富,结构优化,视觉饱满,塑造出富有生命活力的协调动感画面。

5、结语

通过漳州市东山县西铜公路道路景观绿化设计,笔者认为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过去几十年的造园理念已经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在当今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要求以城市文化为大背景大环境,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发挥想象,用前瞻性创新性的思维来优化格局,营造新颖独特的道路景观,给人更多的自然体验和人文思索。

猜你喜欢

景观营造
浅谈广州花海主题景观的营造
园林植物在景观营造上的应用
基于现代化城市道路的特色景观营造
城市雨水景观营造研究
柳州都乐岩溶洞景观的特色表达研究
大理起凤公园生态恢复与景观营造
景观园林设计的城市思维和场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