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游戏培养学生乐趣,用制度规避功利思想—校园足球沸点仍是“提高学生体质”
2015-01-06郭剑
中国青年报记者 郭剑
用游戏培养学生乐趣,用制度规避功利思想—校园足球沸点仍是“提高学生体质”
中国青年报记者 郭剑
周五下午3点30分,北京西郊没有霾,但也没有阳光,很冷。两个穿着足球鞋的小男孩从玉泉路小学出来,连跑带颠儿地奔向400米外的黄庄职业高中(旅游学部)。在操场上,已经集合了将近30个孩子。
校园足球推广升级,让学生爱上足球成为关键 本刊编辑部摄
玉泉路小学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硬件设施与普通小学相比没有优势,师生都说这是石景山区最“袖珍”的学校:教学楼前的塑胶地面小操场质量很好,但面积只有两个标准篮球场那么大,如果两个班一起上体育课,就会觉得拥挤。幸好隔壁的职高学校愿意伸出援手,把自己的操场免费借给玉泉路小学足球兴趣班的孩子使用。
有一定技术基础的10来个孩子是校队队员,他们在操场中间由学校的体育教师带着训练,剩下20个兴趣班的孩子,则在外聘教练的带领下感受足球的乐趣——有经验的“校园足球教练”所遵循的第一原则,不是“进行专项足球训练”,而是“让孩子体会到足球的乐趣”,哪怕只是“运动的乐趣”。
校园足球推广升级,让学生爱上足球成为关键
“聪明的狐狸”接地气
“我们今天来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足球游戏,游戏的名字叫‘聪明的狐狸’。”看到孩子们因天冷普遍情绪不高,教练陈长红提高了嗓门。孩子们立即兴奋起来。“这个游戏我们分两支队比赛,看看哪支队更厉害。”
游戏并不复杂,但十分有趣:4个孩子上场,站成一个边长6米的正方形,对角两人同队,每人所在的区域用标志盘摆出一个小正方形当成自己的“家”,正方形中间用标志盘围出一个区域,里面放7个足球。听到哨声,4个角的孩子冲到中间拿球回自己的“家”,如果中间区域没有足球了,孩子可以冲到旁边的对手“家”里抢球(不许阻挡对方抢自己的球,也不许同伴之间相互送球),自己“家”先有3个球的取胜。
刚才还有些冷清的操场立即回荡起欢声笑语,就连在旁边进行分队比赛的校队队员,也禁不住“走神”偷看这边热火朝天的游戏。在“聪明的狐狸”第一轮的较量中,陈长红让孩子用手抢球,等第一轮比赛全部结束,陈长红再让两队分别选出脚法稍好的孩子用脚去抢球。这是游戏的第二个阶段。
40分钟过去了,欢蹦乱跳的孩子们显得意犹未尽。“兴趣班基本上都是一二年级的孩子,他们刚接触足球,最需要的不是专业技术,而是对足球的认识和理解,我希望这些孩子回家后家长问他们足球兴趣班有没有意思,他们可以兴高采烈地跟家长说足球是快乐的运动,是他们愿意参加的运动。”陈长红说。
陈长红的头衔很多,他的本职工作是体育教师,最近10年,他一直工作在校园足球最前线,“京西足球训练营教练”、“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指导员讲师”这两个身份,占用了他几乎所有的时间和精力。
“我是专业队出身,代表首钢队打过乙级联赛,后来当教练也带队打过乙级联赛,直到接触校园足球,才发现这是自己最想要的事业。”陈长红说,“校园足球在理念方面就应该和竞技足球区分开,尤其是小学的孩子,他们接触足球的目的非常单纯,我们校园足球的教练必须让他们认识到足球的乐趣在哪里。”
所以孩子们才会这么喜欢“聪明的狐狸”,“第一轮让孩子们熟悉游戏规则,让他们用手抢球,但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协作能力,他们在游戏时就会思考怎么让自己拿够3个球。到了用脚抢球的第二轮,他们足球的专项能力就展现出来了,怎么带球,怎么停球,怎么去从别人‘家’抢球,怎么和自己的同伴配合,孩子都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陈长红说。
在长期从事校园足球工作的专家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兴趣来源很多,有的孩子是在电视上看球赛受到感染,有的孩子是受家长的兴趣影响,也有的孩子是受同学的影响。而只有在足球的启蒙阶段感受到足球的乐趣,他们才有可能把足球真正当作自己的爱好。
“种树毁林”是前车之鉴
“石景山区一共有32所小学校,其中13所小学的足球兴趣班由我们训练营委派教练指导,毕竟学校的体育教师精力有限,学校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必须借助社会力量。”陈长红告诉记者,“比如玉泉路小学,大概50个孩子报名参加足球兴趣班,兴趣班是免费的,我们每周抽出两个下午用放学后的时间进行一个半小时的训练,带队训练的教练都有校园足球教练等级证书。现在最大的困难还是师资力量不够,有校园足球教练等级证书的教师太少了,这个缺口如果能补上的话,学生对足球的热情还会再升温的。”
这个冬天,“校园足球”在一股强大力量的推动下被赋予了战略意义。不久前,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参会的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均感受到中央领导对于校园足球的重视。据记者了解,在明确了校园足球的主导权由体育部门向教育部门转移后,多地教育部门迅速组织专家拿出发展规划,而“省财政拨款足球意外伤害险”、“大力兴建校外足球运动场地”、“中小学足球定点校考虑将足球纳入体育必修课范围(每周一节足球课)”、“建立多级校园足球比赛体系”等政策纷纷出台,一时间校园足球的光明前景似乎指日可待。
康庄中心小学提供
“领导重视会给校园足球带来史无前例的发展,但校园足球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只有尊重规律才会取得成绩。”国足前教练、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金志扬说,“就拿北京来说,校园足球一度也很普遍,但过度‘精英化’的选拔模式培养出来几支实力超强的学校球队后,别的学校队根本没法玩儿了,都解散了。时间一长,强队没有基础,也没法再提高了,这就是校园足球的教训。”
“种一棵树,毁一片林”的做法并不罕见,今年一场小学生足球赛的比分至今还被很多专家视作“校园足球的耻辱”。
“47∶0”。这个悬殊的比分出现在今年7月北京市运动会13岁年龄组男足比赛赛场上,“47”是海淀代表队,“0”是房山代表队,多位参赛学生家长赛后向记者抱怨,尽管海淀区的水平远远高于房山区,但“47∶0”这个“不正常”的比分,足以反映出功利足球对于学生球员的伤害。
“校园足球”重心在校园
“无论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的比赛,一定要淡化结果,特别是学校的领导和教练,千万别为了成绩做一些出格的事,参加比赛的孩子其实没那么在乎结果,往往是大人过分看重胜负,然后把这种观念强加给孩子,甚至为了赢球弄虚作假,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北京市东城区体育教师李凡告诉记者,“现在大家这么重视校园足球,我就担心搞比赛的时候又给孩子增加压力,其实校园足球只是一种教育手段,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接受足球教育。”
中国足协校园足球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11月,校园足球国家级布局城市达49个,国家级试点县有3个,省级校园足球开展省份10个,省级布局城市68个。开展校园足球联赛的学校达到5084所,注册球员19万余人,足球人口超过270万人,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联赛年度比赛超过10万场。
和13亿这一庞大人口基数相比,270万的学生足球人口仍然过于薄弱。因此,《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15年~2025年)》提出,到2020年,全国校园足球定点校要达到2万所,足球人口要达到2000万人。此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卫艺中心主任吴键博士解释说,“全国中小学校约40万所,2万所足球定点校所占比例只是5%,可即便是5%的目标已经能给校园足球的发展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见校园足球前景之广阔。”
“目前,整个中国体育制度都面临大的变革,但最终衡量变革是否成功的标准,是看地方政府是否真正落实政策,是看若干年后我们青少年体质监测数据与现在相比是否提高,所以现在说是校园足球也好,全民足球也好,踢足球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一个有自信的成熟的民族,不会给一场体育比赛的胜负赋予更多内容。”著名体育社会学家卢元镇告诉记者,“足球实际上就是体育的一部分,校园足球本身就是校园体育的一部分,以往我们有意忽略了足球甚至是体育的教育功能,现在只不过是希望足球能够作为一个试点项目先走一步,真正的目标还是要发展校园体育,如果把目光只盯在足球上,我想效果不会太好。”